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南方出版社让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202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以及非虚构文学作品集,具有极其强烈的年代感,其中几篇文章以当年发生的真实事件为背景,目的是记录作者所经历的时代。最初发表在文学城博客上,期待与读者见面的同时,也希望得到他们的点评。效果出乎意料,反映异常热烈,受到高度赞扬,深受读者喜爱,让作者甚感欣慰。

邱家荣

本书是作者202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以及非虚构文学作品集,具有极其强烈的年代感,其中几篇文章以当年发生的真实事件为背景,目的是记录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最初在微博上发表,期待与读者见面的同时,得到他们的点评。效果出乎意料,反映异常热烈,受到高度赞扬,深受读者喜爱,让我甚感欣慰。

为此书写序,颇踌躇,感觉笔拙,尝试多次未果,只好反复“还原现场”读原文,同时逐条阅读篇尾点评。通过对比,发现点评与本人写作主题不差。暗中赞叹,一个读者一种体会,达成共识绝非易事。突发奇想,用他们的点评作为每章脚注,岂不是一箭双雕。既简化了序,又能让读者管窥文章的旨要。大喜。

真心实意感谢朋友们对我的一贯支持鼓励。因为篇幅有限,只能选取小部分精湛评论。作为我的新读者,我自信地与你说,这本书会给你带来欢快,也会带来悲伤,透过各式人物的故事,体会人间世态炎凉,值得你的宝贵时间。

文学界对于微型、短篇、虚构、非虚构有着大概区划,例如微型与短篇小说以字数计,一万字是“标准”短篇,少则微型,多则中篇。小说是虚构没有争议,近些年又出现非虚构,起初将记者笔下的纪实报告文学化作此类,有新闻原型有小说特点的描述。现在种类增多,半虚半实,或虚或实。

作为写手,有话就说,无话不说,无论长短,绝不凑字,虚构与否,并不刻意,是我的底线。作者要在内容上下功夫,主题紧凑,情节新奇,人物鲜明。至于怎么划分,属于哪类都不是我的主要考虑,交由出版社决定。

人生本是一个过程,你我是历史舞台上的短暂表演者。恣意随性,演好角色,无愧一生,自当满足。

     01/11/2024  纽约

古朴的小村庄(内容节选)

在山东与江苏交界处,泰山以南徐州以北,有一个小火车站,塘湖,小到几乎没有人注意,甚至怀疑津浦线每天经过这儿的任何一个快车司机是否知道这个站名。这里每天只有一班绿皮闷罐火车,偷偷地在其他快车的夹缝中慢慢行驶停靠。从贾汪开往临沂方向的几十公里路居然要走几小时,40公里/小时的速度,之间还要不断地临时停车,等待旁若无人的快车疾驶而过,然后再咣当,咣当地晃行,在世界上所有没有人注意的小站都停。

1968年夏天暑假我12岁,第一次出远门,外公送二哥和我去南谢庄小姨家帮助做农活。在塘湖下车再向北步行三里路就到了南谢庄,离家出去走走的感觉还是比较酷的。

小姨长得很难看,嘴歪眼斜,但是性格开朗,喜爱笑,有时候从那斜眼里还会笑出眼泪。她在娘家排行老六,上面两个姐姐,三个哥哥,我娘是她二姐,她下面还有一个弟弟。由于丑,就只能随便嫁。可是她的命好,我的姨父健康文静,温和话少,但是眼头活。他是家中老大,下面一个妹妹待嫁,还有两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光腚小弟。家庭不富裕也就不能挑挑拣拣,能娶上媳妇,生儿育女就烧高香了。他们结婚后一直与父母住在一起,现在要生第二个孩子,所以在前院规划好地面,明天起房子,让他们一家三口分开住。小姨和姨父合计着让我们两个在这期间去她们的庄上干农活。因为孩子算半工,两个孩子就算一个全工,做一天能拿十个工分,比小姨这个妇女七分还高三分。我小姨不要出工,可以专心致志生孩子,而且最好生男孩。

中饭之前赶到了庄上。家里对我们的到来都非常高兴。小姨亲切地拥抱着我们兄弟俩热泪盈眶,高兴地不得了。我们对小姨的印象也淡薄了,但我们是奔小姨来的,她是我们的亲人。

按照乡间习俗,女方的男亲家来了,男方的男亲家要亲自招待。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小桌子上摆了四样菜,一瓶酒。一盘看上去没有熟透的炒肥猪肉片就是当家大菜,其他三个炒素菜。女人孩子甚至儿子都不能上桌。老哥俩儿推杯换盏,假模假样,互相客气。须臾之间,二人离座,喝茶聊天,菜几乎没动。这时候我们这些虾兵蟹将妇女孩子一窝蜂围了上去,稀里糊涂扫光光,碗干盘净。

七月的夏天很热。吃过饭,两个小叔拉起我们两人就往旁边场上跑,说是去游泳。所有年轻的女人和孩子都欢天喜地,与我们一起去。到了打麦场才看到场边的大水池,光腚小叔怂恿我们两人也脱光一起往下跳。虽然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完全发育,可还是比同龄的小叔高出个头。在这么多女人面前脱衣服还是难为情。再看看她们,似乎都在鼓励我们脱。虽然她们待字闺中,可都是我们的长辈。她们笑得好看,亲切纯净,没有任何杂念。于是我们就快快地脱掉衣服,赤条条地立在塘边。七大姑娘八大姨吃吃地笑,不经意,甚至是根本不往我们私处看。她们面红耳赤,却由开始的高朗笑声变成了压抑的低音叽咕。我们是她们村里第一次见到的城里人,而且是快成人的光屁股公鸡头子。

晚上,大家铺凉席在屋外的大树下睡觉。两个马上就要出嫁的姑姑搂着我们在怀里。后来才知道,出嫁前,搂男孩子睡觉,到了婆家头胎生男孩。堂姑有点儿疤眼,可是并不影响她的美丽,加之性格开朗,谈笑风生,就愈加可爱。可是姨父的大妹就太窝囊了点儿,像是没有长开的红薯,憨厚呆直,只有出笨力的份儿。

七月造房子有它的道理,天热,干燥无雨。那时候最简单的材料就是用水和上黄土,麦秸,然后用木模具做出大块土砖坯,晒干以后,就可以码墙垛了。这种事情是全村大事,能帮忙的全来,居然一天之内就码出了两间屋子。大家晚上用过餐,回家休息。第二天上午上梁,挂红布,放鞭炮,午饭后,用麦秸做顶,下午完工,真是神速!

搬家实在简单,小姨有一张大床放在里间,外屋放置一张饭桌,晚上也是我们哥俩的卧室。那时候的孩子思想简单,对小姨要生产的事情没有什么认识,例如不知道大肚子就是怀孕生孩子。小姨没过几天居然坐月子了。我们表面认知是小姨因为坐月子生小孩就头上扎着白毛巾,待在闷热的内屋里一个月不出来。反正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也不问,有时候不该问的问了就挨揍。

我们两人随着光腚小叔下地干活,跟着妇女出工,在豆地里除草,拔草。地里的妇女爱说村里秘闻,嘁嘁喳喳没完没了。一天,县里来了个记者或者干部什么的,在豆地里,关切地询问妇女主任晚饭以后妇女们有什么娱乐活动。那个女人满脸坏坏的样子,笑了,“晚上黑灯瞎火还能搞什么活动?最好的活动就是摸黑上床。”说完,看着发愣的干部补充道:“晚上摸到谁家,就上谁家的床”。然后全体妇女狂笑起来,那个干部愈发尴尬,让这一众妇女搞了一把小型娱乐活动。

饭后天黑,女人们成群结队去庄子南边二百米的大沙河去洗澡。沙河挺宽的,她们就参差不齐地挨着肩,横排站在沙河里。由于水浅,每个人预先用手挖一个坑,以便蓄水。等水澄清了以后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洗浴了。最后,顺手把全家人的衣服洗净。庄上民风很正,祖祖辈辈没有听说男人偷看女人洗澡的事故。

姨父的父亲兄弟三个都在庄上住。他父亲排行老二。老大家住村东头,大儿子已经40多了,妻子病逝后没有能力续玄,带着比我大两岁的孙子在父母家里与大闺女疤眼儿姑姑和刚刚复员回乡的小叔一锅吃饭。一次傍晚我过去玩儿,只见大奶奶眯缝着老眼往杀猪锅里滴几滴豆油,倒入一簸箕足有七八斤重,揽两刀半紫半红大辣椒,大把撒入粗盐粒,噼里啪啦大铲子上下翻飞几下就灭火盛出。姑姑给每个人舀一大粗瓷碗稀玉米面汤。只见家人并不说话,筷子一起夹着半生不熟的辣椒卷在巨大的山芋煎饼里,就着稀饭,稀里哗啦,呼噜、呼噜,风扫残云般,看起来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昨天,他家的大孙子告诉我,二叔虽然单身,可是已经分家单独过了。今天,我翘首看了一会儿那个独立门户,却连门儿都看不到,在树影里黑咕隆咚。光腚小叔把他知道和理解的全都讲给我们听。他们村子多少年来有一个习俗,娶不起老婆的男人都会与十几里路外的渔民家庭搭伙儿。单身男人去船上认个干闺女或干儿子,然后呢,干儿子,干女儿的母亲只要上船,就会领孩子来看望干爹,并且在干爹家过夜。讲到这里,光腚小叔眨巴一下眼睛,很诡秘地说:“干”。我们吓一跳,赶紧问,那船上的亲爹知道了怎么办?他们得意地说,都知道的。

单身男人会让女人带上钱粮回去,另外他们自己也会推着独轮车在节日期间去送礼。这些女人在庄上绝不与任何人打交道,独来独往。第二天在地头上,那班聊舌的女人自然有了各种猛料,添油加醋说是听到女人昨天晚上叫了一夜,今天蒙蒙亮出门的时候,八叉着腿儿走路,看样子这个老二是饿得狠了点儿,把女人弄伤了。然后,大家挤鼻子弄眼,绘声绘色,竭尽想象地捣鼓了半天。不过呢,她们说归说,活儿倒是不耽误,或许地头拉呱,带点儿色儿才更有动力。

这个庄子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最不幸的人也会得到大家的帮助。村东头一个孤儿姓李,乡亲们叫他愣子。他给我的印象是嘴里撕咬一个煎饼卷,胳肢窝夹着两个大煎饼,一边走一边吃。头发像茅草窝,衣衫褴褛,敞着怀光着脚丫子。他每天都下地干活,分的地瓜轧面糊,让大娘们帮忙烙成煎饼,不知以后怎么办。

乡亲们之间为了各自利益一定会有摩擦矛盾,不过也没有见到谁家明火执仗地吵架或打架。一天傍晚,庄子开会,推举今年冬天挖河的人员。挖河不是好差事,冰天雪地,稀泥烂土,而且还得自备干粮。一个冬天下来也挣不了多少工分。大家心照不宣地按着每家男劳力扒拉。正在低声说话的嗡嗡声中,只听一个中年男人尖厉地高声呐喊:“我去年已经去了,今年谁要是再叫我去挖河,我日他祖宗八辈!” 这个叫李爱民的哥们儿是真急了,听大家都说自己家有多么的困难,隐隐约约感觉到人们提议还是去年的那些人挖河好。他好恼火,所以率先暴跳如雷骂将起来,闹的没有人敢再提他的名字。看来今年冬天就可以安逸地和老婆孩子热炕头地在家里享受了。

村子里没有听说互相婚嫁之事,也就是说闺女往外嫁,媳妇往里娶,有点像换血一样,久而久之,庄子变成了娘家。逢年过节的,闺女们就会携儿带女地走娘家。 说来奇怪,我竟然不知道疤眼儿姑姑和姨父的妹妹憨厚姑姑什么时候出嫁了,没听到鞭炮也没有见到准备嫁妆,只是过了好长时间才听大人们说起她们。见到姨父面色沉重地与他母亲对坐,讨论着憨厚姑姑在婆家挨打受欺负。姨父家虽然三个弟兄,可是两个光腚孩子没得屁用。全家听到姑娘在人家受气只有唉声叹气的份儿。姨父中等个儿,身材一般,健康但不十分强壮。对他的老婆我的小姨很好,从来没有听到他高声说话。 而那个疤眼儿姑姑生来就不是受气的主,在婆家过得还算好,只是想家,想娘……

 

 作者简介 :邱家荣, 出生于江苏徐州煤矿区,198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语系,1993年毕业于美国Temple University天普大学MBA。一直任计算机信息工程师,咨询师,服务美国诸多公司。曾经在中国地方报例如金陵晚报,徐州矿工报发表小品。在美退休后开始写作。

《喑》在巴诺书店上发行 

《喑在Books-A-Million上发行

《喑》也随着亚马逊在全球发行

购买此书请关注下面链接或亚马逊搜索书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639.html

阅读更多精彩章节: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6241.pdf#toolbar=0

美国南方出版社简介:

“圆作者一个梦想,助作者美国出书”是美国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国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国Alabama州注册成立,多年来为诸多作者出版图书,销售不断攀升,是美国出版界的后起之秀,现正逐渐为各界熟悉。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1

同感,必须为青荷点赞,这么多年了,一直这么持之以恒,特别的敬佩,我把青荷的链接加我读书文里去了,多谢,问好!:)
思念青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感谢您的谬赞和支持!
小花荣 发表评论于
作家夏婳是个了不起的人,尽管自己从事创作,发表小说,还要花费如此大精力,给文学城博主们介绍新书。而且,内容越来越充实。每一篇介绍如同打开书本,大声朗诵一般,用心良苦。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的善良和辛苦劳作得到我由衷的赞扬。大胆猜测,不少人应该有我一样的想法吧。谢谢夏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