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本就重艺术。现经济条件好了,感受国内对艺术馆建设、参观的热情与重视度更高了。而且,很多地方博物馆参观是免费。这很让人振奋。
艺术与社会发展,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艺术起源于社会生活,艺术也向普通人折射强化着社会文化特征,塑造一个有共同文化的社会群体。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重大变革时期,艺术又能起到引领、推动作用。文艺复兴导向思想、工业革命,就个是例子。在当今中国高速、复杂发展时期,重视艺术应是切时代的。
今天介绍两个博物、美术馆,主要非常喜欢其新颖美妙的建筑特色。其展品、藏品也很不错,略带一点。
- 苏州博物馆
贝大师不用多介绍。但有一点可能少为人知的是,大师原就祖居苏州园林:不远的狮子林原属其家族所有,贝先生少居于此。在82高龄时接受设计邀请,应有很强乡情情愫。历时7年,可见用心。
馆址在苏州古城区。要弘扬苏州传统文化特点,保持与古建筑群的和谐,同时要出新意,着实不易。但大师就是大师,把两者诠释的完美。不用多说,直接看图:
对他用原石制作的山水画意非常喜欢。
馆内“镇馆之宝”,介绍两个:
一个是五代越窑“秘色瓷”碗、盏一套。秘色瓷名字就神秘,秘制专供,是古青瓷绝对巅峰精华。现全世界确认的就14件,其中13件出于西安法门寺。此件最早发现,出于虎丘塔第三层(1956年;法门寺的发现于1987年。注:虎丘塔为五代建筑。)何为“秘色”?唐陆龟蒙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多么惊艳传神。
(这张照片照的不大好;不过还是不借图了。)
另一个是文征明手植紫藤。苏州地灵之城,杰人辈出。江南四大才子,灵逸生动,于相对呆板沉重的主流文化增加很多趣味(当然其后也有悲催)。不过伯虎枝三故事多一些,文衡山相对稳重。他对苏州文化贡献巨大。手绘“拙政园图”。另曾绘虎丘图、太平记游图。文的书法也是一绝。(有机会建议你一定看看他的手书“滕王阁序”。)这样一个大家,园里幸保有他手植的已480余岁的紫藤,当然宝贵。
(女儿突然提前到今晚回来,太太催收兵了。好了,今天就写这一个馆,另一个留待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