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跟朋友借车的时候,我没想到,一辆好车,会对远距离出行有那么大的助力。
主要是多年以来都是在发达国家自驾,公路建设都是杠杠的,即使是荒郊野岭,路况也都过得去。差一些的国家,则是选了更安全的出行方式。
这一次呢,事先对台湾的路况没有太多了解,遇到了很多意外情况。
怎么说呢,至少有两次,情况是比较危险的,如果没有一辆好车,后果如何,就不好说了。
当然,我不是说台湾的道路基础建设不好,其实是很好的。
主要是自己准备不足,没想到那么多山路。甚至可以说城市以外基本上都是在走山路。
比较让我抓马的,是台湾的交通信号系统,很奇葩的存在。
自驾那么多地方,从来没有事先学习过交规,和信号灯系统,因为全世界都差不多。
所以去台湾之前,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于是我遇到了无数状况,不由得感叹:大意了,大意了。
在此提醒有意去台湾自驾到各位,一定要先研究交规。
不然罚死你。
闯红灯一次好像是3600台币。
至于台湾的交通信号系统如何奇葩,这个说来话长,不去台湾自驾的朋友根本用不着,就不在这里多啰嗦了。
看得出来这车已经开了20年了么?
操控感极好,如臂使指,行云流水。
按照我原本的规划,每天安排了不到200公里,应该不会太累,大概两三个小时在车上,然后看到风景就下车拍拍照,吹吹风,到点儿吃吃饭,满打满算五六个小时,不会是太大的挑战。那么我基本上就是悠哉乐哉晃晃悠悠的玩儿了。还可以每天看看网络,写写游记。
很爽是吗?
没想到,完全没想到,第一天我就开了十个小时,第二天更是开了将近十二个小时。
一路上都是感叹,如果早知道开这么久,我就根本不会选择自驾了。
原因嘛,大致三个吧:
一个是我对台湾市内交通完全不了解,没想到那么难开。
二个,是没想到那么多路都是山路。
三个,是没想到限速那么低。
闲话少叙,回到游记。
千辛万苦出了台北,第一站,新竹。
目的地,是台湾为数不多的隈研吾设计。
在做攻略的时候,先查的就是日本设计师的建筑。
而看到名字的时间,就喜欢上了,决定去看看。
风檐。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是我很喜欢的两句诗。
一直以为,把中国文化真正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的,是日本。
国内嘛,只能说慢慢的在往回找,至于什么时候能找回来,能不能找回来,那就不得而知了。
没想到,风檐藏在那么深的山里。
台湾的山路实在太难走了,GPS在山里不是很灵光,虽然我预先下了离线地图,还是很多地方要靠猜和试。
于是毫无悬念的,时不时就走错路。
崎岖小路上掉头,又是麻烦。
本来半小时的路,我差不多走了将近两小时。
风檐的所在,原来好像是台湾一份大报的地盘,现在已经被承包给了某机构,作为度假村经营。估计被民进党作为原来国民党的党产给没收了。
大环境是很好的,深山藏秘境之感,有兴趣享受山野幽静的朋友,完全可以来此度个周末。
至于我嘛,前路漫漫,只能稍作停留,就赶紧继续赶路。
尤其是在前面的计划已经耽误了又耽误的前提下。
不知道外面那层,是原来的设计,还是为了防雨加盖的。
老实说,开始是有些失望的。
就这?!
转念一想,能想出来在这片空阔里,造这样一个建筑,就是个奇思妙想了。
还要如何?
如果一个人,站到建筑中心,静静的待一会儿。是什么样的感觉?
尤其是起风的时候。
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吧。
这世界上,有一个人,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专门建一个东西,没有别的用处,只能听风,只是听风。
有这样的一个想法,还能把它实现出来,可以了。
那一刻,我仿佛懂了隈研吾。
不知道在午夜时分,坐在风檐里面,听落山风吹过缝隙,或者吹动盖布的声音,是一种怎么样的酸爽。
大约,即使我住在这里,也是不敢的,只能想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