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敏感的人吗?过去,我一直认为是的。我对别人对我的态度,特别敏感;对别人对我说的话,也特别敏感。一个眼神、表情、一句话,都会让我想很多,很难过。
可能,这同当年自己还很青涩,人生经验缺乏有关吧?
后来,我又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敏感的人。别人的话中有话,我几乎都听不出来。要过很长时间,才突然明白过来。所以,又觉得自己是个很愚笨、迟钝的人。
那么,医生们是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敏感性的呢?
医生是根据人的感官接受能力来判断的,评判的关注点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个体对外界的反应,比如,对高光、很响的音乐、稠密的人群的感受力。对于一位敏感的人,这是一场严峻的挑战。这次,在游船上,碰到一位男性游客,年纪跟我们差不多,看上去还算蛮健康的人。他说,船上人太吵。说这话的时候,他刚好同我们坐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空间还是很舒适的,我们也没觉得有多么地吵。可是他已经觉得很烦、很痛苦的样子。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他们会说,他们不适应这个世界。根据调查,这样的人占比例在10%至30%,这是相当高的比例。我有一个朋友,她每天去开信箱,信箱的金属门“刺啦”打开时的声音,她会受不了;她坐有轨电车,“哐哐哐”电车的声音也让她受不了,居然跑到司机那里去抗议,这已经属于不正常的范畴了。我们不是这样的人,可能理解不了这些人的世界。
耀眼的光线、美丽的音乐、鼎沸的人声,有人感到舒服、有人却不,他们无法消受,感觉疲劳、受不了。但是医生说,这些人绝对不是心理有问题,而是每个人的敏感度不同。有许多年轻的父母,对于自己敏感度很高的孩子,会认为是个聪明的孩子。那些很敏感的人却活得很沮丧,感觉自己适应不了这个世界。但是,敏感这个度是很难测定的。你无法用什么尺度去衡量,超过多少就属于敏感范畴了。
美国有一位医生,从9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这个主题了,他制定了一份问答卷,通过这份测试,可以做一个评判。评判分四个方面:1感应度、2基本信息消化度、3情感强度、4过度应激度。听上去好像很抽象。
对于第一点感应度是指人的接受能力,有人对某些事物没感到刺激,有人却已经受不了。比如,有人会对衣服上的针脚感到不舒服,觉得对皮肤有刺激。有人会对钟的滴答声受不了。我家有个亲戚,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无论哪里发生地震,他都会头疼。
对于第二点是指一个人将从外界吸收到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内心工作消化,如果他的反应很强烈,或者想得很多,超过一般的人,那就属于敏感人群了。
对于第三点,是指情绪方面的程度,是一种感受,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如果超过一般人的感受,也是属于敏感范畴了。
对于第四点,是所有感觉的综合。眼睛看到的,心里感受到的,脑子里思考的,让自身感觉到压力、紧张、疲劳,这就是过激反应了。
但是,有人对这种四分法提出异议。这个不像数学物理,比较容易设计出计算方程。这是人文科学,有待科学家继续找出比较完善的表述方式。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类身上的敏感度是存在的,而且是因人而异的。那么,这种敏感度,是不是同人的基因有关呢?有医生认为有的。还有的医生认为,敏感度同人的经历有关。比如经历过一场车祸之后,有人就会变得非常神经质,或说敏感吧!还有的医生认为,人的敏感度,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同他与父母的关系有关。比如说,这个孩子从小没有受到关注,缺乏安全感,他就会变得很敏感。但是,又有的医生反驳说:这不是敏感度,这是受伤度。不管怎么说,一个敏感度高的人,容易受伤,容易疲劳,容易紧张。他们的生活比普通人,更不容易。
我们俗语说,“心大的”人,有些事情很容易对付过去;可对于敏感的人,她就做不到。必须要用宗教的方式来安慰自己,或者去心理医生那里求助。敏感的人,容易钻牛角尖、对自己怀疑、某种强烈的念头会摧毁她自己、限制自己。这种人会去讨好别人、过多地关注别人、替别人着想,最后失去自我。
有时,敏感人的某些表现,同得了忧郁症的人很像,也同有心理疾病的人很像,比如同有恐惧症的病人很像。医生建议,敏感的人群,应该多注意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愿望。同时,他们最好去接受专家的咨询和训练。重要的是,认清自己不是孤独的,这世界上有许多人同她一样,要接纳自己,要按照自己的心愿生活。要知道,敏感的人,也有很多优越性:她可以更多地体验人生,比如,对艺术的深度理解,对爱的接受,对友谊的感动,对哲学思考的沉浸。
一个敏感的人,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全的地域,在这个地域中,他可以比较放松地生活。比如,找一份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适当地安排自己的作息生活、设法让周边人周边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度降低。经常思考,如何对付新的挑战,如何中止自己去同它们搏斗。学会说不,学会表达自己的欲望,多同大自然接触,多同动物在一起,保持良好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多做运动,或者冥想和瑜伽,都会有所帮助,度过人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