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菲儿,贴篇旧文《浮生六记》里的美丽与哀愁

世人读沈复的《浮生六记》,多半爱从《闺房之乐》读起,这固然是因为它原本就是第一记,也因为人们易贪图快乐,不忍见人间疾苦的缘故。《浮生六记》含六卷,以先后序,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其中我最爱《闺房之乐》和《闲情记趣》,然而令我一读再读的,却是《坎坷记愁》。

《浮生六记》是清朝人沈复(字三白)所著的自传体散文,文中描述了他和妻子芸娘(陈芸)生活在一起的日子。今日之人往往以为古人拘于封建礼教,因此猜测他们的生活多半无趣保守,然而沈复的《浮生六记》,却以一种清新隽永的笔调,描述了几百年前一对平凡的小夫妻虽清贫却情趣盎然的家居生活,读来美妙动人,实属性情中人所喜的好文章,文中关于生活的酸甜苦辣,时时引起我的共鸣,而苦尤甚,这对夫妻志趣相投的故事,读来感人至深,令我掩卷难忘。

第一部分:闺房情趣



什么是闺房情趣呢?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男女之间从两情相悦,到以身相许,男性对妻子的理想要求,除了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外,还少不了这私密的闺房之乐。她可以是半推半就,也可以是霸王硬上弓,更可以玩玩混搭,总之只要两厢情愿,形式可以不拘。如果有人觉得女性永远处于被动的情形,那么显然与事实不符。张爱玲早就在《倾城之恋》里,借了流苏之口明示了范柳原:“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人。”

然而我心中更美妙的闺房之乐,却是沈三白的《浮生六记》。沈复初见芸娘便一见倾心,洞房之夜,三白手触之处,润滑而细腻,他不禁怦然心动,想起吃斋之初,正是他出痘时,于是一语双关试探道:“今我光鲜无恙,姐可从此开戒否?”芸娘回眸微笑。沈复寥寥数语,已将两情相悦定格,令我不禁想起“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句子,以这样的方式作为欢好的相邀词,实在是雅致得紧。

芸娘善女红,通文墨,他们秉烛共读《西厢》,读到动情处,“比肩调笑,恍如密友重逢,不知东方既白”。如此琴瑟相和,可谓共同语言极多。也有点类似今日的夫妻同看A片来增加情趣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西厢》不同于《金瓶梅》,这让我想起词汇量的事情。两个人相处,如果词汇量相差无几,那么必然有不少共同话题。比如入冬早起,略觉风凉,他道一句:罗衾不耐五更寒。我能很自然地接一句:梦里不知身是客。又比如我和他讲《浮生六记》的美妙有趣之处,他问一句:“沈复何许人也?”如果用情景对话来定义,这一问极妙,因为此情此景,唯有此一问才最是贴切。然而这般默契,却只能发生在你我之间。我读透你的禅语,你不用我解释,已了然我的缜密心机。

三白和芸娘情投意合,但日常生活中也难免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沈复不羁,芸娘则多礼,沈复嫌她“礼多必诈”,她解释并嗔怒,并要求:以后别再冤枉人家了,郁闷死了。至此礼貌用语成为助语者,也不失为他们之间特有的一丝情趣。这让我想起,我称外子一声老师,有朋友笑我做作,殊不知这里的典故。我妈妈有时候喜欢叫我爸爸一声老师,我一方面是随了她的有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哪怕只是跟了你一介穷书生,如果有红袖添香的日子做伴,也不失为一种雅趣。词汇量可同时消涨;也可能彼此欣赏,却无缘熟练运用;但万万不可南辕北辙,鸡同鸭讲。做夫妻如此,做朋友也是这样,如果两个人的词汇量不在一个服务区内,那么我就要拱手谢客,道一声“得罪”了。

和我们一样,芸娘和沈复的饮食习惯也不同。沈复戏弄芸娘似犬,竟爱吃些臭腐乳这样的臭食品,芸娘大窘而解释,自己不过是因为家贫而吃惯了而已,然后笑对三白说:不过我可是到你家后才有乳瓜吃的呀。沈复笑答:“卿陷我作狗耶”。芸娘这时大概已经摆脱了窘境,于是笑道:“妾作狗久矣,屈君试尝之”。沈复一尝,味道竟然不错,因此大为不解。芸娘解释道:“情之所钟,虽丑不嫌”。一场冲突竟然这样美妙地被化解,实在值得借鉴。


芸娘与沈复的感情如此之好,于是很自然地许下来生。让我想起我也曾感激先生对我的照顾,并希望来生能再度牵手,只不过做个角色对换,从而也让我有机会照顾他。自古从来不乏经典的情诗,从“只愿君心似我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到“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从古至今,表达感情的方式层出不穷,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读来一样的让人涕然泪下。

芸娘还是一个性格爽利的人。她女扮男装,和沈复把臂同游。一个没站稳,手碰到了一位女子。被责骂后,她干脆去掉帽子,以金莲示人,于是大家握手言欢。他们上船游玩,船家之女素云见他们玩得有趣,于是也要求加入。素云乃乡野之人,情急之下捶打沈复。三白道:“要动手,只准摸索,不准捶打”。芸娘于是推素云入怀道:请君摸索,畅怀开心吧。沈复正色道:“摸索在有意无意间耳,拥而狂探,田舍郎之所为也。”所以芸娘虽好,还是要沈复把握分寸。否则乱了词汇量,两个人就会渐行渐远了。

浮生若梦,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市井人生,只要能找对你的沈复和芸娘,就不失为人间一大乐事,如果能从此同成长,共进退,则更可以让爱情长久,也就不枉当初月下老人费心牵的那根红线了。

第二部分:闲情记趣

无论生活多么繁琐或多么艰难,我们都难免寻求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闲情记趣》里,沈复从幼时的无邪顽皮入手,慢慢把我们带入到他成年后的闲云野鹤的生活中去。


沈复爱花成癖,“喜摘插瓶”,且颇有心得。比如他觉得插花应该“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他又爱园林设计,喜欢“大中见小,化繁为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格局。虽然芸娘笑其“终非富贵家气象也”,我却心有戚戚焉。我从小爱花,却不善打理。儿时父亲下放在边陲小镇,我们独自拥有一座小屋,前院供我们嬉戏玩耍,后院于春暖花开时,种满各种果蔬。我也曾尝试过种些花果,怎奈不是长不茁壮,就是半途夭折。婚后先生见我喜欢这些,于是种了给我。我偏爱玫瑰,他就为我种了十数种不同颜色的。他虽爱养,我却爱摘花插瓶。而我插花的方法也与沈复相似,不爱繁花似锦,偏爱疏落有致。我们又一同设计后院,他搭葡萄架,我帮他看宽窄和高矮;他除草,我在一旁收拾落叶。不论别人怎么看我的小院,我心里最爱在小院缓步慢走,聆听叶落或鸟鸣的自然之声。

芸娘是一个聪明且具情趣的人。比如她告诉沈复该如何制昆虫标本。她教他“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这让我想起有艺术家用树叶作画。他们采来树叶,洗净、干燥,然后根据叶子形状、大小、质地、分别创造不同图案,无不精巧细致,栩栩如生,其构思也与芸娘不谋而合,皆是以最自然的形式重现自然。实在令人不得不拍手称妙。

沈复和朋友吟诗作画,也会去郊外野餐踏青,然而“对花冷饮,殊无意味”。于是芸娘想了个好办法:那卖馄饨的人是备有锅灶的,于是她花一百大钱租了来,并用砂罐烹茶。“暖酒烹肴”,兼有美景坐伴,实在令人“不饮自醉”。生活清苦,芸娘在织补衣物的时候,也用心用同色布,这样外人不大容易看得出来。初夏荷开,她又懂得用小袋装入茶叶,放到荷花蕊里,第二日取出后,用天泉水(雨水)烹煮沏泡。所以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他们却也能做到清雅有趣,于最大限度内享受俗世的种种繁华。

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就一直不缺什么,但我并不爱奢华,且崇尚“less is more”的生活方式,所以我的家,简单却不简陋,然而我的快乐一样都不少。初去国时,随处可见的公园是我的后花园,自行车和汽车是代步工具,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寄情山水,我一样可以乐陶陶。异乡住久了,我们虽添置了不少东西,但依旧保持如果三个月没用到的东西,就是无用的,就丢掉。客居他乡,对家乡的思念,往往由味蕾开始。先生学习用BBQ的炉子做日思夜想的湖南腊肉。选上好的腿肉腌晒之后,再取松塔和木炭小火烤一天,然后用自己做的白辣椒和豆豉,文火蒸两个小时,请来一众好友,一杯加拿大朋友送的冰酒,一片鲜香可口的腊肉,我们的感觉,就如同喝了芸娘特制的茶水一样,同样的“香韵尤绝”。

财物的富足纵然可以为生活增添姿采,然而于物质匮乏的情形之下,亦能就地取材,尽享生命的丰富和华美,则更令人向往和钦佩。


第三部分:坎坷记愁

人生坎坷,各有因由。虽然有励志的说:坎坷是财富,又或者套用王家卫《一代宗师》里的台词说,人生若无坎坷,该是多么无趣。然而读到芸娘和沈复颠沛流离的生活时,我还是忍不住落泪了。

这第一苦,就是婆媳父子之间的嫌隙。沈复的父亲常年在外,母亲镇守家中,于是就想找个人常伴左右。芸娘负责这件事情,可又担心婆婆不满,于是骗说物色的女子为嬉游之女。婆婆生气道:“此邻女嬉游者也,何娶之乎?”于是芸娘与婆婆之间产生隔阂。芸娘生病之后,她幼年的好友派人探望,却被婆家误以为青楼女子憨园女。说起来也是芸娘太爱三白,一心想为他物色一个美丽而有韵味的小妾,所以当初和憨园结拜姐妹,结果后来憨园嫁了有钱人,芸娘倒落得个交结青楼女的名声。芸娘本来就有血疾,后来更因此病情加重,如今朋友来探,也被中伤,在沈复父母家中,实在待不下去了,于是不得不和一对儿女分开,暂时去朋友家养病。后来又历经磨难,最后竟病死了。

这第二苦,就是经济一直很拮据。沈复卖画,难以维持家用,以至于芸娘病中要刺绣《心经》来贴补家用。沈复终于找到事做,却又没干多久,就被裁员。

第三苦,芸娘已死,家中对沈复的敌意却并不减分毫。听闻父亲过世,他明明回去奔丧,却被误会是争夺家产。他不得以,搬出来住,也是吃尽了苦头。后来儿子又离开人世。正所谓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三大不幸,他占了两头。《浮生六记》读到这里,已经完全失去了美丽,开始了最令人心酸的哀愁。


沈复穷困潦倒,心神俱散,以至于心智都有点迷乱,不仅无端地相信“恩爱夫妻不到头”的糊涂说法,还期盼着能和芸娘的魂魄一见。虽迂腐,然对芸娘的痴情,可见一斑。最后的打击是接到儿子夭亡的噩耗,即使后来友人赠小妾一名,得以“重入春梦”,然“从此扰扰攘攘”,却并不知道“梦醒何时”了。

至此,《浮生六记》似乎就已经结束了,虽然还有《浪游记快》,然而中国历史上的游记写得精妙的不在少数,我虽爱旅游,却不爱读游记,就没有继续了。至于卷五卷六,据说不过是后人的伪作,因此也没有拜读。

虽然是没有完整地读完《浮生六记》,毕竟有幸读了它最华美的篇章。我虽然古文有限,无法深刻了解字里行间的精妙之处,然而爱它的清新隽永,虽记录的不过是普通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然行文无扭捏之态,更无半点学究之气,娓娓道来平凡生活中的幸福滋味。令我开始领略并珍惜平常日子里的幸福,提醒我于坎坷中,依然要保持乐观的心境。这算是读这本书的收获之一吧。

人生如寄,虽是渺小的布衣,从今日起,我也要敞开怀抱,享受生命的美丽。

小小月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喜欢。菲儿出身好,且婚前婚后生活都优渥,本人又才貌双全且多才多艺,所以性格明媚大气且友善,我一直很欣赏她
xyz66 发表评论于
Wow, 小小月博主让我大开眼界,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沈复与芸娘的恩爱生活,加上与先生的一唱一和,古今中外交相辉映,多么美好优雅的小日子;)
“浮生六记”听说过是中式优雅生活必读书,一直没来得及看。谢谢博主的精彩介绍。
菲儿的长评好惊艳!可见以前在学校一定是语文老师的宠儿,哈哈,这古文造诣非一日之功,佩服大大滴,;)得仔细读两遍;)
小小月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你的倡议 必须响应!不过这是十几年前的旧作了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哇塞,惊喜,才在亮妈家看见你的留言,还以为你没写呢。这篇书评真棒,小小月文采斐然,古文功底深厚。整篇文从沈复伉俪的人生轨迹到自己个人的情感,家庭生活,娓娓道来,情真意切, 沈复和陈芸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飘零他乡,悲切动人。” 好像还有个香港的电影。小小月睿智,又感性。说实话,虽然《浮生六记》大名鼎鼎,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知道林语堂翻译的英文版也很出名。但我才是文言文不行,一直没能坚持读完,今天读完你的评,我好像又有了重新读的勇气。:)

“暖酒烹肴”“茶叶放到荷花中烹煮沏泡”我也印象深刻,诗意唯美,情趣盎然。

自己父母的感情很好,哥哥和我老是觉得爸爸太宠妈妈,总是帮着妈妈说话。无论他多忙,回家一有空就会着老妈做饭,就好似书中的“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哈哈哈,到现在,搞得我家厨房也立下了规矩,要两人一起动手。:)在北美,我们的生活真有些似:“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

“晓月时对窗翻卷,是我翻书还是书阅我?

夏日泛舟,以荷为伞,沉睡不知光阴之须臾。

秋日远足,最好迷失而不知归途。

雪夜里,生暖炉,促足相依偎,静闻雪落无痕。”

好美,好羡慕。:)

今天是中秋,“一轮明月已上林梢”,祝大家花好月圆,中秋快乐!

再次感谢小小月的大作,书评加我文里去了,谢谢支持活动,也期待大家更多的书单,书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