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加的堂兄弟:历史上日本人对汉人的理解与同情

................................................................................................................................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爱恨交加的堂兄弟:历史上日本人对汉人的理解与同情

谈起日本人,很多中国人容易流于偏颇,产生仇日言论。其实,汉和两民族在文化历史上的紧密联系,赋予很多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汉文化)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相当一部分日本人进而对汉文化和汉人产生深厚的亲近感,尤其是历史上汉人面对第三民族入侵时,和人对汉人表现出鲜明的 同情,这种情况在日本历史上长期存在。本文仅举两例:1. 《华夷变态》,明末满清入侵中原,对汉人实行民族同化和压迫,日本知识人撰写书籍,旗帜鲜明地支持汉人、鞭挞野蛮的满人。2. 东亚文明中心移动论,十九世纪后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部分日本人提出脱亚入欧,不愿与亚洲落后国家(中国)为伍,与此同时,一部分日本人以东亚(中国)文明正统继承者自居,体现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华夷变态》


作者林鵞峰父子,编纂于1732年。林鵞峰(1618-1680,日语发音hayashi gahou),江户时期儒学集大成者林罗山 的三子,精通儒学思想,深受孔子“华夷之辨”学说影响。鵞峰与儿子凤冈根据来往于中国福建和日本长崎之间的中日商人带来的消息,撰写出明末清初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巨变,从崇祯去世到三藩之乱。在作者看来,汉人的明王朝被满人的清王朝打倒,意味着中华文明被夷狄灭亡,非常令人痛心。他们的思想,和当时日本知识人当中普遍存在的蔑视满人、希望汉人王朝复兴的思想如出一辙。同时,作者还指出,如果夷狄满人能够转化成华人(文明人),那也是令人欣慰的。在这个思想的的背后,是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全书共35卷,最初只有写本,在林家幕府御用儒学代表流派)内部世代相传,鵞峰去世一百多年后,此书献给幕府,在日本广泛流传。1906年, 留日中国学生在东京翻译出版汉文本,借此激励汉人推翻满清统治。也就是说,当年汉人先进分子利用和人学者的著作来发动汉人,这一点现在恐怕很多人不知道。

东亚文明中心的南迁东移

提出这个理论的是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日语发音naitou konan), 在日本汉学界和国际汉学界有广泛影响。顺便说一句,湖南本名虎次郎,湖南是他的号,仅从日本学者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汉文化的影响)。他对中国和东亚历史的基本看法是,东亚文明的核心是中国文明,东亚文明的历史就是中国文明在东亚这个区域怎样传播的过程。

湖南认为,东亚文明的核心最初在黄河流域,一直到唐朝为止。唐宋之交,伴随契丹、女真崛起和入侵,宋朝南迁,东亚文明中心转移到江南地区。唐宋之间,中国社会发生广泛的变化,宋朝标志着中国近代的开始。这个学说被中国学界批判,但是被国际汉学界广泛接受。美国汉学奠基人费正清1950年代采纳这个说法,在他的影响下,后代汉学家认为元明清三代持续发生的变化,造就了中国的近代社会。


湖南进一步认为,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中国面对西方压力,逐渐衰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盛起来,东亚文明中心于是转移到日本。中国历史学家批判这个说法,认为替日本后来侵华鸣锣开道。无论赞成还是反对,这个思想至少认为日本属于中华文明圈,并且把日本看作中国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和华夷变态的作者一脉相承。这种思想在当代日本不多见,现在流行的观点强调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结语

不仅日本人对汉文化抱有亲近感,汉人对日本文化也持有同样的感情,特别是和第三文化相比时。下一篇介绍清末汉人留学生在日本对日本文化的认同感、对满人文化的蔑视与排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