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读书之广博知识之渊博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毛泽东的读书之广博知识之渊博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中外历史上,毛泽东读书之广博、知识之渊博、运用之纯熟世所罕见。毛泽东在波澜壮阔的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风云中度过了一生,也在浩瀚无垠的书海里遨游了一生,为后人树立了读书学习的光辉典范。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毛泽东常说的一句话。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在东山小学堂时,他的表哥曾借给他一套自己保存的《新民丛报》合订本。他读了又读,上面的一些文章差不多能背出来,还写下一些批注。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后,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湖南省立图书馆、湖南第一师范图书馆里,孜孜不倦地阅读各种书籍。他后来这样叙述青年时读书的情形,那时,就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拼命地吃!在领导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无论是在中央苏区还是在陕北,甚至在炮火纷飞的转战途中,他都千方百计找书读。终其一生,毛泽东和书籍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他逝世后,在中南海住处留存的藏书达1万余种,近10万册。除此之外,读而未藏,以及读过藏过但后来丢失的书籍,更不知几何。他的卧室里、办公室里、游泳池休息室里……都放着书。每次外出考察也带着书,在外地还要借一些书。杭州、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庐山等地图书馆,都留下了毛泽东借书的记载。
 
“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多次这样说过。他不管工作多忙,每天总要挤出时间坚持读书,书是他一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毛泽东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逝世前,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但仍然坚持看书。毛泽东是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逝世的。9月8日那天,他在接受抢救,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的情况下,全天由工作人员用手托着文件和书阅看11次。最后一次看文件是下午4时37分,7个多小时后便辞世了。这样的情形很感人,毛泽东几乎是在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真正体现了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读书不止的执着信念。
 
毛泽东肩负党和国家重任,工作十分繁忙,哪来的时间去读这么多书呢?他将此概括为“挤”和“钻”两个字。在延安时他就提倡,要在工作、生产的百忙之中,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结论中向大家推荐5本马列著作,形象地说明了如何去“挤”和“钻”:“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在1957年10月所作的《做革命的促进派》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毛泽东自己就是勤奋读书的典范,对他来说,读书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他总是挤出别人用来游乐、闲谈甚至无所事事的业余时间,分秒必争、废寝忘食地读书。
 
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到近现代的,从中国的到外国的,包括哲学、经济、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的书籍。当然,毛泽东的阅读范围虽然广博,但也不是漫无目的、没有重点的,他阅读较多的是马列主义、哲学和历史方面的著作。
 
毛泽东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学习马列著作的一生。从1920年读《共产党宣言》起,马列著作就成为毛泽东同志读书生活的主要内容。1926年,他读了列宁《国家与革命》中的部分内容。1932年红军打下福建漳州,得到一些马列著作,其中有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后来,毛泽东回忆土地革命战争时说,那个时候能读到马列著作很不容易,在长征路上,他患病的时候躺在担架上还读马列的书。延安时期,他潜心读了《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艺术》等。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候,1954年,他又一次阅读《资本论》,以后又多次阅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列宁有关政治经济学论文十三篇》等。
 
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毛泽东希望通过阅读马列著作,精通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创造。1938年,他提出党内要“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中,他推荐了12本干部必读的书,提出“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1963年,他又提出学习30本马列著作的意见;1970年,他指示党的高级干部“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挤时间,读一些马、列的书”。
 
“作工具的研究”:读哲学书籍。毛泽东一生阅读并批注过大量中外哲学书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哲学思想。1939年,毛泽东在给陕北公学教授何干之写的一封信中说:“我的工具不够,今年还只能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列宁主义,而以哲学为主……”延安时期,毛泽东阅读了大量哲学书籍,如《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哲学选辑》、《思想方法论》、《哲学概论》、《西洋哲学史简编》、《黑格尔哲学入门》、《朗格唯物论史》,等等。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工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
 
对于哲学书籍,毛泽东一生涉猎十分广泛,既读马列经典中的哲学书,也读艾思奇、李达、普列汉诺夫、爱森堡、西洛可夫、米丁、尤金、河上肇等中外学者的书;既读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杜威、罗素等西方哲学家的书,也读中国古代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王充、张载、朱熹、王阳明等的哲学论著以及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章士钊、杨昌济、梁漱溟、冯友兰、潘梓年、周谷城、任继愈等人研究哲学和逻辑学的论著。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读哲学?根据他的有关论述,主要原因有四:第一,他把哲学归结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这是塑造人们灵魂和思想的根本前提。第二,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不懂哲学很难弄通马克思主义。第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总结实践经验、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工具”。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曾经屡次犯错误,很重要的原因是思想方法不对头。毛泽东要求“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第四,毛泽东是理论家,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读哲学,这既是个人兴趣,也是进行理论工作的必要前提。他说过:“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
 
“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历史书籍。历史是人类过去经历的百科全书,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哲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读历史其实是个大概念。毛泽东读史,对各方面的内容均不偏废,很注意史书所载的理政之道、军事战例、经济政策、治乱规律等。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段话是毛泽东对全党提出的要求,同样贯穿在他本人的阅读过程中。
 
毛泽东毕生重视阅读中国历史著作。1952年,工作人员为毛泽东同志购置到一套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这成为他最爱读的书之一。这部《二十四史》共有3200多卷,4000多万字,800多册,毛泽东几乎全部通读过,有些章节还反复多次读过。《资治通鉴》同样是毛泽东十分喜爱并多次向人们推荐的一部史著。1954年冬,毛泽东在和历史学家吴晗谈话时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中国传统治学,讲究文史不分家,毛泽东对古代文学作品,诸如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疏策政论、笔记志异,均精读不少,这使他拥有极高的文史素养。同时,毛泽东不仅熟读中国历史文化,还读过大量外国历史著作。法国前驻华大使马纳克曾说:“毛泽东对法国18世纪以来的历史,对于法国革命,对于19世纪相继进行的革命,对于巴黎公社,都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法国革命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运动的起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倡导学习历史?因为不了解、不总结历史,就不可能真正读懂今天的中国,也等于是割舍了应该拥有的经验和智慧,也就难以正确地走向未来。毛泽东的一些名言和观点,更是直接道出他酷爱读史的缘由:“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
 
毛泽东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是用心用脑去真读、真学、真思考。他之所以站得高、看得远,战略眼光宽广深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大量读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经典的和重要的书反复读。对马列著作,毛泽东总是常读常新。在延安,他曾讲到自己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对喜欢的文史哲经典,毛泽东同样经常反复读。20世纪50年代,他对人说自己已经读了5遍《红楼梦》,此后又15次要过《红楼梦》,这在工作人员的记录中有明确记载。毛泽东认为,《红楼梦》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曾指出:“《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同一本书反复读,因每次阅读背景不同、任务不同、心境不同,理解和发现也会有所不同,这样书的价值也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
 
相同题材内容的书,把不同的甚至是观点相反的著述对照起来读。比如,毛泽东读美国历史的书,就让人到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去借,专门写条子说,不光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关于研究拿破仑的书,他同时找来苏联、法国和英国学者写的《拿破仑传》和有关著述,对照起来读。关于研究《楚辞》的著作,1957年12月一次就找了50余种古今对《楚辞》有价值的注释和研究书籍。关于研究《老子》的著作,在1959年10月23日外出时带走的书籍中,就有“关于《老子》的书十几种”。
 
读书习惯于“手到”并注重讨论。古人强调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所谓“手到”,就是动手写笔记、写批注,由此体现“心到”。已编辑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收录了他读10本书的批注和1篇读书摘录。《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收录了他读39部文史古籍和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评文全本)收集了他阅读《二十四史》时在书中写下的全部批注和批语。《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毛泽东手书历代诗词曲赋典藏》等,反映了他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随手书录的情况。《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收录了他大量的读各种书刊和文章的批示、批注和批语。此外,毛泽东同志读书,还有一个“耳到”,即组织读书小组,由人念、大家听,再一起讨论。青年时代,他组织过读书小组;延安时期组织过关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读书小组。1959年底至1960年初,组织读书小组到杭州等地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紧密联系实际,把书读“活”。所谓读“活”,就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能力,进而在实践中有所创造。毛泽东历来反对本本主义的照搬照套的读法和用法,曾经多次指出:“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他不是跟在书本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善于跳出书本,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实践需要出发,对书本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和运用。在大量阅读有字之书的同时,毛泽东还非常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并能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见识到一般读书人所难见到的精妙,真正把书读“活”。
 
毛泽东的经验、智慧和才能,来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来源于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调查研究,也来源于他对古今中外书籍孜孜不倦地阅读、理解和发挥运用。在毛泽东看来,读书始终是革命者、建设者的必修功课,他曾经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毛泽东的读书和倡导读书,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这就是把读书学习当作党员干部提高理论素养和增强工作本领的必需且重要的途径。
 
最是书香能致远。在读书学习方面,毛泽东堪称典范。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前苏联从摇篮到坟墓的免费医疗







可以说当时前苏联的《医疗系统非常发达》。当然其也存在不少局限性。一些西方评论人士说,《苏联是世界上医疗系统最发达的欠发达国家》。这句话尤其适用于苏联的医疗系统。

一九一八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几乎可以说俄国没有医疗体系——对于居住在中心城市 之外的广大俄国人来说,成体系的医疗机制完全不存在。

如果你住在俄国农村,能碰上受过正规训练的医生那是撞上大运了。

在农村行医的要么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人,要么是教会人士。虽说20世纪初俄国医学开始大发展,其仍然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美国和西欧。其医疗普及程度也相当有限。

苏联立国之际,列宁便着手建立社会化的医疗体系。早在1912年,列宁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就曾说过: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工人的国家保险。苏联宪法第42条规定:“国家保证对所有居民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其核心模式是中央主导,财政支持,全民享有。

苏联宪法明确保障公民的医疗权,这也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向全体公民承诺《从摇篮到坟墓的免费医疗》的国家。这个体系以其缔造者命名为谢玛什科(Semashko)模式。这个模式的基础是区(district)一级医疗卫生委员会和区一级的医生。各级医疗卫生工作者都是国家工作人员。

在苏联存在的前三十五年间,这个医疗体系与沙俄时代相比可谓是巨大的进步——新生儿死亡率大幅下降,而人均寿命大幅提升(但是这个数字受到二战和战前大饥荒的影响 ),各类传染病(如霍乱、伤寒、肺结核)发病率也大规模下降。

苏联政府在总体上认识到了面临任务的复杂性。这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落后, 任何“先进”的医疗手段离开了大城市都行不通。所以苏联医疗以预防手段为先,重在预防数十种常见传染病和流行病,并提供全民接种和免疫。这一做法在全球各个共产主义国家(至少那些真试图创建医疗系统的国家)是一个普遍做法。在朝鲜这个活化石,你依然能看到类似(但极端化的)体系 。由于政府可以控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且无需考虑个人隐私,预防医疗在这些国家比在西方民主国家推行起来容易许多。

此外,医疗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市民和工人,这也使得医疗战线成为二三十年代农村集体化和加速工业化的附庸。医务工作者工资较低,也导致大量医务工作者是女性。当时不工作的合法理由之一是生病,而这要求医生开具的证明。

简单廉价的强制年度体检旨在及早发现疾病以便医治。强制接种也是如此。苏联医疗事业早年把重心放在简单廉价的预防手段(包括个人卫生),这使得其能够在不花大钱的前提下极大促进这个国家的整体健康水平——年轻人少有死于慢性疾病,而多受各种小病困扰。只要病人附近有个靠谱的医生就能有效治疗这些小病。

这也意味着,虽然苏联早期的医疗体系可以有效处理骨折和霍乱,其对复杂疾病和精神疾病却无能为力。但无论如何,这个工作方针使得苏联的人均寿命在1960年达到顶峰——70岁,其中男性64岁,女性73岁。作为对比,法国是男性67.5岁,女性74.7岁。美国则分别是66.8岁和73.7岁。作为一个事实上的欠发达国家,苏联人均医生的数量也相当大 ————在其各个历史时期,每万人中有33名到35名医生不等,在70年代末则高达37名。美国同时期每万人中则只有19到20名医生。今天,俄国和其他一些东欧国家继承了苏联的这一遗产,依然保有较高的医生数量。俄国每万人中有33.06名医生,高于美国(25.54)和加拿大(33.27),与法国(32.27)相当。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中国经济腾飞基础是毛泽东打下






《中国经济腾飞基础是毛泽东打下的!》

作者:裴宜理(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裴宜理: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毛泽东打下的。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经济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当建到第二层楼时,绝不应该否认第一层楼的价值和作用……

裴宜理(哈佛大学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毛泽东打下的。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经济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当建到第二层楼时,绝不应该否认第一层楼的价值和作用;当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后,毁坏第一层也许就会导致整个大厦的崩塌!”

毛泽东治国:廉洁!神奇!辉煌!伟大!

毛泽东是一个神话!有外国元首说,“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但在中国,很少人研究毛泽东的治国成就。有人甚至故意诋毁污蔑,为了还历史真相,我深入研究,发现毛泽东时代的经济非但不“崩溃”,其实比世界列强发展还要快!那是一个经济腾飞,人心齐,泰山移,高速发展的时代,创造了世界辉煌的奇迹!

一、毛泽东为中国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到1000万,只需5年,再从1000万到1亿,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开头几年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容易。换言之:一个国家白手起家,第一个5000亿(1978年5689.8亿)花费了30年时间,那么从5000亿到5万亿(10倍),只需15年,再从5万亿到50万亿(10倍),只需要9年就够了。也即如果毛泽东更长寿些,我国应在2000年左右达到50万亿元(且无物价上涨水份)。

这一财富定律说明: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住油门,就会前进如飞。飞机起飞前,也有个起跑过程。

建国之初,毛泽东面对的是,经过长期战争,被日本鬼和蒋介石洗劫一空的烂摊子,全国人口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人均寿命不过35岁!在这个一穷二白基础上,面对国外封锁和极端困难局面,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完成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原始积累”——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一)毛泽东使中国二十多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主要工业强国。

毛泽东时代,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毛泽东去世前夕,几乎所有西方有的中国都有了。经过28年高速发展,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1980年,工业规模已超过老牌工业强国英法两国,直逼第三把交椅的西德。GPD年均增长13%,如果按市场经济算法将普及基础教育、大型公用工程建设、其它社会福利计入劳动力成本,GPD增长应该在18%-20%,在毛主席领导下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三十倍。“文革”期间,工业平均发展速度也在10%以上。其中重工业增长了90倍。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318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6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300万吨增长到6500万吨;电力从70亿千瓦/小时增长到2560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空白变成了10400万吨。

(二)农业大发展,解决了世界最大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

毛泽东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国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建8万4千座水库、17万公里河堤,新增3亿亩灌溉面积,把灌溉动力从12.8万马力增加到7122万马力,根本解决了产粮区旱灾问题。为粮食增产打下了基础。修几万个水库经济核算要几万亿人民币,别人想都不敢想?当时极端困难,完全是靠人力来做,可他却奇迹般办到了。

化肥从无到有达到1000万吨,完成了粮食增产第二个基础。中美关系改善后,毛泽东就着手从国外购买化肥生产设备,1973年在全国修建十三个大型化肥厂。这些化肥厂于1977年以后陆续投产,化肥的供给问题最终解决。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于1974年,小麦良种培育也始于那时。优良品种,解决了粮食增产最重要要素。使粮食产量提高了30%以上。因为大面积育种需要一个过程,其推广应用则在毛泽东去世后的1979到1985年,随着面积逐年扩大,中国粮食总产量几乎年年大幅增长。

正是水利、优良品种和化肥三个因素,才保证了现在中国粮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应,人民衣食无忧;而这三个因素实际上都是毛泽东从根本上解决了的,后人只是坐享其成罢了。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几千年来吃饭问题的突破是毛泽东打下的基础!而完全不是因为土地私有化(几千年都是土地私有化,为什么没解决吃饭问题?)。

(三)可上九天揽月——以极短的时间使科技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科技方面,集中力量搞科技,大批高精尖工业设备、大型计算机、人工合成基因等,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一颗卫星进了轨道。毛泽东与人民共甘苦,搞出了两弹一星!核潜艇、各种喷气式飞机,汽车、火车和轮船,卫星、导弹、原子弹样样俱全。否则我们就是弱国,就要受美帝制裁!中国“新四大发明”全部产生于毛泽东时代: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岛素,复方蒿甲醚.

这一切跟精英们制造的历史是不同的。他们说,“文化大革命”是十年浩劫,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而实际情况是,每天都有新成长,仅摘录《共和国史记》中1974年的大事:

2月23日 汉江丹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3月20日 我国第一艘2.5万吨级浮船坞“黄山号”在上海建成投产。
3月22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4月23日 医疗器械工业获得较大发展。铁道兵修建青藏、南疆铁路。
5月5日 中国自己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大型现代化炼油装置在南京石化厂建成投产。
5月15日 我国在华北东部建成大港油田。
5月16日 广东省枫树坝水电站建
7月5日 天津新河船厂建成中国第一艘大型起重船。
7月15日 黄龙滩水电站在湖北建成。
8月15日 自行设计的单机4000马力交直流电传动内燃机车成批生产。
8月31日 大连红旗造船厂建成2.48万吨油轮“大庆61号”。
9月12日 哈尔滨制成3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9月13日 中国第一座5万吨级油码头在湛江港建成并交付使用。
9月15日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
9月21日 中国一座水槽双壁沉井螺旋式升降的大型煤气储气柜建成。
9月25日 湘黔铁路建成通车。
9月29日 建成又一大油田——胜利油田。
10月2日 上海制成中国最大的竖井钻机。
12月27日 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输油。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非但不“崩溃”,其实比世界列强发展还要快!那是一个经济腾飞,人心齐,泰山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创造了世界辉煌奇迹!到1976年毛泽东仙逝时,已拥有一个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平均35岁到了65岁。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时代的GDP增长以军工、装备工业、高科技产业为主,比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另外,大量基础建设如水库、军事、大量的土地、资源房地产及医疗、教育等设施的价值,没有计入GDP统计,因为当时都是免费或要保密的。现在的GDP,以房地产、资源及低附加值的产业为主。如果除去卖地、卖资源的钱,数据怕要打折,而且全国土地也是毛泽东时代打下来的,不然现在有卖吗?

我们现在改开的起点,和毛泽东时代的起点相差十万八千里,从财富定律可知:我们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飞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裴宜理说:“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毛泽东打下的。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经济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

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永远记得毛泽东的丰功伟绩!秋石客先生在《世界最前卫的经济学家》写道:“讲演完了,回答了一个学生提问,他说有人说中国一流经济学不超过五个,你怎么看?我说按我的标准一个也没有,因为中国的经济学家不是马克思的弟子就是斯密、凯恩斯、哈耶克等的二流学生,谈何一流?中国超一流的倒有一个,那就是毛泽东。”

二、创新的国家体制,是毛泽东的伟大发明

经济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是和毛泽东博大精深的世界顶级经济学思想和天才的治国策略分不开的,取决于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取决于先进的政治体制。世上没有独立于政治之外的经济行为,我们无法想象美国会将爱国者导弹出售给中国,哪怕你出双倍价钱,因为它不允许先进技术出售给“潜在的敌人”,这就是政治!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

毛泽东的政治体制是创新的,不同于现在的政治体制改革。毛泽东建立的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而是一种多党合作制。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这是完全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由人民参与管理的和由人民参与监督的国家制度。各级地方革命委员会,就是这种体制的试验。革委会里有“老、中、青“三结合,“工、农、兵”三结合即领导干部、军队干部、群众代表(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实行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参加的三结合领导制度。

如当时的人民公社优点很多。第一个优点:可以利用集体力量战天斗地,改造山河。那么多梯田、水利建设、如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如果分田到户,这些能办得到吗?绝对不能!第二个优点: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提倡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整个社会各团体、机关、学校、工厂都处于一种和谐气氛之中。象修水库,成万上亿的人不要钱自愿参加劳动,靠的是进步文化和思想武装。大寨精神,铁人精神是毛泽东的专利,实际是毛泽东思想的体现,他的立足基础,是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在没有任何基础,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条件下,靠人力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彻底治理了中国的大江、大河,沿海修筑海提,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洪涝灾害。

国家为城市人口提供了一整套福利措施,包括廉价粮油供应、免费住房、医疗和卫生、终身职业、职工退休金及全部就业。对于这些,庸俗经济学家们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看看华西村和南街村吧,再看看小岗村。新中国走过了60年的历程,谁是谁非,我相信100%的人都明白。比比大寨人至今还受到的敬佩和尊重,看看小岗村一直遭受的质疑,历史会证明一切的。孰是孰非,不是光靠精英们说了算的。谁说了算呢?——人民!因为历史是由人民写的!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洪七公是在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吗







洪七公道:“不错。老叫化一生己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我们丐帮查得清清楚楚,证据确实,一人查过,二人再查,决无冤枉,老叫化这才杀他。老叫化贪饮贪食,小事糊涂,可是生平从来没错杀过一个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

《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

《恶徒》,《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这些《坏人》欺男霸女杀了多少人?书中没说。只说是在书中出现之前杀的。

而当这些《坏人》一旦逃到了西方国家后怎么样?个个成了“人权分子”,“人权斗士“,“人权英雄“了?

而《洪七公》成了“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比“大魔头”黄药师还坏的“屠夫“了?

而这些《坏人》的后人们又会如何控诉“洪七公”是个屠夫?是个“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大魔头”了?又是什么”大屠杀“了?

而这些《恶徒》,《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个个都成了“受害者“?

在洋大人不知所以然只听一面之言下,个个都成了被“洪七公”迫害的了。又都与洋人们联合起来指责“洪七公”没有“人权“了。

金庸先生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自述一生己杀了二百三十一人,这些人个个都是恶徒,有贪官污吏,有土豪恶霸,也有负心薄幸之人。

按照洪七公所说,这些人都是他亲自出手杀的,在杀之前,都会查出他们的恶行,收集证据,所以绝无一人冤杀。

有人好奇,二百三十一人,洪七公如何能确定就没有冤杀一人?

咱们先看看,关于这一段,小说中是如何描述的。

洪七公这句话,是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之时,对裘千仞说的。因为当时他已经得知了裘千仞犯下的恶行,想杀了他,让他成为那第二百三十二人。

洪七公道:“不错。老叫化一生己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我们丐帮查得清清楚楚,证据确实,一人查过,二人再查,决无冤枉,老叫化这才杀他。老叫化贪饮贪食,小事糊涂,可是生平从来没错杀过一个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新修版《射雕英雄传》)

这一段特别强调了,洪七公在惩恶之前,丐帮都会查清楚那些人的恶行,收集证据,而且为了防止冤枉,都会派不同的人,多次查明,最后才由他亲自动手。

以这样的方式查明那些人的恶行,收集证据,虽然很费时间,但却极为严谨。考虑到丐帮的情况与力量,以及对洪七公这个人的信服。

这样看来,还真有可能做到无一人被冤枉。

首先,丐帮弟子遍布天下,少说也有几万到十几万人,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绝对是天下第一。如此大的力量,要查一些恶徒的罪行,收集证据,还是比较容易的。

从这个过程来看,丐帮对这些事情非常看重,异常谨慎,生怕会冤枉了别人。不仅要派不同的人反复查明,最重要的是要收集确实的证据。

派不同的人去反复查明恶徒罪行,其实就是为了严谨,防止出错,一来是为了防止出现纰漏,二来是为了防止丐帮内部有人报私仇。

而收集到确实的证据,则是为了防止冤杀,毕竟口说无凭,冤枉好人了可不好。有一句话叫做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而丐帮的做法,则是宁可错过,不可冤杀。

当然,以丐帮的力量,基本是不可能错过的。

其实丐帮的人基本都是忠义之士,偶尔会有些坏蛋,但这些坏蛋无一例外,最终都会在丐帮混不下去,或者直接被杀。比如《天龙八部》中的全冠清、《射雕英雄传》中的彭长老、《倚天屠龙记》中的陈友谅。

丐帮人多势众,难免鱼目混珠,不好管理,因此帮规极为严格。

比如,丐帮中人,必须济人之急、行侠仗义,不能见死不救。

再比如,丐帮中人在外不能与人争执,惹是生非,更不能仗势欺人,对不会武功的人动武。

总的来说,丐帮中大部分人都是好人,行侠仗义、保家卫国的忠义之士。这样一群人,再加上如此严谨的过程,相信还是可以做到不冤枉一人的。

当然,丐帮传承了千年,且偶尔也会出现奸恶之徒,说他们从未冤枉过好人,那是不可能的。但要说洪七公杀的二百三十一人,无一人被冤杀,还是比较认可的,主要是对《洪七公》这个人信服。

洪七公在金庸先生的笔下是正义的化身,绝不是草菅人命之人,所以他不可能会冤杀人。

洪七公是丐帮第十八代帮主,也是丐帮史上声望最高的帮主之一。他武功高强,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高手,曾参与过华山论剑,被称为“北丐”。

实际上,洪七公虽然身居高位,在江湖上很有名望,但他出身很低,曾是金人的奴隶,因此他了解底层人士的疾苦,有一颗行侠仗义之心。

丘处机曾经评价四大宗师(四绝),认为只有《洪七公》是真正的侠士,吾辈楷模,做人应当向他学习。大胜关英雄大会时,在没有现身的情况下,洪七公被众人推举为武林盟主,可见他的影响力非一般人所能及。

在金庸先生笔下,洪七公就是正义的化身,一生正直,光明磊落,配上那“降龙十八掌”,就像是降龙罗汉转世,到人间伸张正义。

事实上,在连载版《射雕英雄传》中,“降龙十八掌”就是洪七公所创,他的原型就是《济公》,看似糊涂、贪吃、贪喝,实则心里跟明镜似的,天生一颗慈悲心,一生游戏人间,只好打抱不平。

从《射雕英雄传》中出场,到《神雕侠侣》中逝世,洪七公没有杀过一个人。不论是对梁子翁等王府高手,还是对欧阳锋和裘千仞,亦或者是对藏边五丑,他都没有下过杀手,甚至还会出手相救。哪怕他动了杀心,要为民除害,最终也没能下得去手。

而那二百三十一人,是洪七公以前杀的人,很多人因为这一点,就怀疑洪七公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比“大魔头”黄药师还坏。

其实不然,身在江湖,杀几个人是很正常的,而《只杀恶人》,在那样的环境下,其实是《除恶扬善》。

自洪七公出场后,他就再没有杀过人,一直给人一种老好人的感觉,这很有可能是金庸先生有意为之,因为洪七公的形象不能是草菅人命之人。所以,那二百三十一人,应当无一人被冤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