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十万列 中欧班列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

十万列,中欧班列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

2024年11月19日 
https://news.sina.com.cn/zx/gj/2024-11-19/doc-incwqvpq2893495.shtml
 
汽笛声起,班列开动。第10万列!15日10时20分,随着X8083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驶向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跑出全新纪录。刷新纪录!5月,突破9万列;11月,突破10万列,数据显示,中欧班列开行万列所需时间由开行之初的90个月缩短为现在的6个月。(11月18日《人民日报》)
 
千年之前,古丝绸之路悠悠的驼铃声,穿荒漠、越天山,连接起中国与中亚,勾勒出了一条商贸往来和文明交流之路。千年之后的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应运而生。10余年发展,中欧班列路网越织越密——在境内,93条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联通125个城市;在境外,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物流,经济的血脉,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奔驰不息、联通万里的中欧班列“钢铁驼队”,促进贸易联通,助力经贸发展。正如荷兰新丝绸之路物流公司医疗保健运输销售主管杰夫·莫莱纳尔斯所点赞的:“中欧班列能同时满足企业开拓欧洲和亚洲市场的需求,带来全新发展机会。”
 
搭建互利共赢新平台。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是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生动实践。如今,中欧班列不仅联通了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还通过沿海港口海铁联运、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方式,联通了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以及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通过波罗的海、黑海、地中海海铁联运及莱茵河水铁联运等方式,联通了英国、北欧各国、地中海沿岸各国以及欧洲大陆腹地,基本覆盖了亚欧大陆全境,形成了“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通道格局。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沿线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深化,既有利于中欧双方的经济发展,也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见证中国开放新气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稳定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力量。如今,依托中欧班列,国内一批不靠海不沿边的城市,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山城重庆,依托中欧班列,外向型产业产值实现年均30%的增长;成都、郑州,成为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在国外,中欧班列催生了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和产业园区,为当地民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德国杜伊斯堡港,因中欧班列的开通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业落户,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站,因中欧班列的开行业务量成倍增长,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一趟班列,串联上百个城市、多种铁路运输规则,中欧班列的开行离不开我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不懈努力。
 
彰显经贸合作新图景。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营,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经贸互通、产业互融。你看:德国的汽车、波兰的苹果、荷兰的奶酪、哈萨克斯坦的面粉……越来越多的班列沿线国家共享中国市场红利。2023年中波苹果贸易值同比增长23.2%。与此同时,中欧班列让更多电子产品、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中亚、欧洲,让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也正是双向的贸易流动,丰富了沿途各地人民的生活,也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说,中欧班列作为经贸合作的桥梁,正引领着亚欧大陆合作发展的新图景。
 
跨越山海,追风赶月。中欧班列一路前行,不仅跑出新时代互利共赢“加速度”,也跑出互利共赢“新高度”,也必将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 刘纯银 陈智)
中欧班列开行10万列 “钢铁驼队”再出发

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16



11月15日10时20分,中欧班列第10万列班车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驶出。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笛声响起、轮对转动,列车载着数十个集装箱缓缓驶出站点,朝欧洲大陆奔去。

对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下简称团结村中心站)的工作人员而言,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但11月15日10点20分的这次发车却意义非凡:这是中欧班列开行的第10万列。

2011年3月,重庆在团结村中心站开行了首趟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列车——“渝新欧”国际班列,奏响了中欧班列发展序曲。十余年发展,这些飞驰在欧亚大陆间的中欧班列,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

如今,中欧班列第10万列从团结村中心站驶出,重庆为“钢铁驼队”翻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重庆:梦开始的地方

讲述中欧班列,必然要先把目光看向“梦开始的地方”:重庆。

不靠海、不沿边,没有地理区位优势,水运远、空运贵,缺乏陆上通道支撑,这些都是重庆这座身居内陆腹地的城市想要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瓶颈。

没有合适的物流通道,那就自己开辟一条!抱着如此心态,重庆决定以铁路为载体,打通一条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饮水方知开源难。

想开辟这条通道,重庆不仅要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还要与沿线国家沟通协调。同时,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很多困难都要靠探索解决,难度可想而知。

对开放的渴望,让重庆“敢为人先”。2010年10月,重庆成功开行“渝新欧”首趟到新疆阿拉山口的测试班列,验证了国内段通行的可行性。

2011年3月19日,“渝新欧”班列首次全程运行:从重庆团结村出发,历经16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重庆在全国率先打通了直达欧洲的国际列车。

“首列”成功后,重庆加快脚步,不断在班列开行上开拓创新——

从国内到欧洲,路程中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重庆联合多个单位、企业,率先研制出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解决了中欧班列无法在冬季常态化、规模化运输电子产品的难题。

国际铁路此前无法运输邮包,这与电商快速发展趋势相悖。重庆一方面向国家层面争取支持,另一方面与铁路合作组织27个成员国的铁路部门进行协调,一年来往电子邮件300多封,最终打破“国际铁路禁止运邮”这条实施了58年的禁令。

国际贸易以海运为主,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运单缺乏金融属性,也难以证明企业对货物的所有权。重庆以中欧班列为依托,于2017年12月开具了全球首笔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打破了国际贸易领域陆运提单缺失的格局,为陆上贸易规则的探索提供了助力。

……

北京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副所长纪寿文表示,重庆不仅是中欧班列的“开拓者”,也是中欧班列政策、模式的“先行者”,为班列的发展探索了大量可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中欧班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众多“里程碑”。

重庆在中欧班列的运营上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截至今年10月,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累计超过1.6万列,也是全国首个重箱折列破万的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品类上万种,运输货值超56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稳定运行线路51条,境外集散分拨点116个,辐射欧洲14个国家。

同时,重庆在中欧班列上签发铁路提单近1万份,实现了区块链技术赋能物权属性、全流程信息实时追溯、单据信息透明化“三大突破”;累计发运国际邮件近3300万件,货值近25亿元,两项数据均是全国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欧班列之后,重庆相继打通了渝满俄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向大通道。

重庆内陆腹地的劣势逐步转化为优势,从开放“末梢”迈向“前沿”,开放格局焕然一新。

“钢铁驼队”驰骋亚欧

“渝新欧”之后,国内不少城市看到了这条国际通道的潜力,纷纷跟进。武汉到波兰、苏州到华沙、成都到罗兹、郑州到汉堡……一时间,众多“新欧”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以“渝新欧”为代表的中欧铁路集装箱班列打通了我国西向通道,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经贸交流,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和支撑。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各地开行的“新欧”全部统一品牌,统称中欧班列。

这些飞驰在铁轨上的列车,让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更加亲密。

杜伊斯堡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克里丝汀表示,行驶在欧亚间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两块大陆的一个贸易符号。也是因为这些中欧班列,让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时空距离更近了。

汉堡货运代理公司Gateway经理约书亚说,中欧班列出现后,亚欧之间有了全新物流通道。中欧班列的持续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维系中欧关系的重要桥梁,打开了中欧贸易的新篇章。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海运、空运不畅,导致国际贸易面临“断供”压力,而中欧班列却成为亚欧间最稳定的货物运输大通道。

当年4月,中欧班列(渝新欧)在全国首发“中国邮政号”专列,重庆以其为载体,承担起疏运国际邮包尤其是中欧间国际邮包的重任,缓解了大量国际邮包滞留国内的问题。

另外,重庆、西安、义乌、武汉等地开行中欧班列防疫物资专列,为欧洲20多个国家的90多个城市运送防疫物资近千万件,获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汽笛声响,道通天下。

经过十余年发展,中欧班列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也成为一条凝聚共识、合作共赢、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

而在各方协作下,中欧班列辐射范围不断扩大,运输的货物品类达53大类5万余种,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可通达欧洲20多个国家超过200个城市,并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运输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全境。

这些行驶在亚欧大陆间的“钢铁驼队”,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内外兼修为全国“打样”

从0到10万列,中欧班列再次迈上新台阶,翻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2023年举行的中欧班列国际论坛,首次提出要建设中欧班列的“四大体系”,即高效运输体系、安全治理体系、多元通道体系、创新发展体系。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铁集团等部门单位,结合中欧班列发展实际情况,对“四大体系”进行了优化完善,成为中欧班列未来发展的“规划图”。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杨琳介绍,“四大体系”各有侧重:高效运输体系,是为了让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的畅通开行;安全治理体系,是为了保障中欧班列的安全稳定;多元通道体系,将为中欧班列持续发展提供存量和增量;创新发展体系,则是中欧班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动力。

纪寿文认为,站在更微观的层面,中欧班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解决好内、外两个方面的问题。

对内,我国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众多,必然会出现线路重复、口岸拥堵、货源竞争等情况,想要实现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让众多中欧班列形成合力。

目前,中国国际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在统筹全国中欧班列的开行计划,对中欧班列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同时,重庆、河南、湖北、浙江、湖南五省市在2019年就联合发布《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提出加强协同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坚持创新发展,证明开行了中欧班列的城市间,已有合作共识。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带动下,重庆与成都在中欧班列的合作上,给全国“打了样”。2021年1月1日,重庆与成都同时开行“中欧班列(成渝)”,标志中欧班列(渝新欧)与中欧班列(成渝)统一品牌对外宣传推广。三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已累计开行超过2万列,其中在2023年,中欧班列(成渝)全年开行超5300列,运输箱量超43万标箱,两项数据均位居全国第一。

对外,重点是国外运价协商、货源组织、海外仓设立等。比如,目前国外的客户资源主要在国外货代公司手中,国内企业缺乏话语权,这不利于中欧班列回程货源组织。

国内像重庆、成都、西安、郑州、义乌等“成绩”较好的城市,可以组成一个联盟,这样再与沿线国家、地区、企业洽谈,话语权更强、底气也更足。

纪寿文建议,各大开行了中欧班列的城市,要加速在国外布局海外仓,这有利于扩大其辐射作用,提升班列的运行效率。

重庆早已走在前列。早在2017年,重庆就在德国创建了面积近6000平方米、中欧班列行业中唯一的自主产权海外仓。这个海外仓,可在杜伊斯堡进行集结分拨,向北可至丹麦、瑞典,向西至荷兰、英国,向南至法国、西班牙,极大加速了外贸货物周转速率,进一步强化了回程班列货物集散分拨能力。

大事记

2011年3月19日 首列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列车探索开行。

2013年3月18日 德国杜伊斯堡发车的国际列车顺利抵达重庆,实现了中欧回程国际列车“零”的突破。

2015年7月 在重庆牵头努力下,铁路合作组织公布修订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取消关于禁止铁路运送邮包专运物品的条款,为中欧班列常态化运邮消除了规章限制。

2016年6月8日 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发布启用。

2018年8月26日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0000列。

2021年1月1日 重庆、成都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第一趟列车,重庆的班列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成都的班列开往波兰罗兹。这是中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