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每年元旦刚过,澳洲传媒都会推出一个“上年度新生男孩/女孩名字的前十位”排行榜,每年都有很多的相似点,不会不着边际的冒出一些新名字,下面是2024年澳洲新生男孩和女孩的名字排行榜:
男孩前十名的名字(附中文翻译):
1. Oliver:奥利弗
2. Henry:亨利
3. Noah:诺亚
4. Charlie:查理
5. Theodore:西奥多
6. Leo:利奥
7. Levi:利维
8. William:威廉
9. Harvey:哈维
10. Jack:杰克,Luca(并列):卢卡
女孩前十名的名字(附中文翻译):
1. Charlotte:夏洛特
2. Olivia:奥莉维亚
3. Isla:艾拉
4. Amelia:阿米莉亚
5. Mia:米娅
6. Lily:莉莉
7. Ivy:艾薇
8. Hazel:海泽尔
9. Matilda:玛蒂尔达
10. Ella:艾拉
当然,各州还是有些不同。总体而言,传统名字在澳洲仍然备受青睐。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洋名字,很多年轻父母都给孩子们起个洋名字,尽管很多并非是很正式的“小名”,但这类情况非常普遍。我曾经看过一个介绍中国农民工的纪录片,一位打工的民工,给自己取名叫“亨利”(Henry),说是老皇帝的名字,图个吉利。老兄梦想有天能当上皇帝什么的,盼望走好运。其实取个洋名字,也只是一个名字,并不会带来什么命运的改变。我就认识有朋友为了孩子的名字,花重金请人算生辰八字,名字是改了,可是没有好好管教孩子,现在孩子大了,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家长备受煎熬。所以指望取个洋名字能改变一个人生,那是胡扯。
1. Oliver:奥利弗
2. Henry:亨利
3. Noah:诺亚
4. Charlie:查理
5. Theodore:西奥多
6. Leo:利奥
7. Levi:利维
8. William:威廉
9. Harvey:哈维
10. Jack:杰克,Luca(并列):卢卡
女孩前十名的名字(附中文翻译):
1. Charlotte:夏洛特
2. Olivia:奥莉维亚
3. Isla:艾拉
4. Amelia:阿米莉亚
5. Mia:米娅
6. Lily:莉莉
7. Ivy:艾薇
8. Hazel:海泽尔
9. Matilda:玛蒂尔达
10. Ella:艾拉
当然,各州还是有些不同。总体而言,传统名字在澳洲仍然备受青睐。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洋名字,很多年轻父母都给孩子们起个洋名字,尽管很多并非是很正式的“小名”,但这类情况非常普遍。我曾经看过一个介绍中国农民工的纪录片,一位打工的民工,给自己取名叫“亨利”(Henry),说是老皇帝的名字,图个吉利。老兄梦想有天能当上皇帝什么的,盼望走好运。其实取个洋名字,也只是一个名字,并不会带来什么命运的改变。我就认识有朋友为了孩子的名字,花重金请人算生辰八字,名字是改了,可是没有好好管教孩子,现在孩子大了,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家长备受煎熬。所以指望取个洋名字能改变一个人生,那是胡扯。
洋名字非常多
朋友们发现我取了个洋名字叫Bob(鲍勃),很早有人心里就想:去了海外就那么崇洋媚外,怎么把名字都改了?其实很多人来到海外工作和生活,大家入乡随俗,很多外来移民都有个比较常见的英文名字。原因有很多种,大多数是为了别人叫起来顺口,但也有人为了“掩饰”种族成分,故意把名字彻底西化(最后说明这个问题,而且有一定的效果)。这个现象很普遍,不光语种相差甚远的亚洲语言,就是一些欧洲国家的老移民,比如意大利、希腊、法国、东欧国家的人,来了澳洲,基本上都会取一个和自己名字比较接近,或者自己喜欢的英文名字。再下一代出生的孩子,那完全都是取一个比较常见的英文名字。
所以一些常用名字会在各处同时出现,比如说一个学校的班级,或者单位里同一部门,甚至同一办公室,同时会有几个约翰John,或是马克Mark。大家可以想象:很多2024年出生的女孩,家长要是看到上面这个统计,都把自己女儿的名字取作Charlotte夏洛特,等到上了学校,班里的“夏洛特”还会少吗?戴安娜王妃1997去世,当时老百姓很怀念她,很多家长给女孩取名“戴安娜”。后来我儿子上小学,班里一共二十几位同学一半是女孩,有三个叫Diana,比例相当高。
同年出生的孩子,很多都有相同的名字
一般来说男孩有男孩的名字,女孩有女孩的名字,(当然也有个别是中性的名字)。有的华人家长搞不明白,可以在网上查一下,比如说人们都知道“诺亚”是取自于圣经的伟人诺亚,要是不敢肯定,可以在网上打入“is Noah a girl or boy name?”,答案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男孩Boy的名字。很多情况下同时也会给出相应的女孩名字,比如2024排行第一的男孩名Oliver奥利弗,就有类似的排行第二的Olivia欧丽维亚女孩名。
取名字是家长一件大事
西方一些用得比较多的名字来源于圣经,很多都是圣经里著名人物的名字,比如说前两年一直排行首位的男孩名字Noah诺亚,就是“诺亚造方舟”里的主人翁。又比如圣经里的伟人亚伯拉罕Abraham,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就取这个名字,至今还有很多人用这个名字,有些人怕太长,干脆叫Abe亚伯。这些名字背后都有一些故事,也具有一定人物的个性和品格,所以取这些名字有一定的意义。
上面讲的是“名字”,入乡随俗改的是这个名字,取的是这个名。和中国相反,西方人把名字放在前面,所以叫First Name。随便怎么取,怎么改都不要紧。但是“姓”是家族而来的,这个不能改,西方人把这个“姓”放在最后,也称Last Name,或者Surname,Family name。在西方的习俗里,女士结婚后要跟丈夫姓,所以这个丈夫的姓就要放在最后。通常我们看到很多妇女的名字很长,有本家的姓,有丈夫的姓,甚至再婚的妇女为了怀念原夫,把原夫的姓也放在里面,姓名太长太多的情况下会使用缩写。这个“姓”就五花八门,因为很多人尽管是澳洲土生土长,但他们的祖辈都是从世界各地来的移民,姓都不一样,而且读起来很不顺口,并非常规英文的拼写。
按照西方习俗,除非非常正规的场合,一般都不叫姓,叫姓就要加Mr. Mrs. Ms.(先生、女士、小姐)等头衔。名字通常直接叫,孩子叫父母也可以直接叫名字,通常不可以在名字前加头衔。但要是到处随便叫姓,也不冠头衔,对人就不尊重,要避免。比较熟悉的朋友,不要把别人的姓时常挂在嘴上,哪怕是冠以头衔,这会让人感到很拘谨,要避免。这些都可能在一见面开口时,就引起西人朋友不快,造成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为了形象化说明,我举个例子:假如影星施瓦辛格是你家邻居,怎么叫?他的全名是Arnold Alois Schwarzenegger阿诺德·阿洛伊斯·施瓦辛格。他是奥地利裔的美国人,所以家族姓Schwarzenegger带有很强的德语味道,在英文环境里中没有人姓“Schwarzenegger”,这是他们家族的姓氏。相信中间名Alois应该是他以前小时候在奥地利的名字,而Arnold 是后来取的,所以加在最前面。在正式的场合下要叫Mr. Schwarzenegger,或者全名Mr. Arnold Schwarzenegger。但是每天见面打招呼,不能Mr. Schwarzenegger老是挂在嘴上,更不能随随便便叫Schwarzenegger。平常熟人就直呼其名Arnold,但不要加头衔Mr. Arnold。(注:仅仅是一个说明的例子。)
华语和一些亚洲语种,通常是根据拼音发音来书写姓氏。尽管“姓”一般不会改,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经过几代的变迁,同样一个姓的发音会变得面目全非,于是“姓”也会变。比如我有几个张姓朋友,马来西亚的叫“Teoh”,“Teo”,新加坡的叫“Cheong”,香港的叫“Trung”,大陆的叫“Zhang”,五花八门。很多朋友老祖宗都是一家人,几代人分道扬镳,把姓都改变了,好在“姓”平时用得不多,没人介意。
那朋友会问:你怎么把名字改成Bob呢?这里还有一段趣事:前面说过,除了非常正规的场合,一般人在99%的情况下,都称呼名字,我的问题就出自于中文名字Zhiyuan的发音上。我刚来澳洲的时候,倒也没有因为中国名字而找不到工作。来了几天,就在一家军工背景的特种工程汽车厂找到工作,我很感谢上帝。硕大的厂房没有几个人,年产量没有多少,但什么设备都有,只要喜欢,什么都可以玩,非常适合我的性格,工资和待遇也非常正规。第一天上班,我在各处晃悠了一圈,非常高兴。老远西人老板叫人,我没睬他,他就不高兴,走过来说我叫你呐,你为什么不理我?我说你哪里叫我啊?结果他再叫一遍,这回听清了,叫Zi-an,奇奇怪怪的。我心里在想,能怪我吗?原来西人对Sh, Zh之类的发音咬不准,更不要说中间再夹个“y”,他能发到这音,已经很不错了。我心里有点紧张,下次要是再听不清楚,我要丢饭碗,想想还是自己改名吧。才来几天澳洲,哪里知道西人爱用什么名字?灵机一动,当时袋鼠国(澳洲袋鼠成灾,人们戏称“袋鼠国”)最大的行政长官叫Bob霍克,我就叫Bob,沾他个光。从此就用上了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在我中文名字前加了一个西方人比较常用的名字,那Zhiyuan就变成Middle name(中间名),从此也没有人叫我这个名字,也没有叫错名的事故发生,“Bob”就这么来的。
不过很不好意思,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西人关于姓和名的用法,后来我学了好多,现买现卖也和不少朋友分享。现在再系统总结一些主要的内容,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
大家对这个人比较熟“袋鼠国Bob”
后来入籍时,我做了一个注册,在中文名字前加了Bob,也成了我的合法名字,也是用得最多的名字。要是家里,朋友们取个英文名字,朋友和家人随便叫叫,无所谓注册。但是不可以在正式场合下到处随便乱用(比如买卖房子,银行开户,买手机,新到工作单位填表,报税等),也不要三两天换名字,西方国家的姓名注册非常严格,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经常看到新闻报道,有人就是利用这个改名字的方法,来偷税偷税漏税,冒领社会福利金。以前一位东欧移民,自己一个姓名拿一份福利。嫁老公后跟老公姓,再把自己名字改了,再拿一份福利。拿了30多年,查到抓起来坐牢,要还清冒领的福利金,还要追加利息和惩罚金。所以在澳洲随便叫什么阿狗阿猫都可以,但用这个名字做些什么,那就要规规矩矩比较好。
以前澳洲民族台SBS连同Monash大学的研究机构,联合组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关于“澳洲是种族歧视国家吗?”的调查和统计,其中就谈到新移民改姓名来提高就业机会的做法。澳洲有明确的反种族歧视法规,用人单位不可以因为应聘者的人种,年龄,性别,语言,甚至姓名等因素,而故意不录用应聘者。但是很多新移民抱怨,在他们送简历的第一关就被搁置一边置之不理。据统计,雇主就是因为看到申请者简历上的姓名,一看就是个“外来户”。很多情况下,也不能说所有雇主都是“种族主义者”,但这个名字无意之中让他们心里不踏实。其实很多求职者在澳洲已经很多年,受西方教育很多年,甚至在此地工作很多年。仅仅是为了这个名字而丧失很多机会,很冤枉。所以社会上强烈呼求,建议修改法律章程,在递交简历时容许申请者不提供性别,年龄,甚至姓名等具体内容。
老板会看这些没有姓名,性别和年龄的简历吗?
所以用名字来掩饰的例子很多,我认识一位马来西亚来的华裔房地产中介,二十多年前嫁了一位西人移民来到澳洲,不久就离婚了,自然她也不再用原夫的姓。早年华人买地产的不多,大部分是西人,她为了吸引顾客,做的名片时故意把原夫的姓加上去,自己马来西亚的姓改为缩写,再取一个西人姑娘的名字,所以从名片上看,非常地道的一位“西人”中介。可是九十年代末开始,大批华人买房子,为了吸引人,她又把原夫西人的姓抹掉。可是遇到西人顾客怎么办?几年前我再次看到她,给我的名片是中英文双面的,英文还是有原夫西人姓的那个版本,反面就是中文版的,只有中文的姓和名——很精明的买卖人。
新移民和刚毕业的朋友,甚至老移民的子女们,要是遇到此类情况的,专家们建议更改一个比较常用的英文名字。要是希望保留原有名字的,最简单的办法在原有名字前,再加一个常见英文名字。可以到邮局领一份表格,做一个注册,这就合法化了。未来在澳洲职场和生活环境里,都会带来很多好处。但是要注意,这个注册是有法律效果的,要更改护照,税局,警察局(驾照),地税局,医疗部,福利部等所有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今后所有的文件上都要使用该名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说明:
本文所说的是澳洲等海外非中文环境下的情况,让非英文背景的朋友解一些西人在使用名字时的一些习惯。是不是改名字,或者加名字?完全要看个人的情况。对于老年退休和短期旅游探亲人士,接触西人环境很少,没有必要改名字(当然我们周围很多老年朋友也是取英文名字的)。对于一些从事个体,或者在华人商店和工场打工的朋友,也没有什么必要。
但是对于那些在西人公司英文环境工作的职场人士,或者服务性行业接触大量西人顾客的职业,专家们建议可以改一个英文名字,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很多人很优秀,能力也很强,可是面对成百上千的申请竞争者,雇主连简历看都不看一眼,根本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展示自己?怎么参与竞争?所以很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