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哪吒2》观后感

  

   顶风冒雪去看了《哪吒2》。年过半百却选择动画片,只因不想错过流行文化,就像关注国际形势一样。

  这部电影用好莱坞的经典套路讲述了一个中国神话故事,加以高品质的特效,赢得了大批儿童与成年观众。

   好莱坞动画虽情节简单,却以鲜明有力的主题和普世价值观打动人心。《花木兰》《海底总动员》《冰雪奇缘》《狮子王》等,皆遵循类似的故事框架。

  首先,主角一定是个内心善良的小人物,因突发事件被迫离开舒适区,踏上冒险的旅程。在磨难中自我觉醒,打破偏见,最终战胜反派,完成自我突破与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少不了一些调味料——亦师亦友的搞笑伙伴;催泪的亲情瞬间,夹杂鼻涕屁尿一类的低级笑点。

 《哪吒2》延续了这一叙事模式,却在价值观的传递上略显狭隘。除了哪吒和敖丙这两个超级英雄,其他人物上至东海龙王、申公豹、  李靖夫妇,下至地鼠等众小妖,打来打去,除了复仇,就是争夺基本生存权,他们所追求的,连升官、发财、做人上人都谈不上,更不用说,对公正、平等、真理、信仰等永恒价值的渴望。在这个被权力彻底掌控的世界里,有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影片上半部分以轻松搞笑为主。故事开篇,哪吒跟随师傅太乙真人前往仙界,参加成仙考试。为了拿到仙界的琼浆玉液救好友,哪吒需过三关:

第一关:地鼠关。 地鼠们安分守己地在自家地盘上,捧着破碗排队喝南瓜粥,却被莫名其妙地连窝端掉,充满荒诞和喜剧色彩。

第二关:申正道。 他在山涧中开了个考仙补习班,广收各类小妖,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甚至对前来搅局的哪吒也毫无敌意。

第三关:石矶娘娘。 她是实力派,却因容貌焦虑而迷失自我,这一点与哪吒的自我认同困境颇为相似。

  这三关中,除了申正道为保护儿子自断手臂外,其他场面都打得轻松热闹,笑点不断。

  哪吒闯关打怪,顺理成章,为民除害、进入仙界是理所应当的英雄之路。毕竟在传统观念中,仙代表美好、善良和正义,而与之对立的妖魔鬼怪则象征丑陋、邪恶和恐怖,谁会质疑他们存在的合法性?然而,影片下半部分剧情急转直下,把喜剧的外壳剥开了。

  仙界领袖是白须童颜,慈眉善目的无量仙翁,正是民间常见的寿星佬。他是无量天尊的徒弟,殚精竭虑清除所有“异类”,练成仙丹,,包括借测试哪吒,灭杀无辜。他的心腹大患是东海龙族。龙族虽为“镇压妖怪,护四海安宁”的有功之臣,却被贬入深海多年,论阶级地位,与低端妖族无异。他为了以“合法”理由灭龙族,不惜屠城嫁祸。

  “无量”在佛教中寓意深远,但他在影片中的行为不妨称作“仙无良”。

  神秘的无量天尊从未现身,却无处不在。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仙妖世界的一切法律、道德和意识形态,皆由他制定并操控,而其中的基本法是出身决定命运。

  申正道的大儿子申公豹,虎头豹脸,不苟言笑,不像个好人。其实他自律刻苦、有情有义,凭借天赋和努力进入仙界,成为家族的骄傲,弟弟的榜样。然而,因妖族出身,无论多么忠诚努力,都不能突破阶层壁垒,最后还替仙背黑锅,家破人亡。



  反观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他出身仙家,与申公豹同为元始天尊的徒弟,白白胖胖,喜眉笑目。当申公豹在人间兢兢业业干各种脏活累活的时候,太乙真人作为候补十二金仙,正列席天庭会议。相比申公豹穷二代连说话都结巴,太乙真人富二代却有一张好嘴,会吃会说会搞笑,人见人爱。



  同理,哪吒出身魔丸,意味着邪恶,长相遭人耻笑,处处要小心掩盖身份;而灵珠敖丙,外形俊朗,天生就有道德优越性。

  垄断真理、掌握话语权的仙界大BOSS被设定为终极反派,让人不禁感到这个世界无处申冤、无路可逃。即使规规矩矩,遵循天理国法,甚至隐忍服臣也不能逃脱被灭族的命运。石矶娘娘这座大山,被摧毁时如同抛弃一粒石子般轻而易举。被申正道鼓励努力考仙的小妖们,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成为仙无良的捉妖队成员:外形相同、面目模糊、失去个性、身份和情感,成为完完全全的工具仙。

  当权力本身就是规则的制定者,正义与公平又能从何谈起?

  仙魔斗法,胜负未分;哪吒能否打出一个勇敢新世界,尚不得知。而人类,早就在陈塘关一战中灭族了,被炼成九千仙丹,如同第一关中的地鼠一般,毫无反抗之力。

  影片最后,无良被身边的亲信揍得鼻青脸肿,面目全非,导致刷脸失败,困于自己设计的密室。  权力最终被自己构建的体系与规则反噬,或许暗示了真正的希望所在,权力必须关进笼子里。

  期待第三部。

 







人到中年的摩羯 发表评论于
谢谢评论!非常有道理!
你也配姓赵 发表评论于
动画技术是不错,剧情的推动上从头到尾就是恶搞,忽悠加煽情,一个赵本山小品的动画版。立意上完全没有正义,良善,信任,忠诚;都是权谋,背叛,和暴力为王。想学西方人探讨人性,最后反映出来的还是东方人的厚黑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