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广东家常菜”的记忆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某日,看完文城一广东籍女博主的文章,发现她真符合我对老广的第三点观察_那就是爱吃。博主日常文字多与做美食有关,她上传的广式家常菜勾起我许多回忆来。

我高中时某暑假,曾跟妹妹到二姐工作的珠海某度假村酒店:住呢,在我姐酒店房内打地铺(那酒店房是分给我姐的宿舍);吃呢,经常是酒店员工餐厅。那员工餐厅挺大,能同时近百人吃饭,有干部小餐厅,我姐就带我们在干部小餐厅吃员工餐。记得总是吃饭前各喝一小碗汤,在吃米饭炒菜。那食堂的炒菜,基本几条整绿菜打底,上面是炒鸡肉块,或是别的。那整条的大蔬菜令我印象深刻。说是垫底装饰菜盘子的?女生爱吃蔬菜也没别的蔬菜可吃。经常,我吃进一整条茼蒿,太老了一点,咽不下去又揪出来了。或是唐芥兰或是啥的,反正焯得挺绿,一般没味道。这就是我对广式家常菜的印象。故看到博主秀出整条茼蒿炒得腐乳茼蒿,觉得似曾相识。另外,在珠海菜场,我们会买些水果蔬菜(主要是西红柿黄瓜等洗净就可吃的菜),就那回,我头一次见长得像西葫芦一样的粗粗身段五六寸长的黄瓜。觉得不甚好吃。来纽约后,这粗壮南瓜成了黄瓜主品种,带刺的细长条黄瓜成了稀缺货。超市有货的话,常得三倍价格。

另外的广式家常菜记忆是二手的。我在外贸上曾共事两年的女同事,是个大我几岁性格外向爱说话的主儿。她西北政法学院毕业,在西安没啥机会,就跑到广州借宿广州本科同学家,也吃人家家饭食。据她说,老广家做菜样样不少,每盘量少,一人一筷子就完了,他们食量也少,一人一小碗米饭就够了。我那同事,就每餐后下楼去小卖部买包方便面充饥。我不记得她借宿搭伙同学家有多久。只记得她有好事发生。她打工在一家电器行,碰到同在那里打工的同修法律研究生毕业创广州的男同乡,两人一起工作发展出感情。于是决定携手回西安。他们回西安后想尽办法使钱打通关系,双双进入外贸公司。女生跟我同事时,男生已脱离国营外贸,去民营进出口企业发展了。即两人各去广东闯荡一回,喜结连理。即在广州同学家借宿,吃广东家常饭的记忆不甚美妙,检回个对的人也挺不错。

再的记忆,就是高中跟母亲出差深圳,主住长安宾馆。吃那里的广东厨子做的北方饭。一点点像了。如烙北方饼,薄薄的一层是烫面饼,菜炒得也可以吃。

而我后期几次去广州深圳出差,都是街上粥粉面等简单饭食。或者去居民区菜市场,有馒头包子荷叶蒸米粉鸡块之类的。

总归,再无多的记忆。后来公事吃粤菜,海鲜餐多一点。请客人粤菜馆要有面子,螃蟹龙虾要来一些,再小海鲜。。。不过我那时,偶尔吃过那公事餐总心慌气短。查资料才知道,海鲜嘌呤多,我的体质不大耐受。

还有,还有,我在纽约香港老板公司工作。老板和老板太都70岁出头了,薄记也是67岁广东人,业务也是三十几岁广东人。老板太给老板每日准备盒饭,色香味俱全(我见过红烧肉炒黄瓜,绿是绿,红烧肉颜色很好)!真是MBA硕士出身的港太,饭做得出色(替老公打理公司日常尽心尽力。她一周来一次,也是眼尖嘴利。说一些男生说不出的刻薄话).而男业务娶的太太也是贤惠能干(我听说结婚戒指找老板熟人一万美元的七千块买的),她备的每餐盒饭,要颜色有颜色要营养有营养(如丝瓜鱼丸,那丝瓜绿得来!那鱼丸圆得来)!同办公室兄弟公司的美国老板也看见说好!我呢?讪讪!因为我经常带的盒饭都是Costco的Basil Sauce,加煮好的意大利面和绿菜,或番茄Sauce加意大利面(公司位于交通繁忙地区,我经常一早七点一刻开车出门,提前四十分钟到公司附近公园散步锻炼(那香港广东老少媳妇们,为了菜色好,估计早五六点就在煮饭了吧。好贤惠!做不到!每天不重样!每天都极认真地准备!)好去听一天轰隆隆的机器声,看到处污污的机器/人员.下午下班,我立马打卡出门,我宁愿在路上堵一个多小时才到家,在车里呆着,也不愿下了班还在工厂多呆。有业务员喜欢一小时后才离开(路上不住堵,家里有专职主妇做饭),老板经常呆很晚)。

说远了!总归在中国若干年,最熟悉西北饭食。以往出差一周总要往返,故各地方的家常菜不常有机会吃。广式家常菜经常是见广东籍香港籍同事的盒饭。有点儿约略印象!各位广东香港籍文友不要“讨伐”我呦!哈哈!

合着看广东籍博友的博文,细细地讲家常,细细地上传其家常菜照片,我才由此想起过去遇到的林林总总的回忆。

仅以此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