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民不是阿斗。阿斗这个名词大约和白痴、废物几乎同义。刘阿斗除了丢了祖宗的江山以外,还干过兵临城下不战而降、宠信宦官等等,而这些似乎都不引起大家很多的注意,唯独那句:“此间乐,不思蜀而”让后人指责为无能至极点。很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味道。刘禹锡不就说: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吗?不过,若干年以后,当我们重新品味刘阿斗的那句话以及那句话的背景之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刘禅一生做的唯一一件明白事,也是刘备作为杰出政治家的优秀基因在此公身上的回光返照。 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想,如果刘禅按照郤正的话去办,你以为司马昭会把刘禅放回去吗?当时,西蜀刚刚平定,人心不稳,以刘禅的地位和血统,只要有好事者振臂一挥,不说应者云集,也差不多,刘备父子在西蜀的统治虽然说不上天下大治,可也不是横征暴敛吧,况且, 刘禅其人不过是昏庸,比起杨广那样的残暴不知道要强多少呢。如果说到正统,似乎曹魏的 根系比不得刘家吧?荆州事件以后,孙权为什么封刘璋做益州刺史,不单纯是恶心刘备,最主要的是以刘璋的过去的身份瓦解西蜀的干部队伍,搞点统一战线,以那个刘璋土皇帝的身份尚且如此奇货可居,况且刘禅这个“四十二年真命主”呢?假如刘禅敢于流露一点思恋故土的意思等待他的不是毒药就是白绫。不会比任何一代废帝强,司马昭是连皇帝都敢宰的人 ,杀个把亡国之君算得了什么?丝毫不承担任何舆论责任。至于说刘禅想没有想到这点,不好考证,但是结果是刘禅的乐不思蜀成了他安度晚年的护身符。历史是故意作弄人吗? 相对刘禅而言,那位孙大帝的孙子孙皓就显得那样的不识时务了,到得洛阳,西晋的开国皇帝贵公子出身号称虚心求言其实骨子里只喜欢奉承的司马炎和他说:我在这里设立此座位给你已经很久了。其实这就是胜利者的一般性炫耀,实在是不能较真的,可是这时候孙皓的二杆子脾气又犯了,千寻铁索沉将底的时候他没有这个脾气,建业受降的时候他也没这脾气, 偏偏这时候来了,他对,估计表情很可能是脖子一梗,翻着白眼说的:我在江南为陛下设立 此座位也很久了。司马炎虽然哈哈一笑,可是内心的感受想来不会快活,接着,西晋的国丈 贾充又问孙皓:听说你在江南准备了很多残暴的刑讯工具是干什么的?孙皓一看更不服气了 ,顺口就一句:就是给那些杀害皇帝的小子留着呢。抢白了一通,贾充本来在平吴的事情上 就很没有面子,只是想从孙皓这里找回来一点,可是,孙皓偏偏不给面子,偏偏逞英雄,斗嘴皮子,好嘛,这下把西晋的第一第二号人物都给得罪了。孙皓的死,在《三国志》和《晋书》里面都没有提,但是,却在东晋明帝和王导的对话里面提到了,孙皓是死于非命。再者 ,你们看孙皓和刘禅的政治待遇就可以看出来,刘禅是封安乐公,这和正统了一辈子的汉献帝的退位待遇是相同的,说明司马昭是很拿刘禅当作君王来看待的,刘禅子孙封侯的达五十人,而孙皓呢?只不过是归命侯,这名起的?和安乐一比能比吗? 无能在中国的词典里面不是好话,但是有点偏进一点中性,而逞能呢?别看和无能只差一点 ,境遇可就差远了,没看见,古往今来很多无能之辈往往官运亨通吗?而逞能者呢?除了作为悲剧教材以外,好像没有捞到其他好处。所以,后人评价刘禅说装傻或者真傻有时候也是 幸运的,至少对于那些准备在像三国那样复杂的大背景下玩政治的爷们来说,是一个必备的 素质。现在呢?不好说了。 所以,无能有时也是一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