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
17. 心衰是怎么回事?
心力衰竭或心脏衰竭(简称心衰,Heart Failure),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无法推送足量血流维持身体所需,进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临床症状往往包括呼吸困难,过度乏力,下肢水肿等等。称它为临床综合症是因为心力衰竭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由很多不同的疾病导致心脏功能损害进而出现相同的临床症状。
治疗心衰的根本是找出病因从而去除病因,恢复心脏功能。造成心衰的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疾病(包括心肌梗塞),高血压,房颤,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变等等。
今天门诊看了一个随访病人。她是一个半月前我在病房看的会诊病人。
这是一个65岁的白人女性,当时因为胸闷气急收入住院。她说她既往身体很好,从不看医生,但是有乏力和运动时气急三个月,最近一个星期上述症状加重而且胸闷心悸,晚上不能睡平。入院时的心电图显示快速房颤,胸片显示肺部充血,实验室检查中脑纳肽(BNP,心衰的一个生物指标)明显增高。心脏超声显示主动脉瓣二叶瓣并且重度狭窄(通常人们的主动脉瓣是三叶瓣,1-2%的人群有先天性二叶瓣,这种情况增加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的病变几率),而且心脏功能下降,射血分数35% (正常射血分数在55%以上,是测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当我告诉她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说明她有心衰时,可以理解,她表现的很吃惊,为什么会发生心力衰竭?
我向她解释,由于她存在先天性主动脉二叶瓣,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瓣逐渐变狭窄,最后狭窄到很严重的程度以致心脏泵血不能顺利通过主动脉口,身体得不到足量血液循环,而引起心衰症状。主动脉狭窄也进一步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以及心脏腔室结构变化,促发了快速房颤,这样的快速房颤进一步导致心脏充盈和泵血功能的下降,一个反复的恶性循环,导致她病情越来越重而需要入院治疗。然后我告诉她,心衰不要怕,我们找到病因,去除病因,心脏功能有希望恢复。
她的心衰的两个主要病因是主动脉瓣狭窄和房颤。在常规心衰药物治疗的前提下,房颤治疗上给她电击恢复正常心律而且使用抗凝剂预防中风。由于她有高风险中风指数 (中风风险计算公式CHA2DS2Vasc ,她的分数是3),而且不知道她发房颤的确定时间,在电击治疗前我们做了食道超声排除心脏栓子。电击复律后,她的心衰症状明显改善。下一步是去除主动脉狭窄的病因,我们需要会诊心外科做心脏瓣膜置换术。她的年龄是65岁,有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如果存在严重冠心病,在做心脏瓣膜手术时可以一起做搭桥手术而到达同时治疗。我们在出院前做了冠脉造影,结果是好的,没有冠状动脉疾病。我们的小医院没有心外科。在出院时给她预约了一周后的心外科门诊。
三周前她在我们医疗系统的另一个医院做了心脏手术,今天回来门诊看我。前后判若两人,面带笑容,没有了胸闷气急,目前在做术后心脏康复,运动量也在加大。看到她现在的恢复状况很为她高兴。告诉她我要复查她的心脏超声,四周后再回来看我,应该会给她一个很好的礼物,她的心脏功能会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