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魏明伦

天生夜游神,小半生从事中文。敝姓王,但从未登基,只是沾了些先祖灵气而已;生于午夜,着歌而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鬼才魏明伦 文//惠兰 鬼从何来 各界人士称魏明伦为鬼才已经多时,但却大都不知其由来。因为爱写点儿东西,又和魏明伦同是自贡人,大家彼此自然就像老朋友一般熟悉。但要说魏明伦是同自己是老朋友,在某些方面看来是不恰当的。因为论年龄,他毫无疑问是我的老前辈.但好在自贡人在多年以前就已经非常开明,就是比我小好几岁的小不点儿,在每次开会或是聚会的公开场合都当面称他为“明伦”或“明伦兄”,而且他本人也乐于这种称呼。不但如此,他还曾开玩笑地对大家说:“美国人就很爱直接叫自己父母的名字,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叫法平等而亲切”。听了他的话,年龄比他大的人觉得被这个“小鬼”占了欺头,但我们小字辈的人却感到了轻松。 据我所知,魏明伦只上过小学三年级,是当代中国作家里学历最低的“小不点儿”。在中国作家里,高玉宝、陈登科的学历虽然比魏明伦还低,但他们在建国后都曾到学院进修补课。而魏明伦9岁就失学唱戏,快50年了,只在小剧团里生活,连一般的省市级编辑进修班都没上过,学历只算半文盲。 人们不禁会感到奇怪,魏明伦的学识从哪里来的?尤其是对古汉语的驾驭能力。魏明伦大半辈子呆在小地方,9岁进入自贡市川剧团,48年未换过单位,直到1999年春节过完,才从自贡市川剧团调到四川省川剧团工作。尽管如此,读者却总能从魏明伦的戏剧和杂文里看出:魏明伦的思想观念与当代新潮汇合,甚至比大都市一般文化人的观念更为超前。这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从魏明伦的经历看,他舞台经验多、戏剧感觉好,这在情理中,可魏明伦文学功底深厚、观念又很超前,这就显得奇异。魏明伦无师自通,难道有鬼神相助?鬼才之称,便由此传开。 其实,魏明伦的学识与能力并非只靠“鬼聪明”,而是靠艰苦的自修自练得来的。他从童年就开始自学文学,舞台生活与读书生活同步进行。在魏明伦身上,兼备三种童子功:戏剧童子功、文学童子功、政治运动童子功!他从小就经历各种政治运动,自幼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从小观念就超前。他越独立思考,遭遇越坎坷;越坎坷他越加独立思考。如此“恶”性循环,形成他的特殊思维方式,即逆向思维,辐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魏明伦一辈子创造成瘾,凡事都想再创造。他说:“烟可戒,毒也有可能戒掉;但鄙人的创造瘾大,实在戒不掉。我这逆向思维、辐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积累起来,自然化合为与众不同的‘体制外思维’!人在体制内,思在体制外。” 记得在上海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发行纪念信封时,请魏明伦题词,魏明伦写了两句话:“要大力促进体制改革,必须采纳体制外思维!”魏明伦就此题词发表自己看法时说:“我国不是号召改革体制吗?体制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单靠体制内思维能够真改吗?所以说,要动真格的,要大力促进体制改革,必须采纳体制外思维。”乍一听来,这又是“鬼话”!对,这就是魏明伦的“巴山鬼话”。想起有一次魏明伦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里说过:有时候,人话是假话,而“鬼话”接近真话,至少不是套话。魏明伦的这个自评正好印证了黄苗子先生“有鬼无害”评语。 戏说鬼话 魏明伦是一个爱写四川人的四川人,是一个鬼话连篇的地道“川鬼”。 用四川话说:“搬起指拇儿一算”——不算远,只算新时期,魏明伦的8个大戏多数选材四川,大写特定四川老乡。他的恋川情结很浓,就连只载译文作品、从来不发表中国作家作品的《世界文学》都很是认同他的这种恋川情结。该杂志首次破例全文登载的作品正是魏明伦的电影文学剧本《四川好人》。有人怂恿魏明伦趁势弄成川剧,魏明伦随口应和,说那就叫它《四川好女人》吧!之后,魏明伦笑起来,“听听这名字,我和四川娘们多有情份”。魏明伦常说自己生是蜀人,死是川鬼。的确,魏明伦的杂文集子不就叫作《巴山鬼话》吗?他的一戏一招,一书一招,招招没离四川,常常流露乡情。 魏明伦的戏鬼气十足,他的《潘金莲》、《变脸》、《中国公主杜兰朵》等等戏一红再红之后,他却对自己的另一剧作《夕照祁山》情有独钟。魏明伦何以偏爱这部《夕照祁山》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夕照祁山》是《潘金莲》的姊妹篇。当魏明伦重新审视了中国家喻户晓最坏的女人潘金莲之后,又更加斗胆地重新审视中国家喻户晓最“神”的男人诸葛亮。在魏明伦的眼里,最“坏”的女人没有那么坏;最“神”的男人也没有那么神。在他的笔下,潘金莲是善恶并举,伟人诸葛亮是晦明并存,都是复杂组合性格。重写潘金莲,是他对古典名著《水浒》的女人观提出质疑;再塑诸葛亮,是他对又一部经典巨著《三国演义》的圣贤观提出商榷。魏明伦认为自己绝不是在做简单的翻案文章,要突破传统必须吃透传统。他钻进故纸堆,潜心做学问,进行沉重的历史反思、艰苦的艺术探索。《夕照祁山》5次改稿,问世之时,正逢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但《夕照祁山》的剧本没有随演出夭折,这戏的文学价值受到海内外出版界高度重视。1992年,邓公南巡后,大型文学期刊《中国作家》全文发表此剧。接着,该剧又被香港《大成》艺术杂志破例全文转载,后又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出书,收进《魏明伦剧作三部曲》。新加坡《联合早报》也曾亮出醒目标题:“要了解魏氏剧作,应细读《夕照祁山》!” 魏明伦不仅写戏鬼气十足,对自己剧中人的评判更是鬼话连篇,其对自己剧作《潘金莲》中潘金莲的评判便是很好一例。魏明伦说:十几年前,我写作“荒诞”戏《潘金莲》,让一群古今中外知名人士跨朝越国同聚一台,与潘金莲比较命运,其中就有安娜·卡列尼娜。她俩都是家庭婚姻不幸,第三者介入,造成更不幸的后果。安娜是帝俄时代贵族阶层的荡妇,潘金莲是封建中国下层社会的荡妇。一个出自托尔斯泰笔下,一个出自施耐庵笔下,两个文学形象知名度都很大。但托翁对待安娜的气度不像施耐庵对待潘金莲。八十年代初期,中央电视台播映英国电视剧《安娜·卡列尼娜》,我们的社会舆论指责安娜是不道德的女性,批评电视台播放这部名著是鼓吹婚外恋,会影响中国家庭的稳定。你看,都八十年代了,中国的封建思想还这么根深蒂固,比帝俄贵族社会对安娜的看法还落后!这就是我重新评价潘金莲的动力之一。时代呼唤戏剧出现彻底反思中国妇女婚姻问题的爆炸性题材,我的《潘金莲》是时代的产物。我是用托翁看待安娜那种观点来看待潘金莲的不幸遭遇。当然,安娜与潘金莲是同中有异。我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让西方安娜与东方潘金莲同病相怜。安娜主张自我毁灭,劝潘金莲不要参与杀人,最好的结局是跟安娜一起去卧轨自杀,或者就用砒霜服毒自杀。但武则天出场阻止潘金莲跟随安娜卧轨自杀,叫潘金莲休了男人或杀了男人。潘金莲进退两难,中国只有休妻的传统,没有休夫的条例;若是去杀人,更是犯罪,民女更不敢了。武则天狂笑说:可怜你是个老百姓,不似孤手掌大权。杀一个人有什么关系?我杀了千千万万的人,后代还是歌颂我的文治武功。我为了夺取政权,嫁祸政敌,亲手把我的小女儿扼杀在摇篮中!我为了保障政权,不仅处死了我的同胞姐妹和亲生儿女,我的御手还沾满了千万人的鲜血,可后代还是认同我的杀人道理,还是夸我功大于过。你潘金莲吃亏在是个民女。窃国者侯,窃钩者诛。你要是做了皇帝,别说杀一个窝囊丈夫,杀多少人都合法了! 川鬼论蜀人 人上一百,五艺俱全;人上一亿,千奇百怪。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川鬼魏明伦便是有名的一个。川鬼对蜀人的看法,不一定有名,但却很有趣。用魏明伦的意思来说,就是按人口比例,四川也应比小省的人才出得多。 话说四川好人。文学大师巴金如何?他老人家是在“文革”后提倡说真话、且有忏悔诚意的代表人物,可钦可佩。“文革”前呢?大文豪郭沫若也是四川人,此公有两个“盖帽”:二十年代宣称叛逆精神之最,五十年代渐变为文化仆从之最。他写历史剧尊屈原,鄙薄宋玉。但剧作家郭沫若本人的行为方式与屈原相反,却与宋玉合拍!这位川籍大诗人曾经自喻“天狗”,敢吃月亮,敢吞太阳。但在“文革”中,我们的“蜀犬”不敢吠日了。“天狗”服服帖帖,成为翰墨“御猫”!由叛逆到仆从,由“天狗”到“御猫”,四川人变化两极的幅度惊人,可悲可叹。 但同样是“蜀人”的巴老却不善于变脸。他老人家虽然偏受家乡川戏舞台上的变脸技巧,却没有学会运用到生活中,其诚实品质九十年如一日,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魏明伦曾与余秋雨笑谈:你们上海文坛圣者巴老,是我们四川老乡。还有,黄浦外滩的上海市长巨大塑像,也是我们四川人陈毅啊!共和国十大元帅,4位说川话。四川人文武全才,文到魁首,武到元戒。 众所周知,大画家张大千是四川人。但世人罕知,还有一位四川人陈子庄是“梵高”式的大画家。他生前受尽政治运动折磨,穷困潦倒,沦为街头苦力,死后才被国内外画坛发现其作品的巨大价值。 还有一位四川自贡人,幸好只活到花甲之年得以善终,如果活到古稀之岁必定惨死!此人便是“厚黑教主”李宗吾。自流井土生土长,一辈子没有出过四川,1943年老死自贡家乡。他佯狂创建“厚黑学”,戏言与儒教孔子、道教老子、佛教释迦牟尼并列。其愤世嫉俗的揭露批判影响,到下个世纪仍有生命力。魏明伦在台会见李敖,李敖听说魏明伦来自四川自贡,便聊起“厚黑教主”李宗吾。李敖狂傲,目空一切,但他对魏明伦说,自己一辈子只佩服两位同宗李姓的叛逆思想家,即李氏二吾:一是明代福建李卓吾,二是现代四川李宗吾。 再想一想:现在还有哪些四川人在全国“盖帽”啊?“影后”或称“妖后”刘晓庆?“首富”或叫“首骗”牟其中?“武林大师”或“夸大之师”海灯及其高足严新?其同乡胡万林……三教九流,十妖八魔,褒也“盖帽”,贬也“盖帽”,真是奇奇怪怪的四川人啊! 鬼述家事 魏明伦在“文革”落魄中晚婚,妻子丁本秀比他小9岁,他们的婚姻属“先结婚后恋爱”型。魏妻相貌中上,是理家能手。说起对妻子的看法,魏明伦说:“我妻子是家庭主妇,但绝不是贤妻良母。人有千差万别,我妻子能干、勤劳,但不顺从,很好强,不入贤惠公式。倒是我很贤惠,常常迁就她。夫妻之间三天两头为小事争执,总是我妥协息事。大风大浪相依为命,小吵小闹怎么也吵不散。我们的婚姻肯定是白头偕老,决不会有婚变。至于我对自己妻子的看法,借用老作家张中行的说法作答。张中行把妻子分为四种类型:可意、可以、可忍、不可忍。他与杨沫是从一类走向四类,开始可意,最后不可忍了,终于散伙。我的妻子是一、二类,始终在可意与可以之间。” 魏明伦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魏来,老二叫魏完,谐音未来、未完,寓意家事国事天下事未完未了。两个儿子性格不同:老大粗壮、爽快、活跃,大大咧咧;老二内向、俊秀、聪颖,知识面广。问及对儿子的期望,魏明伦说:“两个儿子可惜都缺乏实践,更没有我这一辈的患难经历。以后他们有无作为,我现在还很难预测。我不勉强他俩从事文艺,更不奢望青出于蓝,只愿如苏东坡《洗儿》诗说的那样:平平安安过一生足矣。” 魏明伦大儿子名叫魏来,孙子就取名魏如来。本意是如同其父魏来,引申为佛家偈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魏明伦极爱孙子如来,稍有闲暇就逗孙子乐。 魏明伦业余生活不算丰富,他不喝酒,戒烟多年了,也不打麻将,不跳舞,不唱卡拉OK。从前魏明伦没事时下下象棋,现在闲暇看看电视。同夏衍、冰心、巴金、王蒙、柏杨、季羡林、钱钟书一样,魏明伦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养猫。他认为猫能唤起人的爱心,因此便把相伴5年的两只猫也视作家庭成员。魏明伦的一对猫公的叫花花公子,母的叫白雪公主。5年来,花花公子日夜伏在案头伴陪魏明伦写作,他这5年的剧本、杂文、散文、碑文,都是花猫瞧着写出来的。不料,突然有一天花花公子外出未归,从魏明伦家消失了。魏明伦对此极为伤心,语气里透着哀怨:“平时,我这猫寻花问柳,半天一宿必回,可这次却一去不返,消逝在人海里了。我四处托人寻找,悬赏也无效,花猫杳如黄鹤。我一个多月写不出作品,一到案头拿笔,就想起可爱的花猫。唉,家里留下可怜的白猫,它失去了相处5年的丈夫,白雪公主成寡妇了。”

杨子 发表评论于
今年大年初一,我家就来了一家自贡人。

他,丈夫,自贡人,清华毕业;
她,妻子,河南人。
他,父亲,自贡人。
他/她,儿子/女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