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国同事1

你要让阳光洒在心上而非身上, 溪流穿躯而过而非从旁流过。 快乐地走,快乐地写,一颗对大自然感恩的心,一个简单快乐的旅者的足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的美国同事1-C

C君是个白人,好象是乌克兰人的后代,土生土长的加州人,与我同一部门,性格温吞敦厚。

C20几年前加入该部门,20年来老板同事来来去去,他始终如一;由于经验丰富,加之脾气甚好,颇得赢得众人信任和尊敬。C君并不因此摆老资格,对我之流的后辈总是谆谆教诲。我加入部门后不久,部门改革,老板手下少了好多人,我和C君便成了主要员工,与C君的接触自然多了起来。

 

C君学识甚是渊博,他痴迷文学艺术,交游广泛。是旧金山歌剧院,芭蕾舞和音乐厅的常客,而且每年不惜重金飞到纽约和奥地利欣赏世界级的高音歌唱家的表演。他年轻时主修文学,副修哲学和社科,因而对文学名著和哲学思想研究甚深。C君甚喜与我交谈,大概我曾告诉他

我大学时学的也是英美文学,所以读过少许莎士比亚的白话英文本,从此被他列入可交之友。

其实我自十年前毕业以来,所学的和所读的古典文学早已丢到爪哇国了,来美国后,读的又是恶俗的MBA,现在做得是财务,更是没有时间去想阳春白雪的古典文学了。故先生给我别号“俗女”。我的唯一好处是我是很好的倾听者,所以总是能听他说完,装模作样问他几个问题之后,他便乐颠乐颠地回去了。有时C君会拿一本芭蕾舞剧的介绍,让我看看,我唯一的评论是那些舞者怎么能有如此纤细的腰,又如何能长得这么轻盈和美丽。C君怪怪看了我一眼后,便会离去。我自然是心下暗喜,老公常说C君居然对牛弹琴能够支持至今,果然本事不一般。老公不想想,让牛听琴,对牛的耐心而言,该是怎样的折磨和考验呢?话虽如此,C君仿佛全然不知我这只牛的苦恼,照样每天前来聊天,偶尔还邀请我一同去听莎翁的话剧,我终于提醒他说我其实是听不懂英语文言文剧本的。我始终没忍心告诉他其实我会睡着的。

 

C君喜欢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但从未去过中国,所以常读些有关中国的书,提起故宫和长城,他总是一付悠悠神往的样子。我当然借此大吹特吹伟大祖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光荣历史。但是他还是经常提些怪异的想法让我啼笑皆非,比方说他认为中国的象形字好看过现代的汉字。一日他前来问我,是否中国人叫老外“鬼“,说是从一本书上得知,我告诉他说没错,金发碧眼如他到了中国是”鬼佬“,如果是女的叫鬼妹。更有趣的是他还有本中国诗歌,告诉我说是”李坡“和”豆腐?“的,我冥思苦想许久才知他所指李白和杜甫后,不禁捧腹大笑。一日他搭我的车一同外出吃饭,车里CD放的是中国的革命歌曲,他听了居然陶醉其中,说怎么这么象歌剧,真是令我绝到。由于我经常鼓吹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C君最近在我的大力推荐下,买了高行建的“灵山”英文版。我常认为品味如此特别的他,应该到大学做教授,居然堕入硅谷的浊世面对如我般的俗人,真是难为他了。

 

C君在工作上可以说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他工作极其保守和谨慎,凡事均要深思熟虑才肯开始,所以经常比别人花上更长的时间。他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但是想法与常人迥异,做事有时会绕着圈子。比方说1+1=2,再直白不过了,在他眼里,2=1-(1-2)。可能他因为是学文学和哲学的,成天在思考中,反而不知什么是正常的思维了。C君写的电邮含着许多晦涩的古语,要是读一遍即可明白他的人,铁定是个天才。我们的工作偏偏是和别国的员工打交道,所以经常会收到亚洲同事的抱怨,说是读不懂他的电邮。我有一次去日本出差,日本的同事把他的电邮打出来,满办公室传,看谁可以理解他的邮件。我有一段时间成了他的翻译,将他的古语翻译成大白话再送出。写信如此,说话自然也会受影响。他虽然很有耐心地解释,可是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听者越听越糊涂。我老觉得公司审计可以过关,他一定是个特大功臣。只要将敌人侃晕了,还有不胜之理?所以他还有个绰号叫“MR CIRCLE- 绕圈子先生。他还有两个我无法容忍的大弱点,就一是经常不读邮件,二是办公桌永远都是杂乱无章。每次讨伐他不读邮件时,他总是振振有辞说是本来时间就不够,读了邮件岂不24小时都得泡在公司;还有如果发信人有急事自然会打电话给他的。因为邮件多得爆了邮箱,到了要用时是无法送信,他便借用别人的邮箱来发信。有几次因为不读邮件,错过了期限;后来别人发现他有此癖好,便开始把信转发给我让我提醒他。还有由于工作台面太乱,每次我管他要资料,他就开始满头大汗四处搜寻,最绝的是他居然可以把垃圾桶里的材料找出来唉。每次借资料给他,我都抱着大无畏有去无回的牺牲精神,如果有送回来的,保准沾满星巴客的咖啡。不过不管我如何抗议,要他以此为戒,他依然我行我素。在工作上我们俩常有小摩擦,多是我嫌他慢,做事方法复杂,而且不读邮件不回信借了资料还不还;他嫌我快,没有耐心,而且错误百出,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我是一个急性子,而且是直肠子,做事从不拐弯抹角,每次和他合作,我就急得在边上翻白眼,有时气急败坏时便当着他的面打电话给先生用中文和广东话骂他是蜗牛,他从来都是茫然不知,以为我和先生打情骂俏呢。我常称他是我见过最有耐心的人,他说我那是指桑骂槐,变法子骂他做事磨蹭。不过他并不生气,笑笑就过了。他自己有时自嘲说不是做财务的料,无法象我反应那么快,做事简单明了。不过老板们和同事们都很喜欢他,一是他资格最老,二是他做事最谨慎,为人忠诚,而且脾气温和,永远都是笑容可掬,有求必应的。

 

本来如此有文化的一个人,感情生活一定是蛮浪漫而多姿多彩的。偏巧C君感情却是一片空白,40几岁仍然孑身一人。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话用在C君身上似乎不甚妥。C君相貌甚为普通(其实不能算丑),而且头上没有一根头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许多。曾有一次在公园里和先生偶遇他,那时还不太熟,他远远走过来,肩上斜搭了件蓝夹克,我跟先生说怎么还有个穿着素迦裟的和尚。(不过为了自己人身安全,我从没告诉他这事。)在美国似乎没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或者“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这两说,所以不能当作优点宣传了。C君与现代美国人生活和思想有些脱节,他思想保守,酷好古典艺术,喜欢周游世界;不喜欢现代科技(居然在硅谷生活了40),也从不上网购物和聊天。其实在美国,40几岁单身并不奇怪,我们公司就一大把,但是大部分人是积极约会,只是不想结婚而已。而C君是想结婚而又找不到合适对象的。他早期有过一个结婚对象,只是后来吹了。虽然偶尔约会,却是频频失手,常常是郎有意妾无情,所以他也不太抱希望了。然而他始终不是吃素的和尚,见到年轻貌美的单身女子不免会心猿意马,只是最终不是名花有主,就是对方无意发展。大凡到了这种年龄,换作是我,将就将就找个老伴过日子就好了,何必追求所谓的琴瑟和谐呢?可是他似乎不是这么想的,又要聪明的,又要长得伶俐的。他其实知道,真有这样好的女孩,那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吗,能轮上他吗?他最恼长舌的女人,说是自己那么爱说话,岂能再找另一半在耳边聒噪。曾经有位丰满的日本同事曾经对他表示好感,不知为何他以工作太忙推辞了。我觉得奇怪的是,他虽然经常抱怨情场失意,出游孤苦伶仃的,却不见他有甚举动。美国是个很开放的社会,单身的没有约会是件丢人的事,所以我别的单身的同事或流连于酒吧和咖啡馆,或交几十块钱托网上媒婆,往往一见面就干柴烈火,不合适则几月后更换,谈论起来还以此为荣,证明自己魅力无限。偏偏C君这样的绅士,一不出入酒吧等地,二不上网聊天,自然交友货源短缺,只能看看周围的同事和靠朋友介绍。他暗恋我们法律部一女孩许久,却从不敢给那女孩打电话,也不知那女孩婚否。一次他提早二个月买两张歌剧的票,却一直不敢交给那女孩。到了开演前一星期,他才着急找女孩的电话,却遍寻不着,以为女孩结婚换了名字或已离开公司。最后只好灰溜溜地独自去听歌剧。不晓不久之前我们与法律部开会,他所恋的女孩也在,他心中狂喜,终于问女孩是否结婚以至于他无法找到她的名字。知道女孩回答什么吗?“我刚刚离婚,所以放弃了夫姓。”我再次绝到。我觉得他真得无可救药了,喜欢一个人不去打听她是否结婚,不主动打电话,然道等女孩倒贴吗?可怜的C君,到现在还是深深地恋那个美丽可爱的女孩,但是还是没有主动约过那女孩。我常想,只要他能够象热爱艺术一样去追求一个人,总有一天他会成功的。或许这辈子,艺术就是他的伴侣吧。 4-2003

 

注:此篇正文完成于去年4月。此后C君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C君终于写信试探法律部那位美丽的姑娘,信如石沉大海一去不返,C君于是彻底死心。而我的一位密友在我托付之下,帮C君在去年10月介绍了一位年约50居住德州来自香港离异的钢琴家。头个月两人靠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感恩节头次见面。由于两人对音乐的共同爱好,见面后仿佛干柴烈火般一拍即合,感情飞速发展,见面两次后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令人大跌眼镜。C君老父终于欣慰地意识到自己的儿子不是同性恋,喜得老泪纵横,两位妹妹更是雀跃不已。C君称自己20年久旱逢甘霖,双方均已蹉跎多年,所剩时间不多,所以要快马加鞭,把握时机。我这半个媒人,虽然觉得事态的发展快得让我瞠目结舌,心里还是由衷地为C君高兴,愿他早日抱得美人归,享受甜蜜的二人世界。

 

C君恋爱花絮1:由于两人分居两地,C君与女友每日通话十次,见面两次后,女友问他有何承诺。C君言:我从拍拖到结婚有四个阶段稳定交往,同居,订婚,结婚。女友则言:对我而言,只有两个阶段,订婚和结婚。C君大喜,遂携两个妹妹圣诞购置$6000的订婚戒指。C君一辈子做事温温吞吞,唯此事雷厉风行,让人对爱情的魅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C君恋爱花絮2C君与女友刚开始通电话一周,便邀请对方来旧金山见面。C君为了讨得美人欢心,果断干掉了12年的老爷车,花了$20000买了部新车,又花了$20000装修房子,订下了旧金山城内所有最为浪漫昂贵的餐馆,一撇往日邋遢形象,购置新衣无数,终于打动美人芳心,不至于血本无归。

 

C君恋爱花絮3C君原以为自己必将孤苦伶仃至老,没想到还有迟来的春天,对我这半个媒人感恩戴德,推崇至了极点。每早我刚入公司,尚未坐下,C君就出现在我的CUBE前开始报告两人交往细节,每次讲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我则对美国人在感情上如此公开叹而观止,暗示他对我这个亚洲人而言,凡事点到为止即可,无需细节。我甚至还谆谆教诲说,凡事要深思熟虑,不要冲动,给大家一点时间好好分析,不要被爱情冲坏了脑子。C君宛如一盆冷水至头浇下,觉得我甚是不可理喻,对我说话开始小心起来。然而他满心欢喜终需与他人分享,所以C君现在最好的朋友是那些每天追问他细节的美国女孩了。我自然落得个耳根清静,心里大叹中美文化差异不是一般的大啊。2003-1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