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看球
我喜欢看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反正是球我基本都爱看。到了美国,乒乓球和羽毛球是根本看不到了,足球也是勉强看到转播。对于我这个体育迷,在我所在的大学看球,成了最大的乐趣。巧得很,我们学校的篮球在全国也是鼎鼎有名的,拿过一次全国冠军(在我离开之后),进过两次前四名。别看仅仅是大学联赛,美国的NCAA篮球赛的知名度可是仅次于NBA的,收视率极高,一到决赛那天,参赛的学校恨不得全校放假,在各大体育馆设置大型电视,所有的几大电视台报纸更是头版头条跟踪报道。得联赛冠军的队伍不仅可以剪下球网,拿奖杯,回到当地更是成为英雄,坐车游行,接受种种奖励;打的好的球员如愿以偿到NBA打球,学校里更是出售各种NCAA的纪念品大发横财,总之对个人对学校都是油水好处多多。
在学校看球的好处是免费进场,凭学生证提前领票,本科生不限制领的次数,研究生只能领好象3次(还是5次)。对本科生优惠是因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强,爱憎分明,绝对维护自己学校的利益,愿意起早摸黑等票。研究生中大部分美国人虽然会给学校加油,但是如果是本科学校和研究生学校打球,他们就会临阵倒戈,为本科学校加油。对于到美国上研究所的外国学生而言,倒是没有这个担忧了。虽然可以凭证领票,但是不能保证每次可以拿到票,赶上我们学校和死对头杜克大学的比赛,许多本科生提早几天在体育馆门口搭帐篷露宿以保证可以拿到票,就好象国内以前考托要排队要号一样。所以赶上这些比赛,我从不蹚这趟浑水,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看电视。如果毕业了,就无法免费看球了,可以每次临场买票,也可以买10年,30年的年票,保证可以看到各场比赛。这时看球就成了朋友聚会的好场所了,球赛往往在下午或晚上,许多校友早早开着大车,拖家带口,在学校停车场野餐烧烤开晚会。由于车辆太多,每次等到球赛时,社区就会出动大量警察指挥交通,疏散车流,因为怕麻烦,我们一向都是走路去看球的。
拿了票,凭学生证和票入场,场内热闹非凡,乐队早早开始演奏校歌,漂亮的拉拉队员手持花束在跳舞,学校的吉祥物也在场上蹦来蹦去。大部分的本科生早已准备好了报纸,守着前面几排,时不时地随着鼓乐声诅咒几句对方的队伍。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美国大学根本行不通。学生们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来整客队。到了运动员进场,介绍客队时,只听到报纸声,嘘声一片,然后报纸被揉成一团铺天盖地地被扔在球场中。等比赛开始,基本上就只能站着了,学生们都紧张得不得了,谁也坐不住,大家都紧张看着电子板。而电子板也会随时变化告诉学生现在该做什么了,比方对方罚球,电子板告诉大家发出噪音分散客队注意力,还有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加油,什么时候唱歌,总之照着做就是了。我们学校学生的顽皮是出了名的,不高兴了连啤酒瓶,可乐瓶也到处扔,有一次输了球还把客队一个队员的妈妈头打破了,后来逼着我们学校修改校规,学生在球场闹事现在可是要坐牢的。说起球队的观众,往往球员的亲人在头排坐着。球员出名,父母是跟着沾光。更何况大学篮球场就是NBA的训练大本营,好的球员往往前(钱)途无量。在美国孩子打球是件大事,父母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得赶到赛场给儿女加油。我们学校一个球员的父亲住在弗罗里达,开车到我们学校要16个小时。偏偏这个老头以前坐飞机出事过,好不容易拣了条命,这辈子是绝对不坐飞机了。每次儿子比赛,他就提早和公司请假,开车到马里兰看球;因为我们学校球队的名气,他得到了公司和许多同事的支持,也从没有误过一场球。
比赛总是有个输赢,碰上自己的死对头,不管输赢学生都需要发泄。我们学校的死对头杜克大学每次到访我们学校,大学城里的警察当夜就得如临大敌,调动许多防暴警察驻守学校周围,特别是学校旁边的1号路。我们学校对杜克大学一向输多赢少,赶上我们赢了球,数以万计的学生半个小时之内就会集合前往1号路狂欢,堵住交通,跳上停着的车,烧垃圾桶,有时还会破坏商店,焚烧车辆。所以路边的商店每次看到球赛赢球就早早关门大吉,免得学生冲入。如果赶上学校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半决赛,决赛,得了冠军,则是每场球赛结束后都要大闹天宫一场,弄得防暴警察只好动用瓦斯等驱散人群。如果输球,又是输的冤枉球,对于自己球队的失望和对客队的愤恨也一鼓脑地发泄出来,结果又是抢掠放火,搞得民不聊生的。尽管每次闹事之后都有几个学生入狱,但是这一状况至今还是没有改变,仿佛已经成为了学校文化之一了。
我已经离开学校3年了,对于大学篮球的热爱却从此保留了下来。每年12-3月最大的乐趣便是在办公室贴上NCAA的比赛赛程,猜测学校今年的命运。虽然不能看现场了,但是还是常常看着电视直播,或在网上听学校体育广播,听着熟悉的鼓乐声,看着熟悉的球员,想着以前顶着风雪走路去看球的日子,为自己的学校加油,愿他们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