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收购了IBM,一跃成为500强。这是中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五百强“企业”,和其他靠垄断刮取国内市场的机构十分不同。令人敬畏。但是,究竟联想吞并了IBM的PC业务,胜算有多少。究竟挑战在哪里呢? 个人认为这次收购的结果是凶多吉少。
作为成功的收购,必要的条件是可以整合两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出更强大的竞争优势。联想擅长制造,在中国,生产pc可以把价格降到最低。IBM当然是有了品牌和网络,这样一来,好像这次合作是天衣无缝的。但是,且慢,有些不妥之处。 让我们用类比的方式算个帐,一双中档耐克鞋子,国际售价大概500人民币,众所周知,耐克不生产鞋子,都是委托加工。每双鞋的采购成本大概是50元人民币。为了维持耐克的品牌,耐克需要在上万种报刊,媒体上做广告,为奥运会等各种活动赞助,养活一支世界团队,承担着难以计数的旅行费用,工资奖金,还要给经销商足够的利润空间,负担各种风险如外汇风险。作为国际价值联的一环,在中国支出的制造成本只有50元钱,在总成本的比例很小,因此现实角度讲,耐克难以通过压缩制造成本来降低总成本和总价格,否则肯定是亏损的。
同样道理,联想是中国的PC生产商,IBM现在和另外一个工厂(长城)合作,现在联想买了IBM公司加品牌。联想能不能通过进一步压缩制造成本给IBM提供利润空间呢?答案已经很明显是不能的。在制造成本上做文章,再怎么压缩也不能让增加实质上的利润空间。而且,现有的中国的生产成本已经非常低了,加上生产成本中主要都是硬性的成本,比如原材料等,不能再压缩了,因此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和耐克鞋子的道理一样,联想也不能为新的IBM计算机业务提高利润空间。如果能提高,也是故意建立在损失大陆这边的利益上的,形象一点说就是把钱从左边的口袋,放进右边的口袋。 你也许没有用过IBM计算机,但我保证你看到过IBM计算机的广告,这些都是成本。为了维持一个国际品牌的形象和经营,联想不能压缩IBM的PC业务的全球花销,一旦不能维持现有的广告规模,think将很快被遗忘;解聘员工降低支出,则销售网络会加速萎缩。因此只能考虑压缩价值琏的初始一环:降低生产PC的成本。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联想可以比长城生产出更便宜的计算机。IBM早已经用尽了此处的资源,不仅仅是IBM, DELL、HP也都用尽了这个资源,因此他们自己都不生产PC。因为PC企业的成本不在生产,而在流通环节:这和耐克的道理一样。 跨国计算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极为复杂的物流管理,这方面DELL是行家。连HP和IBM难以与之匹敌。杨元庆自称可以比DELL做得更好,一个从未真正意义是线扩过经营的企业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让我找不到北。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办法提升IBM计算机的优势;而联想对国际经营经验的欠缺,以及中国制造的国际印象还很低这些种种不利因素都是致命的:对企业,对品牌。
几点建议:
1) 千万不要给销售网络提供更为廉价的计算机,相反,每台计算机要多加10个美金。把利润留在国内,把亏损留在国外。用以弥补大量的开支。
2)迅速把think品牌拉到低端电脑产品区上。加速重新定义think的品牌,品牌的定位和经营方式由直接联系。高端电脑不是联想即可能操作得了的。必须重新定位think为低端电脑,这样才能大刀阔斧地降低成本。这个建议肯定不会被采纳,从情感上,还是其他方面都不会被接受。但是,在战略学上这叫进入战略,在坚硬的墙壁上挖下一个比较松的赚头。低端品牌品牌维护费用很低,结合联想的强项,可以奇兵制胜。从高端品牌到低端品牌,操作起来也很容易。最怕死守,维持现状。
IBM的计算机业务现在的亏损不是联想能承受的。比较现实的角度,考虑国际消费者的实际情况,一旦think属于中国企业,让他维持高贵的形象也是非常难的,需要额外的支出,这是联想所不能承担的。 联想敢于舍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则联想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联想不能舍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以后就只能剩下联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