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之二十七 --- 美国社会保障基金及退休收入观念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文章来源: Wall Street Journal

 

 

针对公众对美国社会保障基金(SocialSecurity)及退休收入观念的调查最终印证了股票及债券推销员早已熟知的一条定论:美国人头脑迟钝,尤其是涉及到钱的时候。

美国企业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驻访学者保曼(Karlyn Bowman)搜集的相关历史调查数据显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公众普遍认定,社会保障基金是一个存在财务问题的项目,不可能兑现其所宣传的所有承诺。而相同时期的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公众对退休后能有足够的钱来维持舒适的生活充满信心,这主要归功于401(k)计划及其他税项递延退休金帐户。

但如果想想所得结论为美国人是糟糕的储蓄者的其他调查,上述观点显然就显得相当愚蠢。保曼告诉《巴伦周刊》(Barron's),她看到本月有一项调查显示,2004年有26%的美国人无任何储蓄,而其中年收入不足3万美元的人数所占比例更是高达52%。(我们怀疑,那些在街边烤汉堡的小伙计如何买得起那铮光瓦亮的新款本田车!)

更使我们迷惑不解的是1993年至2004年期间年年进行的一系列退休信心调查的数据。这些调查中已婚夫妇被问及:他们对有足够金钱在退休后维持舒适生活是非常有信心、有信心、不是特别有信心还是完全没有信心?我们合并了某些选项,以使一项代表乐观,一项代表悲观。结果,在2000年有2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有信心,47%表示有信心,乐观者比例高达72%。同年有18%的受访者表示不是特别有信心,另有10%表示完全没有信心,悲观者占到28%

2000
年值得关注,因为当年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于114日触及历史高点11,723点,但当年却以下跌6.18%告收。该指数2001年下跌7.10%2002年下挫了16.76%

这三年中经历了科技股神话破灭、911恐怖袭击及后续事件,以及一些巨大公司丑闻的爆出。那些将钱投入股市或共同基金的退休者遭受重创。但在2001年,仍有63%的受访者表示乐观,35%的受访者表示悲观,公众并未转为绝望。2002年,70%的受访者表示乐观,29%的受访者表示悲观,情况略有好转。2003年,在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25.32%之际,表示乐观的受访者占66%,表示悲观的占33%。简而言之,公众对退休生活的信心与股市表现并无明显关联。无论股市风云如何变换,乐观者与悲观者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美国人喝了太多的红葡萄酒或变得越来越非物质化。我们的理论是:住宅拥有率提高,公众对退休生活的信心才随之上扬。尽管被华尔街弄得伤痕累累的美国人增加,但有更多的美国人被飞速上扬的房价所麻醉。看看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实:在接近退休年龄时,我们的邻居出售他们老旧、占地庞大的房产,换得一笔巨款,然后再用这些钱在诸如南卡罗来纳州默特尔比奇或佛罗里达州尚未被污染的新兴度假胜地购入一套舒适、甚至有些时候堪称奢华的别墅或公寓。

在美国总统试图推广其社会保障基金改革之际,有一点是对他有利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公众,尤其是年轻人,认为社会保障基金长期来看存在财务问题。总统的提议将获得广泛支持。可问题在于,民主党人并不认为危机近在咫尺。上述调查中的乐观者并不认为,他们需要依赖社会保障基金维持良好生活。但如果那些售房者一下子失去了易受骗上当的买家,上述一切可能都会改变。

民主党迄今为止仍未对总统布什(Bush)的社会保障基金计划提出其他备选方案。但基于南达科他州民主党人拜伦·多根(Byron Dorgan)上周四发表的言论,及前克林顿(Clinton)政府白宫办公厅主任、现任职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的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的讲话,他们所在的政党将支持政府大幅提高针对富人的税收。多根建议布什停止对收入50万美元或以上的人士实施减税政策。波德斯塔的智囊团则希望能将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回调至克林顿政府时期的39.5%,且将资本利得税也提高至相同水平。如果持有这些资产5年以上,则收入不足100万美元的人士应缴资本利得税可以减半。那些收入20万或以上的人士将受到此项政策的打击,而政府财政赤字将在未来10年内减少5,000亿美元。他表示,爱国心将驱使富人接受上述税收政策。

39.5%
的税率究竟有何不可思议呢?美国进步中心的经济学家约翰·艾恩斯(John Irons)表示,在克林顿设置该税率时,美国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让我们感到好奇的是,为什么没把税率定成87%呢?87%1954年时的最高边际税率,而1954年是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执政期间的鼎盛时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