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客的路上, 看到人在英国的置顶帖 ——BLACKWELL?牛津的“小”书店
英国最好的书店, 也绝非夸张, 而是传统使然。 Blackwell的意义不在于它是一家书店,而在于它位于世界的文化命脉之一——牛津。学术科研书籍之多,店员专业知识的丰富性是它区别于一般书店的法宝。这是它最明显的特色。
当然,它并没有原作者夸得那么好。
从应用语言学转到心理学,Focus on 的专业书目换了很多,当时,导师推荐了Bandura 的几本书,不巧的是,其中的两本一直在library 被hold。因为想到要回英国,想到可回到Blackwell 再买,临行的日子也就没再要求图书馆recall。
回到英国,上了两天课,周末和师哥一起晃到Blackwell。我把书单给店里的一位British gentleman。老者笑道,Bandura,Stanford 的心理学家。(心里暗想,他知道得还挺多的)可惜,他的书只在美国有售,这里没有,要不,你回学校图书馆查查。 抱了一摞书,走上cafe,夏阳飞扬,书页在斜照的阳光里飘飞,听师哥谈他的课题,健身schedules,写书的计划。。。心情静谧。
回到图书馆,还真找到了Bandura所有的书。抽了个晚上,狂印。用我的scan正反页print,省了许多钱。临走时,又买了三百多磅的书。
BLACKWELL?牛津的“小”书店 |
| |
文章来源: 欢迎砖头 于 2005-05-26 12:11:10 |
牛津的“小”书店
在牛津大学专门颁发学位的圆形大厅正对面,有一家不很起眼的专售图书的门脸,绿色的布帘上简单地写着店名:布莱克威尔书店。
事实上,布莱克威尔图书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集团之一,在学术书籍方面的地位更是同业中的龙头老大,是世界各大图书馆和学术机构的主要供书商。牛津的这间小书店则是整个集团的发源地,也是今天布莱克威尔图书集团的旗舰店之一。
店的门脸虽然小,但店里面却很深,而且地上地下好几层,面积相当大。舒适的灯光中,左一道楼梯,右一个隔断,书架都不高,令人对书店的感觉很平易,没有压力感。抽本书翻看一下,竟然是世界各地关于龙的传说,彩色插图十分吸引人。书店里面还有非常幽雅的小咖啡厅,也有给爱好钻研的人开的专供读书的小角落。给人一种俱乐部式的愉快感觉。只有看到收款台,才能意识到这是一个书店,在楼梯的上方,还有一个简单而古老的的横幅写着:英国最好的书店。
布莱克威尔小店是在1879年新年开业的,当时的门面比现在还小一半,店面面积只有12平方英尺。当年,英国自学成风,人们很重视阅读,店主本杰明 布莱克威尔自己就是自学成材的,这家店的经营范围就是推销二手课本和其他参考书。他温和地替大家挑选书籍,自己话不多,也不强迫人购买,有牛津大学的学生把这里当成了图书馆,常常只看不买,他也不着急,在他看来,能够帮助别人看到好书本来就是书店的工作。逐渐,小书店因为很受欢迎而发展了起来,布莱克威尔先生买下了隔壁的店面,图书品种也更多了。
巴希尔 布莱克威尔是布莱克威尔先生的长子,因为学习成绩出色,考取了牛津大学并且获得学位。当年的牛津大学是贵族和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所在,牛津的毕业生去经营一所小书店被认为是很屈才的事情,但巴希尔在大学毕业后,仍然决定回家继承家业,为此还专门到伦敦的一个出版公司做了一年学徒。1915年,巴希尔用布莱克威尔的名字开办了出版公司,他继承了父亲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可以读到高尚图书的想法,出版了单本的《莎士比亚故事集》等廉价而内容高尚的书籍。同时,因为他的教育背景与很多贵族相似,这使他能充分理解上流社会的需要,出版了《坎特伯雷故事全集》以供应上流社会的书房。
在老布莱克威尔去世后,巴希尔同时拥有了出版渠道和销售渠道,他的科学图书部不久也开张了,布莱克威尔公司开始为英国和美国的所有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各种专业图书。同时还开创了查找图书的业务,任何人要查找任何图书,都可以向公司查询,公司派专人负责向世界各大学术机构和出版公司询问,一个客人的查询一定由同一个经理负责到底,整个销售过程充满了尊重和人文关怀的气氛。到了20世纪的60年代,布莱克威尔图书集团已经声名远扬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3500个大型图书馆供书。现在,布莱克威尔图书集团和北京图书馆等中国的图书馆也有密切的往来。
今天的布莱克威尔图书集团同时拥有图书销售,网上书店和图书出版公司,被称为布莱克威尔集团,仍然由老布莱克威尔的嫡系重孙管理,仅销售图书一项的年收入就有一亿五千万英镑。布莱克威尔网上的图书网站也已经有10年的历史,同样以专业图书见长,一次,我的一个德国朋友想买老师推荐的一本比较罕见的经济学方面的教科书,跑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到布莱克威尔网站一查,竟然有该书在各个时期的各个版本,以及相关的资料80多本,直叹厉害。
不过,鉴于集团的传统,布莱克威尔书店的连锁店仍然常常开在各个城市的大学附近,安宁低调毫不张扬。即使是牛津的有100多年历史的总部,也保持着当年小小的门脸,小到能让所有过路的穷学生都毫无自卑感地进进出出,没有一点店大欺客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