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收藏太阳喜欢的文章, 诗歌, 评论, 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神行百变韦城主1

changjia2005-09-12

韦城主,名韦孝宽, 大家多半没听说过。说起他的4553代后人,大清一等鹿鼎公韦小宝,就家喻户晓了。提到韦爵爷,可不是为了提高韦城主的知名度,而是向大家介绍一下韦城主的性格。韦小宝的圆滑,狡黠,聪明,与韦城主一脉相承。韦城主也有特点,韦小宝没有遗传到的,比如,战略眼光。韦孝宽曾经献过“攻齐三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古人评价“攻齐三策”,堪比诸葛武候的隆中对。这韦城主孝宽到底是何许人也,听我慢慢道来。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司马昭和司马炎灭了吴蜀,一统天下,司马炎却生了个吃肉糜的傻儿子,于是有了贾后专权和八王之乱。西晋由于内乱,力量大大削弱,此消彼长,北方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力量大增。匈奴左贤王刘渊建立汉。因为汉朝公主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所以刘渊自称大汉刘氏天子的外甥。 外甥怎么又姓刘了?这刘姓是曹魏时改的。大概是追溯祖先到白登之围,误以为是汉高祖刘邦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实施美男计,产生了他们那一支匈奴,所以,就姓刘了。(刘邦很委屈的说,不是我,是陈平那厮干的好事)。刘渊的儿子刘聪占了洛阳和长安。北方的汉人纷纷迁徙到江南,投奔在建康(南京)的琅牙王司马睿,于是开始南北分治。北方诸少数民族打来打去,历史上称之为五胡16国。南方是东晋小朝廷。过了120年左右,形式有所转变。在北方,拓拔鲜卑统一中原,建立北魏;在南方,刘裕,就是辛弃疾写的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家伙,以宋取代东晋。这以后,就叫南北朝了。南方,宋齐梁陈交替;北方的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以洛阳为中心,西魏以长安为中心。东魏由丞相高欢把持,西魏由丞相宇文泰把持。高欢和宇文泰都学曹操,自己不作皇帝,留给儿子作。后来,高欢的儿子把东魏改成北齐,宇文泰的儿子把西魏改成北周。韦城主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韦城主的职业,是镇守边防重镇的大将,尊称城主。这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韦城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武将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做到70多岁,一直有惊无险,一路顺风,最后,在自己家的大床上寿终正寝。那年头,在外,打仗是家常便饭;在内,三天两头变换皇帝权臣,能够富贵而且寿考,当然是牛人。(所以,俺一直崇敬郭子仪和韦小宝)。韦城主的个人武力,和金庸笔下的韦小宝相仿。他自知拉不开300石的大弓,也射不下大雕,所以从来不炫耀个人武功。战国的时候,有个秦王在人前显摆武功,举大鼎,结果把自己砸了。韦城主可没有那么傻。抄起一条槊,就往敌人多的地方冲,这更不是韦城主孝宽的风格。
北史讲“孝宽沈敏“,也就是韦城主性格深沉机敏,足智多谋。(我老觉得《天下无敌》里的葛优,可以用沈敏来形容)。韦城主是当时长安人士,出身革命干部,祖父和父亲都作过地市级干部,参加革命工作以后,表现出色,还骗了个上司的女儿做老婆。
韦城主孝宽的长相应该不错。年轻时,还不是城主的时候,曾任析阳郡守。那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二人是哥们,经常一起出去打猎喝酒。那独孤信在军中人称“独孤郎”,长的帅,穿着时髦,又喜欢玩酷,曾在阵前匹马挑战,力擒敌将。真实的战斗里,单挑本来就很少,还是帅哥出阵,真是酷毕了。韦孝宽经常和外貌武功都胜于自己的帅哥在一起,非但不自卑嫉妒,而且还更加意气风发。这招还真管用,大家在看帅哥之余,用眼角余光看到了旁边的韦城主。 大家不禁打听,独孤帅哥旁边的那个陪衬人是谁呀?不太丑也不抢风头,很合格嘛。原来是析阳郡守小韦。加上独孤帅哥和韦城主都政绩出众,于是,荆州吏人便称独孤信和韦孝宽为“联璧”。


神行百变韦城主2

changjia2005-09-13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皇帝不喜欢丞相高欢大全独揽,向西投奔在长安的宇文泰。 这一行动,造成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部分。高欢和宇文泰,成了当时文武百官的两个选择。大多数跟随孝武皇帝的官员,由于家眷在洛阳等原因,不愿意西奔。唯有独孤信,抛家弃子,连夜追上孝武皇帝,随其西奔,令孝武皇帝感慨“乱世识忠臣,岂虚言也”(资治通鉴156卷)。其实,独孤信和黑獭(宇文泰的小名)是光屁股时候就开始的朋友,西魏孝武皇帝白感动了。韦城主本身就是长安人,当然要跟宇文泰。

东魏和西魏的边境骚乱,西魏老大宇文泰让韦城主负责边境城市宜阳的事务。东魏那边,有个阳州刺史牛道恒,从西魏叛逃过去的,很熟悉西魏的情况。牛道恒经常跑到边境,引诱西魏居民归附东魏。看着手下的老百姓越来越少,侨眷却越来越多,韦城主心想,光做统战工作还不行,还得釜底抽薪。韦城主孝宽大笔一挥,给牛道恒写了封信,大讲“牛兄你真不愧姓牛,真是太牛了,小弟好想和你作朋友噢”之类的话。然后吩咐手下人,把信送到另一位东魏守将段琛的大营中。战争时代,也不讲私拆别人信件是不是侵犯隐私,段琛看到写给牛道恒的信,拆开一看,原来你小子和韦孝宽还有一腿。段琛果然开始怀疑牛道恒。以后牛道恒所献的计策,段琛一概不采纳。牛道恒和段琛互相猜疑,韦孝宽看准时机,出奇兵袭,俘虏了段琛和牛道恒。这哥俩恐怕进了监狱,都不知道中了韦孝宽的反间计。

  韦孝宽升任并州太守,驻扎在玉壁,正式开始了玉壁城主的职业。 玉壁在今山西省,处于汾河的下游。西魏设在这里的要塞,对东魏的重要城市晋阳(太原)威胁很大。

不久,东魏丞相高欢倾东魏之兵,自他的大本营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出发,向玉壁大举进攻。听到这个消息,韦城主这个兴奋呀。韦城主是不是被高欢吓出毛病了?为什么要挨打了还兴奋呢?看武侠小说的都知道,一个知名度小的高手要迅速提升等级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成了名的高手在“月圆之夜,紫禁之颠”对决。如何选择这个成名的高手,可就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了。韦孝宽自镇守玉壁以来,知道这是战略要地,一直积极练兵备战,囤粮挖井,储备弓箭。韦城主用他沉敏的大脑一算,根据两军兵力对比和城里粮草兵器的储备情况,坚持守城两三个月没有问题。光守城还不行,还得有后备计划。韦城主要跟高手过招,提高知名度,可不希望象后世唐朝守睢阳的张巡那么惨。韦孝宽急忙给老大宇文泰写报告,说,我拖住高欢两三个月没问题,请老大您现在就准备大军,等高欢被拖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咱们里应外合,做了那丫的。暗含的意思是,过了几个月,兄弟就不行了,老大您可得来救哇。

   十月,东魏军攻城,昼夜不停。韦城主随机应变,竭力抗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玉壁城内主要水源来自汾河。高欢便命令切断汾河水源。韦城主对此早有准备,挖井储水,颇能应付一段时间。守城将士吃喝不愁,当然斗志高昂。韦城主亲自向将士鼓舞士气,兔子(同志)们啊,咱们要是把高欢这东魏第一牛人修理了,名誉地位奖金,还有全国美眉们的求爱信,都会刷刷的来啊。

高欢开始的策略和现在的美军打伊拉克差不多,先对敌人进行空中打击。可是那年头没有轰炸机,东魏军便在城南筑了土山,想居高临下攻城,用弓箭向城中进行“地毯式轰炸“。韦孝宽在城楼上绑木头,加高城楼,让城楼始终高于土山,保持了“空中优势。就看两边在离地面十几米的土山和城楼上对着放箭,地面上的人,都得顶着铁锅。

看空军不行,高欢就改用地下工作者。北史上说,高欢派人对城里说:“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俺不相信一世枭雄高欢这么多嘴,挖地道的工作,越机密越好,神不知鬼不觉,进城了。俺的看法是,韦城主看那几天土山上的东魏军少了,地面上顶铁锅的人也少了,开始犯琢磨,派出斥候,也就是探子,一打探,原来东魏军从上天改为入地了。韦城主是我国间谍情报事业的先驱,很早就着手建立情报网络,培养发展间谍人才。韦城主听到禀报,心想,就这老掉牙的攻城办法,还拿出来用,你会挖,本城主也会挖。韦孝宽命令百姓沿着城墙的方向,挖掘长沟,并派兵驻守。东魏军挖地道,挖着挖着,前面有亮光了,还没明白怎回事,已经暴露在驻守沟边的西魏军面前了。韦城主还有更绝的,可能是小时候用这个办法对付过老鼠。他让人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发现东魏军在地道中工作或潜伏,便将木柴塞进地道,投入火种点燃木柴,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东魏士卒被烧得焦头烂额。

高欢也是个老谋深算,足智多谋的老油条。看上天入地都不行,就改用地面进攻。东魏军又造“攻车”,撞击城墙,所到之处,莫不摧毁。韦城主便以柔克刚, 用布匹做成帐幔,对着“攻车”张开,攻车撞上幔布,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东魏军又把干燥的松枝、麻秆绑到长杆上,用油浸透,点燃,去焚烧帐幔,企图连玉壁城楼一起焚毁。韦城主则把锐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等火杆攻击时,即举起钩刀,把正燃烧的松枝、麻秆全部割掉。

东魏军见地面打击不能奏效,又转回地道,在城四周挖掘20条地道,用浸了油的木柱支撑地道,放火烧断木柱,使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处建栅栏堵住,使东魏军无法攻入城内。高欢绞尽脑汁,用尽攻城之术,皆被韦城主破解。

高欢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先派遣参军祖庭作说客:“没听说有救兵来,你还是降了吧。” 韦城主心里说,你攻不破城池,才来劝降,再耗一耗,你们就不行了,以为我傻呀。于是回复说:“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岂有旬朔之间,已须救援。适忧尔众有不反之危。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 (资治通鉴159卷)。祖庭又派人向城中射信箭,信中说:“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 韦城主一向很节约纸张的,直接在信的背面写上“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将信反射向城外。

   高欢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机,仍未攻克玉壁,急得旧病复发。当时有陨石坠入东魏军营中,东魏军都很惊惧,认为此天相主大将不利。高欢于是在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回到晋阳。高欢一病不起,军中传说高欢在玉壁被韦孝宽用强努射死。高欢只好强作精神,出来见诸重臣,并和老将军斛律金唱起了“敕勒歌”,回忆鲜卑族的故乡,也是高欢和很多大臣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众人无不哀伤悲泣。高欢于次年正月死去。

说几句题外话。不但高欢,慕容,宇文,独孤等,也是鲜卑族。不同的是,慕容鲜卑出于辽东,宇文,独孤和拓拔鲜卑出于内蒙古中西部。感谢鲜卑族,为武侠小说中的大虾们提供了这么多美妙的复姓。辽东鲜卑还有另外一个大姓,段氏。慕容氏和段氏经常互为姻亲。慕容复要是好好考察历史,没准会发现大理国的段氏,是辽东段氏后裔呢。如果这样,慕容鲜卑的复国梦,在大理间接实现了。(大理国是五代的时候,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的。中原段氏起源于春秋时郑庄公的弟弟叔段。)

玉壁之战以后,韦城主以高票当选当年天下十大杰出青年第一名。此评比由东西魏国和南边梁国的多家媒体联合举办。西魏主流官方媒体“西魏日报”,连载了长篇报告文学“玉壁之战”,小报则是充满了关于韦城主的花边八卦,小道新闻,诸如:玉壁之战时韦城主的发型,“韦孝宽:我和高欢 不得不说的故事”。韦城主出门至少要带一个连的保镖,以应付疯狂的粉丝。韦夫人特地雇佣了十八个秘书,来阅读和回复粉丝的来信,特别是女粉丝的来信。

玉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守城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典范。守城和两军原野对垒的不同在于, “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城破的原因往往在于围城日久,困守孤城而援兵不至,城内粮水断绝。几年后的候景之乱,梁武帝的皇城被候景攻破的原因,也在于粮草断绝而援兵袖手旁观。17世纪日本战国时代,被誉为日本战国军神的上杉谦信,攻打战国第一坚城,北条家的小田园,刹羽而归;十几年后,羽柴秀吉(丰臣秀吉)率20万之众,围攻小田园城,也颇费了些时间才攻克。可见,城池攻守,速战往往不利于攻方。但是,高欢不敢长时间围城,唯恐西魏援军,趁东魏军心疲惫懈怠之时,与韦孝宽里应外合,使得东魏军腹背受敌。韦孝宽深知高欢的顾及,准备好了,等高欢使出十八般手段攻城。韦城主自己以逸待劳。能有高欢这样级数的高手,作决战的对手,战前自己又颇有胜算,韦城主怎么能不兴奋呢。


神行百变韦城主3

changjia2005-09-14

韦城主不但是守城高手,还是中国林荫道的鼻祖。以前,路边每一隔段,就有一个标记里程用的土堆。一下雨,土堆就损坏了,政府要经常修复土堆。韦城主灵机一动,种植槐树以代替土堆。既免去不断修复之劳,行人还可以在树下乘凉休息,而且,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增加我国大西北的森林覆盖率。朝廷得知此事,大力推广韦氏经验,让各个州郡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种植一棵树,每十里种三棵,百里种五棵。韦城主又一次成了杂志的封面人物,不过,是西魏建设杂志,发行量不大。

韦城主正在春风得意,出了件事,让他心里有些不爽。韦城主是戴笠,李克农等人的祖师爷,手下有一个强大有效的谍报网,专门负责收集北齐的情报。(高欢的儿子,把东魏皇帝撵下宝座,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北齐)。韦城主对手下的兄弟,可真没说的。兄弟家里有事急需用钱,城主出钱不带眨眼的;兄弟受了欺负,城主给兄弟报仇,摆平对手,挣回面子;至于请兄弟们吃喝玩乐找MM, 更是家常便饭。韦城主手下,颇有一些贴心卖命的死党。韦城主经常派遣特工,携带重金去北齐,发展当地人作间谍。北齐当地间谍经常通过接头人,与韦城主遥通书信。晋阳城外,小树林中。两个中年男子。“天王盖地虎”“宝塔震河妖” “地镇南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同志,终于见到你了。”有个叫许盆的将领,韦城主一直对他很好,视他为心腹。韦城主看得起他,让他去镇守一座城池。谁知许盆这小子领命后,却投降了北齐。你说韦城主能高兴吗?你丫太不给本城主面子,让本城主以后怎么镇住别的弟兄?“小李,我要许盆的头。” 韦城主一声令下,没过几天,小李就带着许盆的头回来了。韦城主召集组织内部大会,众人看到韦城主如此赏罚分明,背叛的人,就算跑到外国,城主也有追杀的办法,无不紧张,决心好好为城主效力。至于许盆被杀的经过,属于组织内部秘密,所以写史书的人不知道,发挥你的想象力吧,什么美男计,美女计,小李飞刀,随便想象。

宇文泰病逝,临终托付侄子宇文护统领朝政,辅佐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宇文觉称帝,国号周,取代了西魏。宇文护是一个阴险狠毒,心胸狭隘又猥琐的家伙。宇文觉不满宇文护的独断专行,于是宇文护就杀了宇文觉,立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子宇文毓为皇帝,后来又杀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就是周武帝。宇文护还竭力肃清宇文泰时代的朝中大佬,杀死赵贵,逼独孤信老帅哥自杀。可见,跟宇文护相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韦城主和宇文护却相安无事,因为宇文护欠韦城主一个大大人情。

宇文护的母亲,留在北齐的晋阳,宇文护派人打听她的下落,没有结果。这时,北齐派使者到玉壁,要求两国彼此往来相互贸易。韦城主在郊外大排筵宴,接待北齐使者,北齐使者甚为高兴(中了韦城主的糖衣炮弹)。席间,谈起了宇文护母亲的事。韦城主放还了抢掠到的北齐人,并致书北齐,赞成两国贸易通商。 北齐使者带着丰盛的外交成果和饱满的钱包,回国极力宣传找到宇文护的母亲并送回北周的好处。光给北齐好处当然不够,软硬兼施,胡萝卜加大棒,才是上策。韦城主传出消息,说北周要与突厥联合,攻打晋阳。北齐皇帝听说这一消息,很是恐惧,对比送与不送宇文护母亲回北周的利弊,像哈姆雷特那样感慨了几句“TO BE,OR NOT TO BE”之后,便派人把宇文护的母亲送回北周,并请求两国通好。韦城主送了宇文护这么大一个人情,宇文护当然要对韦城主不错了。至此,韦城主暗自松了口气,“I SURVIVED AGAIN.”

为了表彰韦城主在玉壁立下的功勋,周武帝在玉壁设立勋州这个建制,并任命韦城主为勋州刺史。后来,这种表彰人的方法,被苏联人学去了,前苏联遍地都是某某人格勒。韦城主在20多年前就是刺史了,一直没有升官,看来这个玉壁城主,要成为终身职业了。韦城主也乐意在玉壁当老大,免得回朝廷看宇文护的脸色,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当时,汾州以北,离石以南的地方,全是胡人,他们经常抢掠居民,阻断汾河水路。韦城主早就看他们不顺眼,想整治整治他们。但此地包括北齐的部分领土,难以采取军事行动来打击胡人。韦城主便决定在险要的地方,筑一座城堡来克制胡人。要说这韦城主选址筑城的水平,可是真高,具有高级城市规划师,高级建筑师和高级风水先生的职称。韦城主从黄河以西调来流放犯人十万,士兵百人,派开府仪同三司姚岳带人去筑城。姚岳见只有百名士兵,说:“城主,要是北齐的军队来怎么办?我怕怕,不敢去。” 韦城主心说,真是猪脑,我能让你去送死吗?不相信本城主的本事呀?那你听好:“修建这座城池大约要花十天,从这里到北齐的晋州有四百多里。我们开始筑城,北齐在第二天能够知道,如果他们在晋州征兵,两天才能召集齐军队。谋划如何行动,大约要花三天,然后行军要花两天,等他们到的时候,城也修完了,明白了吗?” 姚岳遂奉命筑城。北齐军闻讯后,果然到边境上,怀疑北周有大军驻扎在此,便停止不进。当夜,韦城主又命姚岳在汾水以南,傍临介山的各个村落点柴纵火。北齐军见后,以为是北周军营,好大一片片呀,赶快收兵,回去巩固自己阵地,等待北周进攻。北齐军还在傻等,姚岳已经顺利筑城而还,一切皆如韦城主所言。(开府仪同三司应该不比刺史官小,这个姚岳怎么这么听韦城主的话? 可见,韦城主这个资深刺史还是很有权威的.)

宇文护想出兵东讨北齐,韦孝宽认为时机不够成熟,派人前去劝阻,但宇文护并未采纳。周军出师后,果然不利。第二年,北齐与北周争夺宜阳,久久不分胜败。韦城主认为宜阳的位置并不十分重要,两军投入大量兵力,在此小城持续作战,并不值得。他勾画地形,建议在汾北筑建城堡,抢在北齐军队之前,占据汾北要地 。宇文护却自以为是:“韦城主子孙虽多,但是不超过百人。若在汾北筑城,派谁去守城?”此事只好作罢。这个宇文护的军事才能够弱,却颇有政治手腕,连杀两个皇帝,都是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泰临终时,托孤给宇文护,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不过,宇文护最终没有玩过周武帝,被周武帝骗进皇宫,杀了。

韦城主的汾北筑城计划被宇文护否决了,北齐却有韦城主的知音。北齐大将斛律光抵达汾北,在韦城主指出的地方,筑建城堡,与韦城主对峙。斛律光就是唱“敕勒歌”的斛律金老爹的儿子,有名的射雕将军。斛律光到汾东,与韦城主相见。两大高手见面,自是舌剑唇枪。斛律光说:“宜阳小城,两军争夺持久不下,宜阳就让给你们了,我在汾北筑城,作为补偿,请不要见怪。” 韦城主虽然无奈,嘴上仍不让斛律光占上风,回答道:“宜阳是战略要地,汾北是我们不要的地方。我们要占领战略要地,你只好到我们不要的地方去检垃圾,我们怎么会怪罪你呢?您出身名门,辅佐贵国皇帝,位高名重,应该理顺内政安抚百姓,怎莫如此穷兵黩武,使得战乱不断,汾晋一带,千里不见炊烟,白骨露于原野?” 韦城主的铁嘴钢牙,不让纪晓岚。

斛律光又进围定阳,筑南汾城,给周军更大压力,归附者北齐者达万余户。北周大将宇文宪闻讯,急忙撤去包围宜阳的军队,飞马去救援汾北。斛律光用围魏救赵之计,解了宜阳之围。斛律光在汾北筑13城,拓地500余里。韦孝宽自玉壁发动攻击,战于汾北,但为斛律光所败。韦城主军旅生涯几十年,终于尝到了败仗的滋味。

打了败仗的韦城主,脑子转的依然很快。你斛律光武艺高强,善于用兵,如果本城主继续在战场上和你死磕,那本城主的“韦”字也要倒着写了。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什么来着?反间计。本城主用反间计可是老手了。韦城主得知北齐权臣祖珽与斛律光不和,皇帝高纬也很忌惮斛律光,于是编造暗示斛律光谋反的歌谣,并叫间谍在北齐都城邺流传。(祖珽就是那个在玉壁劝降韦城主的说客。高纬,也许你不熟,他的二奶,冯小怜,知名度大一些,鹿鼎记里洪夫人有一招,“小怜横陈”。)不久,邺的儿童的流行儿歌就是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是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祖珽又趁机添油加醋,向北齐皇帝高纬诬陷斛律光:“斛律累世大将,明月声震关西,丰乐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尚公主,谣言甚可畏也”(《北齐书·斛律光传》)。又以宜阳之战以后,斛律光违令领军入京之事为借口,说斛律光蓄意谋反。斛律光被诛。周武帝听说斛律光死了,高兴得下令大赦境内。周武帝灭了北齐以后,还对众人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虽然韦城主的反间计是为了国家利益,并非个人恩怨,毕竟不够光明正大。皇太极的反间计更是狠毒,袁崇焕不但要承受崇祯皇帝的陵迟刑罚,还要承受北京老百姓的误解怨毒。人们评价崇祯昏庸,刚愎自用,评价老百姓愚昧盲从,却没有人因此置疑皇太极的人品,反间计反而成了皇太极智略的一部分。比照皇太极,为韦城主开脱一下啦。


神行百变韦城主4 changjia2005-09-15

周武帝打算灭北齐,统一北方。韦城主上书攻齐三策。这是韦城主一辈子最露脸的两件事之一,一件是在玉壁逼死高欢,还有一件就是这次,当了回诸葛小亮,毛泽小东,希特小勒。攻齐三策把韦城主从战术大家提升到战略大家。这个坛子里潜水的战略大家也不少,翻译的不好,大家千万不要一砖西来,天外飞仙。

一, 从河南西北部的轵关和河南西南部的三鸦关出兵,同时派军队顺黄河而下,再联系胡人,断绝北齐的后路。由各个方向,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击北齐腹地。同时记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千万别学项羽,舍不得封官。)

二, 出兵之前的准备工作。怂恿南陈攻齐,分散北齐兵力。(比照孙刘联合抗曹。)在河南省西部,周和齐的边境,招募敌后武工队。等到齐与陈在东南开战,敌后武工队在北齐后方突袭骚扰。贯彻“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方针。如此骚扰,北齐大部队疲于奔命,一二年中,必自离叛。(游击战的鼻祖,和咱们八路军的战略差不多,怪不得老毛喜欢读24史,学了不少东西。韦城主1000多年后,又作了次帝师。)

三, 从长远讲,先签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麻痹一下对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等待攻齐的时机。

周武帝采纳韦城主的建议, 于577年,灭亡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关于北齐的灭亡,李商隐有一首诗:“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把亡国的责任推给北齐皇帝高纬的宠妃冯小怜,是“红颜祸水”理论的又一次应用。这个理论已经被驳斥的体无完肤,我们就不再重复了。亡国的主要责任,当然在北齐皇帝高纬和他的那群大臣。斛律光总不是冯小怜杀的吧?

这个高纬的思维经常很怪异,基本可诊断为精神病。列举典型症状,大家会诊一下。

高纬开办过最早的演出经济公司,他让冯小怜玉体横陈在大殿之上,1000两金子一张票,能买的起票的,都能参观。冯小怜也成了历史上身价最高的女明星。

高纬和冯小怜不但热爱演艺事业,很喜欢战争游戏。人家可不屑打电脑游戏。那可是真刀真枪,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可惜他俩的水平不是一个“臭”字能形容的,如果要给“臭”字前面加一个次数,那将是一万次。

冯小怜怂恿高纬亲自带兵反攻平阳。齐军修地道,平阳城墙崩塌。将士乘胜欲入。高纬忽然暂停,请冯小怜观战。美眉出来之前,要梳妆打扮,你也知道一般美眉要用多长时间化妆。而且,冯小怜不是一般美眉,是超级顾影自怜的磨蹭美眉。可惜高纬的暂停命令不对北周起作用,等冯小怜梳妆完毕,前来观战时,周军已经修好塌垮的城墙。齐军功亏一匮。

平阳城内周军有限,高纬即将下达总攻命令,冯小怜却认为天色已晚,影响观看效果,要求士兵明日再表演攻城。第二天北风怒吼,贵宾席上太冷,冯小怜又要求暂停演出。结果等到雪霁天晴,观看效果倒是不错,北周武帝已经亲率援军赶到了。两军交战,齐军并不弱,奋勇冲杀。冯小怜却大叫“败了,败了!”高纬宠臣穆提婆忙接茬道:“大家快走!”高纬于是带着冯小怜和穆提婆等,仓惶逃奔晋阳而去。齐军见皇帝都跑了,无心再战,果然大败。

看高纬这德行,没有冯小怜,照样亡国。不过,这个冯小怜的行为也很异常。一般的美眉,虽然受宠,但是还要顾及一点名誉,不想担“祸水”的名。何况,打仗输了,国家亡了,冯小怜女士自己也要遭殃。封神榜里,妲己故意怂恿纣王行暴政,因为她是女娲派来报仇的。西施怂恿吴王杀死伍子胥,因为她是越国的间谍。如此推断,如果冯小怜真的做过上面提到的事,而不是后世文人找的替罪羊,那么,有两个可能性。一,冯小怜和高纬一样,都是低智商的精神病患者;二,冯小怜是继妲己和西施之后,又一位深入敌人内部的杰出女间谍。北周的中央情报局局长,大家都知道是谁。让我们把荣誉再一次归功于韦城主! (这个发现,可是俺第一个提出的。俺是不是该看看有没有相关的FUNDING, 把这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RESEARCH进行下去?)

以下攻齐三策原文,大家参考。
第一策曰:“臣在边积年,颇见间隙,不因际会,难以成功。是以往岁出军,徒有劳费,功绩不立,由失机会。何者?长淮之南,旧为沃土,陈氏以破亡余烬,犹能一举平之。齐人历年赴救,丧败而反,内离外叛,计尽力穷。传不云乎:‘雠有衅焉,不可失也。’今大军若出轵关,方轨而进,兼与陈氏共为掎角;并令广州义旅,出自三鸦;又募山南骁锐,沿河而下;复遣北山稽胡绝其并、晋之路。凡此诸军,仍令各募关、河之外劲勇之士,厚其爵赏,使为前驱。岳动川移,雷骇电激,百道俱进,并趋虏庭。必当望旗奔溃,所向摧殄。一戎大定,实在此机。”
   第二策曰:“若国家更为后图,未即大举,宜与陈人分其兵势。三鸦以北,万春以南,广事屯田,预为贮积。募其骁悍,立为部伍。彼既东南有敌,戎马相持,我出奇兵,破其疆埸。彼若兴师赴援,我则坚壁清野,待其去远,还复出师。常以边外之军,引其腹心之众。我无宿舂之费,彼有奔命之劳。一二年中,必自离叛。且齐氏昏暴,政出多门,鬻狱卖官,唯利是视,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阖境熬然,不胜其弊。以此而观,覆亡可待。然后乘间电扫,事等摧枯。”
   第三策曰:“窃以大周土宇,跨据关、河,蓄席卷之威,持建瓴之势。太祖受天明命,与物更新,是以二纪之中,大功克举。南清江、汉,西龛巴、蜀,塞表无虞,河右底定。唯彼赵、魏,独为榛梗者,正以有事三方,未遑东略。遂使漳、滏游魂,更存余晷。昔勾践亡吴,尚期十载;武王取乱,犹烦再举。今若更存遵养,且复相时,臣谓宜还崇邻好,申其盟约。安人和众,通商惠工,蓄锐养威,观衅而动。斯则长策远驭,坐自兼并也”


神行百变韦城主5     changjia2005-09-16

周宣帝继位后,韦城主超越了城主的官阶,作到了上柱国的高位。一般来说,如果我们不称呼某位副处长为处长,那位副处长就会很不高兴。有鉴由此, 我们还是改变对韦城主的称呼,称韦柱国吧。不习惯啊,那就直呼其名,称呼他老人家韦孝宽吧。宜帝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领宇文亮等进攻属于南陈的淮河以南地区。陈军难以抵挡,于是将长江以北九郡的民众徙往江南。至此,北周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北周忙了半天,全是给杨坚作嫁衣裳。另外一个有名的嫁衣裁缝,是五代十国时的周世宗柴荣。柴荣统一了北方.柴荣死后没几天,赵框胤就黄袍加身了。看来“周”不应该作国号,应该作婚纱店的字号.

周军回师时,宇文亮谋反,准备突袭韦孝宽,兼并他的军队。韦孝宽善于谍报工作,又德高望重,宇文亮谋反的事,当然瞒不过他。韦孝宽于是暗中设下埋伏,等候宇文亮。宇文亮夜间派数百骑来偷袭韦孝宽,中了埋伏,被斩杀。

左丞相杨坚专权。因为老将尉迟迥位高望重,与周皇室又是近亲,于是杨坚以宣帝丧礼为名,召尉迟迥入朝;并任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前往邺取代尉迟迥。尉迟迥准备举兵讨阀杨坚。 韦孝宽到了朝歌,与尉迟迥派来接待的人交谈后,怀疑尉迟迥已经准备起兵。于是谎称有病,缓慢前进,并派人到相州求医问药,暗中观察尉迟迥的行动。韦孝宽的侄子韦艺是魏郡守,尉迟迥的同党,尉迟迥派他迎接韦孝宽。韦孝宽向他打听尉迟迥的动向,韦艺起初不肯以实相告。韦孝宽大怒,拿刀抵住韦艺的脖子,韦艺这才坦白交待。韦孝宽吓得一身冷汗,心想,差点阴沟翻船,晚节不保。风紧扯乎,急忙领着韦艺往回跑,并将所经过的桥全部拆毁。等到了驿站,把驿站的马全放了,同时还对驿站的守将说:“蜀公(尉迟迥)要来了,快准备宴席招待,蜀公和他的手下人,可是讲究美食的。” 尉迟迥果然派人,率数百骑追赶韦孝宽,但追兵一到驿站,驿站守将就留下他们,盛情款待,驿站又没有换乘的马匹,韦孝宽因此得以逃出升天。不久尉迟迥公开起兵反对杨坚。

韦孝宽进驻河阳。河阳是军事重镇,洛阳门户。当时河阳城内有800原来北齐的鲜卑人,家属都在邺,也就是尉迟迥的大本营。他们见韦孝宽势单力薄,便想响应尉迟迥。韦孝宽知道后,谎称洛阳在发赏赐,骗河阳城内的鲜卑人去洛阳领赏,等他们到了洛阳,将其全部扣下。

杨坚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军讨伐尉迟迥。整个太行山以东,几乎都被尉迟迥控制,从者有众数十万。

韦孝宽率大军东进,到达永桥附近。永桥城池坚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诸将一致建议先攻永桥,韦孝宽则主张先歼灭敌人主力,不必花功夫在一座坚城上。韦孝宽就是靠守城出名的,当然知道攻城投资大,见效慢,不是赚钱的买卖。如果攻城而不克,反而会损伤士气,如果敌军主力被消灭了,永桥的敌军自然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果断的领军避开永桥,进至武陟扎营。

尉迟迥派他的儿子尉迟惇,率军10万,进驻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20余里。正赶上沁水暴涨,两军隔水对峙。杨坚委派的监军高颎到达前线,命令在沁水上架桥,准备发起进攻。尉迟惇让军队稍向后退,想引诱韦孝宽军渡河,趁韦孝宽军渡河的时候,发起袭击。韦孝宽则乘敌军退却的机会,擂鼓催动军队快速渡河。由于韦孝宽军渡河速度很快,尉迟惇军离河岸又比较远,等到韦孝宽军渡河完毕,尉迟惇军还没来得及发起进攻。全军渡毕,高颎又学习项羽破釜沉舟,下令烧桥,来断绝士卒退后之心。韦孝宽军奋力猛攻,大败尉迟惇军。尉迟惇单骑逃往邺城。

尉迟惇还嫩了一点,掌握进攻时间的能力不如韦孝宽,聪明反被聪明误。在大规模行军布阵中,一个向后转,后队变前队,要花一定的时间,并且可能造成混乱。亚历山大大帝在对波斯大流士三世的高格米拉会战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带少量骑兵,出其不意,迅速绕到波斯军阵的后部,造成波斯军阵的极度混乱,从而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武涉之战后,韦孝宽军迅速迫近尉迟迥的大本营邺城。尉迟迥以精兵3000埋伏于相州以南,被韦孝宽属下宇文忻率500骑兵突袭歼灭。尉迟迥又在草桥部署阻击,也被宇文忻击败。

韦孝宽军抵达邺城近郊。尉迟迥集中全部兵力13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尉迟迥有一支由关中士卒组成的精锐部队,皆绿巾锦袄,人称黄龙兵。青州总管尉迟勤来支援的先头部队3000骑已经到达,但是5万主力尚在途中。韦孝宽赶在敌军大批援军到来之前,及时发起进攻。尉迟迥虽然年老,仍披甲上阵,其部属关中士卒都拼死力战。韦孝宽军进攻受挫,被迫撤退。

韦孝宽,宇文忻和高颎,都是“智将”,说白了,硬拼不过,就玩点阴的。哥三个看到邺城百姓数万人观战,顿时计上心来。这个主意,和现在讲的超限战的思路差不多。宇文忻等调转弓箭,射向看热闹的百姓。观战百姓被射,纷纷逃避,喊声震天,战场上顿时一片混乱。宇文忻趁机向己方士兵大呼:“敌人败了!”韦孝宽军于是士气再次大振,乘乱前进,大败尉迟迥军。冷兵器时代,士兵的士气真是重要,怪不得神龙教众,一念起“洪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功力就增加十倍。

尉迟迥率余部退入邺城。韦孝宽乘势指挥军队破城而入,尉迟迥被迫自杀。尉迟迥的部署多为关中士卒,关中是北周宇文氏的根据地,关中士卒多忠于宇文氏。在此战中,关中士卒损失大半。 杨坚以隋代周,来自军队方面的阻力,显著减小。
  
随后,韦孝宽分兵打击各地降附尉迟迥的势力,彻底平定了尉迟迥之乱。同年,韦孝宽凯凯旋回京。一个月以后,韦城主在自己家的大床上寿终正寝。时年七十二。韦城主一辈子,虽然用了不少阴谋诡计,但都是为了北周国家利益,并非出于一己之私。韦城主对待同僚,倾心结交,不嫉妒构陷;对待宇文护那样的奸佞小人,也是不卑不亢;对待下属,宽容体恤又赏罚分明。在北朝乱世,韦城主能够活到72岁而善终,这神行百变的工夫练的也不错了。

最后,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结,虽然韦城主和辛弃疾境遇不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还是相通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