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范例:广东人白手起家的秘诀 -–2

我欣赏原创作品,也羡慕它们的作者;但我更愿意看转贴的,因为它至少经过两个人,结合了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就象经典和名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突破口★★★★★

  深圳海滨房产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八七年夏,但直至一九九○年秋,由于体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公司并无大的建树。现任总经理冯兴民接手时,公司只剩职工5 人,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分机,外加一小块土地。面对这个摊子,他们从拥有的那块土地起步。按照国际惯例,将规划、设计、地盘管理、基建、销售等房地产经营环节解剖开来,让利出去,使每个环节都能把最优秀的队伍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项目上。这样,整个房地产运作便成了系统工程,公司员工的精力集中于工程的宏观控制,以及经济测算、市场分析、信息收集等工作上。当年,便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人均创汇200 万港元。创利65 万港元,公司从亏损企业一跃而成为令人瞩目的盈利大户。

★★★★★小老扳大思路★★★★★

  广州塑料软包装厂是一家民政福利小厂,全厂100多名职工中,残疾人占了54%。1986年的审计结果显示,27 万元流动资金亏得一干二净。欠下债务40多万元,已经到了破产的境地。此时,谢耀临危受命。上任厂长之后便引进风险机制,逐步把车间集体承包,很快使企业扭亏为盈。1988年,又通过招标实行风险承包,承包人要先交纳2万元的风险抵押金,确保上交厂部的利润每年递增7%,并保证车间职工的收入每年也递增7%。风险机制促使承包人在经营中使出浑身解数,尽全力拓展业务盈利。因为纸盒、纸箱、塑料3个车间都是独立的产品车间,承包者可以自主经营,使他们摆脱了业务科室的繁琐机制,能够调度产、供、销,用活业务费,业务经营异常活跃。他们在车间内对工人实行按件计工,对供销人员实行任务承包,体现重奖重罚。一下子调动起了工人的积极性。塑料车间六班的机台利用率从承包前4%提高到97 %。全厂的生产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好兆头.三年下来,风险承包的风险经营方式使全厂利润创历史最高纪录,1991 年。盈利38万元,是承包前的5 倍。职工月均收入比3 年前增长84%。此外,他们还增添了8台机器设备,还清了债务。

★★★★★从“失败者”到成功者★★★★★

  “失败者”名叫冼丽芬,年近不惑之年,是广东东莞市添美童装厂厂长。她虽不是科班出身,却是制衣的老行家了。她只读过两年半的书,因“文革”而辍学。1976 年,她进万汇制衣厂工作;1983 年,她开了个小小的裁缝店替别人做来料加工;1990年,她扯起了“添美制衣厂”的大旗,开始了她的“小掌舵”童装制造生涯。

  不久,她设计的产品在广州、上海、长春、深圳等大中城市的大商场都成为畅销产品,并远销香港、澳洲、加拿大,一百多人的小厂,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然而,冼丽芬却谦虚地声称自己是个“失败者”。

  “失败者”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她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创业之初,冼丽芬就给全厂定下了“四项基本原则”:一、布料全用棉质料,以保护儿童幼嫩的皮肤;二、图案要新颖,以适应儿童思维发展;三、颜色搭配要得当,以帮助儿童视觉发育;四、手工质量要过关,以给商场添美誉。就是凭这四项基本原则,“小掌舵”童装很快打进国内十几个大商店。此外,在经营上,她不走万人同过的独木桥,而是另辟新径,别人都争取做“公主服”,她独做“公子装”,别人多做衫,她就多做裤。由于她善于灵活经营,且设计独特,款式新颖,质量上乘,所以她的童装在各大城市大商场的销售量长盛不衰。1994年夏季,“小掌舵”童装在上海和珠海大商场的销售量稳居第一,在深圳她被行家称为“童裤王”。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添美”不但为中国儿童添了美丽,而且也为海外儿童添了美丽,产品出口量达50%;“小掌舵”也果真成了童装的领舵,荣获1993年广东人最喜爱的广货奖。

★★★★★扫地一年赚了40 万元★★★★★

  在深圳,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扫地公司——日新清洁服务公司。这个被人不屑一顾的公司,1984年起家时,只有两辆平板三轮车,而到了1991 年,他们用笤帚疙瘩“扫”出了150万元的固定资产和每年40 万元的利润。一些酒楼、宾馆、机关、工厂越来越欢迎这个扫地公司,他们认为自己雇清洁工,不光给他个人发工资,还要管住房、医疗、退休等许多问题。还要花钱购买吸尘器之类的扫除专用工具。所以,计算起来还是把卫生包给清洁公司合算。随着深圳建设事业的发展,扫地公司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一万元如何变成100 万元★★★★★

  1987 年5月,深圳第一家股票发行公司——深圳发展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在当时,对绝大多数深圳人来说,股票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对它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知,甚至抱着怀疑的态度彷徨观望着。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刚刚离休的老干部在老同志们的再三动员下,本着对党和国家的热忱,下决心用自己毕生积累的一万元钱买下股票,为国家再做一次贡献。那位老干部做梦也没想到,两年后,他那一万元转眼变成了十万,而且,正在朝100 万元逼进。老干部吃惊之余,羞愧难当。他急忙跑到党的纪检部门问这钱是不是非法所得,接待的同志笑着告诉他,这些钱不是非法所得,而是你投资股票的正当收入。

★★★★★金奖白兰地★★★★★

  “皇天不负苦心人”。所谓“皇天”,其实正是我们自己精神力量的化身。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所愿:风平浪静的时候,轻如一叶小舟;等到风涛怒作的时候,也会像凌空的天马。张弼士,别名振勋,广东潮州大浦人。17岁时家乡闹灾荒,他告别家人,孤身逃荒,来到了荷属的巴城(今印尼雅加达)。毕业实习时,张弼士特别注重观察当地和外地的经济状况,研究什么样的买卖容易获利。从买酒和税收发家后,他又拓展到垦殖业、建筑、金融、交通、矿业、商业等各个行业。他个人企业全盛时期,资金达白银七八千万两,故有“苏岛富翁”之称。在张弼士的一生中,最能说明他创业的艰辛和成就的应是张裕酿酒公司的创办和成功。

  张弼士于1892年开始筹建酒厂,一开始,他就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着手抓好原料基地的建设。几经周折,公司耗费巨资,终于1906年建成了有124 个品种,占地千余亩的葡萄园。我国当时生产葡萄酒系手工操作,设备落后,难以与欧美新的生产技术相抗衡。为提高竞争能力,他注重科学技术,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

  他到处物色酒师,重金聘用。几经周折,公司终于掌握了全套设备和关键技术。产品出来后,对于如何开拓市场,张弼士曾煞费了苦心,首先,他注重提高产品的信誉,其次,注意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讲究广告宣传的艺术;再次,充分利用海外华侨思念祖国、眷恋故土之情和张氏在南洋华侨中的影响,开拓国外市场,特意精制张裕酒的宣传品向华侨广为赠送。此外,广泛结交上层人士,取得各方的支持。最后,别具特色的张裕酒,终于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和注意。康有为曾为张裕公司写下了“浅饮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的诗句。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亲笔题赠“品香醴泉”四个大字。特别是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商品比赛会上,张裕公司的白兰地、红葡萄酒、琼瑶液和益寿浆获金质奖章,“金质白兰地”从此闻名于世。

 Z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