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新茶龙井泉, 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前,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后,笑我依然文字禅。
看完丫丫宝贝在心版的,其清新优雅的文字和意境,引起
了我对西湖龙井茶的无限回忆。
鄙人好茶,已有十多年光景了。源自当年的邻居是潮汕人。潮汕人嗜茶,在
中国可谓是无出其右了。每次串门,绝对没有其他饮品,唯是沏茶。久而久之,我也
就习惯了。有事没事在家中自冲自饮,倒也乐在其中。之后,随着年纪和兴趣的增
长,慢慢对品茶一道有所认识。嘴也变得越来越讲究。好在家里从来不缺各式各样的
茶叶,节省了我一大笔开销,只是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茶具。父母虽觉的我挑剔,但
他们认为喝茶还算健康,总比吸烟喝酒强多了,所以也由得我性子去,彼此相安无
事。这么多年来,喝过的茶种不计其数。所知当中,恐怕仅余武夷大红袍贡品,至今
仍无缘品尝,被引为在下生平憾事之一。但我最喜爱的茶种,当推西湖龙井居首。龙
井茶名气之大,众所周知,不单止因它得天独厚,精产于著名的风景区西湖之畔,更
因其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著称。被冠于十大名茶之首。古往今来,众多文
人政客都为其留下不少佳作。若到过杭州藕香居的的看官,不知还是否记得店里那幅
苏轼的集句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提起这事,我还有个故事。在六,七年前回国期间,曾到杭州一行。朋友知我
好茶,特意带我到藕香居品茶。其间,见我独喜龙井,事后又专程邀我去参观了狮峰
和梅花坞的茶区,还给我讲了个民间传说:古时采摘和炒制龙井之人,必须为处女,
方可保持龙井之幽香。我听了不禁莞尔,莫非“一 抹酥胸蒸碧玉,纤褂不惜春雨干"还
真有其事不成?临别,朋友郑重其事地送了两罐半斤装的明前龙井给我。当时正值清
明前后,如此适时新茶,我自是笑纳了。之后,我几乎是天天杯不离手,茶不离口。
皆因此茶的味道之奇佳,远胜市场上所出售的顶级龙井,我还庆幸不枉此行。一日,
遇上一道中好友,约他一同品茶。刚闻其香,他已色变,一杯过后,他更为惊讶,连
连追问茶出何处?我甚为不解,答曰:杭州朋友所赠两罐。他闻之大喜,居然出价80
0元一两,要我相让。我大吃一惊,愣了,据我所知,当时国内茶市里明前龙井的售
价也才1000多人民币一斤,这哥们儿疯了不成?他见我毫无反应,又说若我有心相
让,价格可再谈。我无奈之下,只好从实相告:一罐早被我喝完,另一罐也所剩无几
了。他一看茶罐,疾声大骂我是个败家子,他若晚来一时半刻,恐怕连茶渣都看不
到。气得我是哭笑不得,争辩道:明前龙井在各大茶庄都有出售嘛。岂料他反唇相
讥:你这个只会喝茶,从来不买茶的大少爷那会知道呢?原来此茶是正宗明前龙井里
的精品,产量极低,类似于古时的贡茶,是用于国宴中的专品,在茶市里是有价无货
的。唉,早知如此,我就好好珍藏一罐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后仍旧发
生了两次类似的“意外”。一次是去年中秋过后,一时手快,将刚从国内带回的一罐极
品铁观音转送他人;二是今年初回国时,稀里糊涂喝掉了半块25年的陈年普洱。其间
细节,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俱往矣。
言归正传,喜欢喝茶的看官请注意了,我分享一下我沏龙井的一些个人心得。龙
井好比美女,昙花,娇气异常,很难伺候。有两点需看重:一则,水温。沏茶的第一
道工序称之为洗茶。通常是将烧开的水直接倒入装有茶叶的壶中,再把壶中的水倒
出,这一泡是不饮用的。然后再距壶口上方10cm-15cm高处将热水注入壶中。但此法不
适用于龙井,因其叶薄嫩,如此高温的水会将其烫熟而失去龙井原有的清幽香气。建
议将开水停放数分钟后,水温降到80度左右,先将水倒入壶中,再放入龙井茶叶。二
则,茶具。很多人喜用紫砂茶具,若沏龙井,我认为当选玻璃茶具。原因有二:其
一,选用较大的玻璃茶壶,其壁薄,散热较快,龙井易出味,这样可令其茶香保持。
其二,在品茶之余,能观赏其叶在水中亭亭玉立之美态,可谓相得益彰啊!另外,我
沏龙井一般冲三泡,正如林语堂所言:一泡譬如十二三岁之初芽幼女;二泡婉为十六
七的怀春妙龄;三泡则似二十余之风韵少妇。当然,茶艺一道,各有所持。以上纯属
个人之见,贻笑大方,不足为凭也。不过,与友品茶论酒,实乃人生快事乎!
200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