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眼中的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趋势 zt

下文系美国国防部《2006年中国军力报告》第五章的全译文。仅供各位网友参考和思考。   ------------------------------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目标和趋势   “我们应该吸收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经验,抓住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胡锦涛主席   “我们应该在武器和军队现代化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李际耐将军   一、概述   中国已经声明了推进基础广泛的军备建设(包括全军职业化,改进训练,更为强大、实战化的联合演习,以及加速获取现代武器)的意愿,并且为此目标分配资源。然而,情报界估计,中国将直到这个十年的末期或者更晚的时候,才拥有击败一个中等规模对手的能力。中国领导人认识到这个缺陷,已经将近期的重点放在非对称项目和武器系统上,以充分利用潜在对手的已显弱点,发挥中国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杀手锏”计划。   随着中国军事发展取得进展,其军队看来致力于防范台湾独立,同时准备迫使这个岛屿按照北京的条件谈判解决纠纷。作为这项努力的一个部分,中国寻求在未来的任何一场海峡危机中阻慑或者抗击来自第三方的军事干涉。中国对付台湾的办法主要是发展美国国防部在四年军事评估报告中所声称的阻断能力:即军队和作战计划的目标是防止对手向战场部署军队,以及/或者迅速打破重要的军事力量平衡。这种阻断能力是在协同作战中部署有机搭配的武器,而非单个的技术或者新的能力,以施加阻断性威慑。   例如,有证据表明,解放军正在进行持续的努力,以求在远程上阻断可能部署到西太平洋的航母和快速打击集群。在有过1995和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美国使用航母战斗群进行干预的经历之后,有证据显示中国军方投入资源用于研究、开发和获取反航母作战技术。与此相似的是,中国部署了能够为台湾空域提供保护的远程防空系统,加上短程弹道导弹和两栖力量的扩展,将形成改变台海军力平衡的能力。   因此,随着解放军现代化的进程,存在两种可能导致失算或者危机的误判。一是其他国家可能低估中国军队进步的程度;二是中国领导人可能以为新的武器装备已经完全具有战斗力,操作熟练,供应和维护充分,并且已经与既存的或者其他的新武器实现了良好整合,因而高估其军队的熟练性。   二、正在出现的地区阻遏能力   中国正在发展意在阻遏敌人的力量和理论,重点是使敌军不能部署到能够遂行作战的地点。中国的地区性阻遏力量越来越与分层次进攻能力相交错重迭。   解放军计划人员正在致力于在远距离上瞄准水面舰艇和潜艇。当前和计划中的关于改进军队结构的分析报告认为,中国近期内将通过延伸到“第二岛链”之外的多层次防御体系,寻求拥有威胁水面舰船的能力。中国已经表示有兴趣运用综合的C4ISR网络指挥和协调海、空、天和导弹力量,以发展海军的反介入能力。   一项显而易见的投资是购买中程弹道导弹和用于地理定位的大范围C4ISR系统,以及用于在远海打击水面舰船或者其岸上支援基础设施的末制导舰载导向系统。由于它使中国领导人能够采取先发制人和强制性措施,这种能力可能对区域性能力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种可以获得局部海上阻遏能力的分层次系统也部署在装备有反舰巡航导弹的潜艇、海上攻击飞机和现代水面战斗舰船上。中国研发了大量的各种水雷,获得了基洛、宋和元级柴油潜艇,研发了“商”级核动力潜艇,说明解放军重视通过水下作战以取得海上阻遏能力。中国海军购买和装备了远程反舰巡航导弹和舰对空导弹系统的两艘新的俄制现代II级导弹驱逐和国产旅洋I和II型导弹驱逐舰,说明继续强调提高反水面战能力,以及机动能力和大面积空中控制能力。      中国显然也强调其军队的反介入功能。例如解放军海军最近已经购买了装备有AS17/KH31A反舰导弹的俄制SU30MK2战斗机。获得了伊尔78/导弹防御系统,研发了国产B6U加油飞机,整合了装备有精确制导弹药的攻击飞机,将延伸解放军海空军飞机的作战范围,增加了对远离中国海岸的水面和空中力量的威胁。此外,中国获得了无人驾驶飞机,包括以色列“哈比”和国产的武器系统,为远程侦察和打击提供了新的手段。   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诸如现在研发中的DH—10,或者特种作战部队,能够用于打击区域性陆上基地。由于具有空中加油能力,攻击飞机能够使用装备多种寻的弹头的空射巡航导弹攻击远距离目标。   中国军事分析家已经通过研究美国和联军过去15年的军事行动,得出结论认为:在对精确协同的运输、弹药和后勤网络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后勤和机动性是未来战争的潜在弱点。解放军的文章表明,对这些系统进行成功的计算机网络攻击,可能对敌人的兵力运用产生阻断性效果。   三、加强核威慑   中国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其远程核导弹力量。中国将推进战略核部队的现代化,以提供一个可靠性高、生存力强的核威慑和反击能力,以适应其对日益复杂的核安全环境的认知。解放军二炮部队正在部署机动性和生存力更强的导弹,可以打击美国、日本、印度、俄国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它目前部署了大约20枚井基液体燃料的CSS—4洲际弹道导弹,构成了威慑美国大陆目标的基本核手段。此外,它还保持着大约20枚液体燃料、射程有限的CSS—3洲际弹道导弹,能够打击亚洲地区的目标。中国的“战区”核力量由CSS—2中程弹道导弹和固体推进剂、公路机动的CSS—5中程弹道导弹构成。   在2004年的国防白皮书中,中国宣布其核打击力量具有两个任务:核威慑和核报复。北京一向声称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学说,即中国将不首先对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也不威胁对任何非核国家或者无核地区使用核武器。中国核力量的其他任务包括威慑对中国大陆的常规攻击,加强中国的大国地位,通过限制其他国家胁迫中国的程度,以增强中国行动的自由。   到2010年,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可能是这样一个组合:升级版的井基CSS—4洲际弹道导弹,CSS—5中程弹道导弹,公路机动的DF—31(2006年入役)和DF—31洲际弹道导弹(2007年入役),以及海基JL—1和JL—2潜射弹道导弹(2007至2010年入役)。   除了扩张中国洲际核导弹的库存外,新型的DF—31和DF—31A洲际导弹使得中国的洲际导弹力量具有更强的生存力。部署在金级(094型)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上的JL—2潜射导弹使得中国拥有了另一种生存力强的核手段。中国将部署数种新型常规和核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以因应地区性的紧急态势,并且扩充其远程导弹力量。中国也正在研发空中和地面发射的具有核能力的巡航导弹。   四、发展精确打击能力   解放军的计划人员注意到精确打击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投资研发进攻性和防御性精确打击技术。中国正在获取一批经过改进的ISR装备,包括无人驾驶飞机、各种卫星群和更为“信息化”特种作战力量。此类力量在与更为强大的通信系统连线时,能够为远程打击提供目标数据。   解放军计划通过精确打击以威胁西太平洋的空军基地、港口、地面部队、陆基C4ISR和防空系统以及指挥设施。多数与精确打击相关的解放军作战单位都是快速反应部队和/或那些可能在大陆周边地区应对突发战争的部队。   §   ——短程弹道导弹(常规武装)。中国的短程弹道导弹力量构成了其精确打击能力的主体。它的第一代短程弹道导弹不具有真正的“精确打击”能力,但是后来的几代具有更远的射程和更高的精度。根据美国国防情报局在2005年底的估计,中国的短程弹道导弹力量总量为大约710枚—790枚,并且正在以每年100枚的速度增加。   §   ——对地巡航导弹(常规武装)。中国正在研发对地巡航导弹,以在打击硬目标和巩固力量优势方面获得比过去弹道导弹更高的精确性。第一和第二代对地巡航导弹仍在研发之中。一旦开发成功,在这些武器系统上安装核弹头并无技术上的障碍。   §   ——空对地导弹。中国据信拥有少量的战术空对地导弹,而且正在通过国外和国内采购以提高空载反舰能力。   §   ——反舰巡航导弹。解放军海军和空军已经或者正在获得将近十多种反舰巡航导弹,包括从1950年代的CSS—N—2“冥河”到现代的俄制SS—N—22“日炙”和SS—N—27B反舰导弹。国产反舰巡航导弹研发和生产——以及对外采购——的步伐在过去十年加快了。   §   ——反辐射武器。中国反辐射武器库的规模和范围仍然属于未知。但解放军已经进口了以色列制“哈比”UAV和俄制反辐射导弹。   §   ——精确火炮。解放军正在部署射程不断增加的多管火箭发射器系统,包括射程超过100公里的A—100型300毫米多管火箭发射器,并且正在研发射程超200公里的WS—2型400毫米多管火箭系统。其他精确制导火炮弹药正在部署和研发之中。   五、提升快速作战能力   解放军快速反应部队包括三个空降师,两个两栖步兵师,两个海军陆战旅,大约七个特种作战部队,以及二炮的一个团级侦察部队。由于引进了新装备,改进了作战单位一级的战术,提高了联合作战的协同性,这些部队的作战能力正在稳步提高。   除了两栖攻击外,这些部队的任务还包括:支持两栖作战,阻断敌方通信联络节点以及应对两栖作战的防空和后备部队运动,通过空中袭击为后续步兵部队夺取机场,以及实施侦察以提供目标信息和战斗损失评估。   解放军南京和广州军区的地面部队已经接收了升级的两栖装甲车和其他车辆,诸如坦克和装甲人员输送车,并且可能部署其他装甲车辆和气垫运输船,以增强战斗力和海上运输速度。空运部队将可能优先接收和使用从俄国购买的伊尔—76运输机,还可能获得能够用于空投的现代化装甲车辆。陆军航空训练的数量和质量最近几年得到了提高。陆军航空团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战术和训练方法,以提高其联合作战能力。   解放军已经增加了两栖舰船的生产,以弥补其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然而,情报部门相信,这些增加本身并不足以满足需要。解放军还将组织其民用船队和民兵??运送能力。根据美国国防情报局的最新数字,在运输能力增长的同时,面对台湾作战的军区增加了2.5万部队、200辆坦克和2300台火炮装备。这些军区增加的部队和装备似乎全都能够参加快速反应作战。   六、加强防空   解放军已经从对军事、工业和政治关键目标的点防御转向新型的联合反空袭战役学说,后者的基础是现代化、综合性的防空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进攻性防空作战和防御性防空作战。按照这一学说,解放军将使用飞机、地地导弹、远程火炮、特种作战部队、海军部队和游击分队,破坏敌人实施进攻性空中作战的能力,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空域提供全面防护。解放军在防空方面取得的最重要进展是获得和部署了先进的俄制SA—10和SA—20地对空导弹系统,它们都沿台湾海峡进行部署。解放军也努力对SA—10进行反求工程,研发具有相同性能的国产型号(HQ—9)。今年,解放军可望部署增加了射程的S—300PMU2,它使中国人能够打击台湾空域的的目标。   解放军海军正在获得新型的现代II型导弹驱逐舰和旅洋/旅洋II级导弹驱逐舰,它们计划与现代化的远程地对空导弹一道部署。这些地对空导弹能够形成一个机动性、海基防空网络,以便于在海上战斗中获得局部空中优势。   除了这些先进的导弹系统外,北京已经获得并且部署了俄造和国产第四代战术飞机(即SU—27和苏—30侧卫系列,以及解放军自产的F—10)。更新型的飞机装备有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和电子战技术,使解放军空军取得了对多数敌军的力量平衡或者优势。   七、扩展了航程的海上力量   过去,中国只具有在大陆近海维持象征性海军存在的能力。然而,解放军海军看来有兴趣于通过马六甲海峡和进入印度洋从而扩张其军事存在。2005年,中国海军舰船访问了巴基斯坦,并且在其领海之外第一次实施了联合海军机动。   目前,中国关于海上阻遏的观念看来局限于控制台湾周边及大陆邻近周边的水域。如果中国向更为广大的“海洋控制”战略转型,基本的征兆将包括:在设造航空母舰方面的进展,在建设强大深水反潜战能力方面的进展,在建设真正的区域性防空作战能力方面的进展,获得大量的核攻击潜艇,在建设有效的海上C4ISR方面的进展,以及公海训练得到加强。   附:中国航空母舰发展情况   中国在1970年代末期开始讨论研发国产航母的问题。1985年,中国购买了澳大利亚航母“墨尔本”号。尽管船体被拆解,中国技术人员还是研究了这艘船,并且复制了其飞行甲板用于飞行员训练。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购买了两艘前苏联的航母——1998年购买了明斯克号,2000年购买了基辅号。两艘航母都没有用于作战,相反却被用于水上军事主题公园。然而,它们都为解放军工程师提供了设计信息。   最令人注意的,是中国于1998年购买了前瓦雅格号,这是一艘在苏联解体时只完成了70%的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最近它的甲板被重新修缮,电力恢复了工作,船体被涂装上解放军海军的标志,并且重新出现了用俄国SU—33组建一支中国航母舰队的讨论。尽管解放军最终的目的尚不明朗,但瓦雅格号存在众多的可能性:   §   ——用作战斗航空母舰。有照片显示:船壳和甲板维修表明这可能是一个选项。   §   ——用作训练平台。如果翻修前瓦雅格号的难度和费用都很高,解放军可能(但是也可疑)投入资源将其开发用作单一的训练目的。   §   ——用作过渡性的平台。在完成一艘国产航母之前,瓦雅格号可能作为过渡型号,使解放军能够用之作为原型,从而获得建造和使用航母的经验。   §   ——用作主题公园。瓦雅格号可能被在按其设计目的使用后拆除部件,变成一个水上主题公园,或者干脆就用于其最初声称的购买目的——水上娱乐场。   不管北京购买瓦雅格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它都为解放军工程师全面研究航母的结构设施提供了便利,这可能最终帮助中国实施自己的航母计划。一些与政府有关联的分析家预言,中国可能在这个12年计划(2011年至2015年)的末期拥有一艘战斗航母,但是其他人估计中国最早可能在2020年或者更晚的时间部署一艘战斗航空母舰。   八、太空和反太空作战方面的进展   中国已经决定把建设一个现代化的ISR体系作为其军事全面现代化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发展先进的天基C4ISR和目标定位能力。中国将继续加强其进入太空的努力,因为它正在研发更新型号的推进器以取代正在过时的长征系统。获得更为精密的太空系统将使中国能够扩张其反介入力量,并且能够用作地区性力量投射的关键手段。   1、侦察   §   ——中国参与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计划,研制和发射了CBERS—1和CBERS—2遥感卫星。这些卫星能够以20米解析度拍摄超过100公里宽的路径的影像,并把这些数字照片发回地面工作站。这项计划将继续实施,后续卫星为CBERS—2B、CBERS—3和CBERS—4,据报道这些卫星的照相机解析度将有实质性的提高。   中国有兴趣于获得一个名叫“环境”的灾害/环境监测卫星群。这项计划的第一阶段要求发射三颗卫星,其中两颗装备可见光、红外线和多频谱影像拍摄设备,第三颗将拥有一个合成孔径雷达,以进行全天候的观察。“环境”计划的第二阶段将包括八颗卫星(四颗影像,四颗合成孔径)同时在轨运行。   §   ——在下一个十年,北京最有可能部署雷达、海洋监测和高解析度照相侦察卫星。中国最终将部署具有军事意义的先进影像、侦察和地球资源系统。在中期内,中国可能借助既存的SPOT、LANDSAT、RADARSAT、Ikonos和俄制卫星照片以补充其卫星观察范围。   2、导航与时间。中国发射了三颗北斗卫星,为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精度为20米的导航服务。北斗是一种主动定位系统,需要在卫星与用户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延缓了用户接收正确定位数据的时间。北斗系统最适合用于移动缓慢的军队、舰船和车辆。北斗的主动部分也使得指挥层能够发送和接收安全指令。中国也使用GPS和GLONASS导航卫星系统,并且投资参加欧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计划。   3、载人航天计划。中国在其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近两年后,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了第二个载人宇宙飞船。这个两人航天组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地面。在这次飞行任务中,中国宇航员第一次在太空进行了科学试验。媒体报道显示,中国将在2007年实施首次太空行走,并在2009年至2012年实现飞船会合和对接。迄今为止这项计划的成功需要大量的系统集成和规划,并且标志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太空大国快速而相对顺利地崛起。   4、通信和国际合同   中国仍然在使用外国提供的卫星服务,如INTELSAT和INMARSAT,但正在扩展其自给能力——甚至向国际市场推销其技术(包括卫星研发、制造和发射服务)。中国目前有两个国际合同,一个是与尼日利亚签订的,一个是与委内瑞拉签订的,将为它们在东方红—4型卫星的基础上设计和制造通信卫星。中国可能正在研发一种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以支持全球覆盖,而且据报道已经得到了能够支持更快地向军队和单位传输数据的移动式数据接收装备。   5、小型卫星。中国正在研究和寻求外国的帮助,以研发小型卫星。自从2000年以来,它已经发射了一些小型卫星,包括一个海洋研究卫星、影像卫星和环境研究卫星。中国也正在研发重量低于100公斤的微型卫星,用于建立遥感和电子—光学以及雷达卫星网络。这些进展使中国在卫星网络发生损坏时能够快速地重建或者扩展。   6、反卫星武器。北京继续研发一个进攻性的反卫星系统。中国目前只能够通过发射弹道导弹或者装备有核弹头的空射武器以摧毁或者瘫痪卫星。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风险,运用这些武器也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有证据表明,中国正在提升其太空环境感知力,这赋予了其追踪和确认多数卫星的能力。此种能力使中国卫星免于与其他卫星冲撞,也会被要求用于进攻行动。看来至少有一种卫星攻击系统是用于破坏和致盲影像卫星的地基激光。   附录:射频和激光武器进展情况   中国技术人员正在研发数种型号的“新概念”武器系统,其中两种是射频和激光武器。   远程射束武器将使用窄频无线电波束攻击诸如飞机和精确制导弹药等目标。短程武器系统将装置于导弹和炮弹中,发射到雷达或者指挥所等攻击目标附近,然后发射出射频脉冲。最近几年,射频武器的运用已经扩展部署到包括小型车辆或者用于打击易于接近的关键性军事或者民用基础设施的手提箱中。   中国官员已经公开表示有意获取射频武器,以击败在技术上居于优势的军事力量。中文论文提出射频武器能够用于攻击C4ISR、导弹、计算机网络、电引爆地雷、航母战斗群和在轨卫星。   对中国技术文献的分析表明,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努力,以研发射频武器所需要的技术,包括高能射频源、高能发生器以及发射射频脉冲的天线。中国科学家也投资研究射频脉冲对电子设备所产生的效应,以及这些脉冲穿透建筑物墙体和大气的传播情况。此外,中国显然对其自身在射频武器面前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估,并且探索了“加固”电子设备的途径。   中国也涉足于先进的激光(包括低能和高能激光)技术的精细级研发。由于中国的多数研究工作在本质上是商业性的,既然解放军和政府直接支持了一些研究,说明那些科学发现能够被用于发展未来的激光武器。此外,中国已经在其军队中部署并向海外推销低能激光武器。非武器级的军用激光已经在解放军中得到广泛运用。   九、开发信息战技术   解放军认为,要通过信息战破坏或者中断敌人接收和处理战的能力,主动进攻是最重要的要求。解放军主要依靠远程战斗和隐蔽手段发起攻击,能够先发制人地实施信息战,在危机时期获得主动权。   特殊信息战目标包括瞄准和破坏敌人的指挥系统,缩短战争时间,极小化双方的伤亡,提升战斗效能,降低对国内民众的影响,以及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解放军信息战实践也反映为用于对抗电子攻击(如电子和红外欺骗,角反射器和假? ——计算机网络作战。中国的计算机网格作战包括计算机网络袭击,计算机网络防护和计算机网络利用。解放军把计算机网络作战视为在战争初期夺取主动权和获得“制电磁权”的关键,以及一种力量倍增器。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有正规的计算机网格作战学说,但解放军的理论家们已经创造了术语“综合网络电子战”,以描述通过综合运用电子战、计算机网络作战和有限动能打击,对敌军的关键C4节点进行以瓦解敌军战场网络信息系统。解放军已经建立了信息战部队,研发攻击敌军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病毒,以及保护友方计算机系统的网络的战术和措施。解放军已经在军事演习中提升了计算机网络作战的角色。例如,2005年的演习开始包含了进攻性的计算机作战,主要是在对敌人网络进行的第一波打击中。   附录:信息战预备役和民兵分队的构成   早至2000年,中国媒体就已经讨论了在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中组建信息战单位的问题。这些作战单位的人员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可以从院校和科研所以及信息技术产业中抽调。2003年,一份解放军专业杂志声称“海岸民兵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完成夺取信息优势的信息支持任务。”   民兵/预备役人员将使民用计算机专业技术和装备可用于支持解放军军事训练和作战,包括“渡海”亦即两栖攻击行动。在军事突发事件中,信息战单位能够在保护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同时,通过对敌方的军事和商业计算机系统进行“黑客袭击”和网络入侵,或者其他形式的“信息”战,从而支持作战的解放军部队。   解放军正在试验信息战的战略、学说和战术,并且将民兵和预备役单位整合到正规军事作战中。这些单位据报道在训练和演习中参加了正规部队的行动。   中华网军事论坛 华南老虎 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