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效书生乱解禅(十五)禅宗与净土的结合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莫效书生乱解禅(十五)禅与净土的结合


  上次我们说到,修行的基础功夫,就是要做到“一心不乱”。做不到这个基础,其他的所谓境界啊这个那个的,都是空话,不管是禅宗也好密宗也罢,其他宗派自然也是如此。
  其实,别的宗教信仰,如果把其中修身修心或者信仰的核心部分提炼出来,也是一样的结论。
  世外法如此,世间法也是一样。我们学习技艺、工作、做事、做人等等,如果不一心一意,能有所成者,凤毛麟角。
  所谓“出世法世间法不相违背”。
  世界上的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至于怎么做到一心不乱,做到一心不乱以后,往哪个方向继续,那就各自有不同的处理办法了。

  在修行上,功夫是第一位的,没有真实的功夫证明,信念自然不够稳固,道理自然不能明了,理论没有根基,行愿也少了方向。考较一个人的道理是不是真的切实,看看他功夫有没有上路,就知道了。
  你看那人满口佛话,道理比谁都懂,面色却是蜡黄,说话有气无力,走路都不稳,说这样的悟道了,怎么取信于人呢。你看他讲话的时候,目光都稳定不了,更别谈心意了。当然,没有这些,也许一样是菩萨再来,有了这些,也有可能是装的,并不能一而概之。然而,大奸似忠,大忠似奸,毕竟你要先“大”了才做的到。那么,别担心,他既然假的那么象真的了,也就真能教你真东西了,你就那么学着,慢慢真东西也能出的来。所以,“不怕学假,就怕假学”。
  关于这样的情况,佛经里就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没有悟道,冒充大师,结果别人相信了,把他请到家里讲法,他怕人看穿心内疾苦无人能知,就说人生皆苦。听的人恍然大悟,明白了人生即苦的道理,然后弃世修行去了。
  歪花结正果,并不奇怪。
   
  禅修与净土的结合,自然是又可以抄近路,又比较稳妥,不会在临终却还没有悟道的情况下坠入三恶道。方法得当,就可以往生西方,到极乐世界去听阿弥陀佛讲课。有那么好的老师教我们,自然比现在我们自己瞎学瞎练,或者听那些自己也似懂非懂,又喜欢冒充懂的人好的多。
  唉,说到这里,就想起那么多人成天这里听那里听、这里看那里看、这里猜那里猜,琢磨谁是大师、谁是真大师、谁的话比较有道理,真是无可奈何。有那么多琢磨别人的时间,干吗不多琢磨琢磨自己,道又不是别人替你成的,功夫也不是人家说说你就有的!别人说的对不对,有那么重要吗?自己肯老实下功夫,早就都明白了,哪里需要听那么多课看那么多论述啊!放着佛经不读,放着最稳妥的课本不学,非去看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到后来学不好修不成,怪谁呢?!
  别人说的道,不管如何,你不去真修实证的话,永远也到不了你身上。说的千步,不如行的一步。听的万步,也不如行的一步。
  偷心不死!
  老想从别人那里听个什么密法,自己就不用吃苦了,就一蹴而就了,就省事儿了,就有近路抄了。
  别的事儿都有近路可抄,就这事儿门儿也没有,走一步就是一步,没半点儿虚头。
  时光宝贵,无常迅速,大藏经还没读完,哪来的心思看那些东西?连最起码的呼吸功夫都做不好呢,求那么多密法有什么用呢!做不到“一心不乱”,念再多遍咒语又有什么效果呢!
  有时但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
  好好做功夫,多多积功德。时不我待啊。
  世人之至可怜悯者也!

  达摩祖师在引导二祖神光的时候,说了几句话:“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注意,这里是可以“入”道,而不是“成”道。初步,就是这么入手,后面的事情,另说。
  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禅宗的入手宗旨——当然不只是禅宗,任何修行法门,包括世间的学问事业,离了这几就话,想有所成就,都是“颠倒梦想”。
  少看少听少做多余的事情,也就是“外息诸缘”的一部分,内心无喘,就是功夫,包涵了生理心理各方面。外无识别能力,内无定计,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成功,不只修行。
  细细的分析这几句话,就有的罗嗦了,在此不提。
  

  西方净土的修法,有几种,重点就是前文中所引佛经里提到的,两个字:念佛。一般人,只以为是念颂佛号,算是误会,也算是对了一部分。
  禅宗的的修法,从古到今,变化了很多,到后来,基本上不是参话头,就是看念头。达到的效果,不外乎是从“截断众流,三际托空”开始,在第六识里下手,希望在某个瞬间开悟。
  这其中,有必然,有偶然,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算是哲学的体现。
  或者,用修止观的方法,在止与观中求一个突破。先求止,再起观,止观双运,在这个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过程里,看你的机缘巧合,能不能抓住悟道的契机。
  起观先不论,求止的过程里,有无数的方法,基本上是包括在“都摄六根”的范围内,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求止的过程,和净土的方法配合起来呢——当然是可以配合的,“万法归一”嘛。

  无论是参话头还是看念头,都是要先求一个止,才谈的上其他。“知止而后能定”,既然你参话头,为什么不能参“南无阿弥陀佛”?看念头,为什么不能看你念的那个“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既然你可以观金刚亥母,为什么不直接观“阿弥陀佛”?
  或者把佛号念到绵绵密密密不透风,再返观这个过程,完全控制你的思维。
  在这所有的行为里,你都可以把修行的过程——不管是禅宗密宗还是天台宗的方法——和念颂佛号和观想佛像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自他不隔于毫端”,佛我不二,与佛相应。
  自然,也是可以做到的。
  当然,再具体下去,怎么配合,每一步可能产生的症状、征候,怎么处理,怎么应对,还有许多讲究,都需要细心加耐心。然而,大致上就是这么个思路了。
  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做起来,并不会容易。
  更具体的方法,以后有机会,在专门写修证方法的文章里,再专门介绍。

  印光大师为什么要叮嘱弘一大师“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仅仅是让他用心念佛吗?自然没有那么简单。念佛法门,“以一念代万念”、“一法摄万法”、“都摄一处”,做的好了,管你什么止啊观啊看话头啊密咒啊,都在其中,“南无阿弥陀佛”,不是最好的最大的咒语么?“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真实不虚。”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有句话说,前三十年不学禅宗,没有志气,后三十年不修净土,没有见识。这和世间法里的“年轻时不是一个激进派,是没志气,年长了还是一个激进派,那是没成熟”,道理相仿。
  “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有志气自然是好事,然而用不好,就成了不自量力自欺欺人。“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志气可以很高,但是做法,还是要回到最基本最简单也最关键的地方来。只是站在山顶,听风声鹤唳,看风光霁月,觉得自己不错,山河大地尽受眼底,古往今来不过一瞬——那是山高,不是你高!你的那些道理啊悟啊,都是佛和祖师大德的增上缘,都是看来听来的,不是你自己证明了的,说穿了,还是第六意识里的意识流,顶多是个独影意识,连第七识都还没有到,何况第八识。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自己在意识里想象这个那个,造作一个“化城”,然后就自以为是贡高我慢起来,而不是塌塌实实,一点点磨出功夫,一点点行愿。然而,意识归意识,你归你,还是什么都没有。连意识都打不破,能有什么。除了会说几句佛话,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一辈子,其他,和不学佛的人,没什么两样。
.  到最后,论禅,没有个悟处,法身不知道什么样儿,论净土,没有个归依处,身后也没个去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还不知道自己是谁是什么。
  修行了一辈子,最后什么都没得着,那又何苦。  


  最后,把四料简介绍给大家,明理之余,也有个警戒: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那是客观描述,说实话和狠有什么关系啊?又不是佛把你扔进地狱的,是你自己非要去不可啊:)
不慈悲为怀告诉你干吗,让你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
南无阿弥陀佛!
采薇^^ 发表评论于
佛祖的心眼干嘛那么狠?!那无禅无净土的就那么可怜....
不是慈悲为怀嘛?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