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经十三篇》在宋仁宗皇佑年间问世。它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张拟,有人认为是张靖,尚未有定论。《棋经十三篇》是一部重要的棋书,直接影响后世,在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棋经十三篇》的《序》,对整个围棋的形势进行了分类,谈到围棋着法与战术,与兵法相似。《论局篇》对棋盘进行了解释。《得算篇》则强调计算关系到一局的胜败,因此要心中有数。《权与篇》谈的是布局,指出了布局的重要性和原则,《合战篇》则全面周密地提出了实战中的各种问题,这是全书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虚实篇》主要探讨战术进攻的原则。《自知篇》把有无自知之明提到了胜败的高度加以阐述。《审局篇》要人们特别重视棋局形势的变化,做到成竹在胸,《度情篇》从各个方面讨论了态度问题。《斜正篇》谈的是棋风问题。在《洞微篇》中,以变化的观点探讨了围棋战术,列举了战术上一系列原则。《名数篇》归纳了下子的三十二种术语。《品格篇》把棋力的高低分为九段。《杂说篇》则比较芜杂,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提出了棋手的品质作风问题。
《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着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棋经十三篇》比起以往的围棋理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论述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特别是涉及围棋战略、战术的篇章,充满了辩证法的观点。如“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有先而后,有后而先”,“有始少而终多者,有始近而终远者”等等,都是妙绝千古的真知灼见,这是这本书的另一重大价值。
此外, 《棋经十三篇》 还第一次阐述了棋手的品质作风等问题。书中提出了“胜不言,败不语”、“安而不泰,存而不骄”等评价棋手品质作风的标准,认为这关系到一局棋的输赢,关系到棋手水平的提高。这些观点至今还为棋手们所称道。
总的来说,《棋经十三篇》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总结了历代下棋的宝贵经验,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的围棋理论。这是围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棋经十三篇》问世九百年来,历代棋手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据《棋经十三篇·跋》的记载,此书一问世,就受到包括刘仲甫在内的宋代棋手的重视,“人人皆能诵此十三篇”。刘仲甫以后许多棋手为之作注,至元代,晏天章、严德甫“会诸家之要”,撰成集解,《忘忧清乐集》、《玄玄集》等书都全文收录《棋经十三篇》。对今天的棋手来说,它仍有借鉴、指导作用。
(此引言部分为转体)
-----------------------------------------------------------------------
棋经十三篇
--- [宋] 宋皇祐中学士 张拟 撰 元·严德甫、晏天章注释
序
《传》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桓谭《新论》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家之类。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 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以定。 下者则守边隅,趋作卦,以自生于小地。”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则奕棋之道,从来尚矣。今取胜败之要,分十三篇,有与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尔。张靖序。
上者心怀全局,眼界开阔,处机灵变,棋性中和,定则必胜。
中者争势夺利,互相侵压,彼此牵制,棋风犀利,胜负未知。
下者安居一角,自得而满,不求发展,棋形萎靡,如此多败。
论局篇第一
-------------(棋,方正之名。局,犹曹局也。此篇推本棋局之致,以与天合,故首以论局名篇。)
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一者,数之始,万物之数,皆起于一。故棋有三百六十之数,皆主于一。极,言棋以一居中,犹“皇建其有极”也。四方,四隅也。棋之据其极而运四隅,犹人君建其极而治四方。)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侯。
-------------(四时,春、夏、秋、冬也。周天之度,三百六十有五。棋之路,三百六十而不及五者,大数合也。棋之有四隅,犹天之有四时。时有九十日,而隅有九十路。候,谓七十二候也。)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
-------------(枯棋,韦洪嗣《博弈论》有“枯棋三百”之语,其义未详。或曰,古者棋局棋子皆以木为之,故曰枯棋,未知本于何说。)
局之线籩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罫。
-------------(枰,当知枰,平也,言其线道平也。罫,线间方目也。韦洪嗣《博弈论》所谓“一枰方罫之间”者,是也。)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
-------------(张说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盖图象天,方法地。天圆而动,地方而静。虞集曰:“夫棋有天地方圆之象,有明阳动静之理。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莫不寓是。惟能者能守之以仁,行之以义,秩之以礼,明之以智。)
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传》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日日新,言弃者日日有新着。棋之数,虽止于三百六十,而千变万化,古今不同。苟能于此意深远,而存意精切,则胜负之由可求;而未至之妙可至矣。)
“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
-----------------------------------------------------------------------
略解:
这篇是论棋盘,棋子的,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在围棋的棋盘及棋子上布置,就很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棋盘共361交叉点处,为一年;上左,上右,下左,下右,四部分比喻四季;棋盘边上七十二个点,为中国传统的七十二节气变化。棋子分黑白两色,变化以法阴阳,也就是两种势力,在一年的时间范围,一定的规矩下,变化消长。
因为围棋的变化细致,完美再现了阴阳两方互相牵扯影响,这种矛盾变化的通性,围棋对训练这种思维能力极有益处,还可锻炼性情,高手相较时,甚或见人精神境界。
“一者,生数之主, 据其极而运四方也”此一是正中天元一点。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虬髯客也有此心,以为天下之强,在于李家,而李家之强,在于世民。不知李世民此人心胸如何,便以下棋试探,一开局,于四四星位各置一子,喝道:「老虬四子占四方!」李世民不慌不忙,在天元下了一子,朗声稳稳道:「小子一子定乾坤!」。气势立即镇慑了虬髯客,虬髯客遂推枰认负,打消了逐鹿中原的念头。
围棋,往深处想想,就是一个模拟变化的模型,它的设置和中国传统的阴阳文化是一致的。反过来,传统阴阳变化的正确研究成果,在围棋上应用,也是有实效的。吴清源对围棋的理解就是如此,他曾经发明出实战中起手占天元的下法,震动一时;还有一手三三占角,影响甚大,现在还有人下。据说在其研究的二十一世纪的下法中,最新成果是起手在上方的星位,源于易经的“天一生水”,这些都在直接推动围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