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维基百科】

互相提携勉励;为我,为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海外闯出美好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奉献自己的绵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摘自【维基百科】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960年1127年)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艘,房屋楼宇三十多栋,车轿有二十多件,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宋徽宗酷爱此画,用“瘦金体”亲笔在图上题写“清明上河图”五字。

作者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张择端,也有一说作者不止张择端一人,董其昌《容台集》说:“乃南宋人追忆故京之盛,而寓清明繁盛之景,传世者不一,以张择端所作为佳。”“绍兴初,故老闲坐,必谈京师风物,听之感慨有流涕者,故其时西北耆旧,谈宣政故事者,为人所重。”甚至有人提出观点说是南宋人怀念昔日强盛时期而作。

清明上河图历十年画成,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靖康之祸后流入民间,历经辗转,后为南宋贾似道所得,元朝时期再度进宫,至正年间又被调包,流落民间,后来落到宰相严嵩严世蕃父子手上,严嵩倒台,图被没收,第三次纳入宫廷。经明代皇室收藏,后来太监冯保偷出,在画上加了题跋,之后真本又不知去向,二百年后,由清朝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宫,深藏紫禁城内。1911年,曾被溥仪带至东北,1945年,被收入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仿作


因为该画名气大,历代多有画家临摹,明代画家仇英曾临摹《清明上河图》,以苏州为背景的“苏州片”《清明上河图》,最有名的是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集各家所长,融洽中西,细腻严谨;直至1950年冬天才由沈阳博物馆杨仁恺等人在东北博物馆库房的赝品堆里鉴定出真迹。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则藏有“清院版”。 

画面介绍

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争议

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不免遭到修改。其中一个具争议的部份是包括驴、小孩及老者的部份。直至1973年才被故宫博物馆把驴从画中除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