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白话注解-关中严协和

陕西关中人,暂居密执根, 漂泊十余载, 最忆是乡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孝经白话注释〉〉乃是我的老师严治平先生父亲协和老先生赴台后50年代所做。严老先生熟读儒学并实践之。 持守孝道,“吸痈疗母”的故事在乡间广为流传。今将其释经作品呈于此,以示敬仰。


孝经白话注解

http://bookgb.bfnn2.org/books2/1713.htm

http://bookgb.bfnn2.org/article_42.htm

 

关中严协和居士著

 

《孝经白话注解》出版的因缘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孝经白话注解》出版的因缘

于凌波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冶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皋,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然而近百年来,国人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唯以追逐物质文明,而鄙弃固有道德。凡是传统文化,都被斥为落伍陈腐的东西,如果有人在当下社会中提倡人伦道德,宣说忠、孝、节、义,一定会被别人讽讥为迂阔顽固,不识时务。

 

现代社会上,有多少人心灵污染,沉溺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以攫取金钱为人生唯一的目标。而为了攫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欺、诳、诈、骗,偷窃抢劫,以至于绑票勒赎等事件,充斥于社会之中。尤有甚者,世人为了金钱,可以亲族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以至于儿子杀害父母。这些事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成为新闻(例子太多,不胜枚举)。可怕啊!人类的堕落,为何一至于此?

 

近百年来,我们旧的文化传统破坏无遗,而新的道德轨范并未建立。现在社会上的价值观有两点,一点是:‘谁怕谁?’另一点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前者是唯力是视,后者是有我无人。难道我们真的要回归到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为了净化人心,我曾编印了一套‘净化心灵小丛书’,希望藉著文字的传播,对社会风气有所改善。这一本《孝经白话注解》,就是净化心灵小丛书中的一本。

 

《孝经白话注解》的注释者严协和先生,是我早年的一位老友,他是陕西眉县人,早先在监察院审计部任职,后来调到台湾省审计处服务,住在台中,我们交往多年,不幸他早已作古。月前住在彰化的龚永川、赵咏芬两位老菩萨,捐了一笔净财,要印经会印经典或善书,我选印这本《孝经白话注解》,想尚能符合两位老菩萨的愿望。

 

孝经白话注释

 

(考虑编排与阅读方便,将原文之【注解】省略。)

 

开宗明义章第一

 

【章旨】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客,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白话】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白话】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白话】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白话】‘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白话】‘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白话】‘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白话】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章的这两句话说:‘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释义】本章共分四段:自‘仲尼居’至‘汝知之乎’为首段,是孔子给曾子提示出至德要道的重要性,使曾子领悟孝道,不止善养父母为孝,要他晓得治国平天下,才是孝道之远大目标。自‘曾子避席’至‘吾语汝’为第二段,是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明了至德要道的妙用以后,他就很谦恭地接受了教诲。孔子说明孝道是道德之本,教化之所由生,不是短短数语,可以讲说明白,因命他坐下,慢慢的谈,藉以发挥孝道的整体。自‘身体发肤’至‘终于立身’为第三段,是孔子给曾子讲明孝道的大纲。自‘大雅’至‘聿修厥德’为最后一段。孔子引诗经上的这两句话,就是证明他所讲的孝道,是述为不作之意。并且以周公给成王所讲的话,来作一比方,言人不但不能忘怀祖先的德行,而且要更进一步的来继续祖先的德行。这样,才算是尽到了大孝。

 

天子章第二

 

【章旨】这一章书,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白话】孔子说:‘要亲爱自己的父母,必先博爱。就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恭敬自己的父母,必需广敬,就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简慢’。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白话】‘元首的孝道,只要把亲爱恭敬的诚心,尽到自己父母的身上,他的身教之德,如风吹草,自然风行草偃,很快的普及到百姓身上。外国人看见了,也要摹仿实行,争相取法。大概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吧?’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白话】书经吕刑篇有两句话说:‘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释义】本章共分三段,自‘子曰’以下至‘不敢慢于人’为首段。是说元首之孝,要本住博爱广敬推己及人之意。自‘爱敬尽于事亲’至‘盖天子之孝也’为第二段。是说明德教的神速广大,影响群伦之意。最后第三段,引证书经的两句话,仍证明述而不作之意。就是说,天子是一国的元首,即现代的总统,他的地位,居万民之首,他的思想行动,为万民的表率,如能实行孝道,尽其爱敬之情于他的父母,那末,全国的民众,就没有不跟著他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而更敬爱他们国家的元首。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证明德教感化之神速广大了。

 

诸侯章第三

 

【章旨】这一章书,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白话】‘诸侯的地位,虽较次于天子,但为一国或一地方的首长,地位也算很高了。位高者,不易保持久远,而易遭危殆。假若能谦恭下士,而无骄傲自大之气,地位虽高,也没有危殆不安的道理。其次,关于地方财政经济事务,事前,要有计划的管制,有预算的节约,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针,谨慎度用,量入为出,自然收支平衡,财政经济,便充裕丰满。然满则易溢,如照以上的法则去切实执行,那库存虽然充盈,不浪费,自然不至于溢流。’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白话】‘地位很高,没有丝毫的危殆,这自然长能保持他的爵位。财物充裕,运用恰当,虽满而不至于浪费,这自然长能保持他的富有。’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白话】‘诸侯能长期保持他的财富和地位,不让富贵离开他的身子,那他自然有权祭祀社稷之神,而保有社稷。有权管辖人民,而和悦相处。这样的居上不骄、和制节谨度的作风,才是诸侯当行的孝道。’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白话】孔子引述诗经小雅篇小旻章的这一段话说:‘一个身任诸侯职位的大员,常常要警戒畏惧,谨慎小心。他的用心之苦,就像踏进了深渊,时时有灭顶的危险。又像践踏在薄冰之上,时时有陷入冰窟的危虑。’

 

【释义】本章共分四段。自‘在上不骄’至‘满而不溢’,为第一段。说出诸侯孝道重点的所在。因为诸侯的权能,上奉天子之命,以管辖民众。下受民众的拥戴,以服从天子。所有一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要政,都得由他处理。这种地位,极容易犯著凌上慢下的错误,犯了这种错误,不是天子猜忌,便是民众怨恨,那他危险的日期就快到了。如果用戒慎恐惧的态度,处理一切事务。那末,他对上可以替天子行道。对下,可以替人民造福,自然把他很高的地位,可以保持得很长久,而不至于危殆。财物处理得恰当,收支平衡,库存充裕,财政金融稳定。人民生活丰足。那末,这种国富民康的社会现象,可以保持久远,个人的荣禄,还有什么可说呢?自‘高而不危’至‘长守富贵’为第二段,说明‘不危不溢’,‘长守富贵’,乃为诸侯立身行远的长久之计,自‘富贵不离其身’至‘盖诸侯之孝也’为第三段。说明诸侯之孝的最后效果。引诗经证语为最后一段,表明戒慎恐惧,才是诸侯尽孝的真正要道。

 

卿大夫章第四

 

【章旨】这一章书,是说明卿大夫为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全国行政的枢纽,地位也很高的。但不负守土治民之责,故次于诸侯。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语上、行动上、服饰上,一切都要合于礼法,示范人群,起领导作用。列为第四章。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白话】‘任卿大夫之官者,即辅佐国家行政之官吏。事君从政,承上接下。内政、外交、礼仪攸关。故服装、言语、德行、都要合乎礼法,也就是合乎规定。所以非国家规定的服饰,就不敢乱穿。非国家规定的法言,就不敢乱讲。非国家规定的德行,就不敢乱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白话】‘所以卿大夫的讲话,不合礼法的话,就不讲出口。不合道理的事,就不现于行为。一言出口,传满天下,可是没有人检出他的错误,那自然无口过。一行做出,普遍天下,可是没有人检出他的不法行为,那自然无怒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

 

【白话】‘服饰、言语、行动、三者都能谨慎实行,全备无缺,那自然德高功硕,得到首长的亲信,不但禄位可保,宗庙祭祀之礼,自然照常奉行。卿大夫的孝,大致就是如此。’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白话】孔子引述诗经大雅篇蒸民章的这两句话说:‘为人部属的,要早晚勤奋的来服务长官,尽他应尽的责任。’

 

【释义】本章共分四段,自‘非先王之法服’至‘不敢行’为第一段,说明卿大夫的服饰、言语、行动、应特别注意。自‘是故非法不言’至‘无怨恶’为第二段,是说明言行,为三者之中的重要部分,故重言以申明之。‘自三者备矣’至‘卿大夫之孝也’为第三段。是说明三者全备无亏,才能保守宗庙祭祀之礼。引诗作证为第四段,以证明卿大夫之孝。以拥护领袖为第一要义。按卿的地位,近乎现代的各部会首长,或省级的各厅处长,大夫的地位,近乎各部会首长及省级各厅处长以下之官员。卿大夫之职,虽不负守土治民之贵,但为政府的中坚,领袖的辅佐,对于政治的良窳,负有绝大的影响。

 

士章第五

 

【章旨】这一章书,是说明初级公务员的孝道。第一,要尽忠职守。第二,要尊敬长上。列为第五章。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白话】孔子说:‘士人的孝道,包括爱敬,就是要把爱敬父亲的爱心移来以爱母亲,那亲爱的心思,是一样的。再把爱敬父亲的敬心,移来以敬长官,那恭敬的态度,是一样的。’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白话】‘所以爱敬的这个孝道,是相关联的,不过对母亲方面,偏重在爱,就取其爱。对长官方面,偏重在敬,就取其敬。爱敬并重的,还算是父亲。’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白话】‘读书的子弟。初离学校和家庭,踏进社会,为国家服务,还未懂得公务的办理。若能以事亲之道,服从长官,竭尽心力,把公事办得好,这便是忠。对于同事方面,地位较高年龄较大的长者,以恭敬服从的态度处之,这便是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白话】‘士的孝道,第一,要对长官服务尽到忠心。第二,要对同事中的年长位高者,和悦顺从,多多领教,那长官方向,自然相信他是一个很好的干部。同事方面,都会同情他,协助他。如果这样,那他的忠顺二字不会失掉,用以事奉其长官,自然他的禄位可以巩固。光先耀祖的祭祀,也可以保持久远,不至失掉,这就是士的孝道吧!’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白话】孔子引诗经小雅篇小宛章这两句话,说明‘初入社会作事的小公务员,安早起晚睡。上班办公,不要迟到早退,怠于职务,遗羞辱于生身的父母。’

 

【释义】本章共计五段。自‘资于事父’至‘而敬同’为首段,说明移孝作忠的诚心所本。自‘故母取其爱’至‘父也’为第二段,说明父兼爱敬之义。自‘故以孝’至‘则顺’为第三段,说明忠顺二字的道理。自‘忠顺不失’至‘盖士之孝也’为第四段,说明士的孝道,以保持忠顺二字为主要条件。最后引诗作证为第五段,说明不要懒惰而有伤父母的面子。按士的孝道,在乎尽忠职守,善处同事,因为他是初入社会作事的人,甚么公事都不懂,安虚心静气的练习。一面服从长官的命令做事,一面要对年长位高的同事恭敬顺从,多多请教。如果做事不负责任,那便是不忠。对同事不大恭敬,那便是不顺。不忠不顺,那便得不到长官的信任,和同事的好感。一个人所处环境,如果是这样的恶劣,那他还能保持他的禄位和守其祭祀吗?

 

庶人章第六

 

【章旨】这一章书,是孔子专对一般平民而说的。平民,为国家社会组织的基本。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列为五孝之末章。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白话】‘孔子讲到众百姓的孝道,他说:‘我国古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人的孝道,就是要会利用四时的气候来耕耘收获,以适应天道。分辨土地的性质,来种植庄稼,生产获益,以收地利之果。’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白话】‘庶人的孝道,除了上述的利用天时和地利以外,第一、还要谨慎的保重自己的身体,和爱护自己的名誉,不要使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有一点损伤,名誉、有一点败坏。第二,要节省用度,不要把有用的金钱,作无谓的消耗。如果照这样的保健身体、爱护名誉、节省有用的金钱,使财物充裕,食用不缺,以孝养父母,那父母一定是很喜悦的。这样,不但可以孝养父母,就是子女的教养费,社会的应酬,也足以应付了。这便是庶人的孝道。’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白话】‘所以说:上自国家元首,下至一般平民,孝道虽然有五种类别,但都本于每一个人的天性,来孝顺父母,所以说这个孝道,是没有终始的。若果有人说恐怕尽不了孝道的话,那是绝对没有的事。’

 

【释义】本章计分三段。自‘用天之道’二句为首段,是说明取法于天,获利于地。‘谨身节用’三句为二段,说明谨慎自身,节俭用费,才算是尽了孝道。自‘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四句,为三段。总结以上的五孝,各本天性,各尽所能。总之,孝道本无高下之分,也无终始之别。凡是为人之子女的,都应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其应尽的责任,大而为国为民,小而保全自身,都算是尽了孝道。并不限于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兢兢于口腹之养以为孝。只要把这一颗爱敬的本心搁在孝亲的上面,自然事事替父母著想,时时念父母恩爱。如为非作歹,作奸犯科,也就不敢去做。一举一动,都恐怕连累了父母,让父母担忧。这样,不但他个人是一个孝子,家庭方面,也获得莫大的幸福。国家社会的秩序,也受到最大的裨益。世界大同的理想,也就不难实现。

 

三才章第七

 

【章旨】这一章书,是因曾子赞美孝道的广大。所以孔子更进一步给他说明孝道的本源,是取法于天地,立为政教,以教化世人。故以名章,列于五孝之次。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白话】曾子以为保全身体,善养父母,就算尽了孝道。自听了孔子所讲的这五等孝道以后,不由得惊叹赞美说:‘嗳呀!孝道就有这样大的关系?’孔子听见曾子赞叹,知道曾子对于他所讲的五孝,已有领悟。所以又说:‘你知道这个孝道的本源,是从甚么地分取法来的?它是取法于天地的。天有三光照射,能运转四时。以生物覆帱为常,是为天之经。地有五土之性,能长养万物,以承顺利物为宜,是为地之义。人得天之性,则为慈为爱。得地之性,则为恭为顺。慈爱恭顺,与孝道相合,故为民之行。’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白话】‘人生天地之间,当效法天经地义以为常道,而实践力行。但是爱亲之心,人人都有,其中的道理,知者甚少。惟有圣明的元首,效法天之明,教民出作入息,夙兴夜寐。利用地之宜,教民耕种五谷,生产孝养。以上法则,都是顺乎天地自然之理,以治理天下。这种教化,既合乎民众的心理,自然民众都乐意听从,所以教化不待警戒而自成。政治不待严厉而自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白话】‘先代圣王,见教育可以辅助政治,化民成俗,所以他先以身作则,倡导博爱,使民众效法他的博爱精神先爱其亲,所以莫有遗弃其亲的人。宣扬道德和仁义,以感化民众,民众自然会兴起力行。对人对事,先实行敬谨和谦让,以为天下民众的表率,民众自会效法他的敬让,不会发生争端。诱导民众以礼乐教化,民众自然就相亲相敬,和平相处。再晓示民众,使知为善当有庆赏,作恶当受刑罚,民众自然晓得禁令的严重性而不敢违犯法纪了。’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白话】孔子引诗经小雅篇节南山章的这一段话,是说明周朝有显耀的一位姓尹的太师官,他仅是三公之一,尚且能为民众景慕和瞻仰如此,如果身为国家元首,以身作则,那天下的民众还能不爱戴和尊敬吗?

 

【释义】这一章书,共分四段。‘曾子曰’,至‘民之行也’,为第一段。就是要把孝道的本原讲给曾子听。以见道的本原,是顺乎天地的经义,应乎民众的心理。自‘天地之经’,至‘不严而治’,为第二段。就是把孝道,作为元首教化民众的准则。不但教化易于推行,就是对于政治,也有绝大的帮助。所以孔子特别告诉曾子的,就是‘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政教如此的神速进展,还有甚么话说?自‘先王见教’至‘而民知禁’为第三段、就是说明孝道有如此的妙用,故先王以身作则,率先倡导。至引诗作证为第四段。就是证明政府一个大员,只要身体力行,都会被民众景慕瞻仰,何况一国的元首呢?

 

孝治章第八

 

【章旨】这一章书,是说天子、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国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欢心,能得到人民的欢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实在表现。列为第九章。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白话】孔子再进一步的分别给曾子讲说:‘古昔的明哲圣王,用孝道治理天下的时候。推其爱敬之心以爱敬他人。即如对于附属小国派来的使臣,都不敢失礼忘敬,何况自己直属的封疆大吏如公侯伯子男呢?那自然更不敢轻视慢待了。因对万国的诸侯不敢失礼,那万国的诸侯也对他欣然服从,远近朝贡。照这样的奉事其先王,那孝道就算尽到极点了。’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白话】‘古昔的诸侯,效法天子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方法,而以爱敬治其国。爱人的人。也受人爱慕。敬人的人,也受人敬重。连可怜无告的鳏夫寡妇,都不敢加以侮慢。何况一般的士民呢?因此,所以就能得到全国百姓的欢心,竭诚拥戴。照这样的奉事其先君,岂不是尽到了孝道吗?’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白话】‘古昔卿大夫等的治家者,推其爱敬之情,下达于臣妾,虽较疏远的男仆和女佣,都不敢对他们失礼,而况最能爱敬自己的妻子呢?因此,人无分贵贱,谊无分亲疏,只要得到大家的欢心,以奉事其亲。那自然夫妻相爱,兄弟和睦,儿女欢乐,主仆快愉,一门之内,一片太和气象。以此孝道治家,那岂不是达到理想的家庭吗?’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小囡囡 发表评论于
你好,现如今如有人能将24孝说清的人大概可水是廖廖无几了,看来兄是满府经纶也,配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