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融城与中国

金融顾问和风险投资及私募资本专家,谈金融、论金融。道不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任何一个城市或中心都不能说有绝对的、永恒的辉煌。在变化莫测的全球化浪潮下,身处世界级金融中心的竞争中,伦敦金融城不得不找到一个新的途径来保持它的优势。

伦敦金融城政府充分认识到伦敦金融城成功的关键是国际性的合作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伦敦金融城十分关注与和平崛起的中国的关系。

2006年,第678任伦敦金融城市长“中国通”白乐威(David Brewer CMG)两次到访中国。2006年2月和3月初,其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香港、成都、重庆和深圳,9月份他去了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和沈阳。在两次访问中同行的还有英国著名公司代表组成的金融服务代表团。而新任市长——第679任市长史达德(John Stuttard)也表示将至少对中国进行至少两次的访问。



伦敦金融城市长隆重欢迎胡锦涛主席

200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伦敦金融城第677任市长迈克尔•塞维利(Michael Savory)于2005年11月9日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举行隆重的欢迎晚宴。

二十多年前,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2005年10月,“十一五规划”公布,其涉及的重点是可持续性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

但是,这些给伦敦金融城带来什么动力?

应该说,伦敦金融城和中国之间有着相当大数量的贸易往来。在伦敦金融城,这里遍布全球的贸易者和投资者,正如许多中国人已经在这里建立的商业那样。英国是在中国最大的直接海外投资国之一,并且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投资国。在中国,两个最大的英国投资企业是英国石油和壳牌。现在,越来越多的英国公司已经在中国进行贴牌生产或正准备大举投资进入中国。事实上,许多英国的品牌已经为中国人所熟知。


正像中国的一句古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宴会上,市长宣布,伦敦金融城已经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代表处。此举表明了伦敦金融城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的累积的财富现在已经分散到世界各地。伦敦金融城通过其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经验,将帮助中国实现目标。这就是伦敦金融城作为世界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优势之处。

2008年北京奥运的保险合作

北京2008年要举办奥运会,这对保险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比如奥运会需要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如何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如果有人受伤了,应该是谁负责?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伦敦金融城已经和北京奥组委会面,谈了奥运会组织工作和保险事宜。

2005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英期间中,劳合社被允许在华经营业务,并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商讨再保险业务,即对这些公司的保险业务再次进行保险。应该说,再保险业务会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因为由外国公司承担部分风险,无疑可以把中国国内的市场风险降低。


中国的保险公司在基本业务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人寿保险和养老金保险一块还不是很成熟。中国人一向很重视储蓄,保障养老生活。国外的保险公司,尤其是位于伦敦金融城城内的保险公司经验丰富,但是它们进入中国市场,对当地规则、体制不甚了解,只有两者共同合作,才能把它做好。现在保险已涵盖英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给很多东西都保了险以保障自己利益。中国人民也将如此。

上海——能否通向国际金融中心之路

现在全世界目光都聚集在上海,许多媒体都宣称上海将继纽约、伦敦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也在2005年11月8日公布了对各金融中心排名的最新研究。当时,研究指出,由于中国的经济力量日益增强,未来数年,很可能出现新的第三个全球金融中心。但有很多人却认为,上海现在离世界第三金融中心地位仍十分遥远。

我们应该看到,香港的地位目前还是不容置疑和无可替代的,它的法规十分完善,而且人才流动也更为便利。从地理位置来看,上海和香港一北一南,是中国两个金融中心,上海仍然比较倾向国内市场,而香港则更为国际化。

当然,在未来,上海有计划将同时为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服务。许多国际机构也将以上海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例如一些外资机构可以从上海股票市场购买中国企业的股份,从而间接使得上海更国际化。


从沪港合作的角度谈论时,很多人关心: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是否会被上海取代,它们是会竞争还是相互合作?不可否认,香港是上海学习的榜样。它们将会互相合作,同亚洲其他大城市,如新加坡、东京等,构成一个巨大的亚洲金融网络。从目前看,香港透明的司法制度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以及其他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许多因素都能在上海找到。如,首先,伦敦十分国际化,在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国的金融人才,如经纪人、律师等等,从事交易活动,香港也是如此,上海现在也越来越国际化了。

其次,同伦敦一样,上海也驻扎了一批在金融领域的顶尖人才,这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集中的金融区域(浦东陆家嘴)。

打个比喻,如果某人想和一个银行家谈话,就只需要到金融城,敲开他办公室大门,就可以和他见面会谈了。其他还有如多国语言汇集、健全的交通、股票市场等。


这说明,上海有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

目前,中国已经明确了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行“双组长部市合作机制”。组长分别由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上海市市长韩正双双担任组长。2005年年末,上海浦东有许多的具体措施出台:

· 2005年8月10日,央行第二总部在上海浦东挂牌;

· 2005年9月17日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银政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建设银行贷款100亿元人民币于浦东;

· 2005年10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了在上海浦东试行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改革试点的“九项措施”;


· 2005年11月5日,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银政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投向上海浦东300亿元人民币巨额贷款,并以上海浦东为平台展开金融创新。

· 2005年12月20日,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几个月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了这个浦东金融界呼唤已久的专业从事货币经纪业务的公司。该公司由上海国际集团旗下的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英国德利万邦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

然,总体而言,比较来看,上海比起香港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深圳——努力成长中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2006年3月白乐威市长访问深圳时,白乐威市长已经同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表示,伦敦和深圳两地在金融服务业等各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配合2004年双方签署的《深圳市与伦敦金融城金融合作谅解备忘录》,可以进行下一步两地有效的合作。而3月6日,“伦敦金融城深圳项目筹备小组”的揭牌意味着深圳市政府与伦敦金融城的金融的合作进入了落实阶段。

深圳是中国重要的金融都市,也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具有较完备的金融体系和良好的金融聚集效应。据深圳市政府有关资料统计表明,金融业是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深圳银行业总资产已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金融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Ⅰ级城市。按照深圳和广东“十一五规划”的思路,深圳将建设罗湖、福田、南山三个现代金融中心,形成沿深南大道的现代金融产业带。

目前,这一金融布局正逐渐铺开,为此,深圳还拟将深交所迁至位于福田中心区的原高交会馆处。在特区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金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深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

伦敦金融城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金融服务和交易市场,在一平方英里的土地上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庞大资产,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以其优秀的人才、一流的服务、完善的设施、灵活健全的法律和市场机制闻名于世。应该说,做为发展区域金融中心为主要目标和十五规划中的步骤分析,深圳可以从伦敦金融城那里学习和借鉴政府如何为金融机构服务、推动金融业发展等先进经验。

伦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古老的贸易金融中心,深圳是中国新兴的金融中心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积极拓展伦敦金融城和深圳两地在金融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是有效的。


深圳金融业具备良好的金融环境,发展潜力大,然而,深圳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制约因素:1)原有政策优势的相对;2)现行金融运行机制与国际通行规则存在差距;3)未形成相对健全和完善金融制度和法律框架;4)金融业相关行业体系和服务中介机构还没有形成相当的规模;5)没有对优秀的金融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根据“欧金伦敦投资”和其他机构的调查显示,在今后的几年内,致力于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深圳需要:1)有效借鉴伦敦金融城等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验;2)得到政策支持;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4)实现金融企业的规模化经营;5)加大人力资本的开发;6)完善金融服务体系;7)加速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8)全面提升深圳金融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9)扬长避短,以金融产业集群优势促进金融资源的聚集整合。

希望,深圳在与伦敦金融城的合作上,立足华南、依托香港、辐射珠三角、联通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区域金融中心”。

做更大的蛋糕

中国加入WTO后,尤其是开放金融市场方面,国外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会对民族产业造成怎样的冲击。许多将总部设在伦敦金融城的金融集团老总这么同作者说:“我们不是来抢蛋糕的!中国的金融行业发展势头很好。尽管当前中国的金融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是跨国金融机构仍然希望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有很明确的法律规则,有很好的决策者。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不会抢走中国公司的生意,而是互相合作,达到双赢结果。我们来中国是为了和中国的公司一起把中国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