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毛颖——学书法及所喜欢的几位中国古代书家

谈起中国古代书法总是离不开王羲之的。有关书圣的故事很多,在现在的成语典故中,如“坦腹东床”,“入木三分”的,都是他的风流韵事。韩愈评点他的字体过于媚,我个人的看法是赞同的。在晋朝时期,有位书家却为我所喜欢,他就是索靖。索靖是张芝的亲戚,敦煌龙勒(今属甘肃)人,后人评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索靖名其字势为“银钩虿尾”。查了查字典,“虿”即为蝎子之类的毒虫。的确索的字迹很像那种毒物,银钩铁划,索是以章草闻世的,观看他的书札别有风味。
到了唐朝那种开天辟地的时代,书法名家荟萃一堂。如初唐的欧阳询的险峻雅丽,又有盛唐颜真卿那种圆浑威严的气势,都是为世人所知了。但柳公权的确没法和两位前辈相比,毕竟与时势有关。晚唐的颓败气象也带入了艺术的天地。
五代出了一位书仙,便是杨凝式了。杨的书风是属于颠逸一派,因为出身宰相世家的缘故,又身处乱世,长期不得志的他遂以书法抒发情怀,被世人称为“杨风子”。妙的是,在杨凝式著名的《韭花帖》中,我们可以从其字里行间中得到一种天真烂漫的气质,这在中国古代书家中是很难以寻觅得到的。
宋朝的文史名家中,我喜欢的是像欧阳修,司马光,范仲淹这样的。他们的路数都是有晋唐韵味,又有学者味道,腼腆可爱。香 港当代汉学家饶宗颐也是有那样的风情。至于苏轼米芾,未免太过于痴肥,徽宗又嫌瘦弱。
元朝书家首推赵孟頫,我们先推开“因人废书”的观点不说,他的书风的确也是没有腕力,甜媚婀娜,毫无“力透纸背”的倾向。当然,他的作品中洋溢着皇室子弟那种气度也是凡人所不具有的。我喜欢的是同时代一位叫张雨的道士。中国书画史上,僧人艺术家数不胜数,但道家人士却寥寥无几,因此张雨的出现便显得格外珍贵。张雨的超然来自于道观的熏陶。后人说张雨有骏骨逸情,便是来源于他所处的环境。
明代的画家中,我很喜欢陈洪绶,他的书法是学习欧阳通。他不服学习王羲之的历史潮流,有个性的他书法自成一格。最主要的是那种结构造型上是后人没法学到的。他的毛笔应该是用长而疏毛 的笔,我手头上有一支马筋笔,笔毫比起一般毛笔要长得多,毫毛较硬,临摹起老莲的字样,倒是像模像样的。 清代的书家个人喜欢朱耷。这位文化怪人书法风格经过几次变 化,最终,点画是不分粗细,似乎用短锋秃笔所写。用美工笔去鹦鹉学舌,结果得到个人的趣味。清朝又有乾隆的儿子成亲王永瑆,他的笔画很是像窈窕淑女的眼波( 蒋彝的评价),据说他学的是柳公权,结构向右倾,有一种浮雕感。
我比较喜欢中国古代那些达官贵人的书画作品,如南唐画家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兄弈棋景象,人物风流自然不同于市井中人。周文矩那种屈曲而细劲的“战笔”画风对于学书法的人也是有所裨益,所谓“书画同源”,又如 “金错刀”之类的用笔,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便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学习书法最为主要的还是自得其乐。我个人喜欢北京制笔厂出产的“李福寿”系列,这种品牌多以硬毫为主,像“竹节”笔,笔杆分为几节,色泽古朴,拿在手里旦夕把玩,很有远古味道。中国书法到了现代,还是有其生命力所在,证明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从中得到的是幽雅的情调,像中国现代书家叶恭绰之类的,久留于此而忘乎所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