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真正意义的文化革命




四十年前, 中国曾发生过一场名不符实的文化革命。四十年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 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 随之产生的网络文化,使我们不得不称之为一场真正意义的世界性的文化革命。

目前中国上网人数已超过二亿,“中国网民 ”已颠覆传统选项,被>选为2006年风云人物。中国的博客作者规模达1750万,其中活跃作者接近770万,注册博客空间数达3400万,活跃博客读者有5470万。博客人数,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以二至三倍的速度增长。美国>也把网民You, 选为2006年度风云人物。目前, 三亿人口的美国,上网人数竟达1.5亿,其中1200万成年网民写博客,5700万网民读博客。日本上网人数为8600万,根据2006年7月4日总务省公布的06年版《关于情报通信的现状报告》博客的登录人数达到868万人SNS (Social Network Service) 的登录人数为716万人。欧洲上网人数2.3亿,其中法国现有博客660万,占人口的10%。2006年,全世界上网人数11亿,博客已超过1亿。

网络文化不仅涉及到各个领域, 而且深入到世界的每一角落。不论你在哪一个领域,使用哪一种文字,处在何种体制的国家,你都可以深切感到这场革命的来临:

1. 民众破天荒地有了言论自由和选择资讯自由的可能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并列的社会形态以来,这两种制度都各自标榜,在其体制内的民众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

事实上,在过去那种高度集权,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体制下,民众是根本没有言论自由的。乱说乱动,随时会招来杀身之祸。同时,政府控制了所有的新闻媒体,民众整天都被迫接受政府控制的资讯洗脑,没有任何选择资讯的可能。现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虽然对民众个人言论有所放松,但政府对媒体的垄断和控制依然没有松动。从这一角度来看,民众的自由言论和思想,还是很难通过官控传统媒体表达,引起社会关注和共呜。

资本主义体制,从法理上讲,民众享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言论自由和选择资讯和文化的自由。实际上,这两种自由也受到很大限制。资本主义经济把所有的传媒活动统统纳入了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传统媒体早已资本化。它不是被资本垄断就是要靠挂资本集团才有财源,才能活下去。媒体的观点和立场必须代表出钱或可以使之挣钱的资本集团的利益。民众虽有言论的自由,但无表达的场所,有的只是拿石头打天的无奈感觉。媒体和文化的垄断资本化,使得民众打开报纸或电视,看到的基本上都是预设好的基调,选择的空间和内容都非常有限。

网络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民众对政治和经济势力限制各种言论自由的突破。它的多元体系和内容,使得任何政治权力和资本的经济势力都难以对其封杀和控制。

尽管中国官方对网站仍有不少限制,但无处不在的网民和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化对官方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冲击和挑战,已经使它力不从心。民众只要注册一个博客,就可以尽情发泄,即使被删贴,转眼又可以另一种方式或另一个地方冒了出来。对于官僚阶层封杀的网站和专栏,网民们有各种绕道的办法,以曲线的方式实现自已的选择。

从湖南摩的司机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到底层演员张钰对演艺圈大导演们潜规则的揭露;从小人物对名导演的浅簿作品的恶搞,到民众对官方御用经济家们误导股市和房市从中自肥的鞭笞;从草根政论对政府现行方针政策的质疑和抨击,到政治人物不得不放下架子,开设自己的网站,了解社会的焦点和民意,网络文化大有挑战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势头,赢得社会的满堂喝彩。民众获得了自主地表现自己和自由选择适合自我味口和观念的机会。

这种潮流在西方也冲击着政府和与其相联系的大资本控制的主流意识形态。民众有了自由表达和自由选择的平台。

当年美国出兵伊拉克,全国主流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都在反恐和查处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口号下,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政府出兵。战争开打后,几乎看不到平民受到伤害的画面。而占人口30%的反战民众正是通过各类网站发表自已的看法,公布平民受苦受难以及美军付出的重大牺牲的图像和文字。如今反战民众增至50%以上,就连当初一边倒的主流媒体,也随着民意转变而分化。

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福利政策,移民政策,教育方针不满和持批评态度的民众,也可以大张旗鼓地在网络上发表看法,争取舆论的共鸣。各种以黑色幽默批判现实和政治人物的网络影像,既是民众的价值观的表达,又获得了社会的喜爱。有的网络节目的点击率已超过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收视率。

2. 文化权威的垄断地位面临着竞争和挑战,新人物和新思维有了出头的可能

过去,文化领域是竞争最簿弱的领域。一个权威的出现,往住可以垄断某一领域数十年。大垄断层下,又形成层层的行业和区域垄断,一个研究所有所里的权威,一个大学有学校的权威,一个系有系里的权威。这些人不仅把握了各层的刊物,书籍,传播媒体和出版权力,还垄断研究经费和资料。小人物看不到这些资料,得不到经费,即使出了成果,有了创新的观点,也很难通过书刊,传媒走向社会。

李敖在>中, 曾揭露当年台大某法律史权威, 利用职权, 把教师资料室里 日本法治史的资料搬回家, 让别人看不到, 然后大肆抄袭, 骗取名利。中国大陆的资料垄断的情形更为严重, 许多资料室和档案室都规定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教授和干部才可进入。

网络文化的出现, 民众获取资料的能力大大提高, 资料的来源更加多元和广泛, 资讯垄断的局面正在逐步瓦解。通过网络搜索, 任何人都可以获取过去他们很难得到或无法获得的资讯。这些资料不仅及时, 而且准确度也不断提高。例如, 美国空军正准备测试的新式周际超音速导弹X51, 官方的报告还没出来, 网上就有了较为祥细的报道。中共党内的一些历史文献, 对民众还没公开, 网上也有大量披露。据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都曾通过网络了解伊朗恐怖嫌疑人和政治人物的情况。

传统的杂志,书籍,报刊和影视传媒,往往是权威人物的一言堂。在这里不在于权威们的观点和看法的正确与否,而取决于权威的地位与名气。现在,奇迹正在发生。不论你从哪里毕业,头衔多高,权威多大,过去有过何等辉煌,在网络文化和网民面前,那只是一个过去完成式,是一段历史过程的终结。人们看重的是刚刚开始的今天。你今天是驴是马,得拉出来溜溜。权威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数以亿计的网民的审视与评判。民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由权威们呼悠而找不到出声的平台。

前一阵,胡戈在网上视频,讥讽大导演陈凯歌的作品,遭到陈的威胁,声称要告上法庭,但在网民的几乎一边倒的遣责声中,最终不得不悄然收声。而胡戈则一炮而红,潇洒地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最近,民间学者岳海剑公开挑战56所院校,在中国有“红色法学权威”的175名教授,就当前中国的法制现状和理论展开辩论,并悬赏30万元,奖励胜者。迄今为止,竟无一权威敢于应战。在网络文化中,小人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智,如果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认同,立即就有了社会效应。

不久前,笔者大陆之行,见到那年头的一些同学同事已成了博士和硕土导师。交谈中得知,他们在指定博士和硕士生读参考文章和文献时,已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网上的草根学者,他们甚至觉得这些文章和文献比一些权威刊物上的文章更具独立性。可见,即使在崇拜权威的院校,也受到了网络文化的冲击,学者们也逐步由务虚名转向重实在了。

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仍占垄断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网络文化中也要接受无情地批判和重新定位。一波又一波的网络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碰撞,使它们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垄断基础也被荡涤一空,只剩得一副虚张声势的外壳。即使主流媒体每天还在不厌其烦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但绝大多数民众已搞不清其内容为何,更搞不清它在现实中有何用处。在铺天盖地的网络文化浪潮中,它们充其量只是一个在特定历史阶段被后浪淹没的历史陈迹而已。网络文化对垄断的否定,真正让人们的思想有了自由呼吸,自由思维的可能,人们在这里看到的不再是陈词烂调,而是与时俱进的无数点闪光智慧的汇合。

3. 个性文化以小吞大,一统文化的平台正在萎缩

二十七年前,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 在他那本风靡全球的著作>中曾预言, 传统的传播工具向人们头脑输入统一的形象和资讯,所产生的群体化的思想,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之下, 将逐渐被非群体文化或文明所取代。我们终于看到了这种替代的曙光。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的一切几乎都被标准化了。“看不见的手 ”,进入文化领域的结果,是文化传播平台,如报刊,图书出版,电视,广播,电影的高度集中,由此也就产生了群体或一统的文化。个性的文化,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失去了生存空间,被一统文化吞没。同样,社会主义革命,也建立了自己的一统文化,只是形成的手段和内容不同。后者采取的是超经济的强制手段,而内容则是反资本主义的。

网络文化是以个性为特征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信念,宗教看法,种族态度,音乐爱好,时尚认知,教育方法,饮食嗜好,婚姻习俗,性欲癖向,家庭价值等,都不再追求统一。人们在网上形成无数个小的文化团体,尽情地发泄表现自我,讨论各种新见地和新思潮,合则相聚,不合则重新组合,并不指望说服众生,也不被强制服从。网络文的个性化特征,是芸芸众生,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人的本性的最真实表现。这是人猿揖别之后,不曾有过的新起点。

个性网络文化的出现,不仅传统的有强大经济和政治背景的一统文化无法将其吞并和消化,相反,传统文化的平台,在它的冲击之下,正在一天天缩小,一场以小吃大的文化之战正在发生。

美国报业协会(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2006年底公布的数字显示,在截止去年9月份的6个月里,美国主要大报发行量下降的趋势严重。报纸的销量从前年同期的4635万份,下降到去年的4515万份。在周日出版的627份报纸中,下降幅度为3.1%。大都市日报发行量下降趋势最剧烈,《洛杉矶时报》在减量中首当其冲,下降幅度达8%。在过去6月中,《今日美国》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华尔街日报》比1年前下降了1.9%。《纽约时报》下降幅度为3.5%。事实上,近二十年来,报纸的发行量几乎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个迹象表明,读者正在改变阅读新闻的习惯,而报业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传统电视的收视率也在逐年下降。据索福瑞公司发布的>, 2004年人均收看电视的时间为151分钟,相比2003年下降3%。总收视率的下降主要集中在19:30-22:30的晚间黄金时段,另外12:00-14:00的午间时段收视水平也有所下降。在总收视群体中,从教育程度上看,集中在中低学历人群,个人月收入在300元-2000元之间。电视已不再是高学历群体钟情的媒体,已经成为最世俗化的媒介。在收视人群中,年轻人的变化趋势特别显著。2004年,对北京、上海、广州的调查中发现,三城市的15-29岁和30-49岁两个年龄段收视率下滑趋势明显。而在上海,54% 的观众是年过45岁的中老年。中老年群体成了电视观众的主力军,年轻人正在逐年流失。

据路透社报道,民调机构ICM受英国BBC广播公司委托对2070位英国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每周在互联网或移动设备上至少收看过一次视频的人说他们因此减少了看传统电视的时间。此外,四分之三的用户说,与一年前相比,现在他们在因特网或在移动设备上看电视的时间更多了。据韦罗尼斯· 舒勒媒体投资银行(Veronis Shuler)发布的数字,2000年人们用于看电视和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比例是8比1,而到 2005年仅为4比1。

去年,在Google收购的YouTube网站,几个十几岁亚裔年轻人搞的一部讥讽亚裔家庭教育的短片,在短短几个月,竞吸引了三百多万观众点击。让许多传统电视平台都自叹弗如。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文化之战中,一统文化正走向自我否定,大型的报刊,杂志,电台和电视台都不得不在网络上开设平台,接受个体博客和个性文化,充实其内容增加点击率。一旦一统文化依以存在的传统平台开始拥抱个性网络文化,它就与个性文化交织在一起,成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逐步失去一统性。网络上曾流行着这样一个原则,内容即价值和前景。平台不在大小而在内容,有内容,小可吞大,无内容,大可变小。网络文化成了传播平台生存的基础,不论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还是新生的网站,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存活下来,必须依靠内容的吸引力,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符合需要的内容。正是传统和非传统传播平台的这种求生动机,促成了个性文化的兴起,也加速了一统文化的改头换面。

4.网络文化具有超越任何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和穿透能力
传统的文化传播受到平台和经济区域,行政区域和国家体制的种种局限,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的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和穿透能力也受到很大的约束。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甚至电影都是针对一定区域,一定国家和一定的读者或观众群体,是一种受特定经济和政治利益左右的一统文化。

传统文化超出一定的读者和观众群体,不符合经济和政治集团的最佳成本与利益的比例,它也就没有迅速传播,穿越特定群体的冲动。加之,由于各个国家体制的差异,各自的传统主流文化相互排斥和对立,彼此间的相互穿透,费时费力。从稍远一点的事例来看:1848年马克思发表的>到1899年2月中国的>才提到过此文,1920年才出版了陈望道的第一个中译本,随后又被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定为禁书。1776年出版的亚当.斯密的>, 到1909年才有了严复的第一个中译本。哈耶克的>出版于1944年,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才真正在大陆的知识分子中传播开来。即使在今天,通过传统方式,电影,电视要由一国家输到另一个国家播放,经过利润分配的协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审查和评估之后,至少也要几个月到一年不等。

通过网络传播的网络文化,可以迅速穿透政治,经济,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它一开始就有全球化的特征。也许网络文化依以存在的平台,因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可以被一定的经济和政治集团控制,其主页的资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但寄生于这个平台的无数博客和网民的多维交流却是这种倾向性的异化和反动。网络文化通过博客和网民的手指在键盘与鼠标移动的瞬间就传遍了全世界。博客和网民们可以在网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发表自己的文字和影视图像,也可以通过Google, Yahoo, 百度, Microsoft Explorer等搜索引擎获得全球的各类资讯。象北朝鲜核爆,萨达姆上绞架前曾被虐待的另一版本,最初都是发表在网上,而后才在报刊和电视上出现。几乎在同一时间,网民的各种看法,如排山倒海般倾泻于网上。在网络文化面前,世界已成了一个无法设卡的平面。

也许有人会列举种种事例说明,在中国和一些对意识形态控制较严的国家,网络资讯的传播并不自由,政府对资讯的传播设有许多关卡。这一事实的存在,说明网络文化的出现,并非民众的言论自由和资讯传播的自由的任务已经完成。但网络文化得以形成,又从另一方面说明,这些限制是无效的。显然,受政府或政治和经济利益集团左右的网管,纵有干头万臂,也无法对付网民和博客的人民战争。最近,有报道说,中国从元旦开始,已对境外媒体开放自由采访。看来,官方也懂得了,限制的愚昧和无用,反正国内什么都可能从网上传出去,国外的东西也可传进来,所有关卡有名无实,还不如逐步开放。网络文化革命将从思想和观念入手,最终将从制度层面改变和瓦解这些不容于民主自由理念的限制。

这一天的朝辉已现。也许路途不会一马平川,仍需网民披荆斩棘,但网民们在这场革命中终将迎来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亦文 2007-01-18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