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页
新闻
读图
财经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时尚
旅游
影视
博客
群吧
论坛
电台
热点
原创
时政
旅游
美食
家居
健康
财经
教育
情感
星座
时尚
娱乐
历史
文化
社区
帮助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ZT:路过:“唉,我怎么总是对的?!”
ZT:路过:“唉,我怎么总是对的?!”
2007-02-15 10:57:07
sousuo
人生,便是我们走入时间,周遭看看,留一点痕迹罢了。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华夏快递
:
发布者
guzheng
在 07-02-12 07:19
·路 过·
《怎样影响他人并赢得朋友》(作者Dale Carnegie,pp266)据说是美国第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书,影响很大。我一共没读过几本书名以“怎样”开头的书(N接近于1),所以对此书印象很深。
至今记得开卷的第一个故事。三十年代初,纽约市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枪战。一百五十名警察把系列杀人犯“双枪”包围在一个高级住宅里。对射了一个多小时后, “双枪”才束手就擒。警察长开新闻发布会,宣告“双枪”是纽约市历史上最危险的罪犯,“掉一根羽毛,他也会杀人!”而在激烈的枪战之中,“双枪”也草就一公开信,说“裹在我的大衣之下,是一颗疲惫善良的心,它不会伤害任何人。”
作者从这一个故事开始,用了无数事例论证一个道理:批评人是不会使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的;要让人服气听话,只能夸奖。
我自己读出的结论比作者还保守一些——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人是不会接受别人的观点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哪怕是罪孽深重的杀人犯。警察可以把他抓起来,甚至让他“人间蒸发”,却不能使他那颗“疲惫善良的心”服气。
故事虽然极端,却点出人的思维的这一基本特点(在有思维自由的前提下)。论坛上最常见的争论,关于宗教,关于战争,辩论各方,能想出来的论据论点大概都用圆了,照样谁也说服不了谁。总之,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
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说起来原因也简单。人是有逻辑的动物。任何行为后面,都有一大套原因;而有了因果,往往就使结论行为显得合理。既使是一时冲动,做了让自己后悔的事,说了让自己后悔的话,也不难归咎到造成自己激动的根源上。所以,自己总站在“真理”这一边,是一个必然现象,不用沾沾自喜。
总觉得自己正确,大概是有进化优势的,本身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出在生活中还有一个更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资质,悟性绝对不同,阅历经验又千差万别。结果,人人都是对的,不同人的“对”的结论却经常是矛盾的,甚至不可调合的。
人常常想不到这一点。更直觉的结论是:我是对的,他和我想得不一样,所以他是错的。进而想,他的看法毫无道理,说明他的论据或逻辑是错的。指出来,他就会同意我的想法。于是大家开始辨论讨论。在坛上,通常的情形是这样的。
第一轮,在指出对方错误的同时,往往能把自己已有的想法,从逻辑上更清晰地理一遍,从而对自己的观点信心倍增。同理,对方也变得更加固执;于是开始厌恶对方,怀疑他的动机,蔑视他的智力;接下来,感觉自己处于上风的-往往因为是多数人意见-喜欢对对手冷嘲热讽,而处于下风的,则心生不平怨毒之气,对自己怜悯不已,对他人痛恨不休;最后,辩论沦落成对骂。
总而言之,虽然自己真理在手,但让对方心服口服的事,基本上不发生。
这么说来,辩论似乎只是一种费心耗神的智力游戏,还常常不欢而散,无果而终,没什么意义。这却又不然。辩论的好处至少有下面这几点。
如上所说,辩论可以帮助自己学习提高,是搞清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有效方式。另外,辩论虽然给自己树敌,却也是找到朋友的最佳办法。读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文章帖子,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哪怕和作者素昧平生,也会油然生出亲近之感;而自己的文字,有人跟在后面叫一声好,哪怕只是一家之言,也让人欣慰满足。正所谓“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翻译成英文里,就是preach to the converted。上坛这么久,我还没发现一个人,观点立场有根本转变,却常见网友们相见恨晚,当坛结拜。
另外,辩论既不能战胜对手,还会受到“无理”攻击,自然让人不高兴,不舒服。但“不高兴,不舒服”似乎也是激发灵感的一个关键。有的人的才气只有在驳斥他人的情形下才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至。比如鲁迅,好容易写了一篇《一件小事》夸夸谁,却困难得没法读。
辩论的效果,辩论的意义,从这些方面着想,就比较好衡量了。
写到这,我也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Darn,I'm so right!”
登录
后才可评论.
今日热点
回国日记(35)太太之感悟
laopika
谭震林下令:砍杀红12军参谋长林野夫妇
赵大夫话吧
在目前和可见的将来,美元无可替代
老财主说两句
你奋斗一辈子也办不成的事,在人家那里就是一个电话的事
齐风猎
是世界悲惨,还是人性可悲?
尘凡无忧
路易吉的非凡世界
梧桐之丘
名校梦想的压力:安多福学生自杀引发的思考
远远的雾
妙不可言的潜意识
欧洲联盟
川普论恶
来罘
90年代的爱情
swimmingboys
追忆父亲往事:老大和老二怀念外公
澳洲紫薇
四月二号美国解放日 - 图什么?
硅谷工匠
对台湾武力恐吓可以阻止独立,却无法推进统一
老潭茶馆
烘干机突然大罢工,租客宣泄不满我发懵
hgwzx
一周热点
暴富梦 VS 地摊账本 夫妻的财富较量
康赛欧
你记得自己这个人生第一次么?
BeijingGirl1
终于实现了来美国三十多年都没有实现的愿望
mychina
2025再见上海7:Costco 有卖假发吗
每天一讲
女儿日本行的感悟
梅华书香
历史,经常押韵
野性de思维
测试一下自己
多伦多橄榄树
中、老年人不应忽视的一项运动
如山
再论65岁后的医疗保险选择,我变卦了
春妮
一块小淤青是如何发展成细菌感染的?
吉明日
美国总统的中国舌尖
帕格尼尼
在中国生活的活力和魅力-回国感觉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胆固醇对人体影响的新看法
nzhu
适度降级七件事,退休生活更快乐
谦谦美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