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君,男,碩畢。簡介表示,目前兵役中,偶而出來透透氣,期望退伍後找到好工作。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照片為資料照。※小君特區)
反扁舉錯了大旗
2006/11/19 00:03
小君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的確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馬英九爆發特支費問題後,當初高舉反貪倒扁大旗的人,已經有部分人開始手足無措,有些不惜玉石俱焚想讓雙方一同毀滅,有些則不惜甘冒雙重標準地為馬英九開脫:當初我們曾經大力呼籲問題的根源在制度而卻不被理會,如今卻又成了國民黨辯解的護身符,當初的陳水扁與今日的馬英九,不由得讓人覺得時空錯亂。三略裡寫到:「將可樂而不可憂,……,將憂則內外不信」,至少,在各自的事件爆發後,在壓力下,陳水扁與馬英九各自在鏡頭前的表現,就領袖的條件而言,看來馬英九的確是差了一截。
牛頓曾經揭示一個定律:「當你狠狠打牆壁一拳,反作用力永遠等於你所施加的力道」,只是,看來站在巨人肩榜上的我們仍舊學不到什麼,藍軍當初反扁高舉反貪大旗本身就注定失敗的結局,孫子曰:「兵之勝,避實而擊虛」,國民黨以反貪腐來倒扁,來打擊民進黨,無異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如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位是將卸任而不能再連任的元首,一位是正意圖問鼎寶座,智蟠笪坏氖虚L,以上駟對下駟,勝則如雞肋,敗則如山倒,這樣的戰略實為不智。
筆者總是喜歡由經濟的角度出發,有時候分析看起來似乎合情合理,不過由經濟的角度出發,其實至少已經隱含了一個前提:追求總數的最大。例如:追求社會福利最大、追求生產量最大、追求利潤最大……等。道德理論中也有一派「功利主義」者-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是在道德理論中引用經濟思維,但這顯然不是令人滿意的結果,因為「總數的最大」明顯並不是你我所追求的唯一目標。涂爾幹在社會分工論裡面所說到,包含經濟部門在內的其他社會功能部門,是為整個人類需求而服務,經濟部門的目標再怎麼重要也不能反客為主;同樣的道理,大話新聞中徐國勇委員說的很好,「廉潔是我們社會追求的一個價值,但我們社會追求並不是只有一個價值,像人權、制度…等等,都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因此廉潔不應該反客為主的成為唯一的目標;不但不是唯一甚至還不是最重要的目標。
馬基維利在「君王論」理提到,「一位君王如欲保持其權力也必須知道如何為不善」,因為「很多看起來很好的事情,如果一味遵循,就會帶來毀滅」,道德毫無瑕疵的人幾乎很難在政治圈中生存,否則或許像孔子、聖嚴法師、泰瑞莎修女……等聖人早就當上了總統,所以「一位君王必須模仿狐狸與獅子,他能像狐狸一樣躲過陷阱,也能像獅子一樣嚇走豺狼」。
但也並不是說要放棄追求道德,事有先後本末,如同需求層級理論,人的需求大抵上由低層級的滿足開始,慢慢擴展到高層級的需求滿足,建設大樓也是由基本的地基打起,當大家都對基礎的法治、對基礎的制度不屑一顧,別說遵守,甚至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卻就開始追求高道德目標,這無疑是本末倒置。道德是吾人理想所追求的目標,制度吾人是必須要遵循的法規;若制度有缺陷我們就應該改良制度,若制度沒缺陷,我們應該根據制度來處理弊案。因為道德是拿來要求自己,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只有制度才是一致的標準,道德之所以未成法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大家對道德沒有共識,沒有共識的規範又何來遵守或違反?
在觀看政治評論節目時,常常會聽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論點,例如說:「阿扁說謊,你還要挺他嗎?難道只因為他是本土政權?」,同樣的說法也可套換為「馬英九說謊,你難道還要挺他嗎?只因為他是馬英九?」這樣的論點已經將民主政治是比較性的前提替換成絕對性的前提;說謊就不能挺?只要對照於另一個候選人,他相對諏崳?覀兙驮撏Γ?墒斓拿裰髡?问钦?h競爭的政治,這早在我們國中「公民與道德」課本中就已經教導給我們了,拍賣的競價中,只要我能多出一塊錢,我就是得標者,這就是競爭,因此候選人要一起比較,政黨要一起比較,民眾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名嘴們總是用絕對的標準單方面對某方下定論,告知民眾某方不能挺,卻完全不去比較另一方的做為?不挺他那要挺誰?不知不覺中,民眾就可能被誤導去挺一個更貪腐的人。
阿扁有許多方面作得不盡理想,尤其是經濟方面,但如同前述,經濟部門的目標再怎麼重要也不能反客為主,因為社會還有許多其他需求要滿足,在阿扁任內完成的公投法,曾經遭到藍軍的嘲諷,而當藍軍訴諸公投罷扁,卻忘了他們正使用阿扁在公投法上的政績;當邱毅四處爆料,當政論節目肆無忌憚的批扁,他們也忘了他們正使用阿扁在新聞自由上的政績;如今民意成為不能侵犯前提,愛台灣、台灣優先的台灣主體意識成為主流;相對於泰國政變,台灣軍隊國家化、軍隊政治中立的表現,這些都是在阿扁任內的政績,這些政績在李登輝時代都還無法實現,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也許阿扁有些不盡人意處,但我們不能因此抹滅他的一切貢獻,馬英九也有些不盡人意處,我們同樣也不能因為他的一些瑕疵就一筆勾消他的付出,我們台灣人還尚未脫離奴性,民主的價值之一在於對制度的重視,而不是期待聖人的出現,權力是一頭野獸,面對牠,我們需要的是一條鎖鍊,而不是牠的良心發現,要節制牠,我們需要的是枷鎖,而不是道德訴求。
鎖鍊與枷鎖就是制度,「這是黑暗的時代,也是光明的時代」,也許我們應該趁這個機會,全面的檢討相關的制度,並做一修正調整,雙方的爭執就交由司法去解決,這總比互相毀滅來的有意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