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你愛我嗎?

台灣,你愛我嗎?
Posted on 2006-11-27 12:08 彭蕙仙 閱讀(6041) 迴響(0)

10 年前,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 波特(Michael Porter)帶著他的新著作《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來台灣演講,行政院自院長以降,一票官員聆聽波特的「鑽石體系理論」,聽他強調「全球化並不會淘汰國家基地」,在建立競爭力優勢的層次上,政府責無旁貸而且一定使得上力。

☉ 熱愛學習的年代

那場據說酬勞將近 300萬元台幣的演講,我去聽了,波特那厚厚兩大本行政院列為財經官員必讀的書《國家競爭優勢》,我也看了;我不知道波特的演講、波特的著作,大家吸收了多少,但我記得,那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年代,認真用功的官員不少;你會感覺,那時候台灣的官員大概夢裡不會是「輔選」而是怎麼樣提昇台灣的競爭優勢;「加減讀一點」,一位熟識的財經官員客氣地開玩笑說,大家都在談麥可‧波特的鑽石理論,「好歹也要有點常識」。

那個年頭,行政首長帶頭聽演講、讀財經書的風氣很盛。當時也不免覺得官員們是不是有點湊熱鬧、趕時髦之嫌、花 300 萬請波特來演講,值得嗎?10 年後,我真想說,寧願我的國家官員趕這種大拜拜,也不要他們趕著去站台;寧願我的政府把錢花在這樣的事情上,也好過歪哥Tiffany 鑽表。

☉ 失去風格的年代

有位官員跟我聊天時很懊惱地說,波特這本研究國家競爭力的書沒有把台灣放進來實在很可惜,「因為台灣經驗真的很值得世人參考」;我懷念那樣的時代,台灣人對自己是這樣有信心,認為把自己放在世界的舞台上,肯定是光采奪目的一顆明星,世人不能也不會忽略。

最近我跟一位資深的出版人閒話家常時談到兩岸的出版優勢,我說,台灣最強的是「生活風格類」吧,畢竟台灣比中國要更早進入「好日子」階段,富過三代才懂吃,不是嗎?這位出版前輩說,台灣這些年來喪失的最嚴重的東西之一就是「專業精神」,醫生可以公佈病人的病歷,成何體統?專業信賴度降低的社會「沒有辦法累積生活風格,因為沒有一種時間與空間上的餘裕,什麼事都是沒有底線的赤裸上陣」。

某個程度上來說,所謂的生活風格要建立在一群專業者對自己的信心與堅持上,而其土壤是一種「自我看重」,嚴守專業精神的另一面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此才能有餘裕、才談得上風格,無度需索造成趕盡殺絕,抓到籃子裡的都是菜,怎麼可能產生風格?一群活得面目可憎、栖栖惶惶、惟恐人家佔他便宜,念茲在茲是防人、堵人的人,怎麼可能活得有尊嚴、有味道?擠眉弄眼過日子,風格在哪裡?

所以,我們可能不知道台灣正在失去什麼。我們以為只是選舉花招、競選伎倆的小事,到頭來,最深的傷害是在於讓台灣人失去了品味,不,是失去了品格。

那麼,現在,我們的自信心是哪一種?在飛機尾翼塗去國旗國徽後還幌稱是總統專機、外交突破的那一種,還是在聽到國際私募基金買下封測大廠時說「這表示國際資金看好台灣」的這一種?是誰放任我們的總統這麼無恥、官員這麼無知?

☉ 恨草包軟弱無力

想到中國在學習做大國、越南在拚命、泰國在追趕、香港、韓國、新加坡早就跑到了台灣前面,台灣政府卻還在齊人驕其妻妾式地虛妄自得、搽脂抹粉,就讓人急得想哭,想哭,很想哭;不只恨鐵不成鋼,因為我們快要連鐵都談不上、成了軟而無力的草包。

或許這是台灣「在劫難逃」的共業,我們終需走過這一遭。所謂的「愛台灣的人」用他們的方式加速摧毀台灣繼續做為一個獨立存在實體的可能。放在一個更遠、更高的座標來看,我們所經歷的亦不過只是個過程,曾有的榮耀、曾締造的奇蹟,「留予他年說夢痕」;中國勢必崛起,台灣沒有機會抗拒唇齒相依的關係,我們本有機會一拚一搏,但這機會正在失去;如果我們不怕面對真相,應該說,李登輝加陳水扁,讓台灣已經時不我予,很多東西抓不回來了。

從歷史上看,一個小小的分叉點會讓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走到完全不同的道路上,在許多關鍵點上,台灣人民所做出的選擇當然也就決定了我們集體的命撸?挥煞终f;而就微小的個體來說,依不同的資源和智慧,當然仍然有人可以找到掙脫或者改寫命叩臋C會,像是把公司整個賣給一家外資,用「外商」的身分逃避國家機器的追緝,或者,有人選擇移民、有人選擇渾渾噩噩以終,「船到橋頭自然直」。

☉ 台灣從質變到量變

當然,在台灣,也有許多人選擇在自己的崗位上,諔┍M職地做好每一件事,用最好的自己面對不可知的「明天過後」,並且相信只要自己努力過了,事情多少會有不同。這些人是可愛的也是可敬的,不論「未來」會回報給這群善良的台灣人什麼,最起碼,他們活過了冷靜也心安理得的歲月,「世事難料,對人要更好」,他們這麼告訴自己;他們給台帶來絲絲光明。

只是,如今我們所面對的這一場時代劇變並不像一場戰爭,砲聲響起、一陣攻伐,然後,世界就改頭換面,不是的,我們的世界在看不見的煙硝裡勝負已定,在聽不見鬥爭時已有人出局。在台灣這個我們相信她是福爾摩莎的美麗之島上,一年一年一年,質變正在帶動量變,台灣的面貌、結構、地位、定位,已經變了。

我常有個很強烈的感覺,在台灣,我們有很多小小的、即興的創意,驚鴻一瞥之後卻總是沒有辦法累積更大的什麼東西出來,我們只能三不五時發洩一點點小情小緒,卻沒有辦法迸發出足以翻天覆地的能量;至少一霎時間做不到。為什麼會這樣呢?台灣不是有一群很聰明的人嗎、不是有一群很愛台灣的人嗎?為什麼大家什麼也做不了?

☉ 優勢脫離不了國家環境

我還是想到了麥可‧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他在研究各國優勢產業和其所屬國家的關係時發現,競爭力的關鍵畢竟還是在「國家環境」裡,再優的企業、產業都無法「騰空存在」;我們就在這個國家裡。這個國家動不了,你的活躍、你的熱情、你的聰明,也只能成就小小的、小小的把戲。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放眼周遭、省顧自我,真可說是「 10 年生死兩茫茫」,一回首,我們、你們、他們,亞洲四小龍、五虎將、兩岸三地,風貌大大不同、心境大大不同、夢想,大大不同;不要小看一家日月光被賣掉了;不要小看「八國聯軍」入侵台灣產業;不要小看「斬首併購」可能在台灣烽火四起;不要小看…一切正在發生的事。

10 來年 ,台灣是走在怎樣的一條路上?是不是也有人想如同老舍在《茶館》裡那樣一問:「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

台灣拖住了台灣人。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peng/archive/2006/11/27/2795.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