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上海 (二)

身在海外,人到中年,难免对自己以往的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所感悟和体会,愿意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到我在九十年代初走投无路, 英雄气短的狼狈相, 芾文和老木于心不忍, 赶紧给我支招 : 要我以文学青年的模样去吊膀子, 以解燃眉之急。 看来还是同学间的友情深啊,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让我有感激涕零的冲动。

 
 
           回到现实, 谈何容易? 如果把这事搁在八十年代中期, 或许真能行, 原者上钩也不会是少数, 那时的姑娘们还比较纯洁, 至少有一部分会谈人生谈理想谈抱负, 闲来无事也会谈唐诗谈文学谈艺术。到了九十年代, 不能说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 反正世道变了, 如剑走偏锋形成两个极端 : 高雅者自玩高雅- 大都是大学毕业的知识女性, 最好明天就嫁给留美博士, 后天就出国伴读; 而世俗者又世俗得可怕, 只看着鼻子底下一点利益, 做人才有了信心, 一个个精得象贼似的. 长得漂亮一点的, 更是吊起来卖, 心比天高, 眼睛都长在头顶上- 犀利, 雪亮象老鹰似的, 不见到小鸡哪里有撒手的道理, 她们最不会招惹三种穷人: 浪子, 已婚男人和文学青年。
 
 
           像我这样的有为青年, 高雅者视之为无才, 世俗者认为你没钱, 如同电梯开到半中间突然断电, 上也上不去, 下也下不来, 两头不着地, 只有在里面干着急自认倒霉的份了。 还有一点我这人特老实本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女人们就会认为你迂腐, 不见世面, 不会巧言令色讨她们欢心, 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吊女朋友的成功率. 我绝非自个儿往脸上贴金, 举两个实例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老实本分。
 
 
           九十年代初的上海住房紧缺, 交通拥挤, 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是一件苦不堪言的差事。 从我家复兴中路到单位漕河泾桂林公园一带, 按正常的车速最多四十分钟可以到达, 由于交通堵塞, 路况不佳, 地底下又在建地铁, 每天乘401路公共汽车单程就要两个小时, 多化点时间也就算了, 可高峰时间车内的拥挤程度, 尤其在大热天简直是活受罪, 我有几次差一点晕倒在车厢内, 还好人多力量大, 前胸贴后背, 想倒还倒不下来, 只是神志恍惚, 想呕吐罢了, 此时有个座位能让我坐一会儿该有多好! 从单位回家, 情况稍好些, 因为从起点站上车, 通常能抢到一个座位。 下班后, 各路人马纷纷汇聚到起点站, 上班时打磕睡, 磨洋工, 此刻个个精神头十足, 跃跃欲试, 大有不抢到座位不罢休, 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势。虽然有几个戴红袖章老头老太太在那里装模作样地维持秩序, 可一到下班高峰时间, 哪里还有他们说话的地方, 公交车一到, 车门还没有打开, 黑压压的人群全部挤在了车门前, 你推我搡各不相让, 车门一打开, 蜂拥而上, 真是个个奋勇, 人人争先, 此时此刻大家只想起了黄继光, 要发扬他奋不顾身, 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而客气, 忍让, 礼仪廉耻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没关系, 我们可以自圆其说, 不是有一句话: 对敌人心慈手软, 就是对自己残忍, 所以谁的拳头大谁说话, 谁先挤上谁坐下是天经地义, 不容置疑的。 凡是有过挤车经验的人都熟悉这样的情形: 一挤上车发现附近的座位已被人占先, 立刻马不停蹄向车中央奔去, 一见到有空位一屁股就坐下- 争分夺秒啊! 但常常发现一个座位上有两个屁股, 于是一番争吵在所难免, 而此时最能表现出我的高风亮节, 我一般会让给另一个屁股。 再有我最关心弱势群体虽然自己也没有强势到哪里去, 见到孕妇, 上了年纪的老人会主动让座, 同时还要承受我的同事冷讽热嘲, 可见我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怎么写着写着觉得自己有点像白求恩大夫。
 
 
           一个人不能老是自拉自唱歌功颂德, 这样一来会有失客观, 应该听听街坊邻居的意见, 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隔壁邻居张阿姨的话最具有代表性, 有好几次我隐约听见她在别人面前夸我, 戴斌这小青年要么在厂里, 要么就窝在家里, 哪儿也不去, 真老实啊。 当时也听不出有揶揄我的意思, 不过她的话只说对了一半, 厂休日节假日其实我有三个去处, 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 不是在家里, 就是在书店, 要不就是在去书店的路上。 九十年代初上海的各大小新华书店都留下了我勤奋好学的脚印, 我说话都有真凭实据, 像李敖一样说你是王八蛋, 不只是说说而已, 要拿出证据来证明你确实是个王八蛋. 九几年我忘了, 有一天我正在南京东路新华书店身体斜靠在书架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翻译小说, 突然身体被人碰了一下, 脑子还沉浸在法国上流社会的情调中, 这下可好不得不回到下流社会的现实中, 你猜怎么着? 我们的大学同窗朱骏好象刚刚脱掉法国上流社会礼服穿着便装出现在我面前, 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偶遇, 有一种 " 他乡遇故知 " 的亲切, 也不知道是真激动还是假激动, 四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有当年看小说 " 第二次握手 " 的感觉, 紧接着是一阵热情洋溢的寒喧, 我看当年朱骏和我一样是一个好学上进的青年, 如今有没有腐化堕落我就不得而知了。
 
           之后好象接到过朱骏的一个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投资期货生意, 老同学也真会拿我穷开心, 当时我穷得连抢银行的心都有, 哪里还有什么闲钱投资什么期货贸易。   
SummerOf96 发表评论于
We are neighbors! I lived in one of those shi-ku-men houses for many years
淡淡幽情 发表评论于
哈哈,侬蛮风趣的。文笔勿错!
丑女的天空 发表评论于
侬倒是蛮识相的呀
风中秋叶 发表评论于
不错!不错!很值得追读。下一篇写好了,请通知一声。谢谢!
SINEAD4273 发表评论于
-- 复兴中路-- 几弄几号?

lOOKS like you got a long ride to go to work. How do you like living in S'pore...

Good writ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