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隧道想象图
担心丢了“海峡天险” 诬称大陆“地道运兵”
“台海隧道”这四个字又一次刺痛了“台独”分子脆弱的神经。本来这两天大多数台湾媒体中两岸版的头条都被大陆的“两会”所占据,但3月4日,一条由香港媒体报道的大陆消息,却挤掉了“两会”消息,成为台湾某些媒体两岸版的头条新闻——那就是有关福建省已经开始“激活台海隧道前期准备”的消息。尽管这条隧道目前基本上还处在纸上规划的阶段,但岛内某些正忙于“正名运动”、忙于跟大陆划清界限的“台独”分子,却仿佛如临大敌。绿营的《自由时报》等媒体当天不惜篇幅渲染台海隧道对台湾的“威胁”,不但宣传“台海隧道是大陆的统战大梦”,还夸张地宣称修建台海隧道是“在敌我城池间公然挖地道”。
一条隧道遭“台独”围攻
据香港《文汇报》3月3日报道,一直致力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福建省政府于3月2日邀请了近百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陈述彭在会上提出,福建应率先为修建“台湾海峡隧道”发挥作用,对此,福建方面积极回应称,福建省的台海隧道筹备工作“已进入前期准备”。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台湾方面的高度关注。“台独”媒体《自由时报》通篇引用不具名的台湾当局“高层官员”看法,称这是“大陆单方面、片面的想法,除了是向国际宣传台湾是中国一省,将台湾纳入中国‘全国交通网’一环外,更有战略上的多重图谋”,这名官员同时呼吁岛内学者、政治人物“千万不要附和,以免坠入大陆统战伎俩”。他还说,大陆近来对台海隧道计划“日渐积极”,很遗憾的是,岛内竟然有“少数学者、政治人物”,“无视大陆统战、战略图谋,跟进附和,还提出学术意见,有人认为其中有巨额利益还当起地下说客”。
《自由时报》甚至称:“在军事战略上,大陆的台海隧道更有将美日势力赶出台海的重大战略目标”。接受该报采访的台湾官员说,台海能够“安稳度过数十年来的军事对峙,海峡天险居功厥伟,加上有美日等国制衡,才让解放军无法越过雷池”,一旦有了台海隧道,等同“在敌我城池间公然挖地道”,使台湾与大陆有交通管道连接,不仅将瓦解台军的战备准备,美日等国“也将难以再将台湾纳入其防卫区域”。
而台湾民视新闻则在3月4日报道了台湾“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对台海隧道的看法。他说:“这根本是一种统战的政策,在中国大陆没有放弃武力对台的同时,这样的构想,绝对不可行!台湾往返大陆,可以搭飞机,也可以搭船。”民视新闻同时还报道民进党主席游锡堃的态度:“这根本是纸上谈兵!一旦台湾掉入台海隧道的陷阱,等于让大陆当局大搞台海统一。”
关于建立台海隧道的计划,民进党“立院党团干事长”王幸男响应说,欢迎大陆以“国与国”的模式跟台湾商量合作兴建,但如定位在“国内事务”,一切免谈。而民进党团书记长王拓闻讯后一阵大笑,称这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能否执行,他“表示怀疑”。
岛内学者痛斥“恐大陆症”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宋国诚3月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指出,亲绿媒体的这类报道充分显示他们有“恐大陆症”,好像大陆的所有构想都是危害台湾的阴谋,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想法。宋国诚认为,台湾如果不能敞开心胸接纳大陆,不要说无法推动向外发展,就是“台独”分子所谓的“本土化”概念也将走到死胡同。作为专门研究两岸关系的学者,宋国诚对《自由时报》与民视新闻的所谓“台海隧道是统战”的说法嗤之以鼻。他说,说台海隧道对台湾的防卫战略构成危害完全是一派胡言。因为在台湾与大陆的战略对峙中,台湾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台湾之所以保持和平,也并非因为这条海峡不可逾越。何况开挖台海隧道旷日费时,可能要到本世纪中叶才有完成的可能性,如果说这是在“敌我间公然挖地道”,代价未必也太高了些。
两岸隧道解剖图
台大教授边裕渊指出,对台海隧道的如临大敌,反映出民进党中相当一部分人至今无法认同两岸未来必须要和解的大方向。而台湾的命脉其实寄托在大陆身上,目前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40%这个水准,可以说台湾如果没有大陆的经济支持就将崩溃,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民进党内部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强的与大陆“政经分离、大力发展经济关系”的呼声,可见台湾必须与大陆和解,是蓝绿政治人物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宋国诚说,其实,现在民进党政府已经愿意开放大陆观光客,为何却对可以更便捷联系两岸的海底隧道视如蛇蝎?先不论两岸对立的政治问题,美国与加拿大是两个国家,但美国都可以将海关设在加拿大境内,英法两国曾是百年战争的血仇,两国间却愿意合辟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隧道,据说冷战时的宿敌——俄罗斯和美国也在寻求在白令海峡修建海底隧道。而台湾与大陆本来从历史上、血缘上、文化上都是一体,为什么就不能完成这项对两岸人民福祉都有利的工程呢?
台海隧道经过11年论证
其实,早在11年前,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工程专家吴之明就率先提出了修建台海隧道的构想。吴教授是在1996年考察完英法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后产生这一构想的,为此他撰写了英吉利海峡隧道的经验教训和21世纪工程台湾海峡隧道构想的论文,随即引起两岸学者的热烈响应。从1998年开始,两岸学者召开了多次台湾海峡隧道论证学术研讨会。2005年,在中国交通部规划的未来20年国家高速网规划中,就出现了“北京到台北高速公路”的蓝图,而其中的重点部分正是连接台湾海峡的通道。据了解,目前这项计划已经被福建省列入“十一五”的规划,可以说,大陆在推动台海隧道建设上,已经做了很多实际的准备工作。
在大陆拟订的台海隧道计划中,专家目前主要提出了三个方案,即北线、中线和南线方案,起点均在福建。其中最短的是北线隧道,起于福建的平潭,止于台湾的桃园海滨,长125公里;最长的是南线,即厦门—金门—澎湖—嘉义海滨,跨海总长约207公里;中线从福建莆田到台湾中部的苗栗。
两岸学者专家都指出,海峡隧道的修建,将有效地带动两岸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台湾海峡东岸,台湾正面临原材料和能源不足、传统行业劳力缺乏、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而在台湾海峡西岸情况正好相反,大陆南方各省资源和劳力均很丰富,但面临的是缺乏资金、技术、就业机会和出口渠道的难题。这跟台湾的情况完全可以互补。如果能有一条海峡隧道出现,一方面会促进台湾经济走出低谷,另一方面,海峡西岸很可能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带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第三个动力中心。同时,海峡隧道对两岸人民交流的帮助也将是巨大的。如果海峡隧道建成,经隧道以及配套的跨海大桥,从厦门到金门,开车仅需5分钟,进而前往台湾本岛,前后最多需要2小时。而目前,从金门到厦门,先要从金门乘飞机到台北或者高雄,再转飞香港,最后从香港飞抵厦门,总共需要3个半小时的空中时间。
拒绝“三通”就是拒绝台湾的未来
在技术方面,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俞和兴认为,从地质的角度来看,工程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在台湾海峡不会发生像台湾本岛中部的那种挤压性断层造成的大地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大陆学者多数也认为,当前建台海隧道的主要障碍是政治层面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李非教授说,建设“台湾海峡隧道”意义重大,但由于台湾行政当局现在连对“三通”都不肯开绿灯,估计真正实施两岸隧道计划起码要等到10多年甚至20年以后。北京一位台湾问题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建设“台海隧道”现在还很难真正起步,因为“台独”势力还很猖獗,两岸关系的发展一时还看不清。
但宋国诚教授预言,未来“三通”是两岸必走的一条路,希望台湾政界可以将这种海底隧道视为“三通”后的“第四通”。宋国诚认为,如果民进党政府一直不放弃自我封锁的策略,以铁窗、铁门将台湾关起来,以为发展所谓的“本土化”就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条路必然越走越窄,最后是一条死胡同。他说,拒绝台海隧道就是拒绝台湾未来的生机,可以说是自寻死路的一种行为。(环球时报 台北特约撰稿人 萧师言 特约记者 李润田 记者 孙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