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与美的结合,才有魅力” zt

“真与美的结合,才有魅力”
——科学经典名篇朗诵会启示科学传播新途径
■本报记者祝晓风

  著名演员梁国庆、何瑜、杨青表演英国剧作家迈克尔·弗莱恩的名剧《哥本哈根》 陈美群摄

  牟云朗诵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陈美群摄

  李野墨朗诵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作品《爱因斯坦也来了》 陈美群摄

  2月26日晚,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诵会展现在观众面前。演员是观众十分熟悉、喜爱的朗诵艺术家方明、曹灿、李野墨、翟万臣、瞿弦和、牟云、徐涛,还有著名演员杨立新等,但他们朗诵的不是诗歌、不是散文,也不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影视剧台词,而是美国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卡尔· 萨根的临终作品《魔鬼出没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要使科学造福人类,而不成为祸害》,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作品《爱因斯坦也来了》,法国化学家巴斯德的作品《科学要遵循人道的规律》,还有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介绍物候学的科普作品《大自然的语言》。还有更令人兴奋的事,刚刚荣获2004年十大科技名人的地球物理、海洋地质学家刘光鼎院士亲自登台朗诵自己的作品《贺新郎———1982年8月4日龙井二井喜获气流》。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朗诵。年已古稀的刘光鼎院士自幼生长于北京,说普通话字正腔圆,朗诵自己的诗歌更是情绪饱满、神采飞扬。

  这台独具风格的演出《照亮黑夜的烛光———科学经典名篇朗诵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承办,北京健之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赞助,借艺术家独特声音魅力展现科学之宏大内涵、集广播影视舞台于一体,策划独特,特别是科学家与艺术家联手,给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创建科普艺术品牌带来了许多启示。《科学时报》总编辑刘洪海一语破的:“人是能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复杂而高贵的思想的生命。传播科学,需要面对面的交流。真与美的结合,才有魅力。”

  1995年,北京市科委介入科普工作,据北京市科普联席工作办公室的肖建女士介绍说,当时的工作主题就是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更好地向公众传播。我们这些人自己就喜欢朗诵,经常组织这方面的活动。网络发展之后,我们也经常上一些朗诵网站,在上面和网友交流心得。我和同事们就想,既然文学作品可以朗诵,那科学作品不也可以朗诵吗?去年9月,我们通过《科学时报》的杨虚杰认识了边东子先生(朗诵会主撰稿人之一),又通过边东子认识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叶咏梅,有了叶老师,就不愁找不到那些朗诵家们了。肖建说,这次的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对科学精神达到共鸣。

  推广科学精神的共同心愿,把大家连到了一起。最初的想法,是搞一台公益性质的演出,所以并无做市场调查的准备。后来主办者认识到,要想把这项事业长期做下去,必须要有一个恰当的市场模式。至于票价的确定,虽然有相当比例的中低价位的票,以及学生票,但仍与人们以往观念中的“科普”“公益”,甚至“科普”不应该要钱的观念有较大差距。对此,有关人士的解释是,这次演出本来成本就较高,又因为只是一次,成本就又提高了。而著名学者刘兵的看法则直截了当,他说,好的科学活动,优质的科普传播不应该比那些通俗歌星的价位低,因为这东西值。

  演出的构想很快就完成了,但选择谁来主持这台演出,给编导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大家都认为,一定要不同于其他的朗诵会,一定要突出科学的内涵,一定要让主持人用英语来报题,因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它属于全人类。

  确定主持人,还有点戏剧性。开始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王雪纯,她的英语非常流利。王雪纯听到消息也很高兴。找搭档时,王也很随和,其中提出会说德语的李野墨。但不巧,演出日期确定后,与王雪纯在阿根廷的活动安排冲突。这就要重新找女主持人。在中央台的电梯里,当黎春出现时,编导马上就认定了她。黎春受过英语专业训练并教过英语,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她是最合适的了。

  著名播音员方明遨游声音世界四十余年,在广播、影视、舞台留存无数的经典作品,在中国传媒大学他的学子如云;他对这次《照亮黑夜的烛光———科学经典名篇朗诵会》情有独钟,对开篇演讲美国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临终作品《魔鬼出没的世界》有着特殊的感悟。他说:科学篇章与故事性散文化的内容有所不同,它有着内在逻辑,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对记者说,这些科学名篇完全可以朗诵,而且朗诵效果很好。

  随后,著名演播艺术家曹灿朗诵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作品《要使科学造福人类,而不成为祸害》;著名演员杨立新和牟云联袂朗诵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演播艺术家李野墨朗诵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作品《爱因斯坦也来了》;著名演员翟万臣曾以主演话剧《冰山情》、《洗礼》,电视剧《县委书记》、《三国演义》、《凯旋在子夜》等,演播长篇小说《抉择》、《波涛汹涌》、《街谣》等作品深受听众观众喜爱,他这次朗诵法国化学家巴斯德的作品《科学要遵循人道的规律》。演播艺术家李慧敏朗诵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介绍物候学的科普作品《大自然的语言》;著名演员梁国庆、何瑜、杨青联袂表演英国剧作家迈克尔·弗莱恩的《哥本哈根》片断,都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中场开篇,由杨立新朗诵英国杰出科学家罗素的名作《幸福之路》。随后,年轻主持人王凯朗诵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作品《热爱生命》;演播艺术家徐涛朗诵美国环境保护理论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作品《像山那样思考》;演播艺术家牟云朗诵美国海洋学家蕾切尔·卡逊的惊醒世界唤醒人类保护自然的名作《寂静的春天》;荣获2004年十大科技名人的中国地球物理、海洋地质学家刘光鼎院士登台朗诵自己的诗作《贺新郎》;十大演播艺术家瞿弦和朗诵中国著名的地理学、遥感学家陈述彭院士的作品《石子的心声》;曾为影片《居里夫人》配音的著名艺术家廖菁、徐涛再次联袂在舞台上展现为该片配音时的艺术魅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九位年轻靓丽的主持人集体朗诵《希波克拉底誓言》等科学名篇。

  有权威人士评论说,科学经典名篇是人类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积淀下的思想遗产。历史已经证明,是科学推进了人类走向文明的进程,是科学改变了人类生存的方式。因此了解科学、熟悉科学家、通晓科学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尤为重要。借演播界艺术家声音魅力展科学之内涵、集广播影视话剧于一体的科学经典名篇朗诵会,是传播科学文化,以声音魅力而具冲击力和影响力的大众文化活动。健之素医药科技实业公司总裁戴彦榛表示:做科技文化事业一直是他们公司的理想,因为他们深刻认识到科技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认为,要真正认识这场演出的意义,必须看到科学与人文的大背景。他说,科学与人文、艺术分裂的情况由来已久。这种内容的朗诵会对朗诵者的要求很高。这些篇目的选择,也反映了举办者的眼光,比如,科学的两面性,它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认识是很了不起的。

  李大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翻译了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和其他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作品,他最有感触的一点就是,方明老师对他的译文的润饰使文章读起来更加流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主任编辑叶咏梅老师将原译文‘照亮黑暗的蜡烛’改为‘照亮黑暗的烛光’,一字之改,顿时生辉。我在此前注意到李野墨朗诵的时候,将原译文有改动,当然那是在保持原来的意思的前提下的文字上的修改和润饰。经过这么一改,听起来顺畅多了。我觉得这非常好。我建议我们搞翻译的人,和其他写作的人,文章写完之后,都自己读一读,看看顺不顺,然后再修改,那效果是会提高的。”李大光认为,包括这次朗诵会上的篇目在内的“科学名篇”,都是科学家在他们科学研究基础上,体悟出的科学的价值观和思想,这些宝贵的思想,是在学校的课本和那种照本宣科的“正规”教育中学不到的。这种科学的价值观应该渗透到民族文化当中,这是科学技术传播的最终目的,而语言是最好、最直接的表达。李大光认为,在目前中国科普的传播总体上比较枯燥、简单的情况下,这样的一种传播方式显得尤其可贵。西方国家现在科学技术传播已经出现多元化形势,而在我国,将科学经典与精湛艺术相结合的创新艺术形式这还是首次。这种将科学和艺术的巧妙结合是科学传播的多元化形式的有效尝试。有关人士评论说,将会对繁荣中国科学文化的创作,推动主流文化的发展,以及对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据悉,科学经典名篇朗诵会,将成为一个独创的科普文化品牌,今后,将根据不同的观众层次,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科学经典类别进行不断系列化的演出,譬如《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100周年专场》、《中国科学家经典名篇专场》、《时代科普新作专场》、《科学经典爱情专场》等等。


刘光鼎


方明


曹灿 侯艺兵摄


李慧敏


杨立新


瞿弦和


李野墨


牟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