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blog这个词,是一年多前从我同屋的澳大利亚女孩那里;她说她每天花太多时间在看别人的blog上。我一脸诧异地问她什么是blog,她咋咋呼呼地惊奇了一番之后,不失时机地奚落了我一通。尴尬之余,我这样安慰自己:总泡在网上的人都是闲极无聊之辈,象我这样积极上进的人怎么会屑于与他/她们为伍呢?尤其是那些开博客的人,把自己的一切袒露在众人面前,不是寂寞无聊之极,便是有着超强的表现欲。虽然有些阿Q,但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对blog的偏见。
然而,在过去的一、两个月中无意地闯入了两个人的博客,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首先是一个多月前我看到了李云雷的博客。他是“左岸文化网”的站长。去年回国时,一个朋友向我提到这个网站,我一月份回国后有一天想起来了便去遛了一圈,没想到这以后就成了它的忠实读者。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看看有没有新的文章,还经常把自认为非常好的文章介绍给周围的朋友。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当初怎么闯进了李云雷的博客,只记得一进去便受到一种震撼:现在还有这样毫无功利心、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血/文学/革命青年和理想主义者,他的文章中几乎看不到那个小我。看他的博客我感到既振奋又惭愧。振奋的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惭愧的是他的文章榨出了我羽绒服下的那个“小”。所以这里向大家隆重推荐李云雷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73356493
然后是一、两个星期前我偶然看到了drunkpiano的博客。经过一番google和百度,我考证出来,此人真名叫刘瑜,去年从哥伦比亚政治系博士毕业,现在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做博士后。我最早看到的是她的一篇政治小品文“愤青的下场”(http://www.columbia.edu/~yl487/essay-angry.pdf)。文章幽默、犀利,尤其作者竟然提到了我的偶像Michael Moore,让我不禁产生了他乡遇知音的幻想。然后我就一发而不可收地浏览了她博客上所有的文章。她的聪明、灵气和不俗跃然纸上,让我望尘莫及,自叹弗如。更重要的是,她的经历及很多感受和我有惊人的相似。可惜的是,她太小资,整天顾影自怜,经常沉溺于个人的哀哀怨怨而不能自拔。要想领略她的灵气和消极,请去她的博客看看:
李云雷和刘瑜是两个极端。如果说李云雷让人又几分敬畏的话,刘瑜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而天下绝大多数(至少中国人)会介于他们之间。我也不例外。
看着他俩的博客,我就想,象李云雷这样大公无私的文学青年,象刘瑜这样聪明幽默的小资才女都开了博客,我又凭什么不愿意呢?
于是,我的心里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但我并没有想马上开通自己的博客。开始打算2008年1月1号开,新年新气象嘛。然后觉得好象没必要等那么久,论文初稿写出来就可以开。今天终于忍不住,决定索性就开了算了。不过这之前还有个小插曲。我昨晚请一个朋友帮我改一封写给一位记录片导演的中文信,他改完之后把我的中文贬得一无是处不说,还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最后我们吵了一架,不欢而散。虽然他那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态度我不能接受,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这么多年没怎么写中文,手早就生锈了。是该勤练笔了,不然以后回国怎么混?所以这次的“改信事件”是我开博客的导火索。
还请各位以后多多指教。
还请各位以后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