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为了让自已真正在社会上有点长进,决定找份工作。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已经历了几次电话interview 和interview, 目前除了一家公司在审批等待期外,我已正式拿到一家公司的offer 了。虽是第一次正式找工作,可还是颇有心得想与朋友们分享:人生的每一步都很有价值,请珍视每一份经历。
找工作我给自已定位有二个,一是办公室职员,目的是想了解办公室文化。二是销售人员,提高与本地人交流的能力。海发简历后,很快发现办公室职员回应少,可销售却反映很热。对我来说无所谓,换位想想,我所在地区都是白人,可能办公室职员是公司的窗口,的确他们更需要本地人面庞。
拿到的第一次面试,是一家商务推广公司,当时等待面试的就有十几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这家公司在本地的同行业中是leader,薪金比较高。看其他人一个个紧张的样子,我暗自打鼓,我根本就没怎么什么准备,忙得连有关面试的tip都没看过,怎么办呀?管它呢,即来之则安之。等了很久,有的人面试时间长,有的人短些,我想可能时间长的比较有戏吧!终于轮到我了,问题一:说说自已。经历太简单,没什么好说的。问题二:要固定薪水还是只拿佣金?我未加思索地选择后者。我对底薪没兴趣,干多干少都一样,没劲!佣金可能会饿死,可努力的潜力很大,凭能力吃饭。问题三:如何面对顾客?答:微笑、换位思考和真诚相助。“祝贺你,明天早上9点,你参加第二次面试吧!”我很奇怪,我这面试也太短了吧?后来我想,也许我比较自信,不紧张。想想别人都是为养家糊口来的,他们有多大压力呀!第二次面试去了才知道,manager 要跟我一整天,我参加不了,所以就取消了。
之后,又接到几个电话interview, 其中有一家是全国最大的家俱公司,我很感兴趣,就接受了面试。这个面试比较麻烦,一早上就面试我一个,问题真是千奇百怪。有智力方面的,有销售方面的,有的好象是心理测试,还有人生目标方面的,有人生观方面的,太多了,都记不清了。可能我心态比较放松,当时就像在做文字游戏,他问我答。尤如动画片《一休》里的“提问!”和“回答!”我的回答一律都不加思考,很快!当时感觉挺好玩的。最后我发现面试官问问题的速度有点慢了,一看他满头是汗,他在不停地记着什么,比我累!哈哈!终于,他结束了面试,给了我一张表,并让我尽快填好交给他,他笑着说,你的回答太精彩了,我相信你一定会是我很好的帮手!我尽快要把你的材料报到总部,等批下来至少要二周,我再联系你。刚接到朋友电话,该公司打电话给他询问我的有关情况了(reference person)。
最“高效”的要属一家newspaper了。上周四我接到一家当地周报电话,一番电话interview 后,我们预定这周三早上面试。可还有另外一家报业公司我很赶兴趣,但一直没时间递简历。我看重了职位(advertising specialist or advertising time sales representative )服务的客户群,本国及国外财团、公司、专业人士、本地政府、外国政府等等。但这家要求递简历要in person, 上周五回家早,想赶在这家公司5点下班前把简历递上。正风风火火要出门,可突然想:“要不要穿得像样点呀?”于是急匆匆换下休闲服,捆了身套装就去了。公司在downtown, 停车费贵呀,我就投了半小时,想放下简历就走人。秘书接待了我,把我简历中的情况简单而迅速地输入了电脑,她让我等一下,同时把简历递进了一个办公室。我心里急呀!“不能再等了,要不非拿停车罚单不可。”没一会儿,秘书请我进办公室。一位中年男人做在那儿,座位周围几台电脑呈半圆形弧状排列,寒暄落座后,就来了炮弹式提问。这人很精明的样子,死盯着我的眼睛提问题,由于我想着我的车,所以尽量简短地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份工作压力比较大,你感觉能行吗?”我说:“ 我喜欢挑战”。“好,就你了!我们在美国和加拿大都有报业,我不是天天都在这儿,所以你下周四来上班吧,我们先培训你三个月。”我当时没什么思想准备,想:“啊?!这就完了?”赶到停车处,刚好还有二分钟,真不可思议。后来想想,可能他是老板?不知道!一定是上帝保佑我,我还没听说有这种经历的。这家报业比星期三要面试的那家报业公司大多了,可小报尚且电话interview, interview, 怎么他们就这样录用我了?北美太逗了,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周末回来,理了理找工作的经历和思路,然后对自已说:“继续加油!每一步都不会没白走!”与别人差不多,我刚来北美时,初生牛犊自以为是的那股冲劲儿让我吃了点苦头,有几天感觉自已如同个小废物,在国内英语还很牛,可来了发现整个一小傻子。之后我马上自醒了,年轻不怕摔,就怕摔了爬不起来。于是我立刻调整定位:“提高英语,融入社会。”为了能了解社会,我先从市场着手。这种想法源于一位本地小女孩。当时是暑期,我发现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自家门前卖果汁,看她家的房子,可绝不会缺少孩子这点零用钱,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我爸妈就最讨厌商人,他们还沿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他们就是没吃没喝也不会让我去卖果汁,呵呵。其实我本身也很痛恨唯利是图,但小学和初中时看过不少名人传记,其中,《李艾克卡自传》改变了我想法。他曾以一美元年薪接下公司总裁的职位,在残酷地商海中拯救了一个垂死的汽车公司。商场是赚钱的领域,可更是锻炼人的战场。北美很多成功者都有销售经历,销售也好像是北美孩子的社会“必修课”。当时我想,我缺课了,要补上。于是利用零星业余时间,做商店上门推销store to store。记得拿到的第一笔现金是50多刀,第一张支票是160多元,当时很开心,不是见钱眼开,而是感觉自已可以从零做起,可以从小角色做起,在北美我可以做事情。我还做过customer service,在此期间,我不仅口语提高了很多,而且我更了解到了北美人的消费心理和习惯。我还利用圣诞前夕去flea market 做过小生意。这些都不是为钱做的,我真得学到了好多好多从校园和书本里永远无法接触到和体会到的东西。小时候看过的不少卡耐基的书,对我帮助也很大。就是这些业余的经历却帮我敲开了第一扇求职的门。端正骨子里的傲气,放下架子,塌实做事,这很重要。我就想,北美是人才聚集地,能来的都不是等闲之辈,我算哪根葱呀?再说我爸说我了:“身在凡间就是凡人,你有什么自命不凡的?你不仅是凡人,还是很烦人”哈哈!
另一点很重要的心得是:扩大社交圈子,多结交益友。如果生活工作中没机会,教堂是个好去处,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北美人的文化和思想来源,最终理解本地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教堂中好人比例要比社会上大得多。我在教堂认识的都是比我年长的基督徒,他(她)们真的很值得我尊敬。他们关心爱护我,让我一点也不觉的身在异乡的孤单。当然上帝在保佑我,我能强烈地感觉地到:)很多朋友生活圈子小,总和为数不多的国人接触,这会让视野受限,对未来发展不利。我所在地方,没几个中国人,我也就认识二个,所以相识的都大多是本地朋友。我在给公司提供reference person 时,填的都是本地朋友,听说这会增大成功的几率?当然交朋友绝不是要将来利用对方,也不是为交朋友而交朋友,这种是很自然的事情,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走到哪儿都有不少朋友, 很多都是忘年交, 我从朋友身上可以学到好多可贵的东西。交友人品是首位,再权势的人,如果人格丑陋,我也不会给他微笑。每一位益友,都会为我们美好的人生打开一扇窗。珍视纯洁而真诚的友谊, 广交朋友,会让世界更多彩。
来北美这三年,除了去学校外,我基本让自已忙着,有时会很累,可现在看来真的很值得。说真的,如果专心读学位,所有时间都泡在书里,即使毕业了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职位。社会是个大熔炉,真正锻炼人的是社会大学。如果这份工作我喜欢,就准备做part-time 学生了:)校园与社会又管齐下,是让我最开心的事了。如果不喜欢,大不了暑期过了就跟他们说再见:)最起码,多了一点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