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乙醇危机”与人争粮:中国感受新的通胀压力
“乙醇危机”与人争粮:中国感受新的通胀压力
季谭
国际生物燃料需求增加的影响绕过一道弯之后,将导致中国玉米供求偏紧,并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出挑战。“目前我们国内对玉米需求是基本满足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昨天在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但从长远看,玉米对于食品、饲料、工业原料需求会进一步加强,未来会向供求偏紧状况转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昨天也表示,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急剧增加和国际贸易影响将会导致我国玉米供需偏紧。国内权威机构曾预测:“十一五”期间,玉米供需状况将较“十五”期间紧张,玉米产需缺口在350万吨左右。在2007~2008年度或者2008~2009年度,我国将由玉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880亿斤。
美国和我国去年下半年分别公布了关于燃料乙醇的“新能源计划”。燃料乙醇等清洁燃料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赵久然说,美国作为最大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些年的石油涨价已经改变了国内消费格局。美国国内的大量玉米已被用于生产燃料乙醇,2005~2006年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达到 4200万吨,占国内总消费量的24%,超过了出口量。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陈萌山表示,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去年12月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不得以玉米加工为名,违规建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我国生物质能源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他说,我国支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框架已经建立,其中就要求处理好玉米饲料和加工需求,特别与发展燃料乙醇的关系,并将进一步搞好宏观调控。
不过,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巡视员马淑萍日前曾表示,现在玉米生产已经不仅为了满足口粮,更多是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补给。她介绍,比如吉林省去年的玉米转化率已经超过了一半,创造的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超过了汽车产业,成为全省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统计显示,近五年来,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年均增加300万吨。
去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市场主要交易商均将玉米列为第一位报告的品种。同时,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交易量、持仓量和价格也在节节攀升。中航期货一位人士介绍,目前美盘玉米期价已经创出10年来新高,数据显示基金重新大幅增持,并且对未来玉米市场旺盛需求的预期已经压倒了季节性集中上市的供应压力。
昨天农业部官员也预期,市场对玉米的需求在今后3年里还将急速上升。有消息显示,玉米价格在替代能源需求上升推动下创下历史纪录后,已经刺激许多农民将小麦和大豆田全部改种了玉米。陈萌山说:“因为效益关系,农民肯定会减少大豆种植来生产玉米。不过我们的大豆和玉米种植上是轮作的,所以无论是玉米多种些,还是大豆少种些,从种植结构来说,不会大起大落。”
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并继续保持去年9800亿斤的粮食产量,我国必须把提高玉米产量来作为重点。为了达到今年玉米产量2900亿斤的目标,陈萌山表示,必须首先提高单产。他说,从不同地区看,同一个品种,亩产相差150斤左右,提高单产,就可以增加总产。“比如我国玉米面积4亿亩,美国接近5亿亩,我们亩产700斤,美国是1200斤,这个潜力是很大的”。他认为,提高玉米单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一个基本的出路。
2007年我国玉米单产达到715斤/亩,总产达到2900亿斤以上。到2010年种植面积不低于4亿亩,单产达到750斤/亩以上,总产3000亿斤以上。据悉,从2006年3月起,我国已经暂停玉米出口。陈萌山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对于我国玉米出口问题,主要根据国内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相关部门正在调剂。
此外,陈萌山还表示,由于全球利用玉米等农作物生产替代能源需求量大增,玉米价格目前处于历史高位,在未来几年几乎不存在价格异常下跌的风险,各地农业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扩大种植。农产品价格的飞涨正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上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生物燃料需求的驱使。它为通胀压力又多了一个新的来源。
食品价格上涨已经导致了世界上一些地区的消费者深受其苦。如果这种倾向再与一些因素聚合的话,那么它将迫使消费者减少其他消费,或者促使央行提高利率以应对通胀,这或许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变缓。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物燃料和乙醇的新需求。生物燃料和乙醇可以从玉米、棕榈油、糖和其他农作物中获得。这种需求推高了那些商品的价格,并导致从牛肉到鸡蛋、到软饮料各方面产品价格的高企。在全球经济增长的这几年里,食品的消费也在随着上升,通胀压力也随之铺开。
在印度、中国、欧洲,甚至像土耳其、南非、波兰这些小经济体国家,食品价格一直都在上涨。2006年,匈牙利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13%,而2005 年,才不到3%。而中国食品价格在以涨幅6%的速度上涨,这3倍于一年前的速度。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价格也在上升。经济学家认为今年美国的食品价格的上涨速度将比总体通胀速度要快得多。
如果这种倾向持续下去,美国消费者很可能会在超市中看到从牛奶、到谷物、到苏打粉等各类食品更贵了。因为玉米一直被用作饲养牲畜、制作高级果糖玉米糖浆,后者是软饮料中的关键成分。美国全国鸡肉协会的一位发言人最近在国会的一个委员会中作证时表示,美国人将可能吃到更贵的鸡肉,因为美国鸡肉协会遇到了“乙醇危机”。
一些经济学家相信,最近不断扩大的玉米需求可能不会导致全球经济面临严重的紧张形势。他们认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价格又将重新下来。特别是如果一些国家(其中以巴西为最)有更多的土地用来种植作物,将能增加很多的产量。技术的推进,比如更好的种子,也能促使产量跟上需求的步伐。迄今为止,食品价格的走高还没让全球通胀大规模的高企。与历史水平相比,全球通胀仍然保持相对较低和稳定的状态。
但是一些经济学家相信,当前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继续存在,或者过些年后还将卷土重来。一些国家正面临着土地和水资源的短缺,这种短缺在过去的阻止食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并不存在。在现在的情况之下,他们不能很容易地种植更多的作物来缓解短缺的压力。
瑞士银行的研究员指出,由于大量的农田被工厂和商务区占用,中国的平均食品价格在过去5年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更早先的5年。与此同时,收入的持续增长也让中国人和其他地区的人在饮食方面不吝支出,这也加剧了粮价的上涨。经过几年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全球粮食库存现在处于30年来的最低水平。而如果农民将更多的农作物用于生产乙醇和其他燃料,情况可能更为严重。据估计,美国用于加工乙醇的粮食比例将从2006年的16%上升到2008年的大约30%。
这一切也让全世界的中央银行感到棘手。上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他们面临着能源价格暴涨的压力,但大部分至少还不需要应付食品价格的长期上涨。而从今以后,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将持续困扰各国央行。在最近几年,央行试图忽视食品涨价,只要这个问题还没有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粮食价格的波动大多是短暂的,比如天气变化就可以迅速使粮食短缺变为过剩,使价格重新回落。
但如果出现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则可能迫使银行调高利率。印度过去为了应对食品价格膨胀,就数次采取过提高利率的策略。“上一次粮食库存如此之低是在 1972年,那时候的通货膨胀没有得到好下场。”纽约的高频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卡尔温伯格说,当年通货膨胀严重,不仅因为原油成本较高,而且全球粮食成本也骤涨,所有这些都加剧引发了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的放缓。“食品价格是这次通货膨胀开始的重要起点。”
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其他一些央行开始相信,面对短暂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上升,他们可以避免采用提高利率的措施,只要他们有足够的能力阻止这种涨价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今天,发展中国家经济通货膨胀的风险可能是最大的。在菲律宾,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占了50%的权重。泰国的这个权重约是35%。而在美国,食品只占CPI的大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