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中国 - 上篇 - 文明与文化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把脉中国

上篇 - 文明与文化

作者:high?




自序

在我年青的时候,大约1980年代,中日两国的关系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当时中日之间的交流非常广泛。那时候的电视新闻里,经常能看到日本某某勤劳青年洋上研修访华团来华访问。仔细一看,有的青年代表已经35岁了,并且大腹便便。当时觉得奇怪,这青年的标准也定的太宽。如果35岁还算青年,那么象我们这样十几岁的人,应该算什么呢?后来才知道,我们共青团的干部也是定在35岁才要求脱离团的工作。看来这35岁,便是青年与中年的分界线。

跨过35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按照上述说法,我应该算是标准的中年人。中年者,人生半途。似乎应该做些什么,以志其庆。做什么好呢?想想之后觉得,第一件事应该是回过头去看看自己,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给自己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第二件事情应该是认真看看身边的世界,给世界做一些评价。

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中国、中国文化之于我,就象大地、日月之于草木。承恩被泽,感念无穷。本人愚驽钝塞,但蒙天不弃,约略也读过些书,有过一些思考。在此,不揣冒昧,想同大家分享、探讨一下自己对于中国、中国文化的点滴体会。他山一石,沧海一粟。希冀能够抛砖引玉,就教大方。因才疏学浅,错误难免。望大家原谅海涵,并请批评指正。




上篇  文明与文化




一、文明的发展与碰撞

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到,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后来我们知道,文明在中文里作名词解释可以顾名思义。文指文化,明指开化与启蒙。合起来指在各方面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特定地区和人群。再之后学习英文,知道civilization是来自拉丁文civis,是指城里人的意思。由此看来,城市化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上也确实如此。按照世界通行的标准,城市、文字与青铜器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几个必要条件。

人类历史上曾经达到过上述标准的文明有很多。但是存留到今天并且仍然保持较大影像力的却很少。大概只剩下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与中国文明等有限的几个。在每一个主要文明的内部和周边,还可能存在着亚文明和次文明。它们受到主要文明的影响,但同时又有自己相对独特的文化。并且不具有主要文明的广泛影响力。比如西方文明内部的以民族,地域划分的美国,法兰西,德意志,以及中国周边的日本等等。透过世界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文明发展,以及文明或亚文明之间碰撞冲突的历史。

当今世界居统治地位的文明是由高加索白人(Caucasian)所创造的,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无论我们情愿不情愿,高兴不高兴,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公认的看法是,西方文明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自然延续。中间嫁接了基督教,改换过宗教的门庭。这个文明自雅典娜的神庙在爱琴海边上矗立起来以后,就一直没有消亡和中断过。我们现在在自由女神像,尼米兹航母,好莱坞星光大道里面,都可以隐约见到她的身影。

另一个没有中断和消亡,至今仍保有较大影响力的文明,就是我们的中华文明。以前一说起中华文明就是上下五千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实际按照世界通行的考古标准,我们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夏朝的存在与否和文明水平上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争议。目前能够确定的中华文明史应该从商代算起。从商到今天,中华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历史上的外族曾经成功地入侵过中国,不过所有的入侵者最终都接受了中华文明,融入成为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不仅如此,中华文明还对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象日本,韩国,和越南,产生过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以白人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从15世纪开始从欧洲向全球扩张。在它扩张的过程中,有些文明被消灭,如美洲的印地安文明,有的被迫屈服,如伊斯兰、印度、中国等。自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长期遭受屈辱。这种屈辱与天朝和世界中心的自我定位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强烈地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尊。自清末至今,无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方略。从师夷技以制夷,到立宪、共和改变政体,直到引入共产主义思潮。凡近两百年。那么,中国的地位改变了没有呢?从根本上讲,并没有。现在我们国家做世界工厂,仍然处在食物链的末端,处在金字塔的底层。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同胞,按照世界标准,仍然生活在相对愚昧与贫困当中。游戏的规则改变了,但是中国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文明是物化的。一个文明的发展程度是可以用许多物质化的指标来衡量和比较。一个文明,包含几个最基本的方面,如文化、科技、经济、军事、政治组织形式、道德水准和凝聚力等等。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文明的发展程度,在上述的各个方面往往是均衡的。没有一个正常、健康的主要文明,会在其中的某些方面特别发达,而在其他方面严重滞后。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文明肯定是一个畸形的文明,不可能持久。例如古代的斯巴达,迦太基,和二战前的日本。斯巴达和日本,都是片面强调军事发展的军国主义文明,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大大超越了它们在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的发展程度。迦太基是一个商业文明,其经济高度发达,物质富裕,但在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相对落后。这些文明,可能会在短暂的时期内有杰出的表现。但是不可能持久,不可能成为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文明。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近代中国的衰落,实际上是中华文明整体上的衰落,是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之间碰撞的必然结果。当1840年,英帝国的军舰出现在虎门海面的时侯,中国近代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中华文明在文化、科技、政治决策、军事动员以及人民凝聚力等各个方面,已经无可置疑地落后于西方文明。单纯靠军事救不了中国,靠科技救不了中国,靠政治改革也救不了中国。只有文明的全面振兴才能够救中国。




二、文明与文化

文明(civilization)与文化(culture)经常被混为一谈,例如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曾经提到,文明是是物化的人类发展程度,有具体的标准。而文化则是抽象的,非实物化的概念。文化是在同一个文化圈内部,人群之间相互传承的,存在于人脑之中的信息的集合。每个个人的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所有个人头脑中信息的集合,则构
成民族文化的整体。文化是抽象的,非物质的。但是它可以有物化的载体。比如文学、音乐、电影等等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但是这些载体本身并不是文化,载体所承载的抽象的内容才是文化的一部分。用比喻来说,如果文明是一个人的躯体,那么文化则是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近代中华民族躯体上的衰落,反映的是灵魂的蜕化与萎缩。一个灵魂没落的躯体,只可能是一具行尸走肉。战场上的炮声尚未响起,文化上的较量已经决定出文明冲突的胜负。

文化对文明的决定性影响,是通过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会决定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修养素质。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影响,会决定整个民族的社会行为。一个民族如何发展和处理自己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文明层面,受到其文化的支配。在社会动荡,发生战争等特殊情况下,文化对文明的决定作用,会集中和突出地表现出来。

现代的西方文化,有两个根本的基石。一个是基督教,另一个是源自古希腊的人本主义(Humanism)思想。其中,基督教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而人本主义思想则影响了西方世界的个人行为准则与社会组织形式。

基督教解释和回答了关于宇宙、世界和人类起源的问题,它也回答了关于人的原罪、人的本性等问题。它是西方人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哲学基础。当然,基督教的解释和回答是否正确,是否是真理,另当别论。但是,在人类现行的发展程度下,它仍然保持着能够自圆其说,自我解释。

与此同时,人本主义思想则肯定了每个人类个体的尊严与价值。它保证每一个自由人之间在政治上和其他社会权利上的平等,容忍并鼓励人们发表意见、歧见、乃至异见。从而保证了相对民主的政治政体的实施。历经西方文明发展的两千多年,高度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始终没有出现在欧洲大陆。而城邦自治、公民或贵族会议,一直是欧洲政治的基本组成形式,包括在中世纪的黑暗年代。西方文化中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追求应该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西方文化的发展,整体讲可以分为三段。第一阶段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从公元前八世纪年希腊城邦国家建立到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覆灭。从整体上讲这个阶段的学术气氛较为宽松,西方文化在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这时期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开放、理性和探索。

第二个阶段是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从西罗马灭亡到十五世纪文艺复兴。在这一时期,宗教上的高压也体现到文化领域。罗马教廷不光垄断了对真理的绝对解释,同时也掌握了大部分文化资源。文学、艺术大多被用来为宗教服务,表达宗教题材。图书、学校也掌握在教士们的手里。任何对科学的创新,都有可能被打上离经叛道的标签,受到宗教审判。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欧洲作为一个文明的代表,明显地止步不前。

第三个阶段是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直到现在。这一期间西方文化的特点是思想的重新解放和拓展。所谓复兴,就是要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活力。中世纪教廷的黑暗与腐败,使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们,其中包括教会内部的教士,都感到极度的失望与愤怒,都向往着一个自由与宽松的环境与文化氛围。与此同时,以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成功地挑战了教廷对圣经的垄断解释权。真理再一次可以掌握在普通人的手里。新教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最终导致新大陆的发现和崛起。西方文明也因此急剧扩张,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

中国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秦时期。从商有文字记载开始,到秦灭六国结束。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春秋战国阶段。周天子的衰落和列国争霸的需要,为不同的思想和学派提供了宝贵的自由空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诸侯国之间的到容忍和鼓励。古中国文化的大成,应该集中体现在这一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的代表应该是士文化。士文化的精髓包括以下几点。自尊、平等、忠诚和律己。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士文化与之后魏晋时期的士文化,以及明清的所谓士文化有着根本的区别。首先的区别在于士的身份和认同。春秋的士,既不同于诸侯与大夫阶级,也不同于普通百姓。士,是一个有着较高的精神标准和人格标准的群体。任何人,只要他在精神上与人格上达到这个标准,都可以成为其中一员。而对门第、出身和学识并无特殊的要求。春秋的士广泛地包含了各阶层、各行业的人。从著书立说的诸子百家,到冶铁铸剑的匠人走卒,都可以称为士。

其次,士在人格上是独立的,自尊的。士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即使入世,士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往往是契约关系。合则留,不合则散。因此想要留住士,并不容易。所以我们看到统治者往往需要礼贤下士,需要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而同时,在士与服务对象达成认同之后,也往往会信守承诺,竭诚尽忠。所以我们知道有:国士无双;士为知己者死;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我们看这一阶段的中国历史,基本上就是士们所演绎的历史。上自高山流水,管鮑之交;下至秦王一统,李斯车裂。士们用自己大写的人格,铸就了中华文化史上最为璀灿的一页。

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秦一统到清室退位。凡两千余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高度的中央集权与文化上逐渐的固步自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中国历代是封建社会。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在这段时期,我们实行的并不是封建制度。所谓封建,封者,指中央策立诸侯,分疆裂土。建者,是指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政权。从税收到官员的委任,均不受中央政府的干涉。只对中央政府负有一定义务,比如军事义务。所以严格来讲,只有先秦的中国和中世纪的欧洲出现过正式的封建制度。中国自秦之后,应该是中央集权的皇权-官僚体制,或称郡县制。

在这一时期里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如果我们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董仲舒说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到宋末程朱理学建立之前。后一个阶段从元代到清末。在前一个阶段中,知识分子们还遗留有古代的名士之风,虽然只局限在特定的门第与阶层。而统治阶级也还在逐步适应掌握儒术这个工具。另外由于其他民族对中原文明的冲击与融合,在这个阶段,文化与思想上的钳制还并不是十分严酷。所以我们能够从文化层面上看到秦辞汉赋,魏晋文章,唐诗宋词这些中华文化中光照千古的杰作。并且从卧龙茅庐三顾,到魏征犯颜直谏,我们看到的是统治阶层还能基本遵循先秦时期礼贤下士的游戏规则。

可以说,这一个时期是先秦士文化逐渐萎缩退让,儒家文化逐步确立正统的过程。而科举制度的确立与推广,则最终埋葬了士大夫们的傲然风骨。当唐太宗在长安端门前笑看“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时刻,这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成屠龙术,货与帝王家便成中国知识分子们的终极追求。如果说欧洲宗教裁判所里的火光拷问的是离经判道者们的肉体的话,那么金马玉堂之上的功名利禄,拷问的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们的灵魂。士文化与儒家文化,从本质上和精神上,都是完全不同、根本对立的两种文化。

到宋末,程朱二人重新解释了儒家的学说。进一步禁锢了思想的发展。中华文化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所有的真理都被解释成天理,所有的人欲都应该受到压抑。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当中。你无法去探索,因为所有的真理都已经被解释;你无法去追求,因为个人的欲望是邪恶而应该受到压制。生活的意义何在?人们所能做的,恐怕只有背诵与重复。

通过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清末民初,从旧文化、旧教育中走出来一大批知识分子,对儒家文化持有那样强烈的否定态度。在旧文化中,鲁迅看到的满眼都是吃人。而胡适则坚决主张打倒孔家店。纵观那个时代的文化人物,能够肯定旧文化的寥寥无几。显然,旧文化的末路与无望,已经清楚地看在这些继承者们眼里。纵观元明清三代,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科技领域停滞不前,在文学艺术方面也乏善可陈。文化上的停滞与萎缩,直接导致了整个文明的衰落。

第三个阶段是从民国建立至今。五四运动的口号是砸烂孔家店,提出引进德先生跟塞先生。但是,仅靠德先生跟塞先生,是否能够取代旧有的儒家文化,是否能够成为新文化的核心?与此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一声炮响,也被引进了中国。此后的中国,在文化上长期举棋不定,左右摇摆。直到今天和谐口号的提出,新儒学的兴起,仿佛又走入了另一个循环。如果要倡导新儒学,那么旧有的儒家学说应该如何批判于吸收?如果要全盘否定儒家文化,那么之后的中国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化?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主要受儒家文化残余影响,并同时有各种思潮争鸣的文化乱世,道德真空。

三、中国之文化

中国近代的文化,就是以儒家思想、儒家学说为基础的儒家文化。那么,儒家文化的精髓究竟是什么呢?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字,仁。孔子奔波一生,周游列国,实际上宣传的思想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复礼,是要恢复周朝的礼制,因为那是孔子心目中人类社会的理想体制。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而且也可以是仁爱的。所谓仁者爱仁。儒家的学说,是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的。在一个理想的社会里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都是安分守己,各司其责的。换句时髦的话说,都是和谐的。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其他的社会关系,依此类推。假如这个境界达到了,实现了,那么天下大同,大功告成。

除了对社会理想的阐释,儒家对个人行为的规范与要求,也都纳入到同一个以仁爱,以自我道德约束为基础的思想体系内。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所谓的礼义廉耻,都是建立在人性善,能够仁者爱仁的基础上的。从而可以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任何正常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儒家的这个社会模型,其实现的条件是相当苛刻的。即使碰巧在现实中构成,其维持也会非常困难。其中的任何一点出了差错,任何一个关系出现了问题,负面的效果就会迅速扩大,具有负反馈和雪崩效应。而整个模型就会崩溃。考虑到人类自身的实际道德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我们可以推断,这种理想主义的学说存在着本质的缺陷。实际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由大乱到大治,再由大治回到大乱,不断周而往复,改朝换代的历史。这从实践上证明了儒
家思想、儒家学说的空想主义、理想主义色彩及其局限性。

作为旧时代的读书人,包括皇室本身,虽然在知识领域内受到禁锢,但是智力肯定并不低下。对于这个学说,这个模型本身的缺陷,大多数人应该是了解的。但是有人会站出来提出反对么?不可能有。有人会按照儒家文化的要求去做么?肯定表面上都会附和。

于是,一个奇怪的,几乎是中国特有的有趣现象产生了。一方面,一个几乎无人真正相信的学说在表面上统治着整个国家,君臣上下各个阶层都在循规蹈矩,宣讲纲理伦常;而另一方面,几乎人人的内心都对儒家学说充满着不信任,私下里另有一套隐晦、阴暗的处世哲学,在大行其道。在君子不忧不惧,君子坦荡荡的儒家外衣下面,包藏的是反经、菜根谭、曾氏家书等等明哲保身、圆滑世故的为人之道。凡中国人,上自皇帝,下至庶民,莫不如此。正所谓君欺臣,臣欺君,大家彼此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通过观察,我们还会发现,中华文化中的经和史是相互背离,甚至严重对立的。儒家的经典,大力宣扬的是忠信节义,孝悌人伦。而中国的史籍当中,充斥的却是虫流出户,烛光斧影。经,是供庙堂之上,黄钟大吕。史,则是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因此,虚伪和两面性,成为中华文化当中一个最突出的负面特征。并由于这个特征,不可避免地衍生出欺骗与无信,自私而冷漠,等等顽疾。这些文化层面的衰败与蜕化,直接造成了整个中华文明的落后。使得整个民族在政治决策,军事集结,人民凝聚与社会组织能力等等方面,长期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与顽疾,尽管平时也有显现,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则表现格外突出。古人讲,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要了解近代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有两个事件值得我们放在一起特别关注。一件是明末清军扬州屠城,其过程可以参考明人王秀楚依据亲身经历所写的《扬州十日记》。另一件是抗日战争中南京陷落。从这两个相隔数百年的历史事件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共性,非常典型地折射出我们民族和文化的身影。

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关头,总会有象史可法一样的理想主义者们挺身而出。而且,他们毫无例外地会收到自己同胞献上的热情掌声和鲜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掌声与鲜花,只不过是一片假象。是在儒家文化里面游刃有余的同胞们,对外演练纯熟的挂在脸上的忠贞。等到异族的军队真正到来的时候,军阀们想的是如何拥兵自重,与侵略者讨价还价。百姓们想的是如何苟且偷生,使个人和家庭能够得以逃脱。于是,稍事抵抗之后,便做鸟兽散去。那些余音尚存的所谓民族气节,所谓春秋大义,弃如敝履。暴兵之前,汉人们形同鸡犬,任人宰割。不要说反抗,即使连逃走的勇气都丧失殆尽。

看到这一幕一幕何其相似的历史活剧,人们在扼腕长叹之余,会很自然地提出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究竟是不是偶然的?如果是偶然的,为什么会如此反复地、惊人地相似?是不是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哪里存在着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小结

在这一篇里我们提出,中国近现代相对于西方国家的落后,反映在多个方面。实际上是一种文明的落后。在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碰撞当中,中华文明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失败与屈辱。

文明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由文明的灵魂,文化所决定。中华文明的落后,源自于近代中华文化的腐朽与末落。其中关键的原因,是起主流作用的儒家文化存在着根本问题。

至于儒家文化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请看下篇: 文化与哲学。



[high? 2007年4月25日 于 燕云堂]

[全部文章请参考博克 high? 之 燕云堂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2529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