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屋顶上的小提琴手】

读书影视,诗书画,生活见闻杂感随笔,胡言乱语之类吧。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三十年前的老片子了, 久仰大名, 就是没看过。最近找来看了, 哈, 真是相见恨晚。

影片是从舞台剧过来的,以旁白开场, 大量旁白贯穿。 这才知道旁白可以写得这样好。 妙趣横生, 如同春风散马蹄。一边笑, 一边小跑步才能跟上人物的思路。幽默感 如同湖面上的波纹,无处不在。受苦的人啊, 你被剥夺了一切,感谢上帝还让你保存着幽默感, 在最苦的日子里, 让你能抽支烟, 吐一口气。

电影写的是上个世纪初,俄国的一个犹太人小村庄。这儿一切都照传统习惯按部就班, 不慌不忙。然而世界要变革, 旧的传统习惯要被冲破。这样重大的主题在主人公三个女儿的婚姻问题上展开。从来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已经答应了富有的屠户求婚,才知道女儿自己和穷裁缝好上了。一对情侣苦苦哀求,做父亲的也就答应了。二女儿爱上了城里来的革命家, 他们根本不需要征求父母的同意, 只不过说希望能得到父亲的祝福。革命家被流放去了西伯利亚, 妻子也毅然跟着去了。“不是他要我去, 是我自己要去。” 女儿对父亲说。三女儿更离谱, 要和不同信仰(无神论者?)的人结婚。 老父亲 还是比较开通的, 常常会用“从另一方面说。。。” 来求得通融和让步。 大女婿虽然穷, 他说:“从另一方面说,他穷到底了, 今后要改变日子只会变得好起来。” 二女儿自由恋爱, 没有媒人, 他指着天空问:“从另一方面说,亚当和夏娃又是谁做媒的呢? 大概就是你(上帝)吧。那么
他们(二女儿一对)也是你做的媒了。” 但是三女儿没能得到他的谅解,鸟和鱼怎么能通婚? “从另一方面。。。。。”老父亲 也企图退一步设想, 但是这回他说:“没有另一方面了。” 到底, 他没有能原谅三女儿。直到犹太人被迫大迁移, 三女儿夫妇前来告别, 老人还是不理睬。女儿说:“我不要他听(listen),” 只要他听见(hear) 自顾说完告别辞就走。老人才咕哝了句“祝福你们”, 高兴得一旁的大女儿高声朝妹妹喊:“祝福你们-----."

影片有种机智,温和, 快乐的基调,对白常常闪烁着机锋。主人公走进屠户家,看到摆设很阔气, 就说:“啊, 这些都靠了杀害无辜的动物得来的么?”村中的长老说对任何人都有祝福, 有人问:“你对沙皇有什么祝福呢?”他说:“祝愿沙皇离我们远一点吧。”类似的对白几乎俯拾皆是。 剧情中的冲突往往也不推向极端, 屠户虽然没有娶到主人公的女儿, 也来参加婚礼, 说他没有别扭( ill feeling), 还送了五只鸡。后来被迫迁移时也来告别。即使逼迫他们迁移的军官,写他也是被迫行命令。当群情激愤, 反抗迁移命令的时候, 颤巍巍的长老说了句:“我们收拾行李吧。" 写出多少善良和无奈。影片中最后大规模的种族迁移, 赋予影片一定程度史诗的壮阔。

忘了说, 这是一部歌剧,极好的音乐,淳朴, 优美。片名为什么叫《屋顶上的小提琴手》, 我还没捉摸透。谁能告诉我?(后来听一位网友说, 是违反常规的意思。) 

雨打梧桐 发表评论于
这个父亲真有意思。谢谢介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