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铁军”官兵:随时准备上战场
2007年07月20日解放军报 刘兴安 黄超 陶爱兵 黄健
这是一支时刻紧扣在弦上的利箭。
2006年底,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号声响起,“铁军”某机步团的官兵领取战斗装具、准备携行器材、进行车辆编组……8分30秒后,数百台战车汇成一条钢铁巨龙,顶风冒雪驶入夜色迷漫的原野。
千人百车一路奔袭数百公里,一路走一路打,摆脱“敌”多种侦察手段、进行复杂电子对抗、闯过雷场和染毒地带……
等“铁军”官兵精神抖擞地集结到指定地域时,一名军区首长抬腕看了看手表:比规定时间提前了两个多小时。
有人说,这支部队的官兵睡觉也睁着一只眼,此言不虚。
“铁军”,随时准备上战场!
这标准那标准,打赢才是硬标准
80年,大大小小3000多场硬仗,“铁军”的威名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如今这个师的领导班子,包括师长、政委在内的5个人参过战,4人立过战功。硝烟弥漫的年代虽然已经远去,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召唤、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要求,都时刻警示着新一代“铁军”官兵:军人的使命,永远是打仗!
4年前,新装备刚到部队时,时任师长的徐经年既喜又忧:新装备信息化含量高,对作战指挥要求也更高,但由于多种原因,野战指挥控制、侦察情报等“五大系统”,软件不匹配、硬件不兼容,遂行作战指挥时,只能各自为战。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武器装备不能“聚指成拳”,指挥控制不能综合集成,打赢从何而谈?
徐经年以军人特有的敏锐,一眼就盯住了“作战神经”的“软肋”。
想法刚刚提出,马上就有人善意提醒:“改装备、搞集成不是师以下部队分内的事。咱师机械化还没搞完,哪有心思去想信息化的事?你辛辛苦苦把树栽下,十有八九会把果子留给别人,不是白忙活?”
徐经年坚定地说:“部队的战斗力等不起!”
时光荏苒,一晃4年过去。2007年6月9日,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机步师指挥演练让前来观摩的济南军区首长连连颔首。
师指挥“五大系统”融会贯通,指挥员在电脑上轻点鼠标就实现了各种力量有效编成。无人侦察机与3种侦察装备的接力互通,情报传输距离超出了性能设定近10倍!
在机械化还没有完成,就未雨绸缪锲而不舍地干信息化。两任领导接力4年干一件事,没有谁计较个人得失。打赢标准,统一了“铁军”的价值观。
如今,这种“按打仗标准建设部队”的理念,已经融入到师党委的各项决策和官兵的自觉行动中。
“铁军”官兵,一年到头始终有一种箭在弦上的危机感:全师官兵一年四季迷彩服不离身,师常委野战装具就摆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每周一师团首长交接班,都要通报一周军情;不用搞动员,无需提要求,各级单位定期进行战备等级转换、实装实兵拉动;全师战备携行物资按照战斗编组,常年放在指定车上,部队紧急拉动的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
这标准那标准,打赢才是硬标准。为此,该师每年70%的机动费都投在训练场,70%以上的立功受奖指标用于奖励精武之星,90%的技术奖励、学习奖励被用在了训练标兵身上。高炮团驻地附近的一家地方单位,多次提出想“借”几名战士为他们执勤,条件是除免费吃住外,每年再给团里30万元经费。高炮团断然谢绝,政委张博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练兵打仗,宁可生活艰苦些,也绝不能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
近年来,“铁军”先后对远程机动、泛水登陆、信息攻防、抢险救灾等数十个课题进行了研究演练,逐一形成了配套预案。同时,还制定了详尽的战备等级转换、战时政治工作、战时后勤保障和战场装备维修等各种方案上百份,以备战时之需。
训练场“出人意料”越多,战场“意想不到”越少
2007年初,一个寒冷的日子,豫西山区战云密布。
轰炸机和侦察机隔三差五盘旋空中,“敌”远程火力打击实施频繁,强烈的电磁干扰无孔不入……
刚刚搭起野战指挥所,挖好隐蔽工事,师指挥部突然下达指令:各团立即转移阵地。就这样,有的团指挥所一晚上转移了3回,官兵累得倒下又爬起来,爬起来又倒下,浸透了汗水的作训服冻得硬邦邦,很快又被新出的汗水融化……
“训练就是不流血的战斗,不残酷点不行。”师参谋长刘喜合咬牙抛出一句话。
尽可能把作战对手想得更强大,把战场环境模拟得更逼真,把训练条件设置得更艰险,这是“铁军”一贯的训练作风。
一次,全师组织戴防毒面具考核。按照大纲规定,戴防毒面具可以在无钢盔等战斗携行装具条件下进行,此前“铁军”合格率一直是100%。
考试当天,考核组突然加大难度:在全副战斗着装、头戴钢盔的条件下进行考核。结果,全师官兵合格率不到20%。
“在战场上,敌人会让我们在如此理想的情况下从容不迫戴防毒面具吗?”副参谋长陈晓楠的反问,让不少委屈地想问“为什么”的人低下了头。
在今年考核中,全师这项考核的合格率已经达到85%。
如今,“铁军”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已蔚然成风,一声令下,官兵没人问“为什么”——
手榴弹投掷训练,不允许助跑,还要戴钢盔、负背囊、一手执枪,分站姿、跪姿、卧姿投掷;
冬天进行战术训练,故意在训练场地泼上水,让官兵在走路都容易摔倒的冰面上摸爬滚打;
设置火障时,把柴油换成火焰更旺的汽油,动作慢一点就会被烧着衣服;
坦克、步战车训练从来不会停下来从容射击。在驰骋中,装甲车首发命中率由3年前的25%提高到现在的85%。
翻看“铁军”近些年的训练记录,经常会有一些成绩“差”得出人意料,但“差”的背后是高得惊人的难度。
对此,“铁军”官兵说:训练场上的“出人意料”越多,未来战场上的“意想不到”就越少。“合格不算过硬,过硬才算合格”,这是“铁军”坚持与众不同的标准!
2005年6月,某新型突击炮被炮兵团突击炮连请进了门。最初模拟试射,弹着点总是在靶心偏左上。
有人失去了信心,安慰自己说:“配发时间这么短,能打中靶子就不错了,差一点点也没什么关系。”
难道就带着这“差一点点”走上战场?
连长周学敏白天钻进炮车一步步论证数据,晚上躺在床上对射击过程一点点梳理,做梦都在演算……终于,他不仅找到了偏靶的原因,还拿出了一整套修正弹道偏差的办法。
换装两年来,突击炮连先后参加重大军事活动3次,发射各类弹药268枚,都是弹无虚发。
今日“铁军”,干部的军事训练考核比战士还要严格,第一名到最后一名全部张榜公示。仅去年,全师就通报批评了训练落实不够好的18个建制连、36名干部,6名训练不过关的机关干部被调离或安排转业,12名成绩差的干部提升亮起了“黄灯”。
一次次“提心吊胆”,练出官兵一身虎胆
这是一场有十几个国家驻华武官和军事专家参加观摩的实弹演习。
预演中,意外发生了。一发高射机枪子弹跳弹击中了演习区域之外的一名群众,还有一名战士被流弹擦伤了腿部……从各渠道反馈回来的险情加到一起,竟然有12处之多!
有人当即提出,演习是给外军观摩的,安全第一,建议削减高难度课目,减少实弹用量,用炸点和空爆弹“意思”一下就够了。
难度降不降?实弹打不打?“铁军”面临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既然演习展示的是我军真实的战斗力,那就必须显示真本领!”师政委周和平的话掷地有声。
当天晚上,师党委讨论后统一了思想:确保安全的关键不在少打实弹,而在于周密组织,他们把80多个可能发生的问题逐一论证,每个隐患都落实到具体人排查解决。
演习那天,攻击目标全是迷彩伪装靶,坦克在步兵身后进行火力超越射击……38种数百吨弹药准确倾泻在目标上,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新装备接装第三年,“叶挺独立团”开始尝试装甲步战车泛海冲滩。
翻开训练大纲,这是一个选训课目。
可是,“铁军”明白,泛海冲滩这一技能,早晚会在战场上用到,这道“坎儿”必须过,不管风险有多大!
开着十几吨重的“铁疙瘩”冲进无风三尺浪的大海。车毁人亡的危险就像变幻莫测的风浪。团长黄成友带着攻关小组,率先把步战车开到各种水域尝试,趟过了湖泊水库,再挑战大海……
总部来检验那天,黄海海域突起风浪,地方渔船纷纷回港避风。“如果天气条件不允许,你们这个课目演示可以考虑取消。”导演部出于安全考虑下达了通知。
“再大的波涛,我们也要征服它!”机步团官兵请战的士气比风浪更豪迈。十几辆新型步战车劈波斩浪,书写了我军步战车泛海抢滩的新篇章。
5年后,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抢滩登陆战中,42辆“陆地猛虎”变成了“海上蛟龙”。
敢冒风险不是坏事,可怕的是被风险束缚住了进取的手脚。2005年8月,“秋收起义红二团”在外出驻训时发生一起车辆事故。师党委在认真调研后认定这是一起意外事故,当年底,这个团因为训练成绩突出照样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
从那以后,全师官兵从难从严挑战高难度课目的激情更加高涨。背着手榴弹进行实弹训练,让战车实弹上膛在陌生地域进行机动……在一次次“提心吊胆”历练中,“铁军”官兵练出了一身虎胆。
大胜之后寻“败笔”,“铁军”追求无止境
记者的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联合演习总结,关于运力缺口、兵种协同、战时政治工作开展等10个方面49个问题一一在目。
大胜之后寻“败笔”,“铁军”面对荣誉的出奇冷静和清醒令人叹服。
从2004年开始,每逢重大演练,该师每名班以上骨干人员的携行背囊里面多了一件必带品——战地日记本。战前动员,也多了一项指令:号召官兵仔细观察和体验每个演练细节,把遇到的问题和思考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以便今后改进。
从演习场回来后的第二天,一场揭短总结会就在党委会议室召开了。各基层单位拿来“战地日记本”,直言不讳查缺陷。
胜中寻短,响鼓重捶。
那次,师里把从2000年以来被肯定的780篇理论文章翻出来,一一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思路重新衡量。4个研究小组整整封闭了一个半月。
结果惊人:1/3的理论成果已经毫无价值,果断摒弃;剩余2/3理论成果或改进、或发展,几乎篇篇“伤筋动骨”。很多在机械化和传统作战模式中百试不爽的作战理论,被新的作战形态淘汰……
2004年底,师部办公楼前燃起了一把火,所有过时的作战理论文章当着全师官兵的面被烧掉了。
这把火,至今还熊熊燃烧在每一名“铁军”官兵的心里——短板要靠主动找,还要在与强手的较量中发现。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之后,外界好评如潮,师党委却发现:参演俄军战士有1/3是当年的新兵!于是,他们把新兵训练思路调整为“一年技术定型、二年技术强化、三年以上一专多能”……
把问题当作研究的靶子,把弱项当作攻关的方向。改制换装以来,先后有50多名兄弟部队的训练标兵成为“铁军”训练场上的老师。
几年下来,他们收集掌握了各种训练参数、各种战备建设指标31项共1000余种,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制约部队发展的难题,夯实了打赢现代化战争的理论根基,形成了以指挥控制非程式、火力运用非线式、兵力运用非传统、作战保障非条块为代表的作战理论研究成果600余篇,撰写出轻型机步师通信指挥、编制体制、频谱管理等9个论证报告。
目前,这个师有83%的干部参与过集团军以上组织的军事活动,88%的营连主官有参加两次以上演习的经历,91%的师团班子成员组织过重大军事行动,100%的师团主官被评为“优等指挥员”……
“当兵为什么?当兵为打仗。只等军令动,报国上战场……”“铁军”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与这首《坚决打胜仗》的师歌一样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