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孔子的原话,真正的儒家思想

To introduces the cradl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Medicine.
打印 被阅读次数

5 孔子的原话,真正的儒家思想

 

小时候在大陆读书的时候,学到了不少孔子孙子等等古圣先贤的文章。  虽然我觉得当时老师的解释有些问题,但是,我却不知道正确的解释是什么。

 

在国外,接触了一些台湾,香港等地的学者,探讨了许多诸子百家的知识,我才真正领悟古圣先贤的思想。

 

我痛恨没有知识误人子弟的老师,这些老师自己没有本事混饭吃也就罢了,可是他们把学生的前途也都给耽误了。我从小就和那些笨蛋老师做对。现在,对他们的蔑视又增加了一层。

 

这里我把正确的解释写出来.

 

1)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大陆学者老师的解释就错了。

 

大陆学者老师的解释是 --- 学会之后,还要经常的复习。

 

真正的解释是 --- 学会之后,还要经常的练习实习,要实践要学以致用。而不要纸上谈兵。“习”在文言中是“练习实习”的意思。

 

我的点评:大陆学者和老师大多是书呆子, 学会了还不停地温习,从书本到书本。 纸上谈兵,空谈误国。

 

 

2)孔子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大陆学者老师只知道头半句“以德报怨”, 却忘了后半。

 

整句的意思是 - - - 如果以德来对待怨,哪么用什么来对待德呢?

 

我是读于谦传才知道孔子这句话的原文的解释的。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就是那位写《咏石灰》的书生将军。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混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朝末年蒙古也先兵临北京城下,明朝皇帝已经被俘,所有朝中文武大臣都一致要投降。

 

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别人都劝于谦投降,还说明朝是以德服人,说我们明朝要对蒙古也先以德报怨。

 

于谦说了孔子的这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问的满朝文武哑口无言。 后来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带兵坚守北京城,击败也先。从又一次生灵涂炭中拯救了汉人,也拯救了明朝朱家江山。

 

夺门之变后,皇帝为了报答于谦,把于谦满门抄斩。皇帝亲自查看于谦的家,发现竟然于谦家竟然穷的家徒四壁。

 

一个插曲:有朋友在大陆工作,他对我说他是他公司唯一的清官和忠臣,但是,却得不到老板的信任,而且还遭到小人的排挤。

 

我回答说我当然了解你是清官和忠臣,但是,于谦,岳飞,袁崇焕,屈原都不得好死,你竟然还这么大胆要继续做忠臣,继续做清官。 你的前途恐怕有很大的问题,果然,不久朋友被开除了。

 

3)孔子 的外貌是怎样的?

 

说道这个话题我就好笑,感觉华人把孔子的外貌画成一个文弱谦虚的形象。

 

这可是错的太远了,就算是没有读过《东周列国》也应该读过《红楼梦》,这两本书里都说孔子力负千斤,外貌威武雄壮。

 

孔子父亲是一名武将。孔子的外貌和当时的大将阳虎一模一样,也正因为这个,所以,孔子被百姓误会成了凶恶的大将阳虎所以, 被捆在陈,蔡之地。

 

很多人都说孔子的学说根本不灵,其实, 是他们自己误解了孔子的思想。 他们竟然会认为凭着一颗善良的心,一身仁义道德,一张说教的嘴就可以治国安邦了。

 

我在欧洲看到的英雄雕像几乎全部是一手拿书,一手拿剑。书代表知识与文明;剑代表法律与暴力。书 + = 治国之道

 

真正的儒家思想很实用,也很锐利,儒家思想是官本位,当官是人生第一大事和人生目标。如果学好了儒家思想在大陆做官轻轻松松做到省长部长。

 

我的点评:现在很多大陆老师学者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自己懦弱无能,就以为孔子外表也是和他们一样的弱不禁风的窝囊样子。另外,我也不少大陆的商人和官员聊过,感觉当官没有意思。

 

如果真想知道做官的本质,看看《韩非子》就知道了。

 

注:本文从头到尾口不择言,随便乱写,读者不要太认真。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会讨论一些孙子和诸葛亮的话。

7率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在我那里的留言!过来看看你的文章。

跟你讨论一下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我以为现在有个风气,那就是把古人的话往自己认为正确的和可以接受的地方理解。我以为,不能因为我们的价值观是实用就认为孔子说的“习”是“实习”。

单单就孔子这句话来看就不是说“学会之后”如何如何,而且“复习”本身就包括“练习”。至于“实习”嘛,那就要看孔子教的是什么了,很多东西实习起来都是需要条件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孔子教的打仗和治国还有孔子特别喜欢的周礼,“练习”都是几乎不可能的就更别说“实习”了。

学习的目的自然是要实践要学以致用,如果实践和学以致用就在眼前和手边的话,这样的学习无疑是快乐的,这种属于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是明白的。但是有时我们学习的时候就未必能用上也许连“练习”和“实习”的机会都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比如说如果你学的打仗和治国还有孔子特别喜欢的周礼。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学科的“练习”和“实习”之前的准备过程是长时间的枯燥乏味,这时孔子告诉你在你有机会“练习”和“实习”之前也就是说在你学习乏味的时候“时习之,不亦乐乎”。

你是医生就也许会经常有学习什么技术的时候就未必能用上的情况,比如说某种手术或某种疾病的病人并不多,因此由于缺乏机会你也许连“练习”和“实习”都不可能,但是你依然学而且还“时习之”为以后碰到这样的病人做准备这难道“不亦乐乎”吗?

你再想想,如果你的学习过程就有机会经常的练习和实习,那样的话还有必要告诉你这样可以有机会经常的练习和实习的学习是快乐的吗?正是因为让你学的东西恐怕是你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经常的练习和实习的甚至是没用的,比如说如果你学的打仗和治国还有孔子特别喜欢的周礼,通常也就是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觉得乏味和不快乐,孔子就在这时告诉你一种他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学习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习境界,如果孔子指的是那些小孩子都知道的很好玩和很快乐的学习方法(比如说今天时髦的make learning fun的教育方式方法)的话,那么还用孔子说着很快乐吗?。

总之,不是因为这种缺乏“经常的练习实习”的“经常的复习”的学习不快乐不好不正确的没用的,因此孔子的愿意肯定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种缺乏“经常的练习实习”的“经常的复习”的学习在绝大多数甚至所有人(除了孔子)看来是不快乐不好不正确的没用的,孔子告诉你这样的学习也是很快乐的。

希望我说了一点对你有用的话。



寒星静月 发表评论于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看来我的理解一直都有误!现在明白了!
谢谢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