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说:“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政治人物要化逆境为顺境,整合不同派系人马,最后就是肚量与涵养;否则,缺乏磁场与魅力,别人为何要支持与跟进?台湾俗谚:“有量才有福”,极有道理,充满人生进退应对的哲学。
马英九是国民党在野七年来,几乎可以说是夺回政权的唯一希望。但人算不如天算,台北巿长特别费却引来官司,在民进党掌控一切行政资源,而且对司法系统造成有形无形影响力之际,照理马英九应更小心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党内派阀、大老的敏感互动,更应花心思处理。然而,他在这方面却表现了他的弱项,以致国民党一直未能整合出团结对外的气势。
国民党内部矛盾更加深化
以马英九与王金平的关系,马英九应列为优先处理事项,但自新春以来,两人互动渐行渐远,已经毫无交集可言。吴伯雄、洪秀柱参选国民党主席,早已被定位为“代理人战争”,马英九也已牢牢掌控党中央,吴伯雄如探囊取物不难当选。万万没想到,在洪秀柱来势汹汹的攻势下,吴伯雄竟也选情告急,逼使马英九、马以南都表态挺吴。
吴伯雄本来就是马英九的分身,负有马英九万一被判刑以后,修改党章及相关护航任务。以吴伯雄三、四十年党政历练,何必畏惧洪秀柱?如何又会败选?偏偏马家军如此没信心,患得患失,才会急着表态挺吴伯雄,但却没有深思熟虑后遗症,如此重招岂不是使马王矛盾更加深化?埋下了更多的嫌隙?
王金平非常清楚,以他目前在党内的实力,绝对无法在党内初选出线,但他认为马英九若被判罪,他就有机会成为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他采取“以静制动”的原因在此,并寄望连战出面调解。马英九若洞穿形势、了解人性,大可与王金平保持善意互动,以礼相待,保持表面和谐,王金平最后知难而退,愿意担任“马王配”副手是有可能的。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为人廉洁,不好女色,有心挽救国势,但最后还是国破家亡,最大人格缺陷就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也就是主观心态太重,无法客观分析形势,对人性细微处也无法敏锐了解,使手下大将袁崇焕因反间计而死在自己手里。马英九的最大缺点正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每一个旁观者都了解他与王金平的矛盾若处理不好,本土派国民党就会出现“陈明文效应”,国民党会被民进党扣上“外省党”帽子,偏偏马英九就是不会处理党内派系矛盾,只会“谢谢指教”,光做表面功夫。
再以连战与马英九互动为例,当初马英九逼连战交出党主席就是一项错误。经过在野数年历练,连战一洗“阿斗”、“阿舍”形象,早已具备大老能力。连战透过“国共论坛”,更把自己的政治分量投向另一个高峰。连战未必在乎是否再选总统,而是如何维持“国共论坛”的制高点。马英九如果洞若观火,主动迎接连战回锅担任党主席,连战当然投桃报李,一路护马到底。问题是马英九有如此胸襟与见识吗?
马英九拙于掌握人性
连战、王金平本来都可与马英九合作,但事情愈演变愈糟,连战不再有意愿介入马王之争,王金平心灰意懒,不再提马王合作,就剩下马英九独自去面对官司与选举。从2006年12月台北、高雄巿长选举结果已经看出,哪怕有陈水扁身陷官司的大好利多,国民党都打不了胜仗,又如何寄望2008年国民党必胜?崇祯皇帝的失败,不正是一面镜子?
陈水扁急于介入四大天王之争,最后使出杀手锏,硬将比较没有希望的吕秀莲、游锡(方方土)排出去,留待苏贞昌、谢长廷一决雌雄。陈水扁如此热心介入,当然是为了自己卸任后的安危。陈水扁极力要提出“苏谢配”或“谢苏配”组合,就是看出国民党连王马三方矛盾“我方团结,对方分裂”,胜负立判。陈水扁与苏贞昌、谢长廷都有心结,也互动不佳,但为了延续政权生命,再怎么不乐意也要坐下来谈,两相对照,马英九对权力与人性的掌握就非常拙劣。
马英九把王金平逼得无路可走,而且摆明哪怕“马王配”的副手也要受尽屈辱,王金平如何会乖乖就范?王金平不愿表态参选总统,不愿参与党内初选,也不表态参选不分区立委,表明什么都没有而回家种田,如此消极态度不可等闲视之。王金平所影响的王派立委与地方派系是否衷诚拥马,是否会出现“陈明文效应”,马英九可以疏忽吗?
国民党在野七年,优势不再;国民党不断分裂,缺乏统合力量;马英九若无法展现强大包容力,如何化危机为转机?《菜根谭》说:“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马英九有体会到形势与人性的险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