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咬金的功绩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话,第一个中国人可谓都耳熟能详。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给人的形象是勇猛又不失憨厚,但又有点粗鲁。性格豪迈的他似乎有些憨傻,常做出些令人捧腹之事。在小说演义中,他是一员福将,虽然武艺不高,但运气却极好。打仗时,遇到不强的对手,三板斧已经奏功,遇到强的对手,耍完三十六道板斧,仍无法取胜,便拍马逃去,人称“福将”。 外号“混世魔王”的他,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最有名的就是当过瓦岗寨大魔国国王,投降李唐后,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程咬金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那真实历史中的程咬金又是怎样的人呢?

其实,正史中的程咬金给人的印象与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程知节(593-665),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七岁。隋末,程知节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将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知节即其中之一。”这是历史书中的介绍。但只有廖廖数字,对程咬金降唐的过程无详细介绍。如果程咬金真是演义中所说的那样的话,他是进不了凌烟阁的,而他的真正功绩体现在哪里呢?以下是我结合史料的分析判断:


1、劝说秦琼等大将在王世充败象未露前投唐,并在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历史上的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今山东)人,青年时就武艺高强,善于骑马用槊击刺。是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名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瀛州刺史。隋炀帝大业年间,因隋炀帝三征高丽失败,加上开凿京杭大运河、下江南等劳民伤财的行为,使得民不聊生,盗贼蜂起。当时已颇有人望的程咬金组织了一只数百人的武装,护卫乡里。在后来的隋末大起义浪潮中,他率部投奔李密的瓦岗军,得到重用,成为内军骠骑将军之一。。“内军”是李密从军中挑选的8000个“勇士尤异者”,隶属四位骠骑将,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可见程咬金受重用的程度。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占据洛阳的王世充与李密决战。当时,李密初胜宇文化及,轻视王世充,没有做好充分的防御准备。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也不被李密所采纳。开战后,瓦岗军单雄信部首当其冲,遭到王世充部的攻击。当李密派遣程知节及裴行俨等部前来增援时,王世充夜遣200余骑潜入北邙山,埋伏溪谷之中,次日凌晨,动员部队誓死冲锋,未等李密军成列,抢先发起猛攻。战斗中,裴行俨中流矢坠马。程咬金连杀数名敌人,抱起裴行俨骑上战马向后撤退。由于载了两个人,程咬金的战马负担过重,被王世充军追上。一名敌兵用槊将他刺伤,未等他将槊拔出,程咬金就将槊折断,顺手一带把追刺他的士兵拉至近前,刀斩其头,后面的追兵大骇,谁都不敢再近前,最终两人平安归营。此战,由于李密指挥不利,王世充共俘降瓦岗军10余万人,瓦岗军将领数十人被俘,陈智略、张童仁、单雄信等投降。在进退维谷的窘境下,李密率残部2万人进入关中,投降了唐王朝。其他将帅和州县首领则多归附于王世充,瓦岗义军彻底失败。

瓦岗军失败后,程咬金和许多将领因走投无路,而降于王世充。(也有史料说是被俘后投降的。)王世充得到程咬金等大将后,接遇甚厚。虽然王世充对已不薄,但是程咬金不满王世充的为人奸诈。私下对秦琼(秦叔宝)说:“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秦琼亦有同感,于是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我估计除了以上原因外,王世充西域胡人的出身也是手下大将对其夺取天下期望值不高的原因之一。)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王世充与李世民战于九曲,程咬金等人随军出战。忽然程咬金与秦叔宝等人拨转马头,面向王世充说:“蒙您接待,极欲报恩。但您性多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边久留,今谨奉辞!”说完,就和与几十个手下一起骑马奔向唐军。王世充身后虽有数万兵马,但因惧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能眼睁睁的望着他们离去,没有一人敢去追赶。两军阵前数员大将带兵投敌,对已方的士气打击一定非常沉重,王世充的失败自然已经无法避免了。而这也是程咬金等人给新主子李世民最好的见面礼了。(一千多年后,淮海战场上的黄维也遭遇到了王世充同样的命运,这次扮演程咬金角色的是他的黄埔小同学廖运周,除带走一师人马外,还骗走了黄维加强给他用作突围之用的数十门大炮。)

程咬金与秦叔宝等人一起投唐后,被任命为秦王府左三统军(除了他本身的才干外,阵前倒戈的功劳恐怕也有一定关系)。此后,程知节追随秦王李世民,先后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屡立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就在程咬金与秦叔宝等投唐前后,程咬金好友裴仁基计划刺杀王世充失败,和其子裴行俨(裴行俨勇冠三军,被人称作“万人敌”,是演义中裴元庆的原型)一同在洛阳被杀害。 至于程咬金是否参与了刺杀王世充的计划,这一计划与投唐一事是否有关,目前还不清楚。

从《旧唐书》的记载来看,程咬金在秦叔宝等人投唐一事上显然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此举不仅大大削弱了唐军最大的对手王世充的实力,还为唐王朝送去了几句骁勇善战的大将,不可不谓大功一件。


2、参与玄武门之变,并在李世民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又是嫡子。按照古代嫡长继承的惯例,他被立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渊死后,皇位当然是李建成的。但出了个李世民,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原起兵,原是李世民的主意,在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过程中,李世民的战功也最大。可以说是他一手打下了李唐的江山。因此李渊也给了李世民很丰厚的奖赏,并允许他自领一军。这自然会引发太子地位是否稳固的传言。也许是出于妒忌,也许是为了自保,毕竟被废的太子的下场都很悲惨。李建成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而将李世民手下大将一一外放则是他们削弱李世民实力的最好办法。正是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争位期间,程咬金被外放为康州刺史。接到旨意后,他对秦王说:“大王您的左膀右臂现在被一一斩除,身体还能长久保全吗?知节就算死,也不能离开。”接下来,程咬金当然没去康州上任,而是积极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和准备。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程知节亦参与其事。贞观中,改封卢国公。”具体干了什么,虽然没有明说,但率兵杀死建成、元吉的人中,肯定不会少了程咬金。而当时形势也的确危险(如果史书记载准确的话)。此时,正逢突厥进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李渊任命李元吉做主帅后,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而这些将士被调开以后,李世民显然就已在他兄长的掌控之中了。也许就是程咬金的一席话帮助李世民下定了决心,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他的太子大哥。两天以后,唐高祖李渊下诏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八月,唐高祖禅位而为太上皇,李世民登上帝位,是为唐太宗。第二年年初,唐太宗改元贞观。


立下如此大功自然值得奖赏,玄武门之变后,程咬金升为右武卫大将军。贞观年间,改封卢国公。643年(贞观十七年),皇帝李世民命人于凌烟阁绘制功臣二十四人画像时,程咬金位列第十九。自己高官厚禄,享尽荣华富贵。三个儿子也沾了光。大儿子处默,袭爵卢国公。二儿子处亮,娶了李世民的女儿清河长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小儿子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而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程咬金去世时,还获得了陪葬唐太宗昭陵的殊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