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坟,满心悲凉
------ 读经热之我见
亦风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大约是从胡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脱产到党校读一些圣贤书开始吧,中国忽然开始流行读经了。当然,此“经”非彼“经”,肯定不是举世闻名的圣经、可兰经、佛经,这个“经”指的是那些五四运动被批判过,几十年前被烧毁撕碎、批倒批臭过的四书五经、道德经、孙子兵法之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典籍。一时间,出版界噼里啪啦甩出数不尽的古籍新解,光老子的《道德经》,我看到的竟然有数十种老子你说、我说、他说之类,专家学者当仁不让,民间雅士擦拳磨掌,既不是专家也不是雅士的说了,我是老子同乡,我得说说,另一位不服,说俺是老子的亲戚,俺不说谁说?那边孔子的多少世转折孙更不平衡了,也来说一说。于是老子专家如雨后春笋一夜间长了满地,其他的各位“子”专家,更是层出不穷,好一个五千年历史文化研究的泱泱大国!这边厢,电视台风起云涌,弄几个口齿利索、善于表演、敢于上下戏说胡联、深入领悟主旋律的不入流的教书人充当学者,在电视上大肆演绎古籍。由于冠之以“学者”的名号,一时间全国上下从者如云,成就了一些“学术明星”,也毁了古籍的本貌。对于他们究竟牵强附会、错解糟蹋了多少中国古“经”,我不是学者,不能凭听到、看到的一鳞半爪断下结论,但是我确切地知道他们的确是犯有不少基本知识性错误,除了惋惜,我能做的就是自己不受他们的误导。
今天我想谈的不是他们的错误在哪里,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现在忽然间刮起了读经风?真的是人们醒悟了,睡一觉起来忽然发现了中国古“经”的好,幡然悔悟?真的有那么多人在认真研究古“经”的思想,他们“说”来“说”去,是在做学术研究吗?盲目跟风去读经的人,真的是在以中国古典文化思想来指导现实生活?是不是当今中国人的思想已经贫瘠到需要回归到两千多年前去汲取营养?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思想却要返回到两千多年前,那么现代中国人是不是应该感到耻辱?
我从来也不认为中国百姓或者某些中国要人真心地认为我们需要返回到老祖宗那里寻找精神营养。从民众层面上说,很多见了一点世面的人,开窗出门后猛地发现,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文化展品来向世界炫耀,颓然产生自卑情结,不自觉地照着先驱阿 Q 的口吻来了句:我们祖上的黄袍是真金的!实际不过是眼望荒芜的祖坟,满心悲凉,耿耿于怀,于是孜孜不倦却又匆匆忙忙地在老祖宗的旧衣服上寻找一根出土头发,聊以做精神安慰罢了,不时有这样的事情沾沾自喜地发生。比如说到风靡世界的足球,说到英国王室喜欢的马球,说到东南亚人热衷的藤球,就有“学者”从故纸堆里扒拉出似是而非的依据:我们唐朝、汉朝就有那些东西,古书上说什么什么,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什么什么的雏形,甚至很具体地说唐朝有一种宫廷球类运动,类似于今天的藤球,杨贵妃玩得很好,当初就是凭这个第一次吸引了皇上的目光,杨贵妃总是真的吧,所以那几个球类运动源自于中国一定是真的。我们动不动就说四大发明,骄傲于长城、马王堆、兵马俑,翻弄着古尸和千年竹简,学者陶陶然于如此发扬了国光,然而国光真的发扬了吗?中国难道只能这样泛一泛磷光?每到此时,我都哭笑不得,心中苦涩。
此次的读经运动,虽然有民众心理基础,但绝对不是主要推动力,中国老百姓、中国的识字分子(不是知识分子)无力推动任何席卷社会的风潮已经很久了,尤其是在思想领域。百姓已经没有了荆珂式的血性,虽然秦始皇焚过书、坑过儒,中国人的血性还是延续了上千年。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丧失血性,我不知道确切的年代,只记得“五四”卷过一卷,四十年代末期喊过一回民主,后来每次要寻找中国人的血性,我只能去看秦俑画片,古尸我没看过。打我在红旗下成长,好像就很少听到血性被“弘扬”,后来知道林昭疯了,张志新喉管断了,钟海源被活体取肾,李九莲被竹签钉住下颚和舌头惨遭杀害、割凌、奸尸,最后暴尸荒野被野狗吃了,遇罗克的母亲还付了五毛一分钱的子弹费,我胆战心惊,大脑一片空白。我不敢回头!如今怎样我不知道,大约是离开祖国太久了。
那么,勇敢地掀起这次“回归古代文化”的推手是谁呢?据我向来的观察,在天网恢恢之下翻卷风云,此手须有擎天之力,可翻云覆雨,能生杀予夺、力主乾坤,全面代表真理。我以为应该是在中国具有绝对统治权力者所为。风云自上而下,即刻倾盆,且洋洋洒洒不绝。顺风者昌,意气昂扬;跟风者傻笑,其乐融融;天下太平,也算是难得的和谐。
然而这样普遍地读经,究竟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要启发民智、开窗敞门纳文明世风?难道是中国的统治者做了个好梦?
中国人好像比较善于跟风,用某领导人的话说,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个词,我一直不太理解,才疏学浅,只好查成语词典,查过了成语词典,又查现代汉语词典,因一时看不懂辞海,到现在也没查到确切的解释,翻来覆去琢磨,发现一个成语“与日俱增”,样子比较接近,只好推断“与时俱进”大约源自于“与日俱增”吧。领导人说了古“经”很重要,要全民共读之,于是百姓和识字分子就与时俱进了。至于各种真正原因,俱进了之后,没有人细究个中缘由。
可我偏偏不识时务,想要细究。一天夜里,我睡不着觉,更做不出梦,翻出正颠簸在时下浪潮尖上的“经”们,略略翻阅,聊以催眠。
孔子的《论语》是在天下大乱之时,为寻求社会和谐秩序的政治考虑而整理出的治理天下之道。他强调社会要有序,由家庭的父子尊卑、隶属、服从关系,类比出臣子、国民与皇上的关系,他设想出的整个社会的秩序之道,应该是父、子、君、臣的上下等级,在家子当从父,在外臣当从君,整个社会下级服从上级,忠孝节义乃天下大义,每个人要克己复礼,全体国民要讲究仁义礼至信、温良恭俭让,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若此,则天下太平,如今我们称之为和谐。稍微有点现代文明常识都会知道,这是封建的社会意识,因政治需要而产生、因强权统治而推行的道德体系,是不是从人性、人权出发的现代道德?是不是尊重民生民权的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我们老百姓扪心自问:我们今天需要的是这个吗?也许国君需要,芸芸众生需要吗?已经走了数千年的路,还要重走一遍吗 ? 即使要重走,可能吗?历史的足音已经做出了回答。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到处奔波,终其一生,就是要实现 “ 礼乐制度 ” 的目标。 “ 礼 ” 包括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尊卑秩序以及礼仪规矩等,礼,用以治人情,顺天道。礼,实际上是指人类的情感表达和道德体现。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音乐和愉悦之意。孔子提倡的“乐”,意用为发乎情之乐,入于人耳,对人的内心产生刺激,以“教其人者也”。在孔子的体系里,“礼乐”相辅、相成、共道。而如今中国的社会,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反叛,尤其是近半个世纪的砸烂,别说礼仪之不存,即使亲情也被大义而灭,道德大厦坍塌,千年礼仪之邦除了空留虚名,人性已经扭曲近乎兽性,横行于街市的是蝇营狗苟之徒,草菅人命之君,占绝大多数的草民苟且残喘,一个已经没有道德标志杆的社会,谈礼乐,比发射宇宙飞船还难。一个假丑恶的社会整治,首先要弄明白什么叫人,首先要做的是闻一点人味儿,做一点人事,然后方能说礼乐。
对于“道”,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处的“之”,解释为政治和教育。关于这两句话,自古各家解说纷纭,尤其近代。就我的知识,大概有三种解说。一种说法,孔子的意思是百姓只可以叫他们照着去做,不可以教他们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此乃愚民政策,与孔子的启发民智主张显然冲突。另一种说法是统治百姓之道,不是只教他们听从命令和教化,而是统治者以善行言传身教。还有一种说法,改变了通用的句读,从“可”字断开,解释为孔子说百姓认为可以的,就可以去做,百姓认为不可以的,就不可以去做。我不是学问家,不能评说哪一种更合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本意,只能从今天出发感而受之。第一种说法,作为老百姓的我,听了怒发冲冠,弃之不取。后两种说话,倒是引人深思,看看今天的中国,唏嘘之余,不仅哑然苦笑。难道是胡哥真的亲民如兄,欲有所作为,先来个前奏?天可怜见,但愿如此!中国政界向来奉行宁左勿右,别说胡哥未必有这份心,就是有这份心,他可有这个胆识和魄力 ? 那部规定 国家构成和纲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却明晃晃写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后来又加进了“三个代表”。几十年来,党的利益一向高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人民利益,本来人民的空间就小得可怜,人民的利益又被党代表了,虽然谁都知道现实生活中“公仆”与人民的统与被治的关系,但是这么一说,人民也就杳无身影。于是第一种解释倒是比较合时宜。那么鼓动老百姓读孔子,到底又是为了什么?
写于更早时候的老子《道德经》,是写给国君看的,而且是给两千多年前的国君提出的治国方略。《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道经谈自然规律,老子称之为天道,德篇谈行为准则,即人德,“道经”和“德经”构成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他认为天地始于“无”,当“道”产生的时候,天地万物随之而生,于是就“有”了,老子认为道法自然。老子主张人应当遵从天道,国君治国当无为而治,最好的国君应当是国民只知道他的存在,却不见其形,不闻其言,而不是用有形的道德和仁义感化、治理人民,使人民对他歌功颂德,更不是用法制政令限制恐吓人民,使人民因畏惧而归顺,国君最不能做的就是动辄发号施令,张口禁这个查那个,最差的国君用诡计欺骗愚弄人民,这样人民会看清他,轻蔑他,不仅忤逆不顺,而且侮辱他。老子告诫天下统治者:作为国君,一定要讲究诚信,欺骗百姓,必然诚信不足,直接的后果就是百姓不再信任他。老子的理论,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相去更远,根本不可能实现,不谈也罢,省却失眠与泪涟涟。
老子还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样天下就“民复孝慈”,天下和谐太平。素者,纯真也。朴者,质朴也。私者,私心也。欲者,欲望也。学者,诡辩之智慧也。孝慈者,子孝亲慈也。
这也是写给国君的。当人有权势的时候,特别是君临天下时,很难纯真朴素,很难抵挡私欲的诱惑,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诡辩,以遮掩自己的情操肮脏和目的卑下。我以为,老子深知人的罪性,尽管国君贵为天子,血统至尊纯正,但逃不了与生俱来的罪,故此特为切切叮咛。普天之下,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人种单一的国家,民是同样的民,为什么有的国君可以治得天下鼎盛,太平歌舞,有的国君却弄得国运衰败,世道纷乱,民怨鼎沸,其中的道理老子早有预告。然而当下的集权者听了老子劝诫吗?
对于老子,很多年来一直有一个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误会,认为老子的“无为”是说给民众的,叫大家无为而寡欲,清静而恬淡。那当然好,百姓都寡欲了,我独纵览天下,一饱私囊;草民皆清静了,还要恬淡、无为,我可为所欲为,畅通无阻。虽然有人顺势批评这是消极的人生观,然而于“国即我家”却无大碍,何乐而不为?所以挂羊头卖狗肉的“老子说”大行其道,满世界翩翩然招摇,真正的老子学者有憾,老子在天有恨,我则无语。
当然,老子也曰过一回:“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这段话,千百年来被许多人误读为老子的愚民政策,以我对文言文和老子学说一鳞半爪的知识,仔细研读,反复琢磨老子的一贯思想,认为这是误解,实为千年冤案。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古来善于遵行大道治理天下的国君,不是认为自己比百姓聪明,而是认为自己比百姓愚钝。百姓之所以难于治理,实在是因为国君的诡计智巧太多。所以,以诡计智巧治理国家的国君,是国家的灾祸。不以诡计权术治理国家的国君,是国家的福祉。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史,历代国君,能真正称得上遵行大道而不自作聪明玩弄权术的有几位?这就是天下为什么战火不断、生灵涂炭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和平时代仍然血腥不断的根源。百姓造反,民风不纯,社会混乱,道德不存,究竟是百姓天生下三烂,还是民众被逼被诱为盗为娼?
我觉着奇怪,根据两位圣人的教导,根据我几十年隔靴搔痒的浅薄现实观察,再看看中宣部的思想言论管制,我实在不理解熟读古“经”、如今又倡导民众读古“经”的权力者,此举的真实目的在哪里。我绝不相信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希望人民通过读古代经典,来反观现实,通过启发民心民智,曲线救国,让民众痛恨共产党,起来造反夺权,因为这不符合当权者的利益,如果他们真有这个想法,也犯不着这样费尽周折,直接进行政治改革,实行民主,或者干脆照搬老子或什么“子”的现成药方,岂不是更加容易,也名垂青史?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得出一些推断,但愿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以为,如今世风日下,也许胡锦涛先生看到了汹涌的恶潮,也嗅到了未来的危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多年的“以智治国”,中国已经千疮百孔,他执政伊始,天下烂白菜毒辣椒一锅粥,岌岌可危,他等于是坐在前人烧尽了碳的焦糊锅上,骑虎难下,出于对社会稳定的考虑,出于拯救社会的公心,也出于他个人利益的考虑,开出一张修理社会道德的药方,一道社会的心灵鸡汤。也许初衷是好的,然而这个药方到底是不是良方呢?中国人应该明白,全世界的有志之士都明白,社会发展到今天,文明进化到今天,民主和自由,是目前世界社会文明的大方向,是人类的曙光,而且已经有很多国家被曙光笼罩。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同时又韬光养略、饱读诗书的胡锦涛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五四运动批判旧传统,反四书五经,不论从当时还是从现在看,都有一定的道理,一些封建、僵化的思想到今天我也认为应该批评,只是后来有些矫枉过正,倒脏水连孩子一起倒掉了,几十年后又被某些有政治目的的人利用,来个批倒批臭,那另当别论,我们谈眼下。眼下,一面是唾手可得的更为先进的现代文明思想,一面是被批判得面目全非、毁誉参半的晦涩古籍,为什么要舍易求难、舍好求次?我实在无法理解。
有人说,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照搬西方民主制度会水土不服,等同于自杀,还有人说中国人天生不适合民主,中国国民眼下还没有那个文明素质。我不太理解,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时候,有没有水土不服?马克思怎么就能进来?后来有一个阶段还加上列宁和斯大林,而且十几亿人每个礼拜三下午都得学习。几十年前说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了,今天咱们能不能把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也相结合一下?这个犯什么忌呢?革命讲究的是暴力,自由、民主、平等,讲究的是妥协和制衡,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总不是洪水猛兽吧?中国现在可以熟练地复制美国 Rock’ n roll 音乐,可以全民学英语,可以每个单位都使用美国人发明、美国人生产芯片的电脑,还可以在企业里实行类似美国的管理体制,连领导人的标准官服都成了西服,为什么唯独政治体制改革上要讲国情?究竟是不可为,还是不想为?
另一个无法理解的是,现代中国要寻找希望的曙光,是不是一定要到两千多年前人的脑袋里去扒拉?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像一个三十岁的男人,想生孩子,想和老婆来点儿现代的鱼水之欢,不是跟老婆商量、切磋,也不自己看书,反而焦虑地坐一个月的飞机,回家找七老八十的爹妈、爷爷奶奶讨主意?别说爹妈老了,爷爷奶奶除了给你“床上夫妻床下客”教训别无他策,就是讨来金科玉律,这男人还不是得跟老婆行那云雨之事?这可不是一个人的事!这男人可能没文化,可你看不了书,总会看黄片吧?这个比方很俗,可是社会进步就是一件俗事,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繁殖,个体的欢愉,都在这大俗事里,连最简单、最自然的鱼水之事,这样无能地找老祖宗,都是天下的大笑话,而这种事发生在思想界和社会改革上,我以为是现代中国人最大的耻辱。社会改革这么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么“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偏偏要到言简意晦的故纸堆里去找,能扒拉出来什么可想而知。就是扒拉出来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由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光确定古文原意就够吵一阵子的,孔子那个“使之由之”,老子那个“明之愚之”,不是到今天还没吵明白吗?两千多年了!估计到最后也还是留着几个岔头“有待商榷”,然而治国之策、改革大计,可不能留几个岔头,上面在那里商榷一百年,底下老百姓一般可活不到一百年,而且每天还不能不吃饭,于是最终的解释权又归了当权者。当权者必须为他的利益集团服务,否则他就是光杆司令,立马当不了权。结果就是,书你看了,话我说了,总得有个权威定夺。这么费劲转一圈,晕晕糊糊,又回来了!
其实,说晕晕糊糊,我倒觉得主张读经的人一点也没晕糊。我私下里认为,什么寻找良方,什么推进改良,什么改造社会灵魂,什么中国国情,都是借口。倡导读经热的根本原因在于,人都是有精神需求的,几千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尤其是近现代中国老百姓,信过神,拜过佛,敬过皇上,盼过明君,后来懵懵懂懂地信了马列主义,革命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苦,文革一结束,以为自己会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还没等醒过闷儿来,几十年前自愿不自愿被国家收走充公的“国家”财产,被邓小平和他的同道政治朋友们,分给他们的下一代了。从此以后中国人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也不敬任何神,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只有握在手里硬邦邦的钱财是真实可靠的。在上面无法无天掠夺国家财产的时候,下面的百姓也只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只要能弄到钱,什么都可以做,被中宣部掌握的报纸上说做事使用什么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还说道德的沦丧、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这给冲破法律和道德的限制,找到了最理直气壮的理由。于是中国混乱一片。在乱世中,很多人变得人面兽心,然而终究还是人,而且那些无权无势的黎民百姓即使想变成兽,却不得其门。一个灵魂空了的民族,最容易动荡,历史上的平民暴动,无不借着各式大小宗教的名义,起码有宗教色彩。中国宪法虽然写明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就像中国公民有言论自由一样,等于废话一句,即使法律暂时不制裁信徒,生存环境里对信徒的歧视,也足以阻拦信徒的脚步。虽然现在的情况有所好转,但信徒仍然不是昂首挺胸。一个法轮功,使共产党警醒,他们意识到民众的精神欲求和物质欲求一样不可阻挡,与其等待再来一个法轮功,或者被外国民主势力,或者“反华势力”,进入中国人的思想领域,不如拿出中国古籍,叫老百姓们去研究,这样做可以一箭数雕。我信手点来:
一,借宣扬民粹、培养民族自豪感来阻断外来思想的入侵,树立共产党的爱国形象,改变共产党历来的没文化的文化破坏者形象。
二,延缓大家对民主的诉求,缓解对专制集权的压力。对于呼吁民主、人权的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政府用国情和国粹来做挡箭牌,很可以抵挡一阵。
三,借着看古书,使民众理解封建专制的必要性,化解民间不满情绪。中国百姓喜欢把自己放在皇帝位置上,君临一回天下,体察一下君心,哪怕只有几秒钟,也算过了皇帝瘾,忘了自己就是人家手指就能捻死的蚂蚁。中国老百姓特别能理解皇上的不易,单单不能理解自己如此苦难的道理。
第四,通过读经、讲经,造就一批学术明星,他们可以不费劲就名利双收,只要听话就行。这样,统治集团就会有一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吹鼓手,豢养他们的钱也从老百姓的买书钱里出,而他们对社会的稳定作用却是大大地。
第五,如果能够在道德重建上得到一些意外收获,对和谐社会也不是坏事。但是当道德与既得利益集团发生冲突的时候,道德还必须让路,道德只是对百姓而言,是约束百姓的条约。对统治者而言,社会道德还是模糊一些的好。这就是为什么不公开提倡并推行正派的传统道德的原因。
我读经不多,但是读了一点,就不会白读,我有句话,公开跟那些倡导读经的领导者,和那些在读经中上蹿下跳的“学术明星”们说——“知耻近乎勇”,引自《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