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不仅是因为那优美,激昂的旋律,更因
为每一句歌词,都像是在描述着自己来美国以后的心路历程。
回想当年,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告别情同手足的战友,还有感情淡漠但亲情犹在
的父母,孤身一人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踏上寻梦的旅程,如今屈指一算,已经走
过了这么多个三百六十五里路了。
这些年来,真的是像歌里唱的一样,漂泊日夜餐风露宿,旅途枯燥寂寞难熬,然而,
三百六十五日年年度过,过一日行一程, 虽然路途漫漫,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但
还是走过来了。回头望去,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辉煌,却有很多跌倒时的阵痛。不
过还是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了那么一串脚印,留下一段永不消失的回忆,回首
望去,不禁感叹一声:原来我已经走了那么远!
出国时选择学校时,不自量力的谢绝了两个学校的奖学金,来到这个自己心中的名
校, 当时想得是,名校科研项目多,资金充裕,来了之后再申请也能弄个TA,RA的。
但实际情况并非开始想像的那样,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切都要自费。经济上的压力
就象一块石头似的压在心头,出来时带的那些美元也就够两个月的房租,其他的毫
无着落。为了生存,只好利用开学前的两个月时间来纽约打工。 当坐了两天的灰狗,
来到这个世界闻名的大都会时,没有任何兴奋的感觉,心里只是想的是要在这个繁
华,喧闹的大城市里找到工作,为下一步的学校生活挣够钱,这是出国后的第一
“忧”,对经济状况上的忧。
幸运的在来到纽约的第二天就找到一份餐馆的工作,虽然有苦有累,有背井离乡的
孤独和屈居人下的艰辛,但总算熬过了这两个月,也挣出了来美国的第一笔学费。
回到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为了争取第二个学期能有奖学金,一下子选了四
门CORE COURSE。 而在这里的学习,远非像在国内时听说的和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
有些地方的难度甚至超过国内,而争取奖学金的首要条件就是成绩要好。于是“忧”
的主题从经济转到了学习上,思想压力之大,让我这个一贯是沾枕头就睡着,早上
没有闹钟永远也醒不了的人也破天荒的有了好几次的失眠,还有梦到交不出作业,
考试不及格而吓醒的经历。然而,困难就在面前,想躲也躲不开,闯不过这关就意
味着要再回到纽约去打工挣学费。在那些日子里,付出了比高考,考托福,GRE 多
数倍的努力,经常每天只睡五个小时或更少,但总算是让这些付出得到了回报,以
四门课都是A的成绩结束了在美国的第一个学期。
当那个学期的最后一天,坐在系主任的办公室里,在接受下个学期的TA表格上签上
自己的名字时,才算放下了一颗心,知道以后不用为付不出学费而担心了,从而迎
来了来到美国的第一个“喜”。
完成了硕士的学习后,来到东部的学校继续读博士。开始的几年是顺风顺水,经济上
不用担心,学业进展也算顺利,一起似乎都是在正常的轨道上走着,但是,当时美
国的经济还是不够景气,我的专业又属于比较冷门,就业前景非常黯淡,读书之后
的出路在何方,成了来美国后的又一个“忧”。
似乎是有好运气罩着我,刚想在职场探探路,就遇到了一个机会,一个两年前毕业,
而且找到了工作的学姐打电话来,她因为要到加州和老公团聚,准备辞职,她的公
司正在找人接替她,马上将要公开招聘。如果我对这份工作有兴趣的话,她可以推
荐我,被聘用的机会很大。接到学姐的电话后,我陷入了两难之中,去工作肯定会
影响完成学业,不去的话,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家公司是行业中的龙头,
也是我导师一个项目的 SPONSER, 以前一直希望毕业后能在这样的公司找到工作。
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就业市场仍不见好转,系里,还有是组里许多先期毕业的学
兄学姐都没找到工作,转行的转行,做博士后的做博士后,有些人则是回国发展了。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我决定去应征这份工作。同时并不放弃自己的学业,因为论文
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剩下的主要都是文字和计算的工作,即使有一些需要补充的
实验,我也可以在公司里完成,因为那里有和学校同样的仪器设备,同时这个公司
离学校并不算远,只有两个多小时车程,我可以随时回校做实验和向老板请教。如
意算盘打好之后,就是要争取导师的同意了。
虽然这样的请求无疑是在给老板出难题,虽然每个老板都不愿意自己的学生放下未
完成的论文而去外面工作,但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再加上我的实验已经接近尾声,
更因为我的导师对学生,尤其是外国学生的体谅和关心,他竟然同意了我的请求,
只是要求我不能耽误了论文的完成,要按时毕业。
很顺利的得到了那份工作,迎来了到美国后的又一个“喜”,而后来的经历证明了,这
不过是出于短浅的目光,追求赢头小利的一个错误决定的开始。
在每天的工作之余,我也在继续着自己的论文。然而,事情并非想开始想象的那么
简单,有些原来认为合理的结果却无法作出合理的总结,有些原来认为做得不错的
实验又发现存在着纰露。于是,重复进行实验,重新推导公式,一系列的难题摆到
了我的面前。在公司单兵作战的我充分暴露出了高分低能的特点,实验做得一塌糊
涂,许多以前已经确认了的结果也重复不出来。进度被无限期的拖延下来,面对导
师的询问只能是推脱,敷衍,甚至是不敢回复他的E-MAIL,联系越来越少。而此时
的我,还在处于乐不思蜀的状态,工资不算低,工作也不吃力,似乎生活就要这样
的继续下去了。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两年多,直到有一天收到了学校的信,要求我在一年内完成论
文,毕业离校,否则就取消学籍了。这时候,才突然醒悟到,我已经偏离了人生目
标,走上了错误的轨道,在这种庸庸碌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记得当年背井离乡,
踏上异国土地的三百六十五里路时,是为了寻梦而来,而现在的我,已经离昨日的
梦越来越远了。
虽然辞职的决定是痛苦的,但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做了。回到了学校,重新走进了
实验室,怀着对导师的歉意和对浪费的这两年的痛悔,以“知耻而后勇”的态度,
在半年中完成了论文,拿到了自己梦想,家人期盼的博士学位,体会到了出国后的
又一个,而且是我至今还认为是份量最重的一个“喜”。
毕业后不久,就在一次专业会议上遇到了我现在的老板,被他介绍到现在的公司工作,
到今天,已经又走过好几个三百六十五里路了。这些年走过的路,既有自己负责的
项目通过鉴定,顺利投产的成功,也有由于工作失误,能力有限而造成耗资巨大,
开展数年的题目最后半途而废的失败,而我也从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走到了管理的岗
位。
虽然在这块土地上的路已经走了这么久,虽然已经到了不那么再容易做梦的年龄了,
然而,心头又有了新的“忧”,那个多年来一直想再读个MBA学位的梦还至今未园。
所以,从去年的感恩节开始,经过数月复习,考试,选校,申请,终于走上了园梦
的第一步,从这个秋季开始,作为一名PART-TIME 的学生,在我心仪多年的学校上
课了。这算是又一个初步的“喜”,然而在背后,也还有着能否完成这个学业,是
否值得去完成这个学业的“忧”。
不仅是被朋友们问起,自己也是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这个将牺牲今后两到三年的
所有业余时间,并将付出接近六位数的费用的学位究竟是为了什么,值得吗?在美
国读了这么多年书,终于完成学业,走出校门,找到一份还算称心,并符合自己的
兴趣及专业的工作,然而,如今又要重回校园,捧起书本,坐进教室里上课, 难道
是人生的一次轮回?
而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一个MBA的学位,让自己的履历看起来更好看一些,突破所
谓的“玻璃天花板”?其实也不然。已经有了一个PHD 的学位,再修一个MASTER,
虽然是管理方面的,但在我们这种重工业领域,制造业的公司,其实加分是很有限
的。
那么,现在又去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是一时的冲动?我自己对这个问
题似乎也没有一个很清楚的答案,如果一定要回答的话,有一篇我以前贴在文化走
廊里关于登山的文章,其中的一段话,似乎应该是对自己的动机的最好解释了:
“曾经有记者,问一位世界著名的登山家 (好像是日本的植村已己, 已经在一次山
难中遇难) 为什么要登山?他的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 这个简单的言语中,
不正是表达了一份对未知世界的向望,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吗?”
我还记得马克思最喜欢的一句古罗马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我天性愚钝,在学习,事业上的起步也晚,所以一路走来经常是远远地落于他人之
后,也总是在对别人的成就感到羡慕,同时为自己的无为而痛心自责, 唯一能安慰
自己的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信心,坚信“勤能补拙”,一直是朝着成功者追赶,
在朝着自己的目标而走过的这么多三百六十五里路上,虽然充满艰难险阻,我也走
得比别人慢,但从来没有停下过,如今虽然人到中年,但性格未改,激情犹存,我
心依旧。
人生之路无坦途,越要领略无限风光,越要面对荆棘密布,困难重重,最终结果如
何也是难以预料。然而,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在过去的那些三百六十五里路
上,曾经有过绝路逢生,越挫越勇的辉煌,也有面对困难,气馁退缩的耻辱,然而,
无论是怎样情况,如今回想起来,当时都是应该可以再坚持一下的。
海到无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人生如泛海,亦如登山。虽然面对惊涛骇浪,
层层暗礁,虽然命运不知将人抛至哪座山下,也不知是否山高路远,但唯有博浪,
唯知登攀,务求达岸,力争冲顶,作人若能如此,当白发皓首,回顾往事时,想必
不会感叹年华虚度,青春留白了吧?
喜欢>这首歌,唱出了我的心声,是我从少年到白头的心路写照,
在以后的日子里,它还会伴着我继续向前走,伴我度过时光渐去,却依然执著的每
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