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昨晚看了《Copying Beethoven》,有感发神经。原打算用投影仪将贝多芬复制到社区滑冰馆外白墙上,因雾作罢。

  《Copying Beethoven》,中文:复制贝多芬。90分钟一个很文艺很紧凑的片儿,主要讲的是一漂亮妞儿安娜被维也纳“音协”指派来帮贝老誊写第九合唱交响曲总谱,以及在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现场为耳聋的贝老打隐拍子的虚构的故事。历史上那个漂亮的安娜,其实是一位来自匈牙利伯爵级高干贵族家庭的寡妇。喜欢古典音乐喜欢贝九的同学们,不妨去看。

  交响曲,不仅贝老的另八部,包括其他所有的,通常全曲最末乐章收尾音符都是至少八小节或以上长度,这一俗成好像也成了八股。而第九,其别致的收尾,收在最后一个不足一小节的急促之上,痛快淋漓,不同凡响,叹为观止!

  过去几次现场聆听,都令我在那最后时刻热血喷张。虚幻中想起两个世纪前,大公国里那些贵族评论客们对贝老往第九里加声乐合唱时的谩骂嘲讽,想起他坚持亲自完成指挥第九首场公演后,耳聋到全然听不见台下欢呼声浪,一女歌唱家拉其手引其转身面对欢呼的情景,想起他简陋老旧的appartment起居室里横行竖爬的老鼠蟑螂们,想起他因脸部不对称外加乱蓬蓬狮子头而顿失多少次恋爱良机:对伯爵级高干子女茱莉亚?琪夏尔的不自量力的狂恋;对同样伯爵级高干子女约瑟芬?冯?布朗斯维克寡妇的忏悔之恋;对弟媳乔安娜的私奔之恋;献给艾丽丝?特丽莎?马尔法蒂的空欢喜;还有,“我爱你正如你爱我,在那峥嵘的岁月……”

  贝老出生在七十年代第零年,幼时被酗酒老爹严格管教,从76年六岁起,每天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就不得不被骂起来练琴,6小时钢琴,6小时小提琴,玩耍的童年在这日复一日的残酷中度过。到19岁时的89年,正赶南边儿邻国爆发自由平等博爱民运波及到他那里,乃至几年后令他谱写出第三英雄。青年时代,恋运不佳,在音乐上横扫千军万马,在爱情上屡战屡垮,为壁垒森严的等级社会所贻误,终生未娶。贝老在一直不顺的身心状态下,活到57岁,临死前三年两耳昏聩欲聋时,写出了第九合唱。

  试想,当子夜蓝色月光洒进窗棱,奏鸣他的月光,毫不夸张精确到每一音符,一个不拉地,能带给人们何等舒缓的美好;当窗外风雨惆怅呜咽时,播其第七交响曲之第二乐章,又会给人以无限悠长的感伤。人这一生中,区区几十年,快乐的第六田园属于短暂的幼年,第五命运的奋争属于十载的青春……到了第九,听到被引吭高歌出来的颂扬欢乐的旋律时,回首历史,回首往昔,三十而立,四十还惑,才发觉所有凝聚出来的欢乐,都是用痛苦换来的。

  贝老的一生,是因命运交困疯狂呐喊最终导致耳聋的痛苦的一生,贝老的欢乐颂,那就整个是一个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马大有 评论于:2009-06-27 16:56:28 [回复评论]  
写的很好。
导演和摄影要谙熟音乐节奏才可以
不然抓不住节奏 就完蛋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