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三上北高峰

毛泽东三上北高峰

作者:王芳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鹞下,欢迎有晚鹰。


  这是毛泽东1955年在杭州写的一首诗《五律·看山》。20世纪80年代公开发表后,大家都说毛泽东这首诗是对杭州的湖光山色的赞美。这种说法如果光从字面上看,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不然,毛泽东写这首诗并非是对杭州湖光山色的赞美,而是批评我们的警卫工作。毛泽东对我们在警卫工作中脱离群众的做法十分不满,用写诗词的方式对我们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毛泽东三上北高峰,都在他第一次来杭州那段时间。根据毛泽东不走回头路的习惯,这3次我们分别从北高峰的正面和东、西两侧爬上去,再从不同方向下山。毛泽东为什么对北高峰特别感兴趣,连去3次?我分析是因为北高峰乃杭州近郊最高的山峰,毛泽东喜欢登高望远,站在北高峰顶,放眼远眺,湖光潋滟、山色空汁,滔滔钱江、烟波浩渺。毛泽东诗人气质,对这景色的感受肯定和常人是不大一样的。

  社会上有人传说,一些小报过去也捕风捉影,说毛泽东在北高峰的庙里抽过签,说他有帝王之相。那是胡编乱造。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我陪毛泽东去北高峰,是从北高峰的正面即灵隐后面,经上天竺过韬光寺上去的,李敏和毛远新也跟去了,当时他们还都是小孩子,对天竺庙里有人抽签算命感到很新奇。其时,毛泽东上山热了正在擦汗,毛远新、李敏跑过来对他说,有不少人在庙里抽签算命。毛泽东说,这是一种迷信活动,等你们长大就见不到了。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去试一试,若干年后你们就体验不到了。毛泽东的意思是,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这种封建迷信活动很快就会消失,他是让孩子作为生活体验去接触一下这种东西的。

  毛泽东第二次登北高峰,是从玉泉经凤来亭过桃花岭上山的。往留下方向下来时,天色已晚,只见门户紧闭,不见一人。尽管这种情况事先我就知道,此时心中仍觉得有些矛盾和不安。毛泽东外出,既要确保绝对安全,又要能够接触群众,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和探索,但离毛泽东的要求还是很远。毛泽东和我们站在农舍旁的几棵大松树下休息。松树长得高大挺拔,树冠大,冬天不落叶,春天长新叶、掉老叶,风一吹,树叶纷纷落下。毛泽东站在树下闷声不响,似在思考什么问题。我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这时,忽然从房后跳出一只大公鸡,它见人也不害怕,迎面向我们走过来,毛泽东看着它,笑着对我说:“厅长,厅长,你把群众管住了,却没有把大公鸡管住。是这只大公鸡不听你管,还是你管不住它?我们到这里,没有群众欢迎我们,还有大公鸡欢迎我们呢!”毛泽东用这种风趣的方式,委婉地批评我们,表达了对我们警卫工作脱离群众的不满。

  毛泽东第三次上北高峰,是从留下老东岳上去的。那条路是石板铺成的,年代久远,多有破损,路面长满杂草,但相当陡,两旁没有树木。已是3月中旬,那日天气晴好,空气有些闷热。登山时身上微微出汗,毛泽东敞开衣裳,手里拿了把扇子。由于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浙江又是蒋介石的老巢,敌人的破坏活动很频繁。中央指示公安机关要提高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捣乱。因此,我们对毛泽东的警卫工作也特别小心。为保万无一失,在毛泽东活动经过的地方,我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那天上山前,我们事先派人对游人做了疏散和布控。毛泽东一路上见不到群众很不高兴,但没有吭声。那首《五律·看山》,我估计就是那天打的腹稿。

  毛泽东在诗中写的“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指的是他3次登上北高峰,远望杭州不见杭州老百姓。

  在北高峰上,他只看到“飞凤亭边树,”吹到“桃花岭上风”。凤来亭、桃花岭,原名飞凤亭、桃花岭,毛泽东在诗中把名称改了。这些地方本来是人们来往休息的地方,但此时却见不到群众。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两句,意思是无论寒暑,杭州西湖都是那么吸引人。

  他记得二上北高峰时,在大松杉树下休息,春风吹来,“一片飘鹞下,欢迎有晚鹰”,在门户紧闭的农舍旁,只有一只大公鸡来欢迎他。

  毛泽东由此想到,一个领袖人物、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感情上,如果不能和群众紧紧在一起,以致脱离群众、远离群众,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毛泽东的胸中时刻装着广大人民群众 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我们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他奋斗一生,奉献了他的一切。共产党执政后,他对党内一些干部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作风深恶痛绝。我们在搞警卫工作时,为了保证他的绝对安全,在安排他去的地方,有时搞了一些诸如对群众进行疏散、控制,甚至清场等安全措施,致使他不能随时见到群众、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和要求。这让毛泽东感到很不满意。几次向我们提出批评。他还说,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就是鱼水关系,脱离群众,就像鱼离开水,活不成了。我们领导干部和群众是平等的,不是高人一等,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欺压群众。这里有个立场问题,也有个感情问题。我们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千万不要犯这个错误。

  毛泽东时刻不忘教育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和毛泽东在一起久了,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谆谆教诲。记得毛泽东第一次来杭州的第二天,他对我说要出去走走。我就陪他去云栖,就是陈云同志后来题词“云栖竹径”的那个地方。我们从入口处一直走到最里边。这里环境幽静,满山修竹,溪水潺潺。毛泽东走到这里,非常高兴。我走在前面给他带路。毛泽东走路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抬头挺胸,双目远视,不看脚前的路面。不管脚下坑坑洼洼,只管跨着大步往前走。当时路高低不平,长满杂草,路中央还有一堆粪便。我怕毛泽东踩着粪便,便提醒他:“主席,当心前面有粪便。”毛泽东停下脚步朝我笑着说:“你大概不是贫下中农?”我说:“我是中农。”毛泽东说:“你过去没有干过农活吧?”我说:“小时候在地里干过轻便活,重活没有干过。”毛泽东说:“怪不得你害怕大粪。农民看到了就会把它捡起来,拿回去当肥料,给庄稼施肥时还要用手抓大粪。在路上看到大粪有什么好害怕的?”毛泽东说的是一件平常小事,像是在跟大家开玩笑,但又意味深长。他时刻不忘劳苦大众,借用各种机会教育我们要保住革命本色,不要忘本,不要脱离人民群众。

  记得有一次,毛泽东晚上没有睡好觉,提出要去爬山。我们准备去爬玉皇山。那时玉皇山下有滑竿,是给上山游客乘坐的。毛泽东在杭州爬了那么多次山,从来不肯坐轿。毛泽东不愿坐轿,我们就悄悄从留下驻军那里调来两匹马,准备让他累了时骑马上山。毛泽东见后面有两匹马,就问是作什么用的。知道我们的用意后,他很不高兴,说他爬山还去部队调马,那像什么话,命令我们立即把马送回去。

  毛泽东登山不坐轿,中央的老同志来杭州登山也从不坐轿。为此事,有关方面还专门请示过毛泽东。他说,老同志爬山,轿子不要坐了,爬不动了,可以休息一下,慢慢爬。坐轿子上山,群众影响不好。

  不久,玉皇山下抬游人上山的轿子,就被杭州园林管理部门取缔了。

  主席是全国人民无比爱戴和敬仰的领袖,而他却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人 民 网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