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环保系列: 苹果树的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这个故事的主题应该是孩子为“什么”而“玩”?我们可以推广到:我们为“什么”而学习?我们为“什么”而工作?和我们为“什么”而生活?等等问题。
我们小时候学习是来自内心的好奇--“为什么鸟会飞,我不会飞?”。但是,渐渐变成了要拿第一名和父母师长的奖惩等等外在的因素而学习了。人学习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父母师长的奖惩和名次的起伏成了他学习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苹果树的故事》--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现在可以理解因为它是为外在的奖惩而左右,而不是为了成材之路这个目标而前进导致的结果。 其实这就是佛陀所教育的:“不要为外境所转”。时刻明悉内在的动机。
但是你学习、工作、生活的内在动机是什么呢?